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供电 第四章

供电 第四章


图4-2 继电保护选择性动作的图示
动机当Mk1,点而发其生它短断路路时器,不只跳应闸使;断但路是器若QF由1跳于闸某,种切原除因电造 成作保Q用护F)的1跳才动不跳作开开也,是Q上F有2级,选线那择路么性的相的继对。电的保停护电动范作围(也起较到小远,后这备种
为保证选择性,对相邻设备有配合要求的继电保护, 其灵敏系数及动作时间应相互配合。在某些条件下必须 加速切除故障时,可使保护无选择动作,但必须采取补 救措施,例如采用自动重合闸或备用电源等装置自动投 入来补救。
四、对继电保护的基本要求
1. 可靠性 可靠性是指继电保护该动作时应动作、不该动作时
不动作,这是对继电保护最基本的要求。继电保护的可 靠性可以用拒动率、误动率来衡量,显然,拒动率及误 动率愈小,则保护的可靠性愈高。
为保证可靠性,宜选用性能满足要求、原理尽可能 简单的保护方案,应采用由可靠的硬件和软件构成的装 置,并应具有必要的自动监测、闭锁、报警等措施。 2. 灵敏性
灵敏性是指在设备的被保护范围内发生金属性短路 时,继电保护装置应具有必要的反应能力,通常以灵敏 系数来衡量。灵敏系数应根据最小正常运行方式和不利 的故障类型来计算。
ks
I k. m in I op
在国家标准GB14285-2006《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 置技术规程》中,对各类继电保护的灵敏系数要求都做
KTA
Ij
3I2
鉴于供电系统中主要是采用电流保护,下面着重对电流互感 器的10﹪误差曲线和接线方式介绍。
1、电流误差
电流互感器的电流误差是指测出的电流kTAI2对实际电流I1的
相对误差百分值,即
I % kTAI2 I1 100 I1
KTA
I1 I2
N2 N1
—为变流。
我国规程规定:保护用电流互感器的电流误差范围为±10%。
三、继电保护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1. 测量比较部分 测量被保护对象的物理量,适当处理 后并与给定的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的结果给出“是” 或“非”性质的一组逻辑信号,从而判断保护装置是否 应该启动。 2. 逻辑判断部分 根据测量比较部分各输出量的大小、 性质、逻辑状态、出现顺序、持续时间等,使保护装置 按一定逻辑关系判定故障的类型和范围,最后确定是否 应使断路器跳闸、发出信号或不动作,并将有关指令传 给执行输出部分。
图所示bb’d曲线。
t
nqb
I qb Iop
nqb_--速断电流倍数。
a
0
1
b c
b'
d
nqb
10
n
六、继电保护用的电流互感器
多数继电器的输入量为电流及电压,然而,不可能将继电器 直接作用于强电流、高电压的电力设备上,这就得借助于某 些设备例如电流互感器及电压互感器,将强电流、高电压按 变比变换为较低的电流、电压,供继电器使用。
3、感应式继电器
(1)基本结构和原理:
感应型电流继电器的动作机构主要由部分套有铜制短路环 的主电磁铁、瞬动衔铁和可动铝盘等元件组成。
当电磁铁线圈电流在一定范围之内时,铝盘由于两个不同 相位交变磁通所产生的涡流而转动,经过延时带动接点系统动 作,电流越大,铝盘转动得越快。
(2)感应式电流继电器
这种继电器具有瞬动特性和反时限特性。
4. 速动性
速动性是指继电保护应能尽快地切除短路故障。其 目的是提高电力系统稳定性,减轻故障设备的损坏程度, 缩小故障波及范围,提高自动重合闸和备用电源或备用 设备自动投入的效果等。
故障切除时间等于继电保护装置与断路器的动作时 间之和,一般快速保护的动作时间为0.06~0.12秒,最快 可达0.01~0.04秒;一般的断路器的动作时间为0.06~0.15 秒,最快可达0.02~0.06秒。对大量的中、低压电气设备 来说,不一定都采用高速动作的保护。但是有些情形的 故障必须快速切除,例如:大容量电动机内部故障、中 低压线路导线截面过小而为避免过热不允许延时切除的 故障、可能危及人身安全、对通信系统或铁路信号系统 有强烈干扰的故障等。
感应式电流继电器的电流时间特性曲线如图所示。当继电器 线圈中的电流大到一定数值时,其动作时间与通入电流的平 方成反比,通入的电流越大,动作时间越短,这也就是感应 式电流继电器的“反时限特性”,如下图所示曲线 abc,这 一特性是其感应元件所产生的。
当继电器线圈电流进一步增大到整定的速断电流Iqb时,主电 磁铁直接吸下瞬动衔铁,使接点闭合,构成“速动特性”,如
3、电流互感器的接线方式
接线方式:是指电流保护中的电流继电器与电流互感器二次
绕组的连接方式。
接线系数Kkx:它是流入继电器的电流Ik与电流互感器二次绕
组电流ITA.2的比值,即
K kx
Ik ITA.2
常用的接线方式有三种:完全星形接线、非完全星形接线、
差接法。
(1)完全星形接线
三相三继电器联结方式: 利用三个电流互感器串接三 个电流继电器而成;
Kkx =1;
特点:这种方式对各种故 障都起作用,当短路电流相 同时,对所有故障都同样灵 敏,对相间短路动作可靠, 至少有两个继电器动作。
适应场合:主要用于高压 大电流接地系统,以及大型 变压器、电动机的差动保护、 相间保护和单相接地保护。
(2)非完全星形接线
二相二继电器联结方式; Kkx =1; 特点:这种方式动作可靠性不如 第一种接线。当AB或BC相短路时, 仅有一个继电器动作;当未装设互 感器的B相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 保护装置不起作用。仅用两个互感 器和继电器,经济。 适应场合:用于小接地电流系统 作相间短路保护用。
***可利用任何故障与正常运行状态下有区别的信号来实现 保护。
各种继电器的表示符号和图形符号
本章主要讨论机电式继电器构成的保护装置,即电磁式和感应式。
2、电磁式继电器
(1)电磁式电流继电器 以吸引衔铁式为例说明工作原理。文字符号KA。
DL-10系列电磁式电流继电器的基本结构 1-线圈 ,2-电磁铁,3-钢舌片,4-静触点,5-动触点,
第四章 供电系统的保护
内容
第一节 继电保护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单端供电网络的保护 第三节 电力变压器的保护 第四节 低压配电系统的保护 第五节 供电系统的微机保护
第一节 继电保护的基本概念
继电保护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继电保护装置应满足的四个要求; 常用的继电器;
一、继电保护的基本概念
所谓继电保护,泛指继电保护的技术和由各种继电 保护设备组成的保护系统,具体包括:继电保护的设计、 配置、整定、调试等技术;从获取电量信息的互感器二 次回路、经过继电保护装置、至断路器跳闸线圈的一整 套设备。如果需要利用通信手段传送信息,还包括通信 设备。
继电保护装置是一种能反映供电系统中电气元件 (电力线路、变压器、母线、用电设备等)发生故障或 处于不正常运行状态、并动作于断路器跳闸或发出信号 的自动装置。
二、继电保护装置的任务
供电系统在运行中,可能出现各种发生故障或不正常运行 状态。
常见的主要故障主要是相间短路和接地短路,以及变压器 、电动机等一相绕组的匝间短路等。
1-线圈,2-电磁铁,3-可动铁心,4-返回弹簧,5、6-瞬时静 触点,7-绝缘件,8-瞬时动触点,9-压杆菌,10-平衡锤,11-摆动 卡板,12-扇形齿轮,13-传动齿轮,14-主动触点,15-主静触点,16 -标度盘,17-拉引弹簧,18-弹簧拉力调节器,19-摩擦离合器,20- 主齿轮,21-小齿轮,22-掣轮,23、24-钟表机构传动齿轮
反应电气量变化的保护: • 利用短路时电流增大的特征,可构成过电流保护; • 利用电压降低的特征,可构成低电压保护; • 利用电压和电流比值的变化,可构成阻抗(距离)保护; • 利用电流和电压之间相位关系的变化,可构成方向保护; • 利用比较被保护设备各端电流大小和相位的差别可构成差动 保护等。
反应非电气量变化的保护: • 利用故障时变压器油分解所产生的气体,可构成瓦斯保 护。 • 利用电动机绕组温度的升高,可构成过负荷保护或过热 保护。
(3)差接法(两相电流差)
二相一继电器联结方式, 流入继电器的电流为两相 电流互感器二次侧电流之 差; Kkx :不同的短路方式 具有不同的接线系数。
接线系数: ①正常运行时:
I&j I&a I&c
I j 3Ia
Kkx I j / Ia 3
②三相短路时:
I2
I1
/
KTA
I (3) k
/
(3)电磁式中间继电器
电磁式中间继电器在继电保护装置中用作辅助 继电器,以弥补主继电器触点数量或触点容量 的不足。其文字符号为KM。
(4)电磁式信号继电器
电磁式信号继电器在继电保护装置中用来发出 指示信号,它本身具有掉牌显示,并带有接 点用以接通灯光或音响信号回路。信号继电 器的文字符号为KS。
(6)电磁式时间继电器 电磁式时间继电器在继电保护装置中,用来使保护装置获 得所要求的延时(时限)。时间继电器的文字符号为KT 。
(2)电磁式电压继电器
结构与电流继电器相似,不同之处是线圈所用导线细且匝 数多,阻抗大,以适应接入电压回路的需要。文字符号 KV。
电压继电器分过电压和低电压继电器两种。 过电压继电器是反应电压升高而动作的继电器,与 电流继电器动作、返回概念同; 低电压继电器则相反,能使低电压继电器动作,即 使其常闭接点闭合的最大电压称为动作电压;能使低 电压继电器返回,即使其常闭接点断开的最小电压称 为返回电压;返回系数总大于1.
不正常运行状态主要是过负荷、一相断线、小接地电流系 统中的单相接地等不正常工作情况。
继电保护装置的任务是:
(1)当被保护设备或线路发生故障时,保护装置迅速动作 ,作用于跳闸,有选择地将故障部分断开,以减轻故障危 害,防止事故蔓延。
(2)当设备出现不正常运行状态时,保护装置一般作用于 发信号,以便及时采取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