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饪原料的储存保鲜
烹饪原料的储存保鲜
1.2烹饪原料的储存方法
202
6. 气调储存法 气调储存法是指通过调整和控制食品储藏环境的气体 成分与比例以及环境的温度和湿度来延长食品的储藏 寿命与货架期的一种技术。在一定的封闭体系内,通 过各种调节方式得到不同于正常大气组成的调节气体, 以此来抑制食品本身引起食品劣变的生理生化过程或 抑制作用于食品的微生物活动过程。一方面,气调主 要以调节空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为主,因为引起食 品品质下降的食品自身生理生化过程和微生物作用过 程多数与氧气和二氧化碳有关。另一方面,许多食品 的变质过程要释放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对许多引起食 品变质的微生物有直接抑制作用。 气调储存法的核心是使空气组分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上 升,而氧气浓度下降,配合适当的低温条件来延长食 品的寿命。
烹饪原料的储存保鲜
1.1烹饪原料在储存过程中的变化
(2) 成熟作用。僵直的动物肉由于组织酶的自身消化, 重新变得柔软并且具有特殊的鲜香风味,食用价值大大 提高,这一过程称为肉的成熟。
202
“僵尸肉”事件成熟的原因:僵直期的肉长期处于酸性 条件下,蛋白质发生酸性溶解,重新变得柔软而有弹性。 同时,肌肉蛋白质在肌肉中组织酶的作用下产生部分分 解,形成与风味有关的化合物,如多肽、二肽、氨基酸、 亚黄嘌呤等,使肉具有鲜美滋味。 特点:肌肉多汁、柔软而富有弹性,表面微干,带有鲜 肉自然的气味,味鲜而易烹调,肉的持水性和黏结性明 显提高,达到肉的最佳食用期。 与保藏的关系:保藏性下降。 影响成熟的因素:肉的成熟与外界温度条件有很大的关 系。外界温度低时,成熟作用缓慢;外界温度升高,成 熟过程就加快。
烹饪原料的储存保鲜
1.2烹饪原料的储存方法
202
8. 活养储存法 活养储存法是对一些动物性原料的特殊储存方法, 主要是指水产品。这些原料在购进时是活的,可在 一段时间内活动,在烹饪时宰杀加工,这样既可保 持其鲜活状态,又可去除其消化道及腮部的污物和 泥土,使味道更鲜美。
烹饪原料的储存保鲜
如何科学地保存各类食物 以下是按存放地点来分类的食物储藏要点。 1. 室温干燥处 大蒜和葱类:存放在干燥低温处,最多能放两周时 间。若置于2冰02 箱中,它们的水分和味道都会流失, 还会让冰箱里的味道变得难闻。 西红柿、马铃薯和笋类:虽然人们普遍将它们存放 在冰箱里,但美国农业部专家仍建议存放在干燥低 温处,能最大限度地保持风味。 香蕉、柑橘和甜瓜:这些水果未切开前,最好置于 室温下。不过,一旦被切开,就要用保鲜膜裹好放 进冰箱。 面包类:若想持续保鲜,建议用锡箔纸密封或放在 塑料袋里,以减少水分流失,室温中最多保存两天。 若是已过了生产期两天,将其用锡箔纸密封后放入 冷藏柜里。若想让冷藏超过一天的面包恢复口感, 将其放在微波炉里加热几分钟即可。
烹饪原料的储存保鲜
202
蛋糕和水果派:整块蛋糕若密封在食品袋中,在室 温下能保存约一周时间。已经切开的蛋糕的储存时 间相对较短,是3~4天。水果派放在灶台上最多能保 存两天。 草本类:存放紫苏、西芹、香菜和其他草本植物应 像放置鲜花一样,修剪茎干末端,放在装水的瓶子 中。松松地用塑料袋盖住,这样至少能保鲜一周。 2. 食品储藏柜或食物密封罐 谷物类:科罗拉多州立大学的科学家们发现,一般 来说,谷物最多能保存六个月。一旦打开包装袋, 最好把它们放在密封食品罐里。 坚果类:尽量将坚果类食品放在密封食物罐中,能 保持其水分。若想完全保留其新鲜口味,不妨保留 它们的外壳,如图所示。
烹饪原料的储存保鲜
1.1烹饪原料在储存过程中的变化
202
2. 动物性原料的质量变化 (1) 尸僵作用。屠宰后的肉发生生物化学变化促使肌 肉伸展性消失而呈僵直的状态,称为尸僵作用。 僵直形成原因:肉中的糖原在缺氧情况下分解为乳酸, 使动物肉的pH值下降,肉中的蛋白质发生酸性凝固, 造成肌肉组织的硬度增加,因而出现僵直状态。 特点:尸僵阶段的肌肉组织紧密、挺硬,弹性差,无 鲜肉的自然气味,烹调时不易煮烂,肉的食用品质较 差。 与保藏的关系:僵直期动物肉的pH值较低,组织结构 也较紧密,不利于微生物繁殖,因此从保藏角度来看, 应尽量延长肉类的僵直期。 影响僵直期持续时间的因素:与动物的种类、肉温有 密切关系。躯体较大的动物,如牛、猪、羊的僵直期 较长,而鸡、鱼、虾、蟹的僵直期较短。温度越低, 尸僵持续的时间越长。
烹饪原料的储存保鲜
1.1烹饪原料在储存过程中的变化
(3) 发芽和抽薹。发芽和抽薹是两年或多年 生植物打破休眠状态,开始新的生长时所发生 的一种2生02理变化,也称为萌发,即储藏物质、 水分在果蔬中的转化、转移、分解和重组合, 甚至产生毒素。 表现:重量减轻,损耗加大,萎蔫,破坏正常 的代谢,降低果蔬的储藏性。 影响因素:包括内在因素和外界条件两个方面。 ① 内在因素:果蔬品种、成熟度、结构紧密度 和化学成分等。 ② 外界条件:环境温度、空气相对湿度和空气 流速等。
烹饪原料的储存保鲜
1.2烹饪原料的储存方法
202
2. 高温储存法 高温储存法是指将原料高温加热灭菌后继续储存的方法。 高温储存法的原理是,采用高温加热的方式一方面杀死 了原料内部的微生物;另一方面使酶的活性失去作用, 细胞内部的生理分解作用停止,抑制原料的变质。高温 储存法包括高温灭菌法和巴氏灭菌法两种。 (1) 高温灭菌法。高温灭菌法是利用100~120 ℃的高温 将原料加热,杀死所含的微生物后再继续储存的方法。 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肉类。 () 巴氏灭菌法。巴氏灭菌法是指将原料放在60 ℃下 加热30分钟,杀死有害微生物的方法。这种方法一般适 用于啤酒、果汁、酱油和鲜奶的保鲜。 3. 干燥储存法 干燥储存法又称为脱水储存法,是将原料晾干或烘干进 行干燥脱水后储存的方法。干燥储存法的原理在于脱水 时细胞内的渗透压增高,从而抑制微生物的生长。此种 方法一般用于制作干货制品原料。
烹饪原料的储存保鲜
1.2烹饪原料的储存方法
1. 低温储存法 低温储存法是指在低温状态下(通常在15 ℃以下)保存 原料的方法。低温储存法的原理在于一方面低温可以抑 制微生物的繁殖,另一方面可以抑制酶的活性,降低原 料中化学20反2 应的速度,减少营养物质的降解。低温储存 法包括冷藏法和冷冻法两种。 (1) 冷藏法。冷藏法是指将原料置于0~10 ℃的环境中 储存。这种方法适用于蔬菜、水果、鲜蛋和牛奶,以及 鲜肉、鲜鱼的短时间储存。冷藏储存中原料内部的生理 活动还在继续进行,微生物也能够繁殖,因此储存时间 极为有限,最多不超过一个星期,否则原料不能保持其 新鲜的品质。 (2) 冷冻法。冷冻法是指将原料置于冰点以下(0 ℃以 下)的环境中储存。这种方法适用于畜禽类、鱼类等肉 类原料的储存。此种方法保存过的食品需解冻才可使用, 解冻的方法有自然解冻、流水解冻、浸泡解冻和微波解 冻。
烹饪原料的储存保鲜
香料:美国《洛杉矶时报》介绍说,高温、光、空气 和潮湿是储存香料的大敌。经过研磨的香料每半年要 更换一次,存放香料最好用密封的罐子。 3. 冰箱冷藏室 乳制品:牛2奶02 、奶油、酸奶和其他乳制品最好放在冰 箱的偏上夹层。这个位置的温度最稳定,乳制品能保 存更久。 蛋:一些冰箱厂家建议将鸡蛋放在冰箱门内层,这其 实是个误区。冰箱门是整个冰箱温度最高的部分。最 好的储存办法是放在鸡蛋纸托里,并放在冰箱内架上。 蘑菇:从超市买来的蘑菇最好保留其原有包装。野生 蘑菇最好装进纸袋里,然后放入干燥的抽屉中存放。 绿叶菜:所有绿叶菜最好都放在扎了孔的塑料袋中并 置于冰箱抽屉里。为防止蔬菜过早腐烂,应将其和易 释放出乙烯的水果分开,如苹果、芒果、梨和猕猴桃 等。
烹饪原料的储存保鲜
1.1烹饪原料在储存过程中的变化
202
(3) 自溶作用。组织蛋白酶继续分解肌肉蛋白质而引起 组织的自溶分解,大分子物质进一步分解为简单物质, 肌肉的性质发生改变。 表现:肌肉松弛,缺乏弹性,无光泽,具有一定的不良 气味,肌肉表面色泽变暗,呈棕红色。此时的肉处于次 新鲜状态,去除变色变味部分,经过高温处理尚可食用, 但品质已大为降低。 与保藏的关系:处于自溶阶段的肉已丧失储藏性能,处 于腐败前期。 影响因素:环境温度高时,肉的自溶速度加快;当温度 降至0 ℃时,肉的自溶停止。 (4) 腐败。自溶过程产生的低分子物质为微生物的生长 提供了良好的营养条件,当外界条件适宜时,微生物就 大量繁殖。微生物首先在肉表面大量生长,并沿着毛细 血管逐渐深入到肌肉内部,继而引起深层腐败。腐败表 现为肉的表面出现液化状态,发黏,弹性丧失,产生异 味,肉色变为绿色、棕色等,失去食用价值。
项目
烹饪原料的储存保鲜
烹饪原料的储存保鲜
1.1烹饪原料在储存过程中的变化
202
1. 植物性原料的质量变化 (1) 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是生物体中的大分子能量物 质在多酶系统的参与下逐步降解为简单的小分子物质并 释放能量的过程。 实质:大分子物质的一种氧化还原作用,把呼吸底物氧 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及热量。 类型: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与原料保藏的关系:果蔬储藏保鲜的技术关键是以维持 最低强度的呼吸作用为前提。 ① 有益作用:有利于原料抵御外界微生物的侵染,防止 发生生理病害。 ② 有害作用:呼吸产生呼吸热使果蔬升温,会使果蔬迅 速腐烂变质;营养成分逐渐消耗,营养价值下降,滋味 淡化;缺氧呼吸产生的代谢中间产物积累至一定浓度将 导致细胞中毒而出现生理病害。 影响呼吸作用的因素有果蔬的种类、成熟度等内在因素 和温度、空气成分、机械损伤和微生物侵染等外在因素。
烹饪原料的储存保鲜
1.1烹饪原料在储存过程中的变化
(2) 后熟作用。后熟作用是果实在采摘后继续成 熟的过程。 表现:色泽由绿色向红色、黄色等成熟色转化, 香味增加202,风味好转,产生甜味,酸味下降,涩 味减轻,质地软化。 ① 有益作用:改善果蔬食用品质。 ② 有害作用:当果蔬后熟完成时,就已处于生理 衰老期而失去耐藏性。 延缓后熟的方法:适宜而稳定的低温,较高的相 对湿度和恰当比例的气体,及时排除刺激性气体 (乙烯)。 催熟:利用催熟的方法来加速果蔬后熟。其机理 是增加果蔬中酶的活性和创造缺氧呼吸的条件, 如维持20~25 ℃的高温,在密封条件下保持适量 氧气,利用乙烯等催熟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