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概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类型:专业素质模块(专业理论课)课程编号:N062003适用专业: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先修课程:《经济学基础》后续课程:《进出口实务》、《国际结算》学分:3.5总学时:56 其中理论学时:40, 实验学时:16教学目的与要求:课程性质、任务与目的:国际贸易概论是国际贸易专科的一门修课。
国际贸易概论研究的是国际贸易产生和发展变化的特点和规律,讲授有关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是高等院校经济专业的一门基础理论课。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为使学员掌握马克思主义关于国际贸易的基本原理和现代国际贸易基本理论;掌握对外贸易政策和措施,在各自岗位上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达到以下教学要求:国际贸易概论是国际贸易专科的一门修课。
主要解答的问题是:国际贸易是怎么样产生和发展的?一个国家为什么要进行对外贸易?对外贸易和一国的经济发展有什么关系?对外贸易对一个国家会带来什么利益?国际贸易所产生的利益在各国间是如何分配的?等等。
在方法论上,注重理论研究与实际形势分析相结合,并用到初等的数学工具与经济学方法。
该课程为考试课程本课程为专业理论课程。
第一章概论基本内容:第一节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发展一、国际贸易的产生及其在前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二、对外贸易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前提三、经济发展决定对外贸易的发展第二节对外贸易在一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一、对外贸易在一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二、对外贸易在一国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三、西方关于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的关系的理论第三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贸易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贸易的发展二、国际贸易地理方向的变化三、国际贸易商品结构的变化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应当理解和掌握:国际贸易是怎么样产生和发展的;一个国家为什么要进行对外贸易;对外贸易和一国的经济发展有什么关系;战后国际贸易的变化情况。
重点:1.国际贸易是在什么条件下产生的?2.对外贸易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中起了什么作用?3.怎么样理解对外贸易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结果?4.对外贸易在一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5.说明1973年以前国际贸易的迅速增长及其原因。
6.说明1973年以前国际贸易的缓慢增长及其原因。
7.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贸易地理方向有哪些变化?8.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贸易商品结构有哪些变化?第二章国际贸易利益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的国际价值理论一、国际价值的形成二、世界市场上的价值规律三、国际贸易中的不等价交换第二节相互需求原理和贸易条件一、相互需求原理二、贸易条件的条件三、贸易条件的计算第三节世界市场价格一、世界市场价格的概念和种类二、影响世界市场价格的基本因素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市场价格和贸易条件的变化趋势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应当理解和掌握:马克思的国际价值理论及世界市场上价值规律的作用;不等价交换的概念和形成不等价交换的原因;贸易条件的概念、主要种类及其计算;世界市场上价格的种类;相互需求原理;影响世界市场价格变动的基本因素是什么。
重点:1.什么是马克思的国际价值理论?2.说明世界市场上价值规律的作用。
3.简述不等价交换的概念和形成不等价交换的原因。
4.说明贸易条件的概念、主要种类及其计算。
5.世界市场上价格的种类有哪些?6.什么是相互需求原理?7.影响世界市场价格变动的基本因素是什么?第三章国际分工基本内容:第一节马克思主义关于国际分工的基本理论一、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国际贸易的关系二、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发展的几个阶段三、影响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因素第二节国际分工发展及其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分工的深化二、国际分工的深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应当理解和掌握:国际贸易产生和发展的原因;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国际贸易的关系;国际分工发展几个阶段的基本特点;统一的世界市场的基本特征。
重点:1.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国际贸易的关系如何?2.国际分工发展几个阶段的基本特点是什么?3.统一的世界市场的基本特征是什么?4.影响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5.说明资本主义条件下国际分工的两重性。
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分工的深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如何?7.简述绝对成本理论。
8.简述比较成本理论。
9.简述要素禀赋理论。
10.说明产业内贸易理论。
第四章国际贸易理论第一节绝对成本理论第二节相对成本理论第三节H—O理论第四节里昂惕夫之谜(理论与解释)第五节国际贸易理论新发展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应当理解和掌握影响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分工的深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绝对成本理论;比较成本理论;要素禀赋理论。
重点:1、贸易差额论2、绝对成本论3、相对成本论4、简要说明绝对成本理论的主要思想?5、试述对比较成本论的评价6、国际需求方程式7、提供曲线8、里昂惕夫之迷9、人力资本10、要素密集型逆转11、试述产品生命周期贸易模式12、试用有关知识解释产业内贸易现象13、试述创新机制的三个层面14、试评价国际贸易新要素理论第五章国际贸易条件基本内容:第一节贸易条件的涵义贸易条件的概念贸易条件指数第二节关于贸易条件决定的理论约翰·穆勒的相互需求原理马歇尔的提供曲线与均衡贸易条件战后贸易条件理论的多方面发展提供曲线与贸易条件的均衡第三节贸易格局与贸易条件的变动节经济增长对贸易条件的影响技术进步对贸易条件的影响商品结构与贸易条件贸易政策与贸易条件技术贸易与贸易条件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应当理解和掌握:贸易条件的概念、贸易条件指数、贸易条件决定的理论、贸易格局与贸易条件的变动。
重点:1、国际需求方程式2、提供曲线第六章国际贸易政策基本内容:第一节国际贸易政策理论的演变一、国际贸易政策的概念及种类二、保护贸易政策理论第二节当代国家的贸易政策一、战略性贸易政策二、全球竞争政策三、当代贸易保护主义思潮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应当理解和掌握:国际贸易政策的概念及种类、保护贸易政策理论、当代国家的贸易政策、当代贸易保护主义思潮。
重点:1、国际贸易政策2、多边贸易体系3、自由贸易政策4、保护贸易政策5、试比较新贸易保护主义与传统贸易保护主义的不同。
6、试分析自由贸易政策的理论支持7、二战后国际贸易政策是如何演变的8、试分析当代国际贸易政策的特点及发展趋势9、试分析支持保护贸易政策的理论第七章国际贸易政策措施基本内容:第一节关税一、概述二、几种主要的关税三、关税的征收方法一、征收关税的依据——海关税则二、名义保护率和有效保护率第二节非关税壁垒一、概述二、直接的非关税壁垒三、间接的非关税壁垒措施第三节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一、非关税壁垒和关税壁垒的不同特点二、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三、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对进口国和出口国的影响第四节其他对外贸易措施一、鼓励出口和管制出口的措施二、自由经济区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应当理解和掌握:有效保护率的基本计算方法;对进口原材料征收税时有效保护率的计算方法;非关税壁垒和关税壁垒相比的特点;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对进口国的影响。
重点:1.有效保护率的基本计算方法是什么?2.对进口原材料征收税时有效保护率的计算方法是什么?3.非关税壁垒和关税壁垒相比有哪些特点?4.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对国际贸易有何影响?5.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对进口国对何影响?6.什么是出口信贷?7.什么是出口信贷国家担保制?8.商品倾销有哪几种?9.什么是工贸型自由经济区?它一般有哪些适用范围和不适用的例外?10.什么是最惠国待遇原则?它一般有哪些适用范围和不适用的例外?第八章国际贸易的政策协调第一节国际贸易条约与协定——关税和贸易总协定一、关税和贸易总协定的性质二、关税和贸易总协定成立的宗旨和基本原则三、关税和贸易总协定的主要活动及其作用四、关税和贸易总协定和发展中国家五、合法背离关税和贸易总协定义务的例外第二节“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一、“乌拉圭回合”谈判的进程二、农产品贸易——“乌拉圭回合”谈判的矛盾焦点三、“乌拉圭回合”谈判的结果和前景第三节“乌拉圭回合”谈判达成的几个重要协议一、纺织品和服装协议二、海关估价协议三、政府采购协议一、贸易技术壁垒协议二、反倾销和反补贴协议三、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议第四节世界贸易组织一、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二、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基本原则和成员三、世界贸易组织的争端解决机制四、酝酿中的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应当理解和掌握:国际贸易条约与协定含义、类型、最惠国待遇原则、国民待遇原则、从GATT到WTO等。
关税和贸易总协定的性质;关税和贸易总协定成立的宗旨和基本原则与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和基本原则的异同;关税和贸易总协定的主要活动及其作用;合法背离关税和贸易总协定义务的例外;农产品贸易——“乌拉圭回合”谈判的矛盾焦点;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基本原则和成员;世界贸易组织的争端解决机制;世界贸易组织和作为一个国际组织的关贸总协定的不同。
重点:1.简要说明关税和贸易总协定的性质。
2.关税和贸易总协定成立的宗旨和基本原则与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和基本原则有何异同。
3.关税和贸易总协定的主要活动及其作用是什么?4.合法背离关税和贸易总协定义务的例外有哪些?5.“乌拉圭回合”谈判的矛盾焦点是什么?6.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基本原则和成员是什么?7.世界贸易组织的争端解决机制是什么?同关贸总协定相比有了哪些进步?8.如何理解国际纺织品贸易的回归?9.世界贸易组织对海关估价有哪些主要规定?10.按照《反倾销守则》的规定,在什么情况下就构成了倾销?应该如何确定正常价值?11.在什么情况下,进口国可以对进口商品征收反补贴税?]12.世界贸易组织和作为一个国际组织的关贸总协定有何不同?第九章要素流动与国际贸易基本内容:第一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跨国公司和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一、跨国公司是一种新型的国际垄断组织二、跨国公司的经营特点和竞争手段三、对外直接投资是国际投资的主要形式四、跨国公司和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第二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跨国公司和对外直接投资发展的特点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始终是国际直接投资的主要提供者和接受者,跨国公司主要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跨国公司,但发展很不平衡二、发展中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也已跻身于建立跨国公司和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国家的行列,其地位和作用正在提高三、对外直接投资的部门结构不断发生变化第三节跨国公司和对外直接投资发展变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跨国公司和对外直接投资发展变化的原因二、跨国公司和对外直接投资发展变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第四节国际经济一体化和国际贸易一、国际经济一体化的概念和形式二、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兴起及其原因三、国际经济一体化对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的影响四、三大经济区的出现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应当理解和掌握:跨国公司的经营特点和竞争手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跨国公司和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跨国公司和对外直接投资发展的特点;跨国公司和对外直接投资发展变化的原因;跨国公司和对外直接投资发展变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国际经济一体化的概念和形式;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兴起的原因;国际经济一体化对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的影响;欧洲经济共同体一体化的进展;欧洲经济共同体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影响欧洲经济共同体目标实现的障碍;欧洲统一大市场的建立;欧洲经济和货币联盟的基本内容;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签订的经过和主要内容;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性质及其进展;重点:1.跨国公司的经营特点和竞争手段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跨国公司和对外直接投资发展的特点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跨国公司和对外直接投资发展变化的原因4.跨国公司和对外直接投资发展变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5.国际经济一体化的主要形式有哪些?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兴起的原因是什么?7.国际经济一体化对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有何影响?8.说明欧洲经济共同体一体化的进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