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日月潭》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日月潭》教案教学设计

《日月潭》教案三【教材分析】《日月潭》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类短文,作者以清晨和中午两个特写镜头展示了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宝岛台湾和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文章结构清晰,景美情浓,如诗如画的自然景观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同时,这是一篇供学生品词析句的好文章,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此外,文中还配有一幅日月潭风景的图片,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学情分析】日月潭是宝岛台湾的著名风景名胜,二年级的同学对祖国的宝岛台湾可能会比较陌生,这篇课文被选入小学语文教材也就显得更为重要,让同学们在描绘日月潭美景的文字中获得对日月潭美的认识,增强他们的审美能力,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1.认识“湖、绕”等生字;会写“名、胜”等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第2~4自然段。

3.理清文章脉络。

4.获得对日月潭美的感受,增强审美能力,提升对宝岛台湾的认识和热爱。

【教学重难点】重点:正确认读、书写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背诵第2~4自然段;积累优美词句。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同学们,你们知道宝岛台湾吗?在那里有个非常有名的景点,叫日月潭。

【出示日月潭图片】这就是今天我们要随作者游览的地方。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正音“潭”tán)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让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标注好课文自然段,把生字表中的生字拼音标注在原文中,不熟悉的多读几遍,不认识的圈出来。

2.播放动画课文《日月潭》,让学生直观感知日月潭的美丽景色,并注意听准自己不认识的字词读音。

3.检查生字词。

(1)检查生字。

课件出示生字(带拼音):潭湖绕茂盛围胜央岛华纱童境引客①指名读,及时正音。

胜:翘舌音。

引:读“yǐn”不要读成“yǐng”。

读准后鼻音“盛、胜、央、境”,“绕”读第四声。

②开火车读。

③观察字形,交流识字方法。

如:熟字换偏旁:镜—境。

熟字加偏旁:湖(氵+胡)、胜(月+生)。

形近字:岛—鸟。

组词记忆:围绕、中央、童话。

联系生活经验记忆:如“客”,联系家里来了客人的生活情境帮助学生记忆。

“华”,联系“新华字典”记忆。

④齐读。

(2)检查生词。

课件出示词语:日月潭湖水茂盛周围中央环绕名胜古迹光华岛轻纱童话仙境吸引游客①指名读,正音。

②齐读。

③走迷宫识词游戏。

4.学生分段读课文。

三、精读细品,局部探究(一)日月潭的位置与环境1.请学生快速默读课文第1自然段,想一想第1自然段主要写了日月潭的哪些方面?(位置、周围的环境)2.哪些句子是在说日月潭的位置?课件出示:日月潭是我国台湾省最大的一个湖。

它在台湾省中部的山区。

(齐读)【课件出示台湾省地图】请学生到屏幕图片前指一指日月潭的大致位置。

(师生评价准确与否,教师相机介绍中国的地图轮廓和宝岛台湾的地图轮廓。

)3.哪些句子是在说日月潭周围的环境?课件出示:那里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周围有许多名胜古迹。

【课件出示群山环绕、树木茂盛的图片】学生欣赏,朗读句子。

(二)“日月潭”的特点及名字的来历1.请学生自由朗读第2自然段,用铅笔画出下面表格中应该填写的答案。

(师生点评正确与否)你现在知道日月潭名字的来历了吗?(引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指导朗读。

(三)清晨的日月潭1.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用铅笔在文中画一画表格中问题的答案。

3.【课件出示薄雾笼罩湖面的图片和晨星灯光倒映在湖水中的图片】为什么晨星和灯光会隐隐约约地倒映在湖水中呢?(因为是早上,天还没有完全亮,湖面上飘着薄薄的雾。

)(上面表格中标红“隐隐约约”)4.什么是“隐隐约约”?引导学生用“隐隐约约”来造句。

5.“隐隐约约”是一个叠词,引导学生举出一个类似的例子来。

隐隐约约(马马虎虎、干干净净……)6.指导朗读第3自然段。

语气要柔和一点。

小结:通过学习《日月潭》的前三自然段,我们知道了日月潭的位置、周围的环境、日月潭的特点、名字的由来,还有日月潭清晨的样子。

请大家有感情地朗读这三段,读出日月潭的美,读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四、布置作业1.把课文读给爸爸妈妈听。

2.听爸爸妈妈讲讲有关台湾的故事。

【板书设计】日月潭位置周围环境特点:深、绿名字的由来清晨第二课时一、回顾导入,巧妙衔接1.指名分段读课文。

2.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讲到了日月潭清晨的样子,那么,到了中午日月潭又是怎样的景象呢?我们继续学习。

二、精读细品,局部探究(一)中午的日月潭1.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4自然段,在文中用铅笔画出表格中应该填写的答案。

3.清晨的时候,由于薄薄的雾,作者用了一个什么样的词来形容倒映在湖水中的晨星和灯光?(隐隐约约)晴天的中午,日月潭又是什么样子的呢?(1)课件出示:“中午,太阳高照,整个日月潭的美景和周围的建筑,都清晰地展现在眼前。

”(2)这里作者又用了一个什么词?(清晰地)【课件出示晴天时的日月潭图片】4.课件出示:“要是下起蒙蒙细雨,日月潭好像披上轻纱,周围的景物一片朦胧,就像童话中的仙境。

”【课件出示雨中日月潭的图片】5.雨中的日月潭又是另外一番景象,引导学生思考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拟人:日月潭好像披上轻纱。

(只有人才会披上轻纱,这里把日月潭当人来写,所以是拟人。

)6.想象一下,披上了轻纱的日月潭,朦朦胧胧的,像童话中的仙境一样的日月潭,给人带来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轻柔的、神秘的)指导学生用轻柔的、神秘的语气把这句话读出来。

(指导朗读)(二)日月谭闻名中外课件出示:“日月潭风光秀丽,吸引了许许多多的中外游客。

”1.【课件出示一组日月潭秀丽风光的图片】请学生欣赏,再次感受日月潭的美。

2.许许多多的中外游客究竟是多少呢?教师补充资料:“2012年的统计数据,日月潭整年接待人数约为534万;2013年为556万。

如不分淡旺季,平均一天为15200多位游客。

”三、拓展延伸1.这么多的游客前往日月潭观光旅游,是因为日月潭太美了,除了日月潭,你还知道台湾的哪些美丽景点呢?(阿里山、故宫博物院)你还知道台湾有哪些特色水果?(芒果、榴莲、龙眼、荔枝)【课件出示阿里山、故宫博物院、各种台湾水果的图片】2.爸爸妈妈还曾经带你去哪里旅游过呢?说一说你在那里都看到了什么。

四、指导书写课件出示“我会写”生字(带田字格):名胜迹央丽华展现披1.学生反复练读,巩固读音。

2.观察生字,找出规律。

左右结构:胜、现、披。

上下结构:名、丽、华半包围结构:迹、展3.教师指导:半包围结构的字要注意被围住的部分要写得小些;左右结构和上下结构的字都要注意看清哪部分占格少、哪部分占格多。

“胜、现、披”:左窄右宽。

迹:点、横、撇、竖钩、撇、点、点、横折折撇、捺。

注意“走之底”的写法,名:“口”要扁平。

丽:注意长横左低右高。

4.教师示范书写,学生书空。

5.学生及时练习巩固,教师巡回指导。

注意提醒学生正确的坐姿及握笔姿势。

五、布置作业1.规范书写田字格中的生字,每字写3遍。

2.背诵课文第2~4自然段。

3.完成同步试题二。

【板书设计】日月潭清晨:隐隐约约薄薄的雾中午:太阳高照、清晰地下雨天:蒙蒙细雨轻纱朦胧仙境《小蝌蚪找妈妈》教案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会写10个生字,会认读课后1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青蛙的成长变化过程,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小蝌蚪的成长变化过程。

2.理解、积累动词。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图片激趣,谈话导入1.【课件出示小蝌蚪的图片】你们知道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吗?她长什么样子呢?2.今天,就让我们学习新课——《小蝌蚪找妈妈》,去看看小蝌蚪是怎样一步一步找到自己妈妈的吧!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播放动画课文《小蝌蚪找妈妈》,学生跟读正音。

2.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与断句。

3.小组内分角色朗读课文,讨论解决下列问题:(1)小蝌蚪是怎样找到妈妈的?(2)小蝌蚪的妈妈是谁?长什么样子?三、检查朗读,课堂展示1.指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相机正音。

2.交流问题预设。

(1)小蝌蚪是怎样找到妈妈的?(预设:询问鲤鱼阿姨和乌龟)(2)小蝌蚪的妈妈是谁?长什么样子?(预设:小蝌蚪的妈妈是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

)四、识字正音,指导书写1.采用开火车、去拼音的方式检查生字读音。

课件出示:táng nǎo dai h uī bǔā yí yíng上去池塘.脑.袋.灰.色捕.食阿姨..迎.g uī dǐng pī gǔ k uān wa jiāo乌龟.头顶.披.着鼓.着宽.嘴巴哇教2.指导书写田字格生字。

两就哪宽顶睛肚皮孩跳3.小组交流识字方法。

(1)“加一加”识字:“哪、顶、肚、跳”。

(2)“减一减”识字:“皮”是“波浪”的“波”去掉偏旁,念“pí”。

(3)注意区分“两”“俩”。

4.组词练习。

两(两个)(三三两两)就(就是)(就业)哪(哪儿)(哪里)宽(宽广)(宽大)顶(头顶)(顶尖)肚(肚子)(肚皮)孩(孩子)(孩童)跳(跑跳)(跳舞)5.教师范写,学生书空,引导学生注意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6.同桌互评,反复纠正、练习。

五、布置作业熟读课文,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一、检查生字,复习导入小朋友,还记得我们上节课学习的课文的名字吗?(学生齐读)《小蝌蚪找妈妈》。

快看!这只小蝌蚪被生字宝宝困在迷宫里了,你能帮助它认出所有的生字,游出迷宫吗?(小蝌蚪走迷宫游戏:池塘、脑袋、捕食、阿姨、乌龟、头顶、披着、鼓着)小蝌蚪终于游出了迷宫。

继续去找妈妈啦!二、图文结合,探究“变化”(一)小蝌蚪的样子。

1.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课件出示,学生填空:“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

”3.再读这一段,注意“甩着”“快活地”“游来游去”等词语。

想一想,这几个词语表现了小蝌蚪的什么心情?(高兴、快活)(二)小蝌蚪寻求帮助。

小蝌蚪在找妈妈的途中,都有哪些动物提供帮助?这个过程中,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了?(预设:鲤鱼阿姨和乌龟提供了帮助。

鲤鱼阿姨说小蝌蚪的妈妈四条腿、宽嘴巴,结果小蝌蚪找到了乌龟。

后来乌龟告诉它们的妈妈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小蝌蚪终于找到了妈妈——青蛙!)(三)小蝌蚪变成了青蛙。

1.朗读课文第2~6自然段,找出描写小蝌蚪的变化句子。

课件出示:“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了两条后腿。

”“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了两条前腿。

”“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尾巴变短了。

”“不知什么时候,小青蛙的尾巴已经不见了。

”小蝌蚪是怎样长成青蛙的?生自由练说,提醒注意变化的顺序,有条理地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