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波纹管施工方案

波纹管施工方案

环湖西路道路建设项目四川鼎恒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编制人:审核人:审批人: 职务: 职务: 职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施目录一、工程概况 (1)二、编制依据 (1)三、施工准备 (1)四、污雨水、给水管道安装施工工艺技术措施 (2)五、管道回填 (9)六、质量控制 (11)七、施工工期计划 (11)八、安全保障措施 (12)给排水管道安装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环湖西路道路工程位于安顺市虹山湖西侧,为一新建的市政道路。

环湖西路起点与武当路相交,由西南向东北延伸,止于狮子山下的李家寨附近路线全长1460.000m,沿线共设2个交叉、一个5 米盖板涵、一座37米长的拱桥、一个1.5 米钢筋混凝土管涵,采用平面交叉的形式。

标准路幅宽度30m其断面形式为:2.0m人行道+15.0m机动车道+6.0m 绿化带+3.5m非机动车道+3.5m人行道=30.0m绿化带和非机动车道在临湖一侧,由于临近道路的虹山湖公园有专门的慢行系统,此处非机动车道为连接公园和狮子山慢行系统的专用自行车道,如需返回, 则通过公园慢行系统或其他的道路的非机动车道进行组织。

道路设计速度为30Km/h,采用城市次干路标准。

二、编制依据1、给排水施工图2、市政排水管道工程及附属设施《06MS201》图集。

3、《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4、《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1-20085.《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976. 《埋地硬聚乙烯排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ECS122:三、施工准备1、机械准备:选用240型挖机两台、5吨吊车一台、5KW柴油发电机一台。

机械式打夯机一台、自卸运土车5台、50型装载机一台、人力手推车10台。

2、材料准备:钢丝网骨架塑料(PE)复合DN200 1502米、DN150 266米;球墨铸铁管84 米、室外消火栓和相应管件;HDPE双壁波纹管DN300 DN400、DN500 DN600 DN800 分别1185米、1257米、308米、212米、451米;PE钢带增强螺旋波纹管DN1OO0 DN1200 分别是54米、645米以及标砖、水泥、砂等材料进场根据需要按批次进场,数量以实际施工完成为准。

3、施工作业人员准备:污、雨水管、给水管、电缆管埋设按流水段施工。

作业施工,污、雨安装埋设各一个班组。

给水管,电缆管敷设分别各设一个班组。

每个班组计划10人.4、对施工作业班组进行施工前的技术交底,和安全技术交底。

四、污雨水、给水管道安装施工工艺技术措施1. 污雨水、给水、管沟土方开挖。

污水管在人行道上,雨水管、给水管在非机动车道上。

雨水管埋设比道路右侧电缆管深,电缆管埋设比给水管深。

各管沟施工顺序(含管沟开挖、管道施工、回填等工序):污水管-雨水管-电缆管沟-给水管。

管沟土方开挖前认真熟悉图纸以及地质资料,了解开挖沟槽断面的土质和地下水位、以及周围施工环境情况,确定合理的沟槽开挖断面,根据图纸设计要求以及保证管道质量前提下,填筑路基在路基填筑到管顶1米高程(高填方是1.5米)后,再进行开挖,由测量员进行放样开挖基槽,同时放出检查井位置。

基底两侧预留工作面,当管径小于或等于DN1000时,每边各预留40cm工作面,当管径大于DN1000时,每边各预留50cm工作面。

同时基槽两侧放坡,结合本项目土质特征(三类土)及挖机在坑上作业方式,基槽开挖放坡按规范进行放坡,详见下图。

污雨水、给水检查井土方开挖时所有的沟槽、井基底原状地基土不得扰动,机械开挖 时槽底预留300mm 厚土层由人工开挖至设计高程,整平。

由于土方开挖量较大,而且不能 进行坑边堆土,需要配合自卸车外运到场外到土场。

挖机按设计坡度挖好管沟槽后,在管底高程提起 30cm 的槽壁上打好高程控制小桩, 作为人工找平。

污雨水管道基础人工找平后铺设 15cm 厚的中粗砂垫层;给水管道基础,采用中砂,铺设厚度为20cm ,机械夯实,密实度达到95%。

为了防止开挖成型的沟槽受 暴雨浸泡,当天挖好的管沟当天埋管敷设回填夯实。

有些管道过深或因其他原因不能进行 当天回填,底部一侧的工作面,加挖排水沟和集水坑。

集水坑在基槽旁尺寸为 800m m *800mm 800mn 米,基槽加宽设排水沟,排水沟采用人工开挖,尺寸为200mm * 200mm 用潜 水泵将坑内集水抽排到基槽以外。

在开挖时选用适当的施工方法和施工机械,并制定必要 的安全措施,保证施工质量、工期及安全,经监理工程师检查认定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2. 污雨水、给水管道安装(1) 污雨水管道安装1) 管道基础管道基础一般采用土弧基础。

对一般土质,应在管底以下原状土地基或经回填夯实的地 基上铺设一层厚度为150mm 的中粗砂基础层;当局部地基土质较差时,应采用铺垫厚度不 小于200mm 的砂砾基础层, 管道基础在机械连接部位的凹槽,宜在铺设管道时随铺随挖, 凹槽长度、宽度和深度可按管道接头尺寸确定,在接头完成后,立即用中粗砂回填密实。

对由于管道载荷、地层土质变化等因素可能产生管道纵向不均匀沉降的地段,应在管道 敷设前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

根据开挖后沟槽土方软硬情况可以采取管道基础换填、包裹 土工布等措施2) 管道安装及连接管材下管前,必须按产品标准逐节进行外观检验,不符合标准者,严禁下管敷设。

根据 管径大小、沟槽深度和施工机具装备情况,确定用机械将管道放入沟槽人工配合就位,下管道接口处的凹槽管时须采用可靠的吊具,平稳下沟,不得与沟壁、沟底激烈碰撞,吊装应有两个支撑吊点, 严禁穿心吊。

管道连接一般有焊接连接、内衬聚乙烯片焊接连接、机械连接(哈夫连接)和热收缩套连接等形式。

本工程排水管道连接DN800及以下的HDPE双壁波纹管主要采用承插连接; 排水管道DN900DN1200采用PE钢带增强螺旋波纹管,使用热熔焊接连接。

热收缩套连接时应将管材外壁打磨干净,将热收缩套套于需连接的两管端,必要时在需连接的两管端口增加热收缩条,然后按照热收缩套焊接工艺要求进行加热焊接,使热收缩套内壁与管材外壁粘合,待冷却后形成恒定的包紧力达到管材连接要求。

采用热收缩套连接时,应将待连接管端对齐,尽可能不留间隙,先用加强带对间隙进行焊接。

对热收缩套焊接时,应注意火焰温度,必须从热收缩套中部往两边逐渐加热,使热收缩套与管材间的气体全部排完,保证热收缩套与管材全部结合,同时应保证热熔胶从热收缩端口析出。

焊接连接是通过专用挤出焊接工具及挤出焊条将相邻管端加热,使其聚乙烯材料熔融成整体的连接方法,属刚性连接。

焊接连接一般要求金属断开部位尽可能对齐,接口处需留1-3m m间隙,便于焊接。

焊接所用的焊条一般由管材生产厂提供,要求与生产管材所用的聚乙烯材料相同。

本工程DN900 DN1200排雨水管道在钢带断开部位进行直接焊接。

采用焊接连接时,必须使用带热风装置的挤出焊机。

焊接时热风装置必须将待焊管材的聚乙烯预热,使挤出的熔融聚乙烯能够与管材融为一体。

所有焊接断面必须饱满,不能有漏焊和断口。

所有焊接工艺及操作要求应按管材生产厂提供的焊接工艺及操作要求进行。

内衬聚乙烯片焊接连接是采用聚乙烯片在管材内部将断口焊接密封,外部用挤出焊接将聚乙烯断口熔融为整体的连接方法。

所用的聚乙烯片必须与管材用聚乙烯材料相同。

聚乙烯片与内层聚乙烯焊接、外部断口的挤出焊接与挤出焊接连接的工艺和操作要求相同。

在要求较高和特殊地质条件下,也可将三种连接方法组合形成,以达到设计要求。

管道敷设后,因意外因素造成管壁出现局部损坏,可采取修补或换管措施,管壁局部损坏的孔洞直径不大于60mn 或环向、纵向裂缝不超过管周长的1/12时,可采用焊枪进行修补;破损超过以上范围时,应切除破损管段,采取换管措施。

在管道安装时按图纸设计留设检查井位置。

管道安装合格后,按设计厚度和标号浇筑井垫层混凝土。

带混凝土垫层达到强度后砖砌井施工,管道与砖井连接为井周围采用30mn防水砂浆包裹严密,井内面采用1:2 防水砂浆抹灰压光,并进行素水泥浆扫浆两遍。

井内溜槽、踏步等按图集标准施工。

雨季施工时应采取防止管材上浮的措施(如以上明沟排水集水井抽排),当管道安装完毕尚未覆土而遭到水泡时,应进行管中心和管底高程的复测和外观检测,如发现位移、漂浮、拔口等现象,应及时返工处理。

管道与井的连接处理:管与井交接处四周采用C20混凝土包裹,具体尺寸见下图:500预留支管检查井位于道路红线,污、雨水检查井加深0.5m用于沉沙,所有预留井均要求管线预留至检查井外1m,为方便以后接管。

3)路面过街雨水管道敷设,路面DN300过街管道在沥青路面下1米,在500mm卒石土层内管顶到级配碎石面层为230mm为防止运水稳材料车压坏(运水稳车约60吨重)管道,管道两边各留250mm工作面,采用C30钢筋混凝土全包到级配碎石面层,钢筋网片设置主筋为B12@150分布筋为A8@200mr主筋为短向布置,分布筋为长向布置。

如图所示:路面雨水过街管理设剖而图3、排水管道闭水试验按3座检查井约100米为一个闭水试验段进行闭水试验。

(1)闭水试验前准备1)管道及检查井的外观质量及“量测”检验均已合格;2)管道两端的管堵(砖砌筑)应圭寸堵严密、牢固,3)现场的水源采用路边首先挖好的集水坑内集水,采用发电机带动潜水泵抽入所需闭水管道内;4)用潜水泵抽选好排放水的位置,不得影响周围环境。

(2)试验程序在具备了闭水条件后,即可进行管道闭水试验。

试验从上游往下游分段进行,上游实验完毕后,可往下游充水,倒段试验以节约用水。

试验各阶段说明如下:1)注水浸泡:闭水试验的水位,应为试验段上游管内顶以上2米,将水灌至接近上由井口高度。

注水过程应检查管堵、管道、井身,无漏水和严重渗水,在侵泡管和井1〜2天进行闭水试验;2)闭水试验:将水灌至规定的水位,开始记录,对渗水量的测定时间,不少于30分钟,根据井内水面的下降值计算渗水量,渗水量不超过规定的允许渗水量即为合格。

3) 试验渗水量计算:渗水量试验时间30分钟时,每km管道每昼夜渗水量为Q=( 48q)*(1000/L),式中Q---每km管道每d的渗水量q---闭水管道30分钟的渗水量L---闭水管段长度当Q<允许渗水量时,试验即为合格。

(2)给水管道安装①本次给水管道采用钢丝网骨架塑料复合管(SRPT t),砂垫层基础,电熔连接,管道额定压力PN=1.0Mpa。

管材标准应符合CJ/T189-2007《钢丝网骨架塑料(聚乙烯)复合管材及管件》的要求。

本工程钢丝网骨架塑料复合管的PE原材料采用PE10Q内环向应力不应低于8.0MPQ其复合层应满足静压稳定性和剥离强度的要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