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育不应该以市场为导向一辩稿
谢谢主席,评委,大家好。
我方认为,大学教育不应该以市场为导向。
开宗明义,让我们先来看看这样几个概念。
第一,何为大学教育。
教育是把整个社会累积的知识、技能、价值观传输给下一代的过程。
而大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延续,是指培养有一定基础能力的青年人并使之具备思维创新能力,独立人格,知识技能修养,能够独立从事社会生活的过程。
第二、市场导向。
市场是指对某一特定产品或一类产品进行交易的买方与卖方的集合。
“以市场为导向”即意味着凭借市场的供需关系来调整大学的办学理念、办学结构。
对于今天这个辩题,我方认为,我们的比较标准应为:怎样才能更有利于推动大学教育的发展。
我方观点是基于以下几个层面
首先,以市场为导向违背了大学教育的本质。
以市场为导向的大学教育使大学像工厂一样输出某一方面的“产品”以适应市场主体对于劳动力的需求。
而这些被物化了的劳动力所获得的就业培训是重复枯燥简单暂时的,它无法撑起一个人一生的思考、行为习惯,更无法赋予我们开拓创新的大学生精神,无法完成对我们在个性、精神上的塑造。
教育是不同于培训的。
显而易见,如果说这种技能培训也能被称作大学教育,那么新东方烹饪学校便是当之无愧的中华名校了。
以市场为引导的大学教育丧失了她育人的高尚宗旨,而着重于学生的就职准备,这样做根本就是本末倒置。
其次,市场是盲目滞后自发的,以市场为导向无疑会面临着市场本身缺陷所带来的问题。
譬如,市场需求从来都是不断变化的。
我们呕心沥血培养出了适应市场的人才却因为需求的改变造成大量大学生毕业即失业,待工作于家中,这样的培养岂不是白费心机?更何况,就现实情况而言,即便学生就业成功,真正能够做到专业对口,所学即所用的人又有多少?可见,对于大学生就业,我们更应注重的是学生的德智情商的开发,而不是机械作业熟练程度。
再次,大学作为社会先进思想的聚合地,作为培养社会精英的摇篮,对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具有巨大的影响力。
以市场为导向意味着大学教育的功利化,大学的功利主义无疑又会对社会的价值取向造成不良影响。
我们倡导社会的和谐发展,如果我们都仅仅以市场的需求来培养自己,又何谈世界的纷繁多彩,
何谈心灵的真善美?我们的社会需要美德,需要创新,需要文化的氤氲,需要爱。
亲爱的评委,对方辩友,以市场为导向背离了大学成立的初衷,不利于人的全面发展,不利于市场本身的进步,不利于社会价值观的倡导。
因此,大学教育绝不应该以市场为导向。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