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中医壮医药巧治糖尿病之心得吴森作者简介:毕业于广西医科大学,内分泌主任医师,广西卫生厅保健处原处长,广西保健委员办公室原主任,广西江滨医院原院长,内分泌科原主任。
曾先后担任广西康复医学会会长,广西抗衰老学会常务副会长,广西亚健康科学技术研究会副会长,广西医师协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广西物理与康复分会主任委员,广西内分泌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广西糖尿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广西中西医结合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学术职务。
我出生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流市新丰乡的一个偏僻山区。
我的祖父据说是当地小有名气的民间土医师。
他广采民间偏方验方、加上长年对中医药的修炼,在治疗内科、妇科、儿科、方面的疾病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在我未出生之前,我的祖父就已去世,至今我连他的音影都没见过,但我对中医壮医药的热爱来源于他的部分遗传基因。
我的家乡北流,这里人杰地灵。
相传晋朝时期一位司马葛洪年轻时游历广西北流,被这里秀丽的山水风景,奇异的民风习俗所吸引,抛弃了京官而移居北流。
在著名的勾漏洞炼丹养身,享年80岁无病卒终。
他的遗著有《神仙传》、《抱朴子》和《肘后备急方》,在他的三大医药名著中,阐述了壮医药治疗许多疾病的偏方验方。
这里也是“陶瓷之乡”“建筑之乡”和“荔枝之乡”,是著名的中国共产党将领红八军的缔造者之一李明瑞烈士的故乡。
我七十年代毕业于广西医学院医学系(现称为广西医科大学)从医42年。
曾在广西柳州市中医院进修中医一年。
我毕业后先是分配到桂西北的一个山区医院,后来调到广西江滨医院,从事老年病和内分泌疾病的临床医疗。
我虽然学的是西医,但对中医非常热爱,从小喜爱收集民间偏方验方,钻研古医药著作,钻研用中医壮医药治疗一些疑难杂症。
在基层医院工作时,喜欢开中草药为群众治病,并且很受群众的欢迎。
八十年代我调到广西壮族自治区江滨医院。
这是一所老年病医院,收治的多是老红军,局厅级干部和高级知识分子,故号称为广西的“高干医院”。
九十年代开始中老年糖尿病人日益增多,江滨医院开设了内分泌病房,我担任了首任科主任。
在江滨医院二十多年的医疗实践,我专长内分泌专业的临床治疗和老年糖尿病的研究,先后主持广西科技厅的五项科研课题,其中四项获广西科技成果进步三等奖,在国家级医学杂志发表论文30多篇。
什么是糖尿病?它是怎样得的? 如何治疗有效?西医认为,糖尿病(diabetes)是遗传因素,免疫功能,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自由基毒素、精神因素等多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而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症,临床上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一方面是物质生活的过度享受,另一方面是住房问题,抚养孩子问题,家庭问题,工作环境、社会竞争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大。
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
我国医学最近报告达9.7%,近10年糖尿病的发病率翻了两倍,已经成为世界第一糖尿病大国,高过了世界平均水平的6.4%。
同时,高危人群全国达1.5亿。
就是说、现在每10个人中将近有1个糖尿病人了。
糖尿病在《黄帝内经》中称之为“消渴症”。
古书记载本症是由于喝酒、肥甘过度。
导致体内积热,五脏真阴被内热耗伤、早期为真阴亏损,晚期多为气阴两伤。
换言之,糖尿病不是肾脏出毛病,而是“吃”出来的,是消化系统出了问题。
因为中医认为糖尿病其实是“脾”病,脾是主消化,运化的。
如果脾的问题解决了,脾胃好了,再加上中药滋阴,进行修复细胞,这样阴阳双补和合,糖尿病就能治好。
广西是壮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地区,壮族人民千百年来积累丰富的预防疾病的宝贵经验。
古壮医药有一个很重要的理论叫做“三气同步”养生。
即人要经常调理自己的气血,疏通身体的谷、水、气三道和龙、火两路(即人的血管通道),达到天、地、人“三气同步”和人体上、中、下“三气同步”的状态,就能百邪不侵,祛病健身。
近代医学研究成果揭示:由于脂肪和组织代谢物把胃下壁和胰腺上壁周围的毛细血管网和腹网膜粘连在一起,引起胰岛β细胞通往外部的毛细血管通路部分或大部分堵塞。
造成胰岛素部分或大部分不能顺畅的进行血液循环。
另外由于各种疾病因素的刺激,微血管的痉挛,造成人体微循环的阻滞,从而使胰岛细胞供血、供养不足,无法正常分泌胰岛素,使患者的血糖升高,最终发展为糖尿病。
这一糖尿病成因研究的最新成果竟然和古壮医药“三气同步”治疗糖尿病的理论如出一辙,进一步证明了民族医药调理气血,疏通脉络的方法治疗糖尿病的思路是正确的。
中西医对糖尿病的认识不同,治疗的方法也不同。
传统模式认为,糖尿病的发病原因是:人体胰岛β细胞功能衰竭,造成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或相对不足,从而引起内分泌失调,各种代谢紊乱。
因此提出“糖尿病终身携带,不可治愈”。
治疗糖尿病的方法主要是西药降糖和饮食控制,加上适当运动。
传统模式是悲观的,无所作为的,几乎宣判糖尿病是“不死的癌症”,较大的影响了大多数糖尿病患者治疗的信心,增加了糖尿病的并发症和死亡率的发生。
近代中医学认为,糖尿病的发生不单是胰腺问题,而是复杂的综合病变。
主要是不良生活方式、环境等引起人体生理功能的失调,造成细胞基因的变异。
多年来我以中医壮医“三气同步”“阴阳平衡”等理论精华为基础,充分发挥广西壮医瑶医等特有民族医药得天独厚的优势,结合国内外糖尿病防治干预趋势,凝集广西著名的糖尿病民族医药专家的心血,集百医之所长,独创了“中医胰岛平衡疗法。
”该治疗对气阴两虚型用益气养阴法;对热毒炽盛型肺热者用清热润肺,胃热者用清胃泻火;对淤血阻络型用活血化瘀。
同时,利用国家准字号的中药针剂,通过静脉注射输入血液,可以大大提高治疗速度和效果。
突破了过去传统认为2型糖尿病需终身治疗,终生用药的观念,认为部分糖尿病患者可以通过“中医干预治疗”治愈。
“中医胰岛平衡疗法”就是通过中医壮医药治疗,使人体的生理功能和胰岛功能得到恢复,胰岛素受体功能得到增强,进而达到人体的经络,气血,阴阳平衡。
只有通过综合调理,胰岛的功能才能获得生机,机体的免疫与防御功能得到恢复。
“中医胰岛平衡疗法”既重视血糖等诊断指标,又不单纯的以控制血糖为目的。
中医讲究食疗养生,药食同源讲究辨证施治,扶持正气,治本为主。
注意协调五脏六腑之间的平衡以及气血、经络、阴阳之间的平衡。
防止降糖药对人体的毒副作用和消极的限制饮食而造成的营养缺乏症,为临床治疗2型糖尿病提供了一个新的理念和途径。
中医壮医药治疗糖尿病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经我多年的摸索实践,深入调查研究,采集民间经验,终于筛选出一组方药。
从2002年开始,经过反复调整配方,成功开发出药食同源的吴唐葛苓胶囊和吴唐沙葛精袋泡茶,并取得了食字号批文。
我选用的葛根具有解肌退热、生津、透疹、升阳止泻、醒脾降糖之效;茯苓获古人称“四时神药”,具有利水渗湿、益脾和胃、宁心安神之功;淮山补脾健胃、能固肾补肺,有降糖作用;枸杞子滋补肝肾,益精明目;莱菔子入脾、胃、肺经,能消食除胀,用于治疗饮食停滞、脘腹胀痛、大便秘结、积滞泻痢等;马齿苋在民间也叫长寿菜,除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粗纤维素及钙、磷、铁等多种营养成分外,也含有大量去甲肾上腺素和多量钾盐。
去甲肾上腺素能促进胰岛素分泌,调节人体糖代谢,具有降低血糖浓度、保护血糖稳定的作用;沙棘被誉为“神奇之果”,有广泛的药用价值,既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又有增强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和健脾养胃的作用;黄精补血养阴、健脾润肺、益肾补精,能调节免疫功能,近代药理研究表明黄精具有降低血压的功效;阿胶能补血滋阴、润燥益肺;桔梗具有调节免疫、抗炎、保护肝脏,改善胰岛素抵抗、降脂降压、抗肥胖和抗动脉粥样硬化等方面的药理作用;苦瓜有清热祛暑明目解毒,利尿凉血之功效,有类胰岛素的降糖作用;罗汉果清热润肺;番石榴能调整糖脂代谢、有降糖、降压、降脂作用;桑叶“煎汁代茗,能止消渴”。
,动物实验证明:桑叶提取的总多糖和总黄酮具有降糖作用。
整个方组具有清热生津、滋阴润燥、健脾消渴、益血补肝肾、活血化瘀、疏肝理气、调节阴阳平衡的功效。
我运用中医壮医药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收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效果。
下面简单介绍几个病例。
病例一:我有一位南宁报社的朋友,2005年因明显口渴,食多、尿多并消瘦等到医院检查,发现空腹血糖14.4mmol/l,餐后2小时血糖26.7mmol/l,以“2型糖尿病”收治住院。
入院即皮下注射胰岛素每天总用量34单位,同时口服二甲双胍3次,每次0.25,服药3天后,出现腹泻、绞痛、感觉难受。
当时我正研制“葛苓胶囊”,他知道我是纯中草药的同意试一试,我给他每天3次,每次4粒。
一星期后,胰岛素已减去10单位,同时停服二甲双胍。
二星期后血糖正常(空腹5.4mmol/l,餐后6.8mmol/l),胰岛素也全停,就出院了。
后来他相信中草药能治疗糖尿病,就坚持服用“葛苓胶囊”一年多,血糖指标正常时就服维持量,每天3次,每次2粒。
第二年见身体状况良好,血糖控制也好,其他多项指标如糖化血红蛋白、C肽、血脂等也正常,就停服一年。
在2006年春节,因饮食不忌口,吃甜品、水果和粽子,过了年血糖偏高了,又来找我要胶囊吃。
这样又坚持了一年。
从2008年开始至今一粒降糖药都未服(包括葛苓胶囊)。
他爱人对我说他什么都敢吃,只是适当控制一点,不敢贪吃就是了。
病例二:贵州省铜仁市一位34岁女老师,2010年初诊断为“2型糖尿病”,没有及时治疗,2011年发现腰痛、小便尿液混浊、泡沫多、有腥味,到当地医院检查尿蛋白2+,诊断为“糖尿病合并肾病”。
这位老师的情绪很悲观,认为自己这么年轻,就得了“不治之症”,将来家庭怎么办?小孩怎么办?于是她千里迢迢从贵州赶到南京某肾病医院治疗,通过打胰岛素,先后服过二甲双呱、阿卡波糖片以及服医院研究的中药,两个月后腰痛、血糖偏高不稳定,蛋白尿仍未消失。
2012年3月来到我们糖尿病研究院的门诊部。
当时这位老师每天需注射胰岛素45单位,检查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2.3mmol/l,尿蛋白2+。
我们运用“中医胰岛平衡疗法”,通过用国家批准的中药针剂静脉注射来“疏通微循环”,同时口服“葛苓胶囊”和“沙葛精袋泡茶”。
想不到,治疗第五天胰岛素就不用打了,血糖恢复正常,腰也不痛了。
第七天这位老师家里有急事需赶回去,复查蛋白尿已消失。
目前她在当地仍服我们开的中草药制剂,血糖空腹都在6.1mmol/l以下,餐后2小时在8.0mmol/l以下,多次复查小便,尿蛋白阴性。
这位老师赞叹说:“太神奇了!”她还打电话告诉我,回去后当地医生不相信,说绝对不可能,中草药肯定掺放了西药。
我告诉她说,连打胰岛素都控制不好的糖尿病,还有什么西药更灵呢?蛋白尿是客观检测出来的,现在消失了又如何解释呢?这就是中医壮医药的神奇。
病例三:广西一位离休老干部,今年86岁,患20年糖尿病合并心、肾、视网膜、下肢多处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