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年级语文上爱莲说教学案

八年级语文上爱莲说教学案

八年级语文上爱莲说教学案

一、导入新课:
出示莲花图,提问:这是什么花大家喜欢不喜欢这种花莲花又称荷花、芙蓉。

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描绘过它,赞美过它,并把它当作高洁脱俗品格的象征,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

宋代周敦颐写的《爱莲说》就是一篇脍炙人口、经世不衰的赞莲佳作。

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这篇文章。

二、解题,揭示学习目标
文章的题目是《爱莲说》。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记事,也可以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爱表现了作者的感情,莲是这篇文章写作的主体,那么《爱莲说》这个题目的意思是什么呢(谈谈爱莲花的道理) 。

作者借描写莲来抒发感情,并说明道理,这就是托物言志的写法。

学习此类文章,一要理解所托之物的含义,二要理解作者怎样托物,如何言志,这两点正是我们学习这篇课文的目标,请同学们看小黑板,老师读一遍。

教学目标:
1、识记疑难字词:颐蕃濯亵逸鲜
2、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

托物言志的写法。

三、授课
1、朗读:请两位同学给这几个字注音,颐蕃濯亵逸鲜
大家齐读两遍。

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下这篇课文的录音朗读,注意听准字音,注意句子的语气语调。

2、译文并理解内容
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要求:结合书下注释,也可以利用工具书,疏通字词的音、形、义,并理解句子的意思。

(前后左右可以讨论,实在不懂的可以作上记号。

)
3、检查译文:请几位同学翻译下列句子:
a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b 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

c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d 菊之爱, 陶后鲜有闻。

4、理解内容:
(1)这篇文章题目是爱莲说,莲有哪些可爱之处值得作者喜爱呢
讨论归纳: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莲的这些特点写在了黑板上,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莲花的
淤泥和青涟是莲的生长环境;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指莲花的茎挺直独立;香远益清指莲花的香味;亭亭净植是莲花的形态;而可远观而不可亵玩是从观赏者的角度写出莲的品质。

(3)小结:这些描写,不但写出了莲花美丽的外表、芬芳的气质,而且对她那高洁的品德、美好的情操、正派的风度,作了惟
妙惟肖、尽善尽美的描绘,充分表达了作者对莲花的赞美之情。

这也正是作者爱莲的原因。

作者在这短短的文字中能够如此细致的描绘莲花,难道他仅仅是喜欢莲花的外形吗(不是,是借花喻人) 书中把莲花比喻成了什么(君子)
(4)举例说明:既然莲是君子的化身,那么两者有哪些相似之处同桌互相讨论,然后找同学回答。

濯清涟而不妖纯真自然,不显妖媚
中通外直内心通达,行为正直
不蔓不枝不攀附权贵
香远益清美名远扬
亭亭净植高洁独立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自尊自爱,令人敬佩
(5)归纳主旨:作者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做一个隐逸者,更不屑于向世人那样贪慕富贵。

在当时浑浊的世间,他以莲自喻,志在坚贞不逾的保持正直的操守,做一名君子,实在难能可贵,难怪他能写出这样经世不衰的佳作。

四、布置作业::
A(学优生):你喜欢什么花草树木仿写爱莲说,以爱------说为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小作文,点明所托之物,所言之志。

B:(中等生):根据课文,把莲、菊、牡丹三种花品格的高下排个序,并说明理由。

C:(后三分之一学生):整理笔记;完成练习册。

反思:
板书:
爱莲说
周敦颐
正衬反衬
菊莲牡丹托物
隐逸者君子富贵者言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