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地了解模板工程以及通过对施工现场模板工程加固及质量通病的总结来更好地控制现场模板工程的质量;通过验收表对现场进行验收,对每天反馈回来的信息进行汇总,在周例会上将这周发生的问题与劳务队协商解决,并且通过扣分来约束劳务队,以达到更好地控制现场质量,管理劳务队的目的。
顶板木模加固
目录
一、材料准备
二、工艺流程
三、加固方法
四、质量通病及预防
五、总结
六、疑难问题
一、 材料准备
13mm 厚多层胶合板,30*70mm 、100*100mm 方木,碗口脚手架,步步紧,对拉螺杆,pvc 管,海绵胶条,胶带。
1㎡立杆约1根,拉杆约4根,方木约6m 二、 工艺流程
三、 加固方法
1、 碗扣式脚手架安装:第一排立杆距墙柱≤400mm ,
立杆间距离为90cm 或120cm ,立杆上放置油顶丝,油顶丝悬出长度≤300mm ;在梁下位置预先放置水平拉杆,水平拉杆步距≤。
2、 主龙骨搭设:采用100*100mm 方木,立杆上必须放置主龙骨,间距90cm 或120cm 。
3、 梁底模与侧模支设:在水平拉杆上铺设梁底模,底模铺设完成后支设梁侧模。
4、 次龙骨搭设:采用30*70mm 方木在主龙骨上安装次龙骨,次龙骨间距≤150mm ,面板中间在长向的板缝下必须设龙骨,需放置布料机的板次龙骨间距≤100mm 。
5、 模板拼装:从一侧开始,模板交接处硬拼拼缝,对拼缝不严处粘贴胶带,在长向的板缝处用钉子把两边的面板钉在板缝下的龙骨上;在模板拼装之前,需在方木上粘贴海绵条并
用步步紧或对拉螺杆将其与墙卡紧,以保证模板板面的平整度。
6、
梆加固。
7、 梁底梆加固:梁侧上下口采用收口木方,并用步步紧加固,间距≤400mm ,步步紧应相互错开;梁高≥400mm 及外梁增加对拉螺杆加固,间距≤600mm 。
四、 1
2、板墙接触部位未放置海绵条,海绵条放置不符合要求,伸出
板外或墙内。
处理办法:因为海绵条都是预先贴在方木上才与墙进行接
触,所以一般不存在不放置海绵条的情况,发现海绵条伸出
板外或墙内的,将伸出部分撕掉。
3、板缝拼接不严密。
处理办法:对拼接不严密处粘贴胶带。
4、夹杂:梁窝处混凝土碎块未清理干净,梁内和板上木屑及混
凝土碎块未清理干净。
处理办法:清理干净后方可浇砼。
5、梁板接茬处错台。
处理办法:对梁板接茬处用钉子进行固定。
6、梁截面尺寸控制不到位
处理办法:梁截面过小时,用支撑棍把梁撑开。
7、顶板表面标高不符合要求
处理办法:通过松紧油顶丝来控制顶面标高。
五、总结
针对模板工程,要做到事前,事中,事后来控制模板质量。
事前:对工人做好技术、安全交底及加固的方法。
事中:在现场进行盯控,对顶板表面标高进行及时检验,不符合要求的及时进行修正;尤其对不用的水电工所凿洞口及时进行修补,防止漏浆。
事后:在验收过程中对所发现问题及时整改,针对现场工人实行扣分制度,让工人重视起来。
顶板木模验收记录表:
六、疑难问题
楼梯间支撑方式是否正确。
大钢模的加固
目录
一、材料准备
二、工艺流程
三、加固方法
四、质量通病及预防
一、材料准备
1、⑴配套大模板:平模、角模、包括地脚螺栓及垫板、穿
墙螺栓及套管、护身栏爬梯及作业平台。
⑵隔离剂:机柴油(一般用机油和柴油按3﹕7体积比配
置)。
2、大钢模构造:大模板、支撑架、操作平台、角模、背楞、
穿墙螺栓和连接件等组成,钢大模面板采用5mm厚的平
板,竖肋采用8#槽钢纵向设置,间距260mm,边框采用
3mm厚的扁钢,大背楞采用双拼6#槽钢纵向通长,纵向
设置三道,相应的三排穿墙螺栓,第一排穿墙螺栓离地
300mm,其余竖向及水平间距不超过1000mm。
二、工艺流程
三. 加固方法
1.楼板上弹墙皮线,模板外控制线,模板外控制线距墙皮线20cm,
在墙钢筋上焊接定位筋。
2. 安装大模板时,对号入座安装就位.根据定位控制线,先安装
一侧横墙模板靠吊垂直,并放入穿墙螺栓后,再安装另一侧的模板,经靠吊垂直后,螺栓紧固。
模板的安装必须保证位置准确,立面垂直。
发现不垂直时,可通过支腿进行调整。
校正模板时,可通过紧线器连接两块模板来控制模板垂直度,并起到加固的作用。
3.
拼缝处连接螺栓不得少于4
出现错
连接螺
栓
4.剪力墙外墙钢大模在楼层板处设置吊梆模,与墙标准模板
配套使用。
5.剪力墙门窗洞口侧模采用多层板堵板进行封堵。
6.
四.
1.
2.
处理办法:通过调整穿墙螺栓和模板支腿来控制垂直度
3.截面尺寸不符合要求
处理办法:截面尺寸过小时,用支撑棍控制尺寸
截面尺寸过大时,通过调整穿墙螺栓来控制尺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