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法第三十四条教育教学工作应当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统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释义】本条是关于教育教学工作的方针和对学生的培养目标方面的规定。
义务教育法第3条规定:“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使适龄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本条具体说到教育教学工作的方针和培养目标,仍然是要推进实施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
所谓德育,就是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
所谓智育,就是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等的一种教育活动。
所谓体育,就是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好习惯,增强体质并强健精神的一种教育活动。
所谓美育,又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是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鉴赏美,以及表达美、创造美的能力的一种教育活动。
初中学校办学理念一、学校情况简介东莞市塘厦初级中学(原名东莞塘厦第二中学)创办于1984年9月,是一所镇属全日制初级中学。
近几年来,在塘厦镇党委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关怀下,全校师生勇于探索,大胆创新,办学质量不断提高,学校先后荣获“广东省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东莞市一级学校”、“东莞市绿色学校”、“东莞市规范学校”等多个市级以上的荣誉称号。
目前,学校有34个教学班,学生1788人,教职工119人,专任教师110人,专任教师中本科学历以上达100%,其中硕士研究生3人,中学高级教师3人,中学一级教师58人,教师学历达标率100%;党员占教职工人数的37.8%。
2007年,镇委镇政府高瞻远瞩,坚持科教兴镇战略,及时调整了我镇教育布局,实行初高中分离,我校开始全面招收全镇公办小学的毕业生。
2008年9月,学校将迁入占地180亩的新校区,新校区由政府斥资1.8亿元,按省一级学校的标准兴建,建筑面积达8.5万平方米。
从建筑立面到园林景观和功能设施场馆来看,新校区的建设处处都体现“以人为本,环境育人”的理念,是一所功能齐全、建筑精美、环境怡人的现代化学校。
二、办学理念界定办学理念是指一所学校的师生员工对于学校教育活动或现象的一种理性认识、理想追求及其所形成的观念体系。
它不仅反映了一所学校的主体信仰、精神气质和文化特征,而且构成了一所学校绵延流传、兴旺发达的理想支撑和精神动力,是学校持续发展的灵魂和命脉,是学校成功办学的关键所在。
办学理念是一所学校自主建构起来的总体办学指导思想,是建立在对教育规律和时代特征深刻认识基础之上的,包括了对学校教育的本质、功能、目的、价值等基本问题的认识和判断,体现了学校成员对办学规律的认识和对办学理想的追求。
办学理念的表达形式和内容结构没有固定的模式。
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选择不同的关键词和主题思想来概括办学理念,但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又不仅仅只是一句话,而是由众多要素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
办学理念是教育共性与学校个性的统一,它既要体现教育的一般要求,又要体现一所学校的具体情况;办学理念是历史传统与现实情况的统一,它既要考虑到学校的历史传统,又要考虑到教育的时代精神;办学理念是相对稳定与发展变化的统一,它一经确立就要相对稳定,不要随意更改,但是又要根据时代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创新。
三、塘厦初级中学办学理念的表述与诠释教育是一种“通过人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学校是一个“通过人培养人”的社会组织。
因而,办学理念始终是围绕着“办什么样的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来进行思考和回答的。
基于这样的一种认识,东莞市塘厦初级中学办学理念的主题思想和构成要素是:1.办学理念表述: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搭建教师发展的平台诠释: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这一活动的真义是“生成”而不是“塑造”,是“导引”而不是“限制”。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要求教育要为学生一生的发展负责,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注意开发学生的潜能,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充分的发展。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而不是塑造适合教育的学生,只有这样,教育才有希望,学校才有生机,学生才有梦想。
教育是一种“通过人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一种“以人育人”的活动。
因此,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谁拥有高质量的师资队伍,谁就拥有高质量的教育。
教师发展了,学生才能发展,学校才能发展。
教师的师德修养、学识水平和敬业精神在很大的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发展水平。
要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就要为教师搭建发展的平台,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条件。
2.育人目标表述:培养有责任感的现代公民诠释:育人目标是学校成员对“培养什么样的人”的一种理性认识和理想追求,它是一切教育行为的起点和归宿。
公民是具有或取得某国国籍并依据宪法或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
初中教育是义务教育,是每个公民必须接受的基础教育,培养学生成为现代社会的合格公民是初中教育的题中之义。
基础教育的首要目的与主要功能就是要培养身心健康的合格公民。
学校要培养学生具有独立人格的主体意识和积极参与的民主意识,培养学生对自己的祖国有着理性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责任感,培养学生明白自己应享受的权利并勇于维护自己的权利,清楚自己应履行的义务并具备履行这种义务的能力。
21世纪是一个崭新的纪元,人与人之间将更加走向合作与分享。
责任感将成为现代人的一个重要标志,它既包括对自己负责的意识,也包括对他人和社会负责的意识。
责任感是决定一个人能否健康发展的核心品质之一,可以派生出诸如敢担当、自律、守信用、忠实于信念和感情乃至遵纪守法,热爱祖国,维护民族尊严等许多健康人格特质,也是一个人日后能够立足于社会、获得事业成功与家庭幸福的至关重要的人格品质。
责任感的培养为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动力和保障,有助于孩子摆脱以自我为中心,养成良好的自治、自理能力。
教给孩子责任感,能使他明白:自己的言行会对别人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进而明白自己肩负着对自己、对家人、对社会的责任。
现代公民,是具有高度的科学素养、优良的公德意识、健全的法律意识的公民,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现代化社会相适应。
责任感与公民意识相辅相成,有责任感的现代公民,拥有自尊、正义而博爱的性格,积极向上且谨严有度的精神,更是有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自尊、理性,且有理想、道德、文化和纪律的一代新人。
3.发展愿景表述:让学校成为师生放飞梦想的精神家园,学得开心,教得快乐,和谐有序,张弛有度,人人都有幸福感和归属感。
诠释:发展愿景是学校成员对“办什么样的学校”的一种理性思考和理想追求,一种对学校未来发展的愿望、期待和憧憬。
青春年少爱追梦。
初中生正处在追求梦想的年龄阶段,学校要为他们追梦创设氛围,要为他们圆梦想奠定基础。
学校不是追逐名利的场所,而是放飞梦想的摇篮。
在这里,学生喜欢学习,学得开心;教师热爱教育,教得快乐。
人际和谐,规范有序,敬业乐群,充满活力,不仅拥有明日的幸福期待,也拥有今天的幸福体验。
教师可以以多元的幸福观诠释什么是教师的幸福,怎样才能在简单、平凡、烦琐的工作中不断汲取幸福和快乐的元素。
教师享受课堂,课堂便自然会成为其享受幸福的重要舞台;享受学生,教师幸福感最重要的源泉是学生的成功、对教师的尊重、理解和感激。
4.校训表述: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国家负责诠释:校训是为引导和规范学校师生员工的言行举止而设定的行动准则,往往由一些寓意深刻的箴言或警句组成,它是办学理念的内核与灵魂,表明了学校的价值追求和理想信念。
人要学会对自己负责。
一个人对自己都不愿意负责,那么对他人也就难以负责。
对自己负责,就要对自己的未来负责,怀抱理想,执着追求;对自己的形象负责,品行端正,举止高雅;对自己的事业负责,勤奋工作;努力学习;对自己的生活负责,乐观豁达,身心健康。
人不仅要学会对自己负责,而且要学会对他人负责。
一个缺乏社会责任感的人,对自己也就难以负责。
对他人负责,就要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对他人负责,就是要热爱学校热爱家乡,关注祖国和人类的命运与前途,忧天下之忧而后忧,乐天下之乐而后乐。
5.学风表述乐学、勤学、善学诠释学风是学校成员对学习者应该“如何学”的一种理性认识和理想追求,它体现了人们对学习活动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
“乐学”,就是要志存高远,热爱学习,珍惜今天所拥有的学习机会;“勤学”,就是要求真务实地学,勤奋努力地学,扎扎实实地学;“善学”,就是要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造,掌握学习方法,不断超越自己。
6.教风表述乐教、勤教、善教诠释:教风是学校成员对教育者应该“如何教”的一种理性认识和理想追求,它体现了人们对教育教学活动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
“乐教”,就是要热爱教育,热爱学生,愿意终生为学生成才而教;“勤教”,勤勤恳恳地教,任劳任怨地教,扎扎实实地教;“善教”,就是要不断反思、总结教学行为,创新教学方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7.校风表述:在平凡中追求卓越诠释:校风是一所学校所具有的独特风气,是一所学校的教育秩序、相互关系及精神面貌,是一所学校成员稳定的行为习惯,是一所学校综合素质的外在表现,它与校训、学风、教风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校长处理校务,教师备课上课,学生听课复习,大多是平凡的简单的小事。
但往往是哪些在平凡的小事中兢兢业业人,最终能够成就自我。
平凡是孕育信心的沃土,是诞生希望的摇篮,是迈向成熟的脚步,是奔赴理想的风帆,是成就卓越的基石。
小事不小,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把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今日事今日毕,不要总是“明天再说”,明天还有明天的事。
率先垂范,不要总是抱怨别人,把自己的每一件平凡的小事做好。
在平凡中追求卓越是一种执着的精神,是一种良好的习惯,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每天进步一点点,是从小成功到大成功的日积月累,是自信心的聚少成多,是实现完美人生的最佳路途。
8.办学特色表述:现代公民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诠释:学校特色,在初创阶段,是指学校工作某些方面特别优于其他方面,也特别优于其他某些学校的一种办学业绩;在成熟阶段,是一所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和积淀下来的一种办学风格和文化传统。
把“公民教育”做大做强,在公民教育的课程内容、模式途径以及评价方法等方面,出经验,出成果,成为东莞市乃至广东省的一所示范学校。
2005年12月,我校被评为广东省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基础好,队伍强,成果多,同行认可度高,要保持优势,深化研究,取得新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