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高中地理优质课水循环精品PPT课件
高中地理优质课水循环精品PPT课件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永恒面颊上的一滴眼泪”是泰戈尔对泰姬陵的盛 赞。但这座见证爱情的泰姬陵目前正面临着倒塌消失的 危险。由于周遭的建筑者滥抽地下水,流经泰姬陵的亚 穆纳河水位不断下降,导致泰姬陵的木质基础结构开始 老化。亚穆纳河作为泰姬陵设计的一部分,河水干涸势 必会导致“河死陵亡”。这里面便藏着水循环的重要性。
当发现高压线铁塔倾斜或者电线 断头下垂时,一定要迅速远避,防止 触电。
一、实验用品 烧瓶、石棉网、带有弯玻璃导管的橡皮塞、玻璃板、托盘、铁架台、酒精灯、火柴、自来水、冰块 等。 二、实验步骤 1.往烧瓶内加入适量的自来水。按图所示,将装置连接好。 2.用酒精灯加热烧瓶,待玻璃导管中有充足的水蒸气释放出来,在玻璃板上放置若干冰块。 3.水蒸气遇到玻璃后,冷却凝结形成水滴,再降落到托盘中。 三、实验思考 1.描述实验中水的运动过程,据此推测自然界水循环的主要环节。 2.若要改变托盘中水量的多少,可以通过哪些措施来实现?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通过实验验 证小组的想法。
1999年以来,我国在黄土高原地区实施了退耕还林(草)工程及其他 水土保持生态工程。高强度、大规模治理取得显著成效,黄河年均输沙量 从16亿吨减少到近年来的3亿吨左右。
黄河输沙造陆
1979年5月27日
2012年5月19日
1979年与2012年黄河三角洲卫星影像对比
洪涝灾害防治
概念
洪水灾害:指由于暴雨或冰雪融化以及水利工程失事等引起的江 河湖泊水量迅猛增加,水位急剧上涨,水流冲出天然水道或人工堤坝 所造成的灾害。
即使会游泳,也要尽量避免下水, 以免碰到暗流和旋涡。
不可攀爬带电的电线杆、高压线铁 塔,也不要爬到泥坯墙的屋顶上面。
地处低洼地带的居民要准备沙袋、 挡水板等物品,或砌好防水门槛,设 置挡水土坝,以防止洪水进屋。
如水位继续上涨,暂避的地方已 难自保,则要充分利用准备好的救生 器材逃生,或者迅速找到一些门板、 桌椅、大床、大块的泡沫塑料等能漂 浮的材料扎成筏子逃生。
地球上水的体积与地球体积大小对比
探究1
1.图中的三个水珠并不太大,但地球却被称为“水的行星”,你知道其中的原
因吗? “水珠”虽然不大,但地球上的水覆盖了地球表面的大部分面积。从太
空望去,地球大部分被蓝色的海洋所包围,所以人们称地球是“水球”。
2.地球上淡水资源的储量并不多,而人类每天都在大量取用它,这会不会造成
雨涝灾害:指由于大雨、暴雨或持续降雨等使低洼地区积水、淹 没的现象。
洪涝灾害防治
措施
1.利用气象卫星对强降雨天气、水情进行监测。 2.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修筑堤坝、 整治河道、建立洪水预警机制等。
措施
洪涝灾害防治
一旦室外积水漫进屋内,应及时 切断电源,防止触电伤亡。
向山坡、高地、避洪台等就近迅速 转移,或者爬上屋顶、楼房高层、大树 等高的地方暂避。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1.维持全球水量平衡; 2.使陆地淡水资源不断得到更新; 3.使地表各圈层之间、海陆之间实现 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 4.影响全球气候和生态。
黄河输沙造陆
阅读
黄河以高含沙量而闻名。它流经黄土高原,从那里带来大量泥沙。黄 河每年从中游带入下游的泥沙约为16亿吨,其中4亿吨淤积在下游河床,其 余输入渤海,在入海口处形成黄河三角洲。1954—1982年,黄河造陆面积 达1100平方千米,平均每年造陆约39平方千米,三角洲一带的海岸线平均 每年外延470米。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水循环
课堂导入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 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课堂导入
巴东三峡巫峡长, 猿鸣三声泪沾裳。
课堂导入
黄河、长江被我们喻为母亲河,也是我们所熟悉的河 流,想一想,河流的水来自哪里?又去向何处?今天我们 就开始本课《水循环》的学习。
探究1
① ②
③
如图所示,若将①地球上的水,②沼 泽、河流、湖泊和地下水中的液态淡水, ③河流和湖泊中的淡水三者分别汇集起来, 只不过形成三个小水珠。这三个水珠相对 地球来说并不太大,直径分别约为1384 千米、273千米、56千米。
A蒸发
海洋
陆地内循环
C输送 A降水
陆地
降落到陆地上的水,部分或
B蒸发
全部通过陆面、水面蒸发和植物
蒸腾形成水汽,再降落到大陆上。
海上内循环
B输送 C降水
海洋
海水蒸发成水汽,进入大气
A蒸发
后在海洋上空凝结,形成降水,
又降落到海洋表面。
请你试着填一填!
水汽输送
降水
水汽蒸发 植物蒸腾
地表径流
下 渗
地下水补给
水资源的枯竭呢?为什么?
不会,淡水资源虽然不多,但通过水循环不停的运动,地球上的水总 量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但若是较大程度的气候变化或严重的污染,这些 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可能减少。
水存在的形式
“水的行星”
固态
液态
气态
水体类型
海洋水
陆地水
大气水
自然界的水循环 (1)水循环概念:自然界的水在地理环境中的移动,以及与 之相伴的状态变化。
湖泊
地表径流
地表径流
河流
水汽蒸发 海洋
降水
水循环示意
活动
水循环
有人认为,水循环的内因,是水在常温条件下固、液、气三态的转化, 外因是太阳能和地球重力的作用。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为什么?
同意。水的三态转化使水的转移、能量的交换成为可能。 太阳辐射的热力作用为水的三态转化提供了条件;太阳辐射 分布的不均匀性和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造成空气的流动, 从而为水汽的移动提供了条件。重力则促使雨水的降落和水 从高处向低处流动,从而实现水循环。
(2)水循环的类型: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 循环
正在饮水的非洲象
这些野生动物也参与了水循 环,所饮用的水经过它们的身体, 再排泄到大自然中去。
庐山云雾
江湖环绕的地理环境,为庐山提 供了生成云雾的充足水汽。此外,当 地郁郁葱葱的森林通过蒸腾作用,也 向大气输送了大量水汽。
活动
水循环主要环节模拟
水循环主要环节模拟
1.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 径流、下渗、地下径流等环节。
2.改变托盘中水量
增加
增加地表径流量; 增加降水的方式;
水循环主要环节模拟实验示意
减少
减少蒸发; 减少降水; 增加下渗;
海陆间循环
C降水
B输送
陆地
D下渗
海水经过蒸发变成水汽,水 汽输送、凝结形成降水,降水通 过下渗和地表径流最终汇入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