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谈谈我国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谈谈我国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谈谈我国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生态环境是指以特定生物体(包括人类)为中心,多元复合生态系统各要素和生态关系的总和,强调生态系统的整体性、连续性、稳定性和协同进化性,以及在此基础上对主体提供的环境功能。

当系统的整体性、连续性、稳定性和协同进化性遭到破坏,导致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严重失调,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时,就变成了生态环境问题。

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息息相关,良好的生态环境系统既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也是人类发展的源泉。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同时,我国也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随着工业化进程,城市发展迅速,大量钢筋水泥建筑物拔地而起。

在经济发展繁荣的背后我们的环境正经历着巨大的压力:大量的矿产资源被挖掘;“三废”排放量超标;森林河流糟毁等。

当前,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影响和制约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

在我国当前的生态问题突出表现在:?
(1)空气污染,空气中有害物质以及颗粒粉尘不断增加,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特别是北方地区,大面积出现雾霾情况。

?
?
(2)森林资源匮乏,林草覆盖率低。

近年来,我国森林面积大幅减少,森里采伐量远远超过森里生长量,滥砍乱伐、毁林开荒现象十分严
2014年度细分行业报告汇集制造行业报告互联网行业报告农林牧渔行业报告
重,森林赤字明显,当代人已经过早地消耗了后代人应享用的森林资源。

?
(3)水土流失面广量大,土地荒漠化速度加快。

?
(4)水资源严重短缺,且地区分布不均,河流断流日趋严重,湖泊退化愈演愈烈。

?
(5)地下超采,水位下降。

华北地区地下超采形成的沉降漏斗已连成一片,达2.3万平方公里,地下水沉降漏斗由点到面,由城市向乡村发展,面积越来越大,出现了区域性大范围的漏斗。

?
(6)湿地变农田,湿地破坏力加剧。

?
(7)农村生态环境污染严重。

乡镇工业污染严重,农村耕地化肥使用量逐年增加,禽畜和水产养殖加剧了农村污染。

生活在被污染包围的环境中,人们没有意识到以破坏生态环境换取经济发展的代价太大。

当保护环境的意识进入人们的脑海中,我们更应该马上着手采取一系列措施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以实现在经济大繁荣的情境下可持续发展。

生态环境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

环境整体及其各组成要素都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

生态环境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生态环境提供人类话动不可缺少的各种自然资源。

环境是人类从事生产的物质基础,?人类社会的发展一时一刻也离不开其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作为一定社会主体的人以及人的生产劳动,?总要有一定空间和各种物质的、能量的资源,只有劳动向自然界结合,?才能创造财富,?才能为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提供保证。

大自然慷慨地提供给我们生态资源、生物资源和矿物资源。

?
环境为人类提供舒适性环境的精神享受。

环境不仅能为经济活动提供物质资源,?还能满足人们对舒适性的要求。

阳光、空气和水是生命的基本要素。

灿烂的阳光、清新的空气和洁净的水是工农业生产必备条件,?也是人们健康愉快生活的基本需求。

全世界有许多优美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征年都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

优美舒适的环境使人们心情轻松,?精神愉快,?有利于提高人体素质,?更有效地工作经济越增长,?对于环境舒适性的要求就越高。

生态环境通过对社会生产以及对社会各方面的要求,?对社会的发展起加速和延缓的作用。

当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相协调时,?就会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

反之,?当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就会阻碍经济的发展。

自然环境对一个国家和地区来说,?是重要的资源和财富相反,?环境保护好了,?就可以提高自然资源的再生和增殖能力,?就有可能水远利用这些资源,?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地增长。

与此同时,?保护自然环境需要经济发展,?只有发展才能创造出包括适宜的环境在内的高度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加速发展是我国的第一要务,?但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应该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这是人类社会经过无数次惨痛的教训后作出的理性选择,?已成为全人类的共识。

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这四者是密不可分的统一体,它要求既发展经济,又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决不“吃祖宗饭,断子孙路”。

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存在联系又有不同,保护环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
的前提,?也只有实现了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才有可能得到有效保护。

无论从全球范围,还是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人类文明都已经发展到这个阶段。

人们不能无节制地过度耗用现存的自然资源,?在发展的问题上,是有深刻教训的。

有些地方百姓急于脱贫,领导也急于发展,往往走一些“?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结果,?经济是发展了,?生活水平也提高了,?但是,?环境污染问题也同时出现了。

一些地方领导环境意识薄弱,意识不到问题的严重性,?同时对这些企业实行地方保护主义,?甚至鼓励,?家中了问题的严重性。

先污染,?后治理,?不仅付出了巨大的环境代价,?经济上的负担也是巨大的,?而如果采用科学的工艺,?走节约资源的道路,按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则污染会大量减少,?环境可得到有效保护。

因此,在对于环境保护,经济发展的问题上,领导首先要端正态度,严格行政,严格遵守《环境保护条例》制定正确的地区发展战略。

而对于普通市民,我们急需加大对社会的宣传力度,从人们的意识观念上改变对于环境与经济建设的“先污染后治理?先发展后治理“的错误观念,促使其积极支持政府活动。

在社会的发展进程中,自然界的资源匮乏和环境
自我调节能力的有限性制约着我们现代社会的发展。

历史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相
互和谐,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协
调,保证世世代代的永续发展。

1980年3月5日,联
合国向全世界发出呼吁:“必须研究自然的、社会的、
生态的、经济的以及利用自然资源过程中的基本关
系,确保全球持续发展。

”2003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
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坚
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
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并逐渐成为世界各国的
共识。

它不仅影响到人们的生产方式和思维方式,而
且关系到人类的前途和命运。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首
先,它使人类改变了旧的思维方式和生产方式,否定
了人与自然的完全对立,使人们重新认识到人与自然
的和谐关系。

人类与自然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整
体,人类必须与自然保持和谐才能持续生存和发展。

可持续发展概念是在人类深刻认识环境与资源的可持续能力基础上提出的。

它源于环境保护,是人们对以往所持有的传统发展观及发展模式的扬弃。

它主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为谁而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问
题。

其次,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有利于推进新型工
业化的进程,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使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促进生
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促进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农业,使国民
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从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要将贫穷落后的国家建设成为一个真正富裕的
国家,必须协调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防止片
面追求经济增长;必须坚持不懈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才能促进经济繁荣。

可持续发展思想面对当前的环境危机,站在全球生态整体利益的高度,为我们找
到了一条既适合经济快速发展又能保护生态环境的道路,为当前人类乃至今后的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

只有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我们才能顺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才能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坚持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双赢
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已得到全球广泛的承认和接
受,但是各国如何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实际目标、计划、政策,以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具体实施起来却并不容易。

历史的经验教训使我们明白:只有必须坚持做到可持续发展,才能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双赢。

环境是我们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条件和基础。

保护生态环境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

只有促进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双赢,发展才能做到可持续。

为了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宁可暂时放慢经济的增长速度,也不应该破坏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任何人为的创造活动决不能超出自然所能承受的程度,任何为所欲为地破坏自然环境,必然会
受到大自然的报复和惩罚。

因此,我们在对待生态环境问题的态度上,应当做到尊重自然,珍惜资源,爱
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在保持经济较快增长的同时,注重其质量和效益。

总之,我们只有坚持科学的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才能使人类和自然和谐相处,共生共荣,才能保证我们当代以及子孙后代安居乐业,永续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