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石混凝土挡土墙施工交底
C位于弯道处的挡土墙应平顺、圆滑、美观。
二、安全措施
1、严格按照“安全标准工地”实施办法建设标准化工地,进行文明施工。
2、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由专职人员进行安全技术监督。
3、施工现场的材料、机具堆放必须整齐,实行文明施工,对脏、乱、差的工地要严肃处理。
4、定期或不定期抽查工地安全情况,发现安全隐患坚决制止。
2、雨天施工时,应设专人观察,防止山洪爆发造成意外事故。
3、挖沟土方不得随意乱弃,必须集中堆放或回填止违章作业和酒后上岗。
6、夜间作业必须具有良好的照明。
路肩墙断面图
技术交底记录签字表
编制:复核:审核:日期:
C基槽开挖应作好临时防、排水措施,确保基坑不受水侵害。
②挡土墙基础
a挡土墙的基础施工前,应做好临时排水,对土质基坑应保持干燥,雨天施工坑内积水应随时排除,对受水浸泡的基底土应全部予以清除,并采用碎石土或砂砾回填至设计标高。
b墙体基础直接置于天然地基上时,应经检验同意后,方可开始浇筑,当有渗透水,应及时排除;在岩体或土质松软、有水地段,应选择旱季分段集中施工;挡土墙的基础应设置在稳定的地基上,施工时若基础地质情况发生变化或地基承载力有变化是,应根据现场情况进行调整。
5、定期进行安全知识教育,做好安全技术交底。
6、现场施工人员必须佩戴安全帽,必须持证上岗。
三.质量控制措施
1、组织学习各种有针对性的规则、规范,严格掌握工程质量验收标准。
2、抓开挖质量关,勤测量复核。控制超挖,杜绝欠挖。
3、抓好原材料及工程试验关,不合格的原材料严禁使用。
4、抓好立模支护关,控制好中线、水平、结构尺寸。
b挡土墙端部伸入路堤或嵌入地层部分应与墙体一起砌筑。路堑挡土墙顶面应抹平与边坡相接,其间隙应填实并封严。挡土墙与桥台连接时,应协调配合施工。路面形成前,应在路肩预留排水口及时排除路槽积水。
c挡土墙的泄水孔预先埋设,向排水倾斜,保证排水顺畅,不得反倾斜,折线挡墙易积水处应设泄水孔。
d砌体出地面后,将其强度达到75%以上,方可回填墙背填料。
e混凝土挡土墙的浇筑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当进行分层浇筑时,应注意预埋石笋,连接处混凝土面应凿毛,并在浇筑前清洗干净。
f泄水孔施工完成后必须采用人工或机械钻进方式进行疏通。
④施工质量
a泄水孔坡度向外,无堵塞现象;沉降缝整齐垂直,上下贯通,施工完成后用麻絮沥青填塞。
B混凝土的表面应平整,表面的蜂窝麻面不得超过该面积的0.5%,深度不超过8mm。
(4)混凝土表面应平整、密实、无蜂窝麻面现象。
(5)墙背填料符合图纸要求。
(6)沉降缝、泄水孔的位置和数量应符合图纸要求。
2.外观鉴定
(1)混凝土表面平整,无蜂窝、麻面。
(2)泄水孔坡度向外,无堵塞现象。
(3)沉降缝整齐垂直,上下贯通。
三、安全保护措施:
1、施工过程中,运料及浇筑人员,一定要高度集中精力,安排专人指挥,防止山上落石伤及自己或他人。
技术交底书
一、施工顺序:施工准备→测量放样→基坑开挖→基础施工→墙身施工→其它附属工程
①基坑开挖和检验
a基坑开挖应进行详细的测量定位并标出开挖线,基坑开挖应尽量在旱季完成,边坡稳定性差且基坑开挖较深时,应分段跳槽开挖,并设置临时支护;
b基坑开挖时应该对地质情况,基底应进行承载力检测,当达到设计的基坑承载力要求时,可进行下道施工工序,若不能达到设计基坑承载力要求,应根据设计要求及有关规范处理,达到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8.6泄水孔位置,孔距符合设计要求,孔内通畅。
8.7反滤层及时设置、并隔水,其材料符合设计要求,厚度不小于设计规定。
8.8墙面平顺、整齐。墙顶及两端面与路基边坡连接应密贴封严。
八、质量检验
1.基本要求
(1)石料规格和质量应符合有关规定。
(2)地基与基础必须满足图纸要求。
(3)混凝土的配合比应符合试验规定。
c墙基础采用倾斜地基时,应按设计倾斜挖槽,不得用填补法筑成斜面;
d当墙基础设置在岩石的横坡上时,应清除表面风化岩层,并按设计凿成台阶,沿墙长度方向有纵坡时,应沿纵按设计要求作成台阶。
③挡土墙墙身
a挡土墙应分段砌筑,工作段的位置宜在伸缩缝或沉降缝之处,各段水平缝应一致。伸缩缝与沉降缝内两侧应平齐无搭叠,缝中材料应填塞紧密。挡墙伸缩缝不得设置于涵洞等构造物上。
5、抓好砼的浇灌、捣固关、砼严格按配合比施工,捣固密实,以内实为根本,外表平整美观,线条接缝整齐。
8、单位工程质量
8.1地基承载试验结果与设计一致,坑底表面无松软岩土。
8.2墙趾处岩土层尽量少受施工扰动,斜面地基平整无补贴。
8.3基础周边大致平顺整齐或基坑壁贴紧。
8.4回填分层夯实
8.5沉降缝、伸缩缝位置、缝的填塞符合设计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