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钢工艺总结综述
Thank you
吹氩
停电
测温取 样 测温取 样
通电
停电
脱氢 脱氮
板材、线材
脱气
R H
脱氧
电磁材料及 低碳钢等 自然脱碳
真 空 精 炼 的 冶 金 功 能
精炼
温度和成分调整
升温 吹氧
用于轧制薄板 厚板的碳素钢
强制脱碳 脱气
不锈钢、 IF 钢 等 极 低碳钢
高合金钢、 不锈钢
喷粉
去除夹杂 脱氧 脱磷 脱硫
1 )真空脱碳在 25min 处理周期内可生产出[C]≤0.002 %的超低 碳钢水。 2)真空脱气可生产[H]≤0.00015%,[N]≤0.002%的纯净钢水。 3)脱硫RH附加喷粉装置(RH-PB)处理后可生产出[S]≤0.001 %的超低硫钢水。 4)脱磷经RH喷粉处理(RH-PB),可生产出[P]≤0.002%的超 低磷钢。 5 )升温采用 RH-KTB 技术,可降低转炉出钢温度 26℃;采用 RH-OB法加铝吹氧提温,钢水最大升温速度可达8℃/min。 6)均匀钢水温度可保持连铸中间包钢水温度波动不大于5℃。 7)均匀钢水成分和去除夹杂物生产出T[O]≤0.0015%的超纯净 钢。
3.造渣制度
含义:所谓的造渣,是指通过控制入炉渣料的种类和 数量,使炉渣具有某些性质,以满足熔池内有关炼钢 反应需要的工艺操作。 目前钢渣主要有:氧化渣和还原渣。二者均为碱性渣 ,不同的是他们对FeO的含量要求不同。 炉渣在冶炼过程中的作用:转炉炉渣必须保证有足够 的碱度和流动性,以利去除金属液中的S、P;对耐材 的侵蚀程度最小;为分散的金属液滴脱C创造有利的条 件;作为热量损失的保护层和避免氧气流股强力冲击 熔池,可减少热量损失和金属喷溅;还可防止钢液从 大气中吸收N2及H2O分等有害气体;利用炉渣强力洗 涤钢液,吸附外来及内在的细小非金属夹杂物。
钢包到达精炼跨
RH处理
进入RH台车 处理结束 到达处理位 降下钢包车、开出 处理位、喂线、加 覆盖剂
提升钢包至工作位 , 进行 测渣厚、测温定氧、定 氢、取样
吊包
生产工艺路径
普通钢种:Q235B系列、Q345B系列、含B钢(A36B系列、SS400系列)、耐候钢 (SPA-H)、车轮大梁钢(410L、510L等)、SPHC、船板钢(CCSA等)、低 级别管线钢(X42、X60、L415MB等) 转炉 低碳低硅钢:SPHD系列、RGMR2 转炉 高级别管线钢:L485MB 转炉
脱P:不同钢种对P的含量要求不同,普通碳素钢要求P含
量低于0.045%、优质碳素钢P含量低于0.035%、高级优质钢P 含量低于0.030% P在钢液中能够无限溶解,氧化后溶解度很小。P+O= P2O5 炉渣脱磷:P2O5在环境中不稳定,所以在后期加入氧化钙使 其生成稳定性产物:P+FeO+CaO=Fe+CaO.P2O5 去P的合适温度 范围是1450-1550 脱S:硫在钢中存在形式是FeS,在锰含量较高时还会以MnS 形式存在。转炉脱硫就是靠碱性氧化渣来完成的: S+CaO=O+CaS S+MnO=MnS+O 炉渣碱度在2.5-3.0时脱硫 效果最好,FeO含量越低脱硫效果越好。目前常用的脱硫剂 主要有电石、石灰粉、石灰石等。 钢中氧的危害性:产生夹渣 形成气泡 增加硫的危害 脱氧剂排序:Re-Zr-Ca-Al-Ti-B-Si-C-P-Nb-V-Mn-CrW.Fe.Mo-Co-Cu
的烧损。二是更有效的去硫,且其脱硫效果更好, 还原渣FeO含量不大于0.5%
4.温度制度
温度制度是研究炼钢过程中的热化学和温度控制的问 题,而温度控制主要是指过程温度及终点温度的控制 。若出钢温度过低,将会造成钢包结冷钢、连铸结流 和回炉等事故;出钢温度过高,往往使钢中气体含量 和夹杂物含量增加,影响钢材质量。因此,控制好终 点温度是转炉炼钢操作的重要环节之一。对于过程温 度的过高或过低,直接影响到成渣速度与脱碳速度之 间的关系,控制不当,造成喷溅,增加铁的烧损,以 及降低炉龄,另外,过程温度的控制是达到理想终点 温度的关键。
温 度
L L
a
ab : 液相线 ab : 固相线 S L : 液相区
+
S
A
b
B
S : 固相区
L+S:液固共存区
(1)表面缺陷
包括 表面纵裂纹、横裂纹、网状裂纹、皮下 夹渣、皮下气孔、表面凹陷
(2)内部缺陷 包括中间裂纹、中心裂纹、皮下裂纹、压下裂 纹、夹杂和偏析
(3)形状缺陷 包括方坯菱变、板坯鼓肚
二炼钢主要车间
转炉
LF
RH
连铸
一.转炉炼钢
1 装入制度 2 供氧制度 3 造渣制度 4 温度制度 5 终点控制 6 脱氧和合金化
1.炼钢用原材料 炼钢用原材料分为主原料、辅原料和各种铁 合金。氧气顶吹转炉炼钢用主原料为铁水和废 钢(生铁块)。炼钢用辅原料通常指造渣剂( 石灰、萤石、白云石、合成造渣剂)、冷却剂 (铁矿石、氧化铁皮、烧结矿、球团矿)、增 碳剂以及氧气、氮气、氩气等。炼钢常用铁合 金有锰铁、硅铁、硅锰合金、硅钙合金、金属 铝等。
2.供氧制度
供氧制度是指把氧气流股最合理地喷向熔 池,使氧流与熔液间的物理化学反应具有良 好的条件。其所研究的内容包括供氧强度, 供氧压力,枪位高低和喷嘴结构等方面。目 的是为了确保正常供氧和造渣,使铁液中的 部分C、Si、Mn等元素均匀氧化,放热升温 ,化好前期渣和过程渣,达到去除S、P有害 元素。同时,在一定炉容比的条件下,既要 尽量提高供氧强度和冶炼强度,缩短冶炼时 间,提高生产率,又要减少喷溅,使冶炼过 程正常进行,提高金属收得率和减少温度损 失。
二炼钢学习工作汇报
2013年12月06日
主 讲:赵 斌
钢铁生产的典型工艺(长流程)
炼钢的主要任务
炼钢的主要任务是按所炼钢种的质量要求,调整钢 中碳和合金元素含量到规定范围之内,并使P、S、H 、O、N等杂质的含量降至允许限量之下。炼钢过程实 质上是一个氧化过程,炉料中过剩的碳被氧化,燃烧 成CO气体逸出,其它Si、P、Mn 等氧化后进入炉渣 中。S部份进入炼渣中,部份则生成SO2排出。当钢水 成份和温度达到工艺要求后,即可出钢。为了除去钢 中过剩的氧及调整化学成份,可以添加脱氧剂和铁合 金或合金元素。
三.板坯连铸
将高温钢水浇注到一个个的钢锭模内,然后钢水连续不断 地浇到一个或几个用强制水冷带有“活底”的铜模内也就 是结晶器内,钢水很快与结晶器凝结在一起,待钢水凝固 成一定厚度的坯壳后,就从结晶器的下端拉出坯壳,这样 已凝固成一定厚度的铸坯就会连续地从水冷结晶器内被拉 出来,在二次冷却区继续喷水冷却。带有液芯的铸坯,一 边走一边凝固,直到完全凝固。待铸坯完全凝固后,用火 焰切割机把铸坯切成一定尺寸的钢坯。 作用:连铸是连接炼钢和轧钢的中间环节,是炼钢厂的重 要组成部分。连铸生产的正常与否,不但影响到炼钢生产 任务的完成,而且也影响到轧材的质量和成材率。此外, 连铸技术自身的发展还会带动冶金系统其他技术的发展, 它对企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简化和优化,有着重要的促进 作用。
5.终点控制
终点控制主要是指终点的温度及成份的控制。铁水 在炉内,通过供氧、造渣之后,经过了一系列物理 化学反应,铁水经冶炼而达到所要求的钢种时,称 之为“终点”。终点所具有的特点是: ⑴ 钢中含C量达到所炼钢种的控制范围; ⑵ 钢中含S、P量均低于规格下限所要求的值; ⑶ 终点温度能达到确保顺利浇铸的温度。 冶炼终点主要根据钢水的含C、S、P量及温度来确 定。 钢水质量取决于钢水成分、温度、流动性和夹杂物 含量。钢水流动性随温度的提高和夹杂物的降低而 提高。
6.脱氧和合金化
氧气顶吹转炉在吹炼过程中向熔池提供了大量的氧 ,以供一系列的氧化反应,同时有一部分氧溶解于 钢液中,在出钢时若不脱氧,则钢液在浇铸过程中 ,随着温度的下降,引起与碳的再氧化,生成的CO 气泡使铸坯产生皮下气泡。另外,钢中的氧能使钢 变脆,塑性下降,所以在冶炼终点时要进行脱氧。 把钢液中的氧去除过程,称之为“脱氧”。 合金化:在炼钢的终点,与脱氧操作的同时,按钢 种规定成份范围配加一定量的合金元素,称之为合 金化。脱氧和合金化在炼钢过程中是同时完成的。 炼钢常用合金的脱氧能力顺序是:Ca\Al\Si\Mn 钢水的成分主要包括C\Si\Mn\S\P五大元素
LF炉 RH炉 RH炉 LF炉 LF炉
连铸
连铸
连铸
超(极)低碳钢:SPHE、IF50、IF30、RGW800 转炉
RH炉
连铸
硅锰的氧化:二者与氧具有将强的亲和力,在转炉吹炼过程,大部分被
氧化。Si+2O=SiO2 Mn+2O=MnO2 碳氧反应及脱碳工艺: 1.碳氧反应在炼钢中的作用: •一氧化碳的溢出具有搅拌作用,促使成分温度均匀。 •加快反应速率。 •促使夹杂物上浮,提高质量。 •是炉渣泡沫化,钢液浮化,加速反应。 2.吹炼中的脱碳速度及其控制:分为前期 中期 后期 •前期:虽然钢水中含有大量碳,但是由于熔池平均温度不超过1500,碳 处于不活泼状态,此时主要以硅锰的氧化为主。当硅含量约为0.1%时, 脱碳反应速率达到最大值,进入中期。 •中期:此时有充分的碳与氧发生反应,一段时间内梵音速率不变,如果 提高氧的量将增加反应速率,不过应该指出的是,渣中氧化铁含量不高, 为此抢位不要过低,防止炉渣返干 •后期:碳含量减少,反应速率也降低
钢水循环原理
钢液真空循环原理类似于气泡泵的作用,当两个 插入管插入钢液一定深度后,启动真空泵,真空 室被抽成真空,由于真空室内外的压力差,钢液 从两个插入管上升到与压差相等的高度H(循环 高度约1470mm),与此同时,上升管输入驱动气 体,驱动气体由于受热膨胀,以及由于气体上升 压力降低引起等温膨胀,因此钢液与气体混合密 度逐渐降低,而驱动钢液如喷泉一般涌入真空室, 使真空室内钢液压力平衡遭到破坏,为了保持平 衡,一部分钢液从下降管流回钢包内。这样钢水 受压差和驱动气体作用不断的从上升管涌入真空 室,并从下降管流回钢包内,周而复始,实现钢 液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