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普通话口语训练
①有条理;②突出重点;③交代清楚时间、 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等; ④人物对话可以采取转述的形式;⑤语言力 求准确。 复述:《钱学森学生忆追随回国经历》 复述一个令你感动的故事、印象深刻的小说。 对复述的重点内容明确了,就不会偏离文意。
重音位置恰当,才能使语意表达得更清晰、 准确,感情色彩更鲜明、生动。
重音在语句中的位置没有固定的格式,只能 在深刻理解和感受作品内容的基础上,才能 确定重音的位置。重音的主要特征为增加音 强,延续音长,扩大音域,音色也比较清晰。
汉语的轻重既体现在词语的轻重格式上,又 表现在语句重音、次重音和非重音的对比中。
(四)掌握朗读技巧
朗读技巧是实现朗读目的的重要手段,是对 作品语言进行有声创作所进行的设计和处理。
朗读之前,先要对作品有一个总体把握,如 全篇的基调是什么,文章的开头、发展、高 潮、结局应运用什么技巧来表现,哪里应重 读,哪里应停顿,哪里语速应加快,哪里应 换气等等,一一作出详细安排,然后反复练 习,反复调整,直到能把文章的思想感情和 艺术特色完美地表达出来。
5.表情自然,态势得体
面部表情和眼神在口语交际中要配合协调。 在口语交际中,人们总是自觉不自觉地调动 面部表情、眼神等来配合语言表述,以增强 表达的感染力。不仅要求表情、眼神自然而 不做作,更要注意“度”的把握。
态势语和面部表情、眼神一样,在口语交际 中,是强化语言表达效果的非语言因素。即 使是没有受过系统训练的人,也会自觉不自 觉地选择合适的位置和身姿态势,并辅以适 当的手势动作。态势语的也要注意得体,求简明 扼要,但必须保留原材料的中心要点和新信 息,可略去那些解释、举例、描写、过渡和 背景文字,前后衔接结构完整。
详细复述:要求原原本本,内容上不做增加 和删减,表现方法不做改变,语言风格尽量 保持原样。但复述不同于背诵,为使复述清 晰、易懂、易记,可将书面语体适当地改成 口语体。把复杂的长句改成简单的短句或将 难懂的书面语词改成通俗的口语词。
朗读训练是教师口语表达训练的开始。教师 口语的表达,是一个由内部语言转化为外部 有声语言的复杂过程。朗读就是把书面语言 转换为有声语言。在这一过程中,口腔开合、 正音辨调、表情达意及语言表达的技能技巧, 都是教师口语表达所迫切需要的基本功。
4.朗读过程是一个审美享受的过程。 通过朗读,可以使朗读者和听众深切地感受 到作品所表现的生活美、自然美和艺术美。 朗读者抑扬顿挫的朗读,又可以使听众感受 到汉语言的音乐美。
二、朗读的基本要求
(一)深刻理解作品 理解是朗读的前提。朗读前,必须充分理解 作品,深刻感受作品的内容和形式;还要进 一步了解作品写作的时代背景和作者本人的 主观意向。任何一部作品都离不开它所处的 时代,每部作品都会有时代的烙印,都会渗 透作者的主观感受。理解作品,主要包括以 下两方面:
1.阅读作品
三、口语表达基本形式
口语的表达总是通过一定的形式来进行 的,或是说话者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见闻,或 是说话者转述别人的话语和见闻;有时可能 是描写式的,有时可能是评价式的。由此, 便产生了种种口语表达的不同形式。我们着 重介绍复述、描述、解说和评述等四种基本 形式。
一、复述
(一)复述的概念及种类 复述就是把读到或听到的现成语言材料在理 解的基础上加以整理,重新讲述出来的一种 口头表达方式。 复述有三种类型: 简要复述、详细复述、创造性复述。
创造性复述:要求在不改变原意的基础上根 据内容的需要加上丰富合理的想象,使内容 更生动、更完整的一种表达形式。即要对文 章中没有明确叙述的内容有选择地作一些创 新,进行合理想象,但必须和原文内容相吻 合,不能发生矛盾。
(二)复述的基本要求
复述,一可以进行记忆能力的训练,强 化知识;二可以训练有序、有节、有理的表 达能力。针对一些叙事性较强的文章,我们 可以采取不同的复述方法,或简要复述,或 详细复述,或创造性复述。不论哪种形式的 复述,都要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3.立论新颖,见解深刻
口语交际的主要目的在于交际者双方相互交 流有重要价值的新信息。表达者对话题的理 解与思考不落“套话”的窠臼。如果说话者 观点落后,思想贫乏,甚至庸俗陈腐,自然 不受听众欢迎。因此说话者务必注意以思想 的不落俗套和立论的新颖别致来取胜。
见解深刻与立论新颖互为表里。口语交际成 功的秘诀在于是否进行了有价值的信息交流。 这就要求在交际中,表述者对其所要表达的 内容不仅要立论新颖,还要杜绝“故弄玄虚” 和毫无价值的标新立异,力求用立论新颖又
LOGO
Your site here
Shandong Yingcai University
duiwaihanyu1@
第十章 一般普通话口语训练
[知识点] 朗读能力、说话能力 [重 点] 朗读能力训练、说话能力训练 [难 点] 朗读能力训练、说话能力训练
[学习提示]
1.朗读是一种运用声音技术将书面语言转化 为有声语言的再创作活动。朗读技巧是实现 朗读目的的重要手段,是对作品语言进行有 声创作所进行的设计和处理。
朗读是一个反复实践、不断提高的过程,这 一过程本身,就是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的过程。
3.朗读对教师口语能力的训练起着承上启下 的作用。
朗读训练是教师口语训练的有机组成部分, 是普通话正音训练的继续,也是说话训练的 开始。在普通话学习阶段,所掌握的声、韵、 调等知识,在发音训练中所学到的用气发声、 共鸣控制、吐字归音等技能,都将在朗读训 练的实践中得以融会贯通。
二、说话的要求
1.吐字清晰,语言规范 要求吐字清晰,语音标准规范,没有方音; 使用共同语词汇,不使用方言词汇;符合现 代汉语的语法规范,句式完整,没有病句; 没有由于停顿、重音、语气语调处理不当而 产生歧义理解等不良现象;没有口头禅。
2.构想周密,详略得当
说话者要对话题进行全面深刻的理解与把握。 说话前要对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前后内容 如何衔接等进行一番精心构思,以此和日常 口语交际有所区别。 说话者对话题所涉及的材料要依据话题中心 进行一定的裁减、取舍。语言精炼,详略得 当,以保证在有效时间内表达的实际效果。
(三)关注听众,注意引发听众共鸣
朗读的过程是朗读者和听众交流的过程。朗 读者首先应做到“心中有人” ,考虑到听 众的身份,如年龄、职业、种族、文化背景 等,由此决定朗读时以何种态势与听众进行 情感交流,以达成双方对作品内容的共识, 从而产生共鸣。
朗如读果过给幼程儿中园还的要小注朋意友朗观读察,听语众气的应反亲应切生,动根,据 听语众调反富有馈变的化信,息表,情及丰富时灵调活整,,从主而动引与起小听听众众交 流的,共激鸣;发如听果众听的众情是绪大学,生千、方中百学计生把,自就要己在的表有 声达语更言深刻送的进题听旨众和的表心达更里丰,富让的听感众情随等着方面朗下读功者 的夫情。感跌宕而产生相应的心理反应。
轻重音是汉语节律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体 现语句目的的重要手段。因此,朗读中的 “轻重”技巧,主要是对于词重音及语句重 音的确定、把握和处理。重音是在分析理解 作品、多层感受作品的基础上确定的。
详见第八章《节律》。
第二节 说话技能训练
一、说话的含义及其作用 说话是人们为了达到交际目的,运用有
声语言交流思想、表达感情、传递信息的一 种言语实践活动。
三、朗读的基本技巧
(一)注重内在的心理感受 心理感受是指作品中的形象、情节等引起的 感知、体会、联想的过程。朗读或聆听作品 时,人们或会心一笑,或拍案叫绝,或感伤 流泪……这些都是来自对作品的心理感受。 1.形象感受 2.逻辑感受 3.情感感受
(二)注意朗读技巧的使用
1.停连的运用
停就是停顿,指朗读中语流声音的中断;
4.反应敏捷,表意准确
(1)单向表述中对话题思考和建构迅速,由 中枢神经向发声器官信息传导快捷,思考与 表述“接近同步”。
(2)双向交流过程中,对对方表述内容反应 敏捷,有两层含义:①对对方表述内容把握 准确;②对对方的表述迅速做出或赞成首肯, 或否定反对,或沉默含蓄等反应。
口语表达与书面表达并无本质区别,有议论、 叙事、抒情、描写、说明等形式,同样要求 论证周密、叙事生动、抒情适度、说明清晰、 描写贴切,即表意要准确。因此在口语表达
阅读作品是朗读准备工作的第一步,首先 要了解作品说了什么。比如《卖火柴的小 女孩》这篇文章,就叙述了除夕之夜,一 个无家可归的小女孩冻死街头的故事。故 事运用对比手法,把现实的“冷”与幻觉 中的“热”加以对照,深刻揭露了现实世 界的黑暗和悲惨。
2.感受作品
感受作品、把握作品是朗读的关键一环。
①逐字逐句地阅读,反复思考,认真感受 每一个情景,领会每一个观点,使作品里 的人物、事件在脑海里“活”起来。在此 基础上,根据朗读的需要,对作品的布局、 结构进行总体设计。
②正确把握作品主题。主题是一篇文章的 “灵魂、统帅”。抓准主题,朗读目的会 更明确,才能做到“内明于心,外达于 人”。
③注意把握作品的语言风格。语言风格是
(二)明确朗读目的,确定朗 读的感情基调
朗读是对文章进行“二度创作”的过程。 明确了朗读目的,就有了处理感情基调的 基础。感情基调是指作品的基本情调和朗 读者的情感态度。确定朗读的感情基调, 就是要把握作品总的感情色彩,并确定好 自己的情感态度。只有从作品的人物、事 件或作者的倾向及语言风格等方面去认真 揣摩,才能恰当地把握住作品的基调。 第一,基调要恰当,态度要鲜明。
2.朗读是训练思维能力、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的有效方法。
思维和口语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在分析、 感受作品的过程中,作品的思路、层次、文 气的贯通及作品中优美的画面、鲜明的人物 形象、复杂的情感等,对朗读者的逻辑力、 分析力、理解判断力和想象力、创造力的提 高都会有所帮助。
通过朗读,可以积累大量词汇。作品中丰富 的词语、精湛的句式、美妙的修辞方法都在 丰富着朗读者的语言宝库。
1.朗读是一种提高阅读能力和语言学习能力 的重要手段。
通过朗读,人们可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和感受,从而提高阅读作品的能力;同时, 作品中优美的语言、准确的语词及语言表达 的技巧,还会对朗读者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在“润物细无声”的朗读过程中,提高了朗 读者的语言学习能力和语言鉴赏能力,从而 有效地提高朗读者的“内语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