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手机电视牌照说明材料

手机电视牌照说明材料

手机电视牌照说明材料一、牌照背景简述1.发放主体:国家广电总局2.发放目的1)为了国家队在无线视频领域的优先发展期:互联网视频发展已经超越中央预期,速度、规模、影响力均已成型,国家队与民营队的差距已经形成,短期之内已难改观。

无线互联网发展较晚,总局以宽带互联网视音频内容管控失败为教训,以手机电视牌照资质限制手机视频的准入瓶颈,为国家队在手机视频领域创造先发优势。

2)为了遏制信产体系不断向媒体姿态的发展趋势:以中国移动为首的电信运营商在发展宽带互联网的过程中,只作为传输管道存在,但短信、彩信、无线音乐等手机增值业务的成功,使之希望从传输管道转型为综合服务提供,即从“无线通信专家”变成“无线信息专家”。

广电总局认为这是信产系统在抢夺媒体管控权,手机电视牌照等一系列视音频牌照的出台,也就是为了遏制运营商的这一转型。

3.发放流程体系内机构(广电系和平面媒体系)向广电总局提出牌照申请报告,说明申办的目的、必要性、业务计划等要素,总局社管司在综合了解和评估的情况下做出批复决定。

如果批复同意,则申办机构需要在总局规定的时间内(一般是1-2个月,实际操作中常常被拖延),与三家电信运营商签订业务接入协议,并按照总局要求部属播控平台。

协议签署和播控平台部属完毕后,将协议交给总局备案,并邀请总局视察通过播控平台建设情况。

协议与播控平台均符合总局要求的情况下,总局将基于申办报告的批复,发给该单位正式牌照,并在牌照文件中注明该单位拥有的业务权限和地域权限。

4.常见误解1)所有牌照都是一样的:牌照是不一样的,首先就有终端的划分。

同一终端类型的牌照里,还有地方和全国,自办和集成的差别。

比如南方传播集团是广东省内的牌照,央视是全国的牌照。

2)牌照管辖所有平台:总局发放手机视频牌照之初,就在内部做过通达:重点管辖运营商自有平台的视音频业务(如梦网,联通新视讯等),对FREE WAP/客户端/终端厂商等同样存在视音频服务的平台,总局采取的是睁一眼闭一眼的做法,大多数牌照方也不会主动进行这些平台的视音频内容管理。

原因是总局认为此类平台没有明确的盈利模式,且free wap好多还是个人站点,管理难度太大,管理成本过高。

3)牌照只是审核:上面提到的“播控平台”就是为了解释这个误解的。

由于牌照发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限制运营商自己变成媒体或变成CP的直接发布平台,“播控权”是广电总局对牌照方的最基本要求。

真正满足总局要求的“播控平台”需要实现对运营商PORTAL的管理权,业务上下线的管理权,运营商BOSS 的调用权,以及对于所有手机用户的管控权(包括要求运营商开放手机号码,开放BOSS,采取双计费双认证等等)。

而事实是,任何一个牌照方都做不到这种要求的播控平台,更不可能要求运营商开放BOSS、用户信息,也不可能要求运营商放弃平台控制权。

所以,实际就变成了牌照方集成CP,审核CP,提供计费策略建议权和portal建议权的现状。

二、牌照的类型1.终端划分如前文所述,基于总局发放此类牌照的目的在于两方面,一则制约运营商和信产体系,一则保护国家队在互联网视频领域已经失去的阵地,所以,此类牌照的技术传输限定条件都是一样的——即“基于IP传输的网络”上传播的视音频内容。

【备注一下:以手机电视为例,事实上还存在CMMB/DVB-H/DMB等地面或卫星广播模式,此类模式下传播的视音频内容(手机电视),则不在这些牌照的管辖范围内。

总局对此类广播业务的界定是基于单向的广播网络进行传输的视音频内容,因此完全属于广电自有体系内,会给相应的运营机构发放专门的DAB牌照——如北京广播电台(名义上是一个广播牌照,事实上做的是DMB电视),或CMMB牌照——如中广卫传(总局社管司与其他公司的合资公司)。

】为了便于全面了解牌照的全貌,对手机视频以外的其他牌照也说一些说明。

为了扩大权限范围,总局采取针对不同类型的终端设备划分牌照领域的做法,具体如下。

1)网络电视牌照:针对以PC机为接收终端的基于IP网络传输的视音频业务。

【对体系外的机构,此类资质则称为“互联网视听节目传播许可证”,不称为“网络电视牌照”。

目前土豆等还在运营互联网视音频内容的网站都已经在2008年前后申办了此证。

】2)手机电视牌照:针对以手机等移动手持终端为接收终端的基于IP网络传输的视音频内容,严格来说,NETBOOK/MP4/I-TOUCH等移动手持终端也应该在此类牌照的管辖范围内,但牌照原文上并未说明。

事实上,牌照方在事后的操作中也往往忽略这些目前还没有正向收费模式的非手机类的手持移动终端。

此处,需要进行一点说明,广电总局最初进行终端类型的牌照划分的时候对通信行业的了解是有限的。

对着3G牌照的发放和三大运营商的最终确立,以及“三网融合”的政策正式宣告,总局做了一项新的调整,于2010年2月发放了“3G手机视听牌照”,并修正说此前发放的都是2G网络条件下的手机视听牌照。

首批获得所谓“3G手机视听牌照”的分别为中央电视台、上海文广、人民日报社、新华社、国际广播电台、央广视讯、视讯中国(公司名:中投视讯,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投资控股的一家子公司)、华夏视联(杭州广电与华数的合资公司)等八家企业。

事实上,这与之前发放了“2G”手机电视牌照的机构并无太大出入,唯一新增的一家就是杭州的华夏视联。

3G手机视听牌照的出炉,是为了制衡信产的“跨地区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SP证),拥有3G手机视听牌照的机构可以接入运营商平台并享有流量免费的政策。

运营商一直没有给广电体系的机构开放SP证,广电对此耿耿于怀,接着三网融合的契机,提出一张新的牌照说法,用来置换运营商在业务和SP资质上对广电的开放。

3)IPTV牌照:针对以电视机+机顶盒为接收终端的基于IP传输的视音频内容。

此类牌照似乎只有央视和文广两家拥有全国性牌照。

【因为IPTV的运营模式存在先天的不足:牌照方需要在各地落地,要么与当地运营商商议接入ADSL,要么与当地广电协商对广电有线网络进行双向改造。

前一种做法极大地伤害了当地广电的既得利益,意味着当地广电已经接入家庭的有线电视网会被ADSL取代,因此受到地方广电的极大排斥。

后一种做法成本巨大,牌照方和地方广电均不愿承担。

央视与文广都曾与总局进行了长期的沟通,希望总局出面协调,确保此类牌照真正能有业务可以运作。

但地方广电不是广电总局直接管辖的,所以协调没有结果。

IPTV业务除了文广在上海本地和黑龙江有业务以外,在全国各地都是空白。

随着地方广电力推数字电视机顶盒的举措,IPTV 业务基本上名存实亡。

】4)移动传媒牌照:针对以车载屏幕、户外屏幕、营业场所屏幕为接收终端的视音频内容。

最先得到这张牌照的是央视。

【央视与巴士在线成立了合资公司,对此牌照所属业务进行运作。

商务模式很简单,央视负责节目内容,巴士在线负责广告营收。

】5)互联网电视牌照:针对以硬件具有上网和浏览器功能的电视机为接收终端的基于IP网络传输的视音频内容。

2010年新出现的牌照类型,央视、文广、杭州华数已经获得。

这张牌照在接收终端上与IPTV牌照的最大差别在于有没有机顶盒。

【IPTV业务的名存实亡和步履维艰,让总局意识到了此类业务的模式问题。

互联网电视牌照的出现,一方面是因为IPTV业务的受挫,另一方面是因为电视机硬件厂商的推动。

越来越多的电视机厂商开始生产具有上网浏览功能的电视机硬件,内容的提供和管控已经成了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

硬件的改造,让牌照方免除了与地方广电打架的尴尬,无需去动地方数字电视或有线电视的奶酪,完全依靠与硬件的合作就能让服务进入家庭电视。

】2.地域划分:1)全国牌照2)地方牌照几乎上述所有总局发布的牌照都存在地域的划分,申办的体系内机构需要在申办报告中明确写明传播范围,总局的批复和正式发放的牌照中都会对传播地域进行界定。

3.业务类型划分:1)自办内容牌照:此类牌照方只能运营自己办的视音频内容,原则上不能集成其他CP的内容,亦不能对其他CP的视音频内容进行审核。

自办内容方面,2G手机视频牌照中还被分为“直播”、“点播”两类,一般是同时发放的;2010年发放的3G手机视频牌照中又被修订为“自办点播”、“频道播出”(其实和“直播”是一个意思,只是广电语汇的色彩更浓)。

2)集成运营牌照:也被称为全业务资质的牌照,即在具有自办内容资质的同时,还可以集成和审核其他CP的内容。

一般来说,拥有集成运营牌照的机构,都肯定具有自办的资质,尚无例外。

4.总结一下分类:上述划分标准,组成了广电牌照发放的分类体系。

以央视为例,央视取得的是广电总局全平台(即所有接收终端的)、全业务资质(自办+集成)的全国性牌照,并且所有五张牌照都集中在央视国际网络有限公司一家央视的全资子公司。

以人民日报社为例,人民日报社取得的是广电总局的3G手机视听的全业务全国牌照,并且以人民日报下属的人民网与文化中国成立的合资公司“人民视讯”来进行运营。

【这里顺便说明一下关于牌照的使用:基本上,总局将牌照授予某家机构后,允许该机构将牌照授权给一家公司进行具体运营。

这家公司必须满足以下条件之一:被授权机构的全资子公司(如央视国际是央视的全资子公司);被授权机构绝对或相对控股的合资公司(如人民视讯)。

确定授权运营公司后,要向总局报备该公司的资本组成等相关情况,获得批准后即可授权该公司具体运营牌照业务。

】5.对体系外机构申办牌照的措施:以手机视频牌照为例,对体系外的机构,此类资质被称为“互联网视听节目传播许可证——移动互联网增项”。

各体系外机构可以通过各自公司注册地的地方广电,向广电总局提交申办申请,总局进行批复。

比如,土豆网应通过上海广电向上申报。

此类增项的申报工作在2009年三四季度的时候就已经开始,目前申报的公司已有几十家,但总局还未开始批复。

总局目前的判断是:国家队的优先发展期还没过,优势不够明显;对体系外的机构如何进行管理也没有考虑清楚,所以一直没做批复。

预计在2010年后半年到2011年上半年之间,此类增项的批复会逐渐放开。

例外的有一家:乐视,这家公司在2009年的时候曾经拿到了移动互联网增项的批复,可以进行自有内容的手机视频传播。

(限制条件是2G条件下——因为后来新发了3G手机视频的牌照,且只能自办内容)。

三、手机电视牌照方的格局仅对已经取得3G手机视听的全国性全业务资质的牌照方进行简单说明。

1.上海文广(SMG)SMG是第一家获得手机电视牌照的机构,2005年成立东方龙,作为专门运营手机视频业务的子公司,后东方龙和专门负责文广电信增值业务的文广新媒体合并。

2005年接入移动(一年排他性协议),2006年以贝泰的名义接入联通。

2.中央电视台(CCTV)2006年4月获得牌照,12月接入移动和联通,次年7月直接推动移动视频业务进入收费商用,2008年推动奥运业务免流量费,2009年7月后所有手机视频业务均免除了流量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