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主义方法论
•
基督教把人类历史看作是上帝的创造,把上 帝的意旨看作是历史的主宰,人类的历史进程也 就是亡帝的意旨展开和实现的过程。由于基督教 把历史的结局同时看作是历史的目标,各历史阶 段都是接近这一目标的必经过程,于是,整个历 史也就表现为向预定目标的进步。 • ‚第一次真正打破了循环的观念,打破了 人类事务永远重返起点的观念;在这里,历史破 天荒第一次被理解为进步:对于这种进步,古人 除了偶尔瞥见之外,他们没有能发现,因而陷入 了令人不安的悲观主义,而基督教的悲观主义则 是被希望所烛照的‛。 ——克罗齐
•
• •
“认识你自己‛VS“历史比自然更容易理解‛ 人更多地是作为伦理主体才受到古希腊哲 学家的青睐。 人的社会历史始终末成为古 希腊哲学思维的对象。 • ‚探索人类历史的整体意义,探索历史 发展的系统关联,这个问题还从未有人提 出过,当然更说不上古代思想家们曾想到 过在这当中去认识世界原来的本质‛。 • ——文德尔班
•
活动空间的狭小、所知历史的短暂、历 史科学的不发达 • 诗比历史更富于哲学意味,更高,因为 诗所描述的事情带有普遍性,而历史则叙 述个别的事情。——亚里士多德 • ‚古希腊的思想整个说来有着一种十分 明确的流行倾向,不仅与历史思想的成长 格格不入,而且实际上我们可以说它是基 于一种强烈的反历史的形而上学的。‛ • ——科林伍德
• 《动物是机器》(笛卡尔) • 《社会静力学》(斯宾塞) • (一切现象都可以通过牛顿力学推算,上 帝没有存在的必要。) • 大自然和它的规律/ • 隐藏在黑暗之中/ • 上帝说:让牛顿去吧/ • 一切便灿烂光明 /
“物理学当心形而上学!‛
牛顿早就警告说:‚物理学,当心形 而上学啊!‛在这里,牛顿所说的形而上学 就是指哲学,因此他的警告可以理解为:物 理学不需要哲学,只有拒哲学与千里之外, 物理学才能保持正确的发展方向。 对于物理学祖师爷的这一警告,哲学之 王黑格尔有过颇为不敬的评语。‚按照牛顿 的意见,只有禽兽才是纯粹的物理学家,因 为只有禽兽才不思考。而人却会思考,是天 生的形而上学家!‛
•
文艺复兴运动本质的持征是人的解放, 人性的尊严、理性的威力从宗教神学的禁 锢下挣脱出来,成为人们思想和行动的真 正指引。 • ‚虽然上帝对于历史的发展有着最后的 控制能力,但尚有些次要的、直接的因素。 人体中的体液的分布、气候和地理条件, 导致了人们气质的不向和制度的差异。‛ • ——让.波丹《理解历史的方法》
•
• •
•
•
“诗人们是各民族最初的历史作家,所有异教民 族都有传说性的开端。一切古代世俗历史都有传说 性的开端‛。 ——维科 ‚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 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因而,随 着这些自然力之实际上被支配,神话也就消失。‛ ‚希腊艺术的前提是希腊神话,也就是已经通 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 然和社会形式本身。‛‚希腊神话不只是希腊艺术 的武库,而且是它的土壤‛。 ——马克思
从科学主义到历史主义
牛顿在总结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创造性地
把物体的运动规律归结为三条运动基本定律
(惯性定律、加速度定律、作用和反作用定 律),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从而建立了经典 力学理论体系,实现了近代物理学第一次理论 大综合。牛顿力学用机械、分析、还原原则成 功地解释了地上物体和天体的运行规律时,人 们意识到:科学比上帝更能解决自己的问题。
3.近现代历史主义
• 黑格尔:人类历史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 从不完善到完善不断发展的过程,按照严 格的客观必然性、规律性来实现。 • 典型的历史模式:自然世界、社会领域 和人的思维活动都具有同一的规律,都是 以矛盾为动力;表现为正题、反题和合题, 即否定之否定模式 。 • 原始共产主义、有阶级压迫的社会、高 级共产主义
第一,科学主义思潮从根本上动摇了神 和上帝的统治地位,确立了科学的中心地位 和主导作用。 第二,科学主义将科学和科学方法推广 至一切领域,直接影响着人文社会科学的发 展,促使怀疑主义与思维方式的认识论转向。 第三,科学主义思潮引发了人们对‚人 自身‛和 ‚科学本身‛的深层次、多角度 的思考。
“在我们这个时代,每种事物好象都包含有 自己的反面,……技术的胜利,似乎是以道德的 败坏为代价换来的。随着人类愈益控制自然,个 人却似乎愈益成为别人的奴隶或自身的卑劣行为 的奴隶。甚至科学的纯洁光辉仿佛也只能在愚昧 无知的黑暗背景上闪耀。‛ • ——马克思 • ‚我们时代为其在人的理智发展中所取得的 进步而自豪。……当然,我们一定要注意,切不 可把理智奉为我们的上帝;它固然有强有力的身 躯,但却没有人性.理智对于方法和工具具有敏 锐的眼光,但对于目的和价值却是盲目的。‛ • ——爱因斯坦 •
神学家奥古斯丁把全部社会历史说成是 上帝信徒和魔鬼信徒之间斗争的历史,结 局是上帝的信徒取胜,并在地上建立起永 恒的王国,因此世俗统治者就是上帝在人 间的代表。历史不是人的自然的历史事件, 而是超历史事件;世俗的历史本身没有重要 性。 • 上帝是历史的最高主宰,也是人类的绝 对权威。由于亚当犯下的‚原罪‛,人的 地位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是分外卑贱的。 古典时代发展起来的人本主义精神,到此 时已荡然无存。
• 本体论意义,历史主义主张人类社会的发展是 一个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有规律的客观过程, 这一发展过程是人类自身的历史实践活动的发展。 • 认识论意义,历史主义要求从历史的联系、变化 和发展的观点去认识历史现象,即把历史现象和 产生它的各种历史条件联系起来,臵于一定的历 史范围之内去认识,还要用发展的观点去认识历 史,从历史的深度中把握历史的来龙去脉。 • 价值论意义,历史主义要求把历史事件、历史人 物臵于当时具体的历史条件和历史背景中去分析、 去评价,既不能把历史人物理想化而任意拔高, 也不能用今天的标准去苛求历史人物。
科学主义方法论
• 一、过分依赖自然科学方法应用于所有研究领域 的功效; • 二、自然科学方法应该用于一切研究领域的主张, 相信只有自然科学的方法有效地用来追求知识的 信念。 • 三、认为科学是唯一的知识,科学方法是获取知 识唯一正确方法的观点。‚科学之外无知识‛ • 四、以自然科学技术为整个哲学的基础,自觉或 不自觉地把自然科学的方法论和研究成果简单地 推论到社会生活中来。
•
•
人类历史表现为一种渐进式的、持续上 升的运动,在与野蛮、愚昧、落后等各种 阻滞力量的对比较量过程中,既不会出现 停顿倒退,也不会发生复返回归。即使经 历一定的挫折和反复,经历相当的痛苦和 牺牲,人类也能够获取最终的幸福和自由, 达到尽善尽美的境地。一部人类历史就是 一个在普遍理性引导下人类争取自由和解 放的统一的合目的的过程。
•
从15世纪到18世纪,基督教的历史图 式逐步丧失了可靠性,以往确信人事皆有 上帝旨意在其中的想法抵挡不住日益增强 的疑惑和启蒙运动鼓吹者的抨击。 • ‚人类参与时间所追求的目标不再是来 世永生,而换成在今生中追求进步。历史 的走向也不再定义为人类背离上帝之堕落, 而是朝向现代推进。‛ • ——《历史的真相》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方法论
一、历史主义发展史 二、马克思主义历史主义 三、当前历史主义方法论理论 误区辨识
•
在西方,‚历史‛一词起源于希腊文 historia,它的最初含义是对真相的探索。 后来,人们逐渐用它来专指对过去的事情 的研究相描述。最后,这种研究和描述的 对象——过去的事情——也被称作为‚历 史‛。 • 而在我国,‚历史‛——词则起源于古 代一种掌管法典和记事的官名——史。 • ‚六经皆史‛ • ‚理学‛ 译哲学,‚玄学‛ 译形而上 学,‚格致学‛译自然科学,‚平准学‛ 译经济学,‚名学‛ 译逻辑学
18世纪,法国政治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 对整个文明世界的影响,塑造了一种新概念, 即人类生活在一个‚历史变革就是一切‛ 的时代里,那些历史变革是人的创造力和理 性筹划的结果,历史因此意味着一个以人的 努力和进步为内容,而与神意无关的自律的 王国。 • ‚人具有无限的追求完美的能力,除 非自然给我们生存于其中的地球以灭顶之 灾,没有任何力量能阻止人类的自我进 步。 ‛ ——孔多塞
•
1880年出版的《大英百科全书》: ‚历史一词在使用中有两种完全不同的含 义:第一,指构成人类往事的事件和行动; 第二,指对此种往事的记述及其研究模式。 前者是实际发生的事情,后者是对发生的 事件进行的研究和描述‛。 • 我国1979年出版的《辞海》中,关于 ‚历史‛的释文:‚广义的历史,泛指一 切事物的发展过程,通常仅指人类社会的 发展过程、它是史学的研究对象。……在 习惯上,关于历史的记述和阐释,也称为 历史‛。
二、马克思主义历史主义方法论 • 1.自然事物具有历史性。 • 2.社会现象具有历史性 • 3.历史主义评价观 • 4.历史与逻辑相统一
•
“世界不是一成不变的事物的集合体,而 是过程的集合体,其中各个似乎稳定的事 物以及它们在我们头脑中的思想映象即概 念,都处在生成和灭亡的不断变化中,在 这种变化中,前进的发展,不管一切表面 的偶然性,也不管一切暂时的倒退,终究 会给自己开辟出道路。 • ——恩格斯
一、历史主义发展史 1.古典历史主义 2.中世纪历史主希腊人没有历史意识,因为希腊人相信自 然宇宙的秩序就是历史的秩序,一切事物的 运动都是向同一种东西的永恒回归。 • 历史循环论:历史辩证法的本体论表达。 • ‚在希腊哲学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中,差不 多可以找到以后各种观点的胚胎、萌芽。 因此,如果理论自然科学想要追溯自己今 天的一般原理发生和发展的历史,它也不 得不回到希腊人那里去。‛ ——恩格斯
神与人,男与女,生与死,灵与肉,善 与恶、罪与罚……这些就是从督教对上帝 和人类关系的基本描述,这也是中世纪历 史学里的主要精神。 ‚从圣经以外获得的任何知识,如果它 是有害的,理应加以排斥;如果它是有益 的,那它是会包含在圣经里的。‛ ——奥古斯丁 历史学由五个‚W”组成: ‚人 物‛(who)、‚地点‛(where)、‘时间 ‚(when) 、‚事件:‛(What)和‚原 因‛(wh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