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六章第一节痰液脱落细胞检查
第六章第一节痰液脱落细胞检查
➢ 性状:
粘液痰:多见于慢性支气管炎的缓解期、支气管哮喘或肺癌病例。痰液 透明、无色、粘稠,用镊子牵拉时,往往可拉成很长的细丝。如果其中 有乳白色的颗粒状物,往往提示有肺癌的可能,必须取这部分痰液做涂 片检查。 粘液脓性痰:是在粘液痰的基础上混有一部分脓液。检查时必须仔细挑 选粘液丝的部分做细胞学检查,以提高癌细胞检查的阳性率。 脓性痰:为黄色或黄绿色的粘痰,因细菌种类的不同,痰的粘稠度和颜 色可有不同。常见于气管、支气管和肺化脓性感染。其中有大量中性粒 细胞和核碎片。对这种痰最好经抗感染治疗后再送检,以取得较好的结 果。 泡沫痰:即痰呈泡沫状,此种痰应在除去泡沫后,采取其中的粘液丝做 涂片检查。 血丝痰:即痰内带有少量的血液,这是支气管黏膜某个局部小血管破裂 出血或肺泡内出血所致。常见于肺癌或支气管结核,有时也见于支气管 炎。为了明确出血的原因,应将带血丝的及其附近部分的痰全部制成涂 片,进行检查。
采集痰液的方法和质量直接影响痰检查阳性 率,采集痰液分析基本要求是:
①痰液必须是从肺部咳出;
②痰液必须新鲜;
③对首次痰检查患者,应亲自指导和观察患 者咳痰。
痰液检查
❖ 来源: 肺泡、支气管、气管所产生的分泌物
❖ 目的: 辅助诊断: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 确诊:肺结核、肺癌 观察疗效和预后判断
对原发肺癌的敏感性可达60%-80%,特异性 达到100%。
(二)制片
1、标本取样 (1)大体观察: ➢ 量:无或少量,呼吸道粘膜和肺泡受刺激时增多。
➢ 颜色: 正常:无色或灰白色,
病理情况有以下变化: 水样痰:黏液少,呈水样,常有泡沫。 灰白色黏液痰:黏液丰富,胶样。 红色或棕红色:含血液或血红蛋白 血性痰:血液量多,肺癌、肺结核、支气管扩张 粉红色泡沫样:急性肺水肿 铁锈色:大叶性肺炎,肺梗死 黄色脓痰:呼吸道化脓性感染,化脓性支气管炎,肺结核; 黄绿色:绿脓杆菌,干酪性肺炎 烂桃样灰黄色:肺吸虫病; 棕褐色:阿米巴肺脓肿、慢性充血性心衰肺淤血 黑色:煤矿,锅炉工人或大量吸烟者
4、接收:核对送检单与样本盒(瓶)上的相 关信息,一致后签收标本,若信息不一致则 需重新与相关人员、科室核对,标本的签收 制度必须严格按规定执行。
注意事项:
留痰:先漱口,取深部痰液。 查24小时痰量和分层检查:无色广口瓶。
细菌学检查:无菌容器,及时送检。 细胞学检查:3-5口(约5ml),或上午9-10 时新鲜痰液。 无痰或痰少患者:化痰药(雾化吸入法)。 昏迷患者:清理口腔,负压吸引法吸痰。 幼儿:棉拭刺激喉部,棉拭刮取。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直接病灶采集。
二、方法学
(一)标本准备 1、咳痰 ❖ ⑴建议用晨痰,涮牙、嗽口后进行,深咳。 ❖ ⑵有条件者可采用雾化吸入后诱咳采痰。 ❖ ⑶纤维支气管镜检后咳取痰液能提高阳性率。
2、采集
❖ ⑴一次咳痰建议留取3-5口痰液。
❖ ⑵存放标本的容器必须是无吸水性的干燥塑料或玻 璃器皿,须有盖子密封,标签明确,标签应记录相关 内容,包括姓名、门诊号(住院号)、送检时间等。
痰标本应尽快涂片,在室温下,可以保存2~ 4小时,在冰箱内可保存两天;痰液量一般以 3ml-5ml(3-5口痰)为宜;
采痰时应采用内面涂蜡的痰盒,可防止痰液 被吸收而难于挑痰制片;
采集痰标本没有禁忌证,但如果病人在行支 气管镜检查之后,立即进行痰细胞学检查, 往往会混有一些嗜酸性的细胞碎片和炎性细 胞,而误认为高分化鳞癌。最好在支气管镜 检查5~10天后再行痰细胞学检查。
⑶沉渣涂片或细胞蜡块制作:
❖ 需要较大的样本量,通常是用三天的咳痰量 混合在一起制作取样,须注意标本的预固定 及适当的保存。
❖ 标本需作液化、离心沉淀预处理(同前)。
❖ 沉淀后细胞量少作涂片用,3-5张;沉淀后细 胞丰富者作细胞蜡块。
❖ 普查、科研等情况下应用较多,因其样本量 大也可进一步应用分子、免疫等新技术。
➢ 气味:正常无特殊气味,血腥味(血性痰),恶臭(合厌氧感染), 特殊臭味(晚期肺癌)
(2)取样:选择性取有价值的部分
用镊子、竹签等无吸水性材料夹取,不主张 用玻璃制品、棉签等取样。
原则上优先选取以下部位:
含血丝粘液痰。 灰白色豆渣样痰丝(形似白色细线)。 透明粘液丝丰富处。 血液与粘液交界处痰液。
3、制片的质量控制
❖ ⑴ 样本的选取:直接关系到检查的阳性率, 多次检查多张涂片结果的前后一致性应大于 80%以上。
❖ ⑶二种标准的送检方法:
每日一次,连续三天送检,每天制片。
每日一次,连续三天,每天收集后先预固定,一次 性提取细胞成份后离心沉渣涂片或制成细胞蜡块 (CB)。
3、送检:原则上留取后立即送检,保持标本 新鲜;一般夏天存放时间应<2小时,冬天< 4小时,如确有困难或须做沉渣切片则可以预 固定后放置冰箱内冷藏,但不宜>5天。
②压拉涂片:将取样的标本置于一张玻片上后另一 张玻片正面朝下压拉下一张玻片,多次推拉、挤压 均匀后二边分开得到二张涂片;优点是相对厚薄均 匀,但可能细胞挤压分散,镜下沿粘液丝查找的线 索相对不明显。
⑵液基制片:是指通过标本的预处理后先把痰液的
粘液溶解、液化且细胞固定后再通过一定的技术手 段把细胞成分转移到玻片上的制片方法,制作过程 等同一般的液基片,然应注意标本预处理中以下方 面。
黏液丰富的样本与水样样本应注意区别取样 的痰液量,一般情况下后者的取样量应多 于前者。
2、制片
⑴普通涂片:
①直接涂片:用镊子或竹签直接涂抹在玻片上,尽 量分开粘液丝及血性部份,做到相对均匀,涂片面 积应超过玻片空白部位的三分之二,其优点是粘液 丝分布明显,病变细胞相对集中,缺点是涂片厚薄 不匀、重叠现象多见而影响观察及封片,一般一次 制片二张以上。
❖ 选取的痰液样本量通常为一张普通制片痰液量的35倍。
❖ 在清洗、固定作用的保存液内存放15分钟以上,保 存液各厂家不尽相同,但主要的成份类似:酒精、 甲醛、甲醇等。
❖ 1,4-二硫苏糖醇(DTT)液消化粘液:用清洗液加 10%的DTT粉剂配制成DTT液加入到保存液中12ml,震荡10分钟以上,即可完全溶解保存液中的粘 液,使标本完全液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