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县教育事业发展工作计划与县教育局下半年工作计划汇编

县教育事业发展工作计划与县教育局下半年工作计划汇编

县教育事业发展工作计划*期间,我县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改革,以服务教育和教书育人为己任,按照加强基础、强化素质、提高质量、适应未来的基本要求,在自我发展和完善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始终坚持以转变观念、解放思想为先导,以调整布局、加强设施建设为主线,尤其是在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加快学校布局调整、实施民汉合校、加大师资培训力度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为我县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为了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提升全县各族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更好的发展*教育事业。

第一部分“*”时期工作总结“*”期间,*县认真贯彻“四法一纲两条例”,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初步形成了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广播电视高等教育门类比较齐全的教育体系,为提高我县各民族素质、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全面进步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一、基础教育发展情况“*”期间,我县始终把巩固“两基”工作成果、全面提升教育质量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工作中,坚持一手抓改善办学条件的硬件工程,一手抓提高学校“四率”和师德水平的软件工程,努力巩固“*”成果,我县九年义务的普及程度实现新突破。

九年义务教育稳步推进到*年,全县有中小学49所,其中:完全中学1所,初级中学5所,九年一贯制学校5所,公立小学35所,私立小学3所,教学点16个;有在校中小学生15222人,其中:中学5587人(民4171人,汉1416人),小学9635人(民6345人,汉3290人),适龄小学入学率达到99.8%,适龄少年初中纯入学率95.6%,17周岁人口中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98.5%。

全县有中小学教职工1550人,其中:中学642名,小学908名,专任教第1 页共14 页师1511人,其中:中学专任教师593人,学历合格率达94.2%;小学专任教师858人,学历合格率达100%,全县有离退休教师517人。

教育投入逐年加大我县一方面继续加大争取国家、自治区的支持,另一方面将教育费附加用于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教育投入逐步摆脱了完全依赖国家的格局,初步形成了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地方财力、征收教育费附加及社会集资为辅的多渠道筹措机制。

5年来,兴建了县中学、县一小、县实验小学、哈尔巴克乡哈尔巴克中心小学、*镇红桥小学、阳霞镇牙尔布衣中心小学、策达雅乡九年一贯制7幢教学楼,改扩建了野云沟乡九年一贯制学校等13个乡镇中小学校校舍,新建了县青少年活动中心。

总建筑面积28424平方米,总投入达2496万元。

其中:争取国家、自治区支持1010万元,县财政自筹1486万元。

社会力量办学蓬勃发展自*年初3所私立学校进驻我县至今,目前已发展到全日制私立学校7所,开办幼儿教育、小学教育,试办初级中等教育。

学校总占地总面积为34.8亩,建筑面积为6398.4平方米,投入资金300余万元。

现有教职工193名,在校中小学生1231名,在园幼儿218名。

民办学校通过近年来的发展,不断地提高师资素质,加强教育管理,提高办学质量,为减轻县财政负担,缓解就业和民工子女就近入学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中小学布局调整步伐加快根据*县农村中小学20**-20**年布局调整方案,先后撤消了10个乡镇村级小学,具备条件的改建教学点,实现了*县中小学校布局合理,达到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使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根本提高。

---民汉合校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年9月,县一中、二中成功地合校,建成为我县唯一一所完全中学民汉合校“*县中学”,有教职员工188人,学生总人数为2732人。

截止*年,全县共有民汉合校7所,开办双语班9个,共有374名学生接受双语教学。

截至*年4月已有568名民族教师取得了汉语水平证书(HSK证书),占民语教师的44.6%。

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自20**年以来,我县教育信息化工作按照教育发展的整体规划有序展开。

20**年至*年,全县各中小学校共新配备计算机1140台,在31所中小学建成了远程教育资源接收点,全县中小学共配置计算机1381台,有41所中小学开设了信息技术课,8所中学建成计算机教室和多媒体教室,有近90%的中小学生接受信息技术培训,开展计算机教学活动。

人事制度改革全面铺开20**年起以两所县直学校和三个周边乡镇做为实行教师聘用制的试点,对推行教师聘用制度进行了有力尝试,共辞退了157名代课教师,调整105名教师到边远地区任教。

*年4月根据《*县教育系统人事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试行)》,县一小、二小、实验小学作为第一批的试点学校,从*-20**学年度起推行教师聘用制和结构工资制。

在试点工作取得成功的基础上,按先县城后乡镇、先小学后中学的原则在条件具备的学校稳步推进,全面完成我县教育系统人事制度改革。

二、成人教育发展概况“*”期间,我县把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列入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近五年来突出抓了农牧民和城市居民的高标准扫盲工作。

通过我县各级党政领导及广大群众的不懈努力,目前已基本达到自治区规定的高标准扫盲要求。

*年,在15-51周岁的青壮年中,非文盲率已达到99.8%,全县接受农村实用科技培训的青壮年农牧民为24972人,占我县18-55周岁青壮年劳动力总数37271人的67%。

全县农牧民文化技术学校9所,有教职工31人,专任教师20人,学校实用技术培训有果树栽培、农作物的种植及病虫害防治、节水灌溉、畜牧新技术等,共培训农牧民20616人,接受长期班(一个月)培训121人。

三、职业教育发展概况目前,我县有职业技术中学一所,在校生150人,设有烹调、缝纫、家电维修、房屋装修、美容美发、温室蔬菜栽培、蛋糕制作、农机维修等8个专业;函授生258名,设有小教文科大专、小教理科大专、法律本专科、会计本专科等6个专业。

有教职工17人,其中:专任教师13人,教师中有本科学历的11人,有专科学历的1人;学校有教学楼一幢,实验楼一幢。

学校办学经费以国家拨款为主。

近两年,学校毕业生考上新疆农业大学、乌鲁木齐职业大学的有25人。

四、*教育事业发展存在的制约因素“*”期间,我县教育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与其它县市相比还有差距,与*县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尚不完全适应,存在制约因素与主要问题是:1、学校管理力度不够,教育教学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高中教学质量偏低。

民族学校理科质量有待大幅度提高,双语教学应加大力度。

2、教师培训力度不够。

教师培训经费难以得到落实。

3、当前,我县教学仪器、设备难以适应现代化要求。

4、教育投入力度不够,生均公用经费逐年下降,教育经费紧张,一直未能得到解决。

这些已成为制约我县教育事业发展的首要因素。

第二部分“*”时期工作思路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工作的全局,深化教育体质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坚持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

贯彻“巩固成果、深化改革、提高质量、持续发展”的方针,大力实施科教兴县和人才强县战略,促进各级各类教育持续、健康、协调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基础。

经过5—10年的时间,通过管理体制、办学体制改革,进一步理顺三个关系:一是教育发展与经济建设的关系更加密切;二是民族教育质量得到提高,民汉教育同步发展;三是政府和学校的关系更加符合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要求,基本建立起“政府宏观管理,学校依法办学;资源优化配置,教育结构合理;社会各界参与,各种渠道兴教;服务功能强劲,办学效益较高”的新型办学体制。

二、基础教育发展思路1、着力巩固和提高“两基”成果。

巩固和提高“两基”工作仍是今后我县基础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特别是初中学龄人口高峰期的到来,为初中教育带来了师资短缺、校舍紧张等一系列新的困难。

因此,在今后较长的一个时期内,我们还需要加大教育投入,保证教育投入上的“三个增长”、“两个提高”,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对农村学生免收杂费,免费提供课本,对寄宿制贫困生给予生活费补助,努力提高“两基”成果。

到20**年,全县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达到98%,残疾儿童入学率达到70%,17岁人口中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98%。

,初中辍学率2%以下。

2、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

实施好新课程改革,是我县基础教育工作面临的一项新的任务。

20**年,在全县推行21世纪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素质教育是政府行为,县、乡两级党委和政府要象抓“两基”工作一样来抓素质教育;积极进行小学初中由“六三”学制向设立九年一贯制学校;以课程改革为契机,全力推进民族教育质量的提高;继续做好在农村普通初中实行毕业证书与“绿色证书”双证书制度;要建立科学、完整的素质教育督导评估机制;加强学校学科教研工作和县教研室教研工作,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素质。

3、规范义务教育办学行为,加大薄弱学校改造力度,完善学校考试和评价制度。

加强中学、小学、幼儿园的标准化建设,要将中小学与幼儿园标准化建设列为政府办实事工程。

重点扩大县乡中学和中心小学办学规模、改善教育基础设施,继续实施中小学危房改造项目。

20**年,基本完成全县初中与小学校园设施、教师队伍和教学管理的达标任务,使义务教育得到均衡发展,使适龄儿童在义务教育阶段享受公平化的良好教育。

4、改革初中教育。

实行初三年级分流,把一部分初三年级学生分流到县职业技术中学和农村中学职业教育班,接受一年的职业技术教育,同时完成九年义务教育。

这是我们办好初中教育,使教育更好地为农业和农村工作服务的重要措施,也是我们解决县职业技术中学招生难,办好县职业技术中学的重要措施。

5、扩大高中办学规模,逐步普及高中教育,到20**年,高中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0%,基本满足青年学生接受高中教育后继续升学的要求。

6、根据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经济发展的要求,学前教育,实行政府办机构和民办教育机构并举的方针,在办好现有的两所公办幼儿园(部)的同时,鼓励社会力量依法举办学前教育机构。

全力支持民办教育在我县生根、发芽。

三、成人教育发展思路全民文化素质有明显提高,各级农牧民文化技术学校的总体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迈上一个新台阶,各类专门人才的拥有量和素质基本满足我县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形成具有本县特色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科技体制改革相适应的成人教育体制基本框架,为21世纪我县成人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职业教育发展思路做到“三个面向”、“两个服务”和“一个输送”。

三个面向是:面向初中毕业生,面向初中在校生、面向在职干部、教师、职工;两个服务是:为农业和农村工作服务,为在职干部、教师、职工的专业进修服务。

一个输送是:为高等专业院校培养输送合格的新生。

五、具体规划(一)基础教育1、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程度近几年,我县小学在校生呈逐年减少趋势;随着*经济发展,外来人口急剧增加,初中在校生有所增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