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六年级数学概念及公式汇总

六年级数学概念及公式汇总

数的认识
一、整数的认识
1、自然数: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0,1,2,3,4,5……叫自然数。

1是自然数的基本单位。

任何一个自然数都是由若干个1组成的。

零是最小的自然数,没有最大的自然数。

一个自然数有两方面意义:一是用来表示事物的多少,称为基数;二是用来表示事物的次序,称为序数。

例如:“6个鸭梨”中的“6”就是基数;“第5只鸭子”中的“5”就是序数。

2、整数的加减
(1)定义: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加法;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减法。

(2)加与减的关系: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3)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加数+加数=和被减数-减数=差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
3、整数的乘除
(1)定义:求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叫乘法;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除法。

(2)乘与除的关系: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3)乘除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被除数÷除数=商
因数×因数=积除数=被除数÷商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被除数=商×除数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二、小数的认识
1、小数的意义:把整数“1”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可以用小数来表示。

2、小数的基本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3、纯小数与带小数:整数部分是零的小数叫纯小数,纯小数小于“1”;整数部分不是零的小数叫带小数,带小数大于1.
4、循环小数:一个无限小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按照同样的顺序不断地重复出现,这个数就叫做循环小数。

循环小数的位数是无限的。

5、循环节: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称为该小数的循环节。

简写时,一般只写出它的第一个循环节,并且在这个循环节首位和末尾数字上各记一个实心小圆点。

6、纯循环小数和混循环小数:循环节从小数部分第一位就开始的,叫做纯循环小数;循环节不是从小数部分第一位开始的叫做混循环小数。

7、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小数部分位数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小数部分位数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

三、分数和百分数
1、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在分数里,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的数,叫做分数的分母;表示有这样几份的数,叫做分数的分
子;其中的一份叫分数单位。

2、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或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可以进行约分和通分。

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

真分数比1小。

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

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分子是分母倍数的假分数实际上是整数。

带分数:分子不是分母的倍数的假分数可写成整数与真分数的形式,称为带分数。

3、倒数: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

4、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

它是分数的一种特殊形式,通常采用去掉分数线和分母,在分子后面添上百分号“﹪”的写法。

5、成数:工农业生产中经常用“成数”来表示生产的增长情况,几成就是十分之几,也可用百分数来表示。

6、折扣:在进行商品销售时,经常要用到打“折扣”出售。

几折就是十分之几,也可以用百分数表示。

数的运算
一、数的整除
1、整除的意义:在小学阶段讲“数的整除”时所说的数一般指自然数,不包括0.
数a除以数b,除得的商正好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或者说b能整除a。

2、因数和倍数:如果a能被b整除,a叫做b的倍数,b叫做a的因数。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是1,最大的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是它本身,最大的不存在。

3、奇数和偶数: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最小的偶数时0;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最小的奇数是1.
4、2,3,5的倍数的特征:
2的倍数:个位上是0,2,4,6,8.
3的倍数:各数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

5的倍数:个位上是0或5.
5、质数和合数:一个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个数称为质数(素数);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还有别的因数,这个数称为合数。

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最小的质数是2,最小的奇质数是3,最小的合数是4.
6、分解质因数:每个合数都可以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这几个质数叫做这个合数的质因数;把一个合数用几个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称为分解质因数。

通常,我们用短除法来分解质因数。

7、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几个数公有的因数称为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8、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二、整数、小数的四则运算
四则运算定律: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a+(b+c)
乘法交换律:a ×b =b ×a
5.021= 25.041= 75.043= 2.051
= 乘法结合律:a ×b ×c =(a ×b)×c =a ×(b ×c) 4.052= 6.053= 8.054= 125.081
= 乘法分配律:a ×(b +c) =ab +ac
375.083= 625.085= 875.08
7
= 四则运算性质:
减法的运算性质:a -(b +c) =a -b -c a -(b -c) =a -b +c
除法的运算性质:a ÷(b ×c) =a ÷b ÷c a ÷(b ÷c) =a ÷b ×c (a +b)÷c =a ÷c +b ÷c (a -b)÷c =a ÷c -b ÷c
代数初步认识
一、简易方程
等式: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等式。

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方程的解:能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解方程: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二、比和比例
1
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即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常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或后项是1的比。

量的知识
1、量、计量和计量单位的意义
事物的多少、长短、大小、轻重、快慢等,这些可以测定的客观事物的特征叫做量。

把一个要测定的量同一个作为标准的量相比较叫做计量。

用来作为计量标准的量叫做计量单位。

2、常用计量单位及其进率
①年月日之间的关系可用下表说明:
②每个月份上、中、下三旬,上旬、中旬各有10天,下旬天数要根据月份确定,大月下旬11天,
小月下旬10天,平年2月下旬8天,闰年2月下旬9天。

③1星期=7日 1日=24小时 1小时=60分 1分=60秒
④人民币的单位及进率
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

1元=10角 1角=10分
⑤根据公历年份判断哪年是平年还是闰年方法如下:
整百、整千的年份能被400整除,其它年份能被4整除的都是闰年,反之都是平年。

3、同一类计量单位之间的化聚
①名数。

在数的后面附有计量单位的数叫名数。

如:3米,5千克,1.5小时等都是名数。

(a)单名数。

只带有一个计量单位的名数叫做单名数。

如8吨。

0.7升等都是单名数。

(b)复名数。

带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同类计量单位的名数叫做复名数。

如:1元8角,3平方米4平方分米等都是复名数。

②化法:把高级单位的单名数和复名数改换成低级单位的单名数的方法,叫做化法。

主要用
相应的进率乘高级单位的量数。

③聚法:把低级单位的单名数改换成高级单位的单名数或复名数的方法,叫做聚法。

在聚
的过程中,要用相应的进率去除相关的量数。

④化法和聚法的关系:(化法)乘进率
高级单位的数低级单位的数
(聚法)除以进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