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摩擦原因综述摘要:随着中美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双方的摩擦近年来愈演愈烈,本文结合相关的研究成果,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综述。
从两反一保、知识产权保护、人民币汇率问题等方面叙述了中美贸易摩擦的现状;中美贸易摩擦主要的原因有贸易不平衡、中国企业自身的发展不足、贸易保护主义和中美政治体制差异等方面。
由于中美双方的巨大经济往来,以及与此相伴随的摩擦的增加,中美贸易摩擦问题将长期存在并将继续受人关注。
关键词:中美贸易摩擦;现状;原因;文献综述引言中国和美国经济之间存在着较强的互补性,中美经贸关系也呈现出迅速发展的势头,美国是中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
然而随着中国的经济快速增长和贸易地位的不断提高,中美经贸关系也没能逃脱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阴霾,近年来贸易摩擦频繁不断。
对于这一问题,现综述如下:一、当前中美贸易摩擦问题的主要表现近年来中美贸易摩擦出现了一些新形式,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两反一保问题。
美国近年来对中国频繁发起中国频繁发起反倾销、反补贴、特别保障措施等贸易救济案。
李静(2011)研究显示,自1979年欧共体对中国糖精钠提起第一例反倾销调查案起到2009年年底,中国出口产品遭受反倾销调查的立案数量与被采取反倾销措施案件数均居世界首位。
陈泰锋(2008)就美国对华最惯常使用的传统救济手段(反倾销)而言,加入WTO后,无论是在使用频率还是涉案金额方面,也出现了不同于加入WTO之前的新动向。
王丽娜(2008)也认为,目前,中国正在成为美国反倾销和反补贴的最主要目标。
反倾销、反补贴、特别保障措施等手段一直美国制造贸易摩擦的惯用手段,而且总能制造一些麻烦。
展望以后,中美贸易摩擦在这方面的动作还会经常出现,应该提高警惕,积极应对。
(二)知识产权保护问题。
随着中美贸易的结构差距越来越大,知识产权问题也成为贸易摩擦的重要形式。
崔日明(2007)研究称,近几年,知识产权问题呈急速上升趋势,而且范围也扩大到了多个领域。
王丽娜(2008)认为,指控进口产品侵犯美国企业知识产权成为美国限制中国产品进口的另一便利工具。
概括几位作者的观点,知识产权这一摩擦新形式的出现,会使中美贸易的摩擦更具多样化。
美国十分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原因是美国认为其经济的发展对知识产权有着很大的依赖性。
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最多的专利,技术是美国许多行业最大的竞争优势,因此知识产权保护也是美国政府和公司最关注的问题。
我们要做的,一是要据理力争,但最重要的还是要提高自身产品的技术含量。
(三)人民币汇率问题。
张庭瑞(2010)指出,美国政府及美国企业普遍认为在中美贸易不平衡中人民币汇率较低是主要原因。
为此美国政府频频向中国施压要求人民币升值。
李静(2011)称,美国对中国将人民币盯住美元的汇率政策不满,并认为中国人为地低估人民币汇率。
我国外交部曾对此做出过回应,人民币升值解决不了中美贸易逆差和美国国内失业的问题。
事实上,美国2009年对华出口增长了36%,比金融危机前增长了16%。
中国反而是美国恢复就业的关键来源。
可以看出,人民币汇率问题是中美贸易争锋中的又一块战场。
从以上现状内容的总结可以看出,中美贸易摩擦正在变得越来越复杂,多方面、多领域的贸易摩擦使我们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二、中美贸易摩擦的原因综述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因素很复杂,涉及到的问题也关系各方面。
这里主要总结相关文献中集中的部分。
(一)中美贸易不平衡。
王丽娜(2008)研究称,近年来,中美贸易不平衡绝对值上升趋势明显,美国贸易保护势力不断借题发挥。
一些议员不断敦促美国政府要求中国加快人民币升值步伐。
王亚飞,郑明慧(2007)认为,,2005年美对华贸易赤字占其贸易赤字总额的1/4。
2006年美国对华贸易逆差更是达到创纪录的2325.5亿美元,占美贸易逆差总额的27.8%。
美国制造业正面临着巨大的危机。
从张庭瑞(2010)的研究成果也可以看出,随着中国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中国出口的加大严重影响了美国国内的相关产业的发展。
贸易不平衡是中美关系中的主要矛盾,也是中美贸易摩擦的主要诱因。
(二)中国企业自身的因素。
中国的低端产业结构使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极易受到反倾销,劳动力价格的低廉被认为是不公平的竞争。
张庭瑞(2010)认为,由于工业制成品成为中国出口的主要部分,使得中国经济出现畸形发展,重视工业制成品产业而忽视了其他产业的重要性,从而使得中国出口结构不稳定。
丁家云(2004)的观点是,我国出口产品一个共同的最大特点就是具有较强的价格竞争力,而这无疑对美国本土的制造产业造成了冲击。
一是我国出口产品极易受到反倾销等贸易壁垒的冲击,二是出口市场过于集中,增长过快,出口秩序紊乱。
欧盟和美国是我国出口的最大的两个区域。
可以看出,这一问题集中在产业结构、出口产品结构,劳动力价格因素、出口市场等方面。
(三)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
在世界经济发展不均衡的背景下,全球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
丁家云(2004)的研究表明,大选年2003年以来美国国内掀起了新一波贸易保护主义浪潮。
受这股浪潮的影响,自然加大了对从中国进口产品的各种限制措施。
岳晋峰(2005)的观点更趋向于专业化角度,当世界经济拉锯战不协调时,国际产业结构趋于同质化,则贸易保护主义盛行。
贸易保护主义是一个老问题,但在现今发展阶段仍方兴未艾。
学者们研究称,如果美国政府要通过贸易保护主义手段干涉市场规律,其他国家势必要以牙还牙,对美国也实施贸易保护主义,从而最终受损的还是美国的对外贸易。
(四)美国产业结构调整的结果。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开始了从传统工业经济向高科技经济的转型。
在转型过程中,由于中国劳动力成本低廉,使得美国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渐失去优势走向衰落,高科技产品又不能迅速开辟市场,这必然增大贸易逆差。
王丽娜(2008)对这方面的研究显示,美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已经使得美国在纺织、钢铁、小型家电等领域失去成本竞争优势;而近年来高科技产品对中国的出口出现逆差,逆差额从2002年的118.08亿美元上升到2006年的550.82亿美元,呈扩大趋势。
这是美中贸易逆差的一个原因,实际上是对中美贸易不平衡的解释。
(五)政治原因:中国的崛起和美国对中国的遏制战略。
将贸易问题政治化,严重地影响了中美双边贸易和政治关系的发展。
根据丁家云(2004)的研究,美国对华技术出口管制政策完全是美方根据其国家利益单方面制定的。
而这一立场是有遏制中国的成分在的。
再看李静(2011)的观点,由于中美政治体制的特点,实行资本主义的美国一直试图将它一整套政策、理念灌输给中国,这必然造成双方贸易摩擦加剧。
另外,中国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以后中美贸易摩擦会只增不减。
王丽娜(2008)则认为,美国贸易政策受政治体制运作影响。
美国政府在制定对华贸易政策时,不是把社会福利水平放在首位,而是考虑政治利益的需要。
对于这一焦点,学者们认为虽然中美政治体制不同,但这么经济的互补性很强,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具有比较优势,美国在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具有比较优势,合作范围很广泛。
将经济问题政治化是不利于中美双边贸易稳定发展的。
以上便是相关研究人员对中美贸易摩擦原因的分析总结。
显然,中美贸易摩擦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它涉及经济生活的很多领域,还有政治原因。
而贸易摩擦的产生甚至愈演愈烈,是这些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结语中美互为极为重要的贸易伙伴,双方发展息息相关。
改革开放以来,中美贸易往来日益频繁,合作范围不断扩大,与之相对应,摩擦也日益加剧。
展望未来,中美贸易摩擦会更加引人关注。
对于双方的贸易摩擦问题,从我们国家来讲,应该积极应对,充分利用世界贸易组织的相关法规维护自身利益;同时,要不断完善自身,积极发展和提高科技水平,以更加崭新的面貌和更具科技含量、竞争实力的产品融入世界经济;以更加完善的外貌体制和更加科学的管理策略,为减少贸易摩擦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参考文献:[1] 孟凡蕊,史凤军.从贸易摩擦谈转变中国外贸增长方式的重要性及艰巨性[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7(4):27-28.[2] 李静.中美贸易摩擦[J].当代经济,2009(1):8-10.[3]王丽娜.中美贸易摩擦的深层原因与缓解途径[J].对外经贸实务,2008(2):49-51.[4]张庭瑞.中美贸易摩擦产生的原因与解决方案[J].商业经济,2010(5):71-72.[5]柳剑平,张兴泉 . 产业内贸易、产业结构差异与中美贸易摩擦———与中日贸易摩擦的比较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11(1):27-32.[6]陈泰锋.在摩擦中融合、在融合中发展———加入WTO后中美贸易摩擦演变评析[J].国际贸易,2008(9):13-17.[7]岳晋峰.中美贸易摩擦背后的根源探析[J].对外经贸实务,2005(7):39-41.[8]王亚飞,郑明慧.解析中美贸易摩擦的具体表现[J].对外经贸实务,2007(12):30-32.[9]于铁流,李秉祥.中美贸易摩擦的原因及其解决对策[J].管理世界,2004(9):67-80.[10]丁家云.加入WTO后中美贸易摩擦问题探析[J].经济问题探索,2004(11):79-82.[11]戚艳萍.冷静看待中美摩擦[J].浙江经济,2004(17):36-37.[12]熊贤良.对我国贸易型式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1993(2):6-12.[13]周小川.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的认识与探索[J]. 财贸经济, 1990(6) :32-36.[14]崔日明.中美贸易摩擦中的知识产权保护研究[J].国际贸易,2007(9):54-58.[15]杨皓鹏,黄雄.入世后中美贸易摩擦以及前景分析[J].世界经济情况,2005(13):1-8.[16] 张军.技术创新与中国对外贸易增长方式转变的关系及对策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08,30(1):5-9.[17] 马慧敏.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与经济增长——基于1989-2004年时序数据的计量检验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8(3):1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