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业务学习主讲人:李秋梅参加人员:全体护士时间:2010年7月27日地点:五楼会议室内容:静脉留置针的护理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卫生保健事业的不断完善,静脉留置针是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护理技术操作,它已逐步取代了传统的钢针。
,临床上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是一项新的护理技术操作,而且越来越广泛。
优点是操作简单,减轻患者由于反复穿刺而造成的痛苦,保护血管,同时保证合理用药时间,为输血和输液提供方便,保留了一条开放的静脉通路,利于患者的抢救工作,而且很大程度了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
适合于长期输液患者、老年人患者及无自主意识的患者,特别是危重患者,可随时打开静脉通道及早用药,提高抢救成功率。
同时艾滋病患者使用静脉留置针,也可减少职业暴露的危险。
一、静脉留置针输液操作方法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由先进的生物材料制成。
根据患者病情、治疗、年龄及血管情况的需要分别选择18 G~24 G等型号,选择粗、直、血流量丰富、有弹性、无静脉窦且远离关节、活动方便、易于固定的血管,对能下床活动患者不宜选用下肢静脉。
协助患者采取舒适体位,在穿刺点上方10~15 cm处扎止血带,以进针点为中心,皮肤常规消毒,直径为6~8 cm,穿刺前检查好留置针,严格无菌操作,松动留置针外套管,操作者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拇指、示指持留置针柄与皮肤呈15°~30°角进针,直刺静脉,进针速度宜慢,见回血后退针芯1~2 mm至外套管内,再将外套管缓慢送入血管内,松开止血带,拔出针芯,穿刺成功后,连接肝素帽。
将透明的无菌贴膜固定在穿刺部位,使留置针固定更牢固。
操作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及时沟通转移患者注意力。
将输液器一端与肝素帽连接,根据患者病情调节滴速,观察局部无渗漏,输液是否舒畅。
二、封管方法正确封管是留置成功的关键。
封管的方法封管通常应用于静脉输液结束后,用生理盐水或肝素溶液正压封管。
1、用生理盐水5 mL~10 mL,需6 h~8 h封管1次。
2 、稀释肝素溶液:每毫升生理盐水含肝素10 U~100 U,即1支肝素(1.25 U),稀释于125 mL~1 250 mL生理盐水中,每次用量2 mL~5 mL,抗凝作用可持续12 h以上。
方法: 将针头斜面留在肝素帽内少许,推注封管溶液剩0.5 mL~1.0 mL时,一边推封管液一边拔针。
推液速度大于拔针速度,带液拔针,确保延长管内全部都是封管液,而不是药液或血液,拔除针头后,同时用左手迅速卡住小夹子,夹闭延长管的近端。
当夹闭延长管远端时,因液体空间相对较大,延长管的弹性面积相对加大,使血管内压力大于延长管内压力,从而使回血率增加,相应堵管率增加,导致留置时间降低。
注意正压封管,可以有效降低堵管率。
留置时间在使用留置针的护理中,其留置时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留置时间过长,可使病人发生局部并发症的危险性增加,留置时间过短,则增加病人的负担及穿刺带来的痛苦。
留置针留置时间一般为3 d~5 d。
并发症及护理使用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有皮下血肿、液体渗漏、导管堵塞、静脉炎及静脉血栓形成。
1、皮下血肿穿刺及置管操作不熟练,技巧掌握不好,操之过急,动作不稳等,使留置针穿破血管壁而致皮下血肿。
因此护士应熟练掌握穿刺操作,穿刺时把握好进针角度,力求一次穿刺成功,这样可减少和避免皮下血肿的发生。
如病人局部皮下淤血时,24 h可在血肿处涂喜疗妥按摩,也可用湿热毛巾热敷局部或乙醇湿敷,以减少疼痛,促使局部皮下瘀血消散2、液体渗漏血管选择不当,进针角度过小,固定不牢,病人躁动不安,外套管末完全送入血管内戓套管与血管壁接触面积太大等原因均可导致液体渗漏。
轻者岀现局部肿胀、疼痛等刺激症状,重者可导致组织坏死。
为了避免液体渗漏,护士除掌握穿刺操作外,应固定好导管,嘱病人避免留置针肢体过度活动,必要时可适当约束肢体,同时注意穿刺部位上方衣物勿过紧,并加强对穿刺部位的观察及护理。
3、导管堵塞造成导管堵塞的原因很复杂,通常与静脉营养输液后导管冲洗不彻底、封管液种类、用量以及推注速度选择不当、病人凝血机制异常等有关。
因此,在静脉营养输液后应彻底冲洗导管,每次输液完毕后应正确封管,要根据病人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封管液及用量,并注意推注速度不可过快。
4、静脉炎静脉炎是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其发生原因与留置针留置时间过长、病人个体差异、输入药物的酸碱性、渗透压和细菌感染等有关;主要表现为穿刺部位血管红、肿、热、痛,触诊时静脉如绳索般硬、滚、滑、无弹性,严重者局部针眼处可挤岀脓性分泌物,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
炎症以近心端和穿刺点部位发生率高且程度也较远心端为重。
护士应注意各操作环节的严格无菌,选择静脉尽量从血管远心端开始,力争一次穿刺成功,输入对血管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前后应用生理盐水冲管,以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穿刺处毎天碘酒、乙醇消毒穿刺部位,盖上无菌敷料。
5、静脉血栓形成静脉血栓形成见于血流缓慢的静脉内。
据报道,久病卧床病人发生在下肢静脉的血栓比上肢静脉的血栓多3倍,另外,反复多次在同一部位使用留置针进行静脉穿刺导致血管壁损伤,也是血栓形成的主要因素。
为防止静脉血栓形成,穿刺时尽可能首选上肢粗静脉,并注意保护好血管,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对长期卧床的病人,应极尽量避免在下肢远端使用静脉留置针,且留置时间不宜太长。
静脉留置针的注意事项(1)在行留置针前应对患者和家属说明置管的目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做好解释工作,取得患者合作。
(2)操作技术要熟练,使用套管针进行输液时,穿刺前检查好套管针,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3)留置套管针应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
穿刺时应选择较粗的血管,避免选择靠近神经、韧带、关节、硬化、受伤、感染的静脉。
(4)套管针在血管内留置时间我国尚没有统一标准,一般以3~4天为宜,有的报道认为只要没有发生堵管和渗漏,留置7天是完全可行的,太长可导致套管针机械损伤血管壁而形成血栓等不良反应。
对于长期输注浓度较高、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时,应充分稀释,同时有计划地更换注射部位,保护血管。
(5)使用静脉留置针连接输液器或输血器务必压住针前端,以防止静脉因吸气产生负压引起气栓,也可避免将管带出静脉。
(6)凡留置套管针的患者应加强巡视,进行床头交接班,每日2次用碘伏棉球消毒穿刺部位的皮肤,更换无菌贴膜,注意观察局部有无红肿、触痛等现象,注意沿静脉走向有无静脉炎的发生。
注意观察患者体温有无变化,询问患者有无不适,如有异常疼痛及时拔管。
(7)留置针再启用时必须先抽回血,见到回血后才可接上液体,不宜用注射器用力将血凝块推入血管内,以免发生堵塞。
(8)告知患者不输液时尽量避免肢体下垂姿势,以免重力作用造成回血堵塞血管。
护理业务学习主讲人:李秋梅参加人员:全体护士时间:2010年10月19日地点:五楼会议室内容:外科常用管道的护理各种引流管的护理的核心基本一致:要求固定、通畅、记录各引流管的引流量。
颜色等。
临床上应用的外科引流管种类很多,有的用于导尿,有的用于伤口,胸腔、脑腔、胃肠道、胆道等都有应用。
外科引流为的是将人体组织间或体腔中积聚的脓、血、液体导引至体外,防止术后感染与影响伤口愈合。
在病人应用引流管时,要注意护理。
⑴保持引流管管道通畅,随时注意观察,不要受压和扭曲,折转成角,以免影响引流。
还要注意引流管的固定,避免移位、脱出。
⑵应用引流管时,要注意引流瓶的位置不能高于病人插管口的平面。
搬动病人时,应先夹住引流管;引流液超过瓶体一半时,即应倾倒,以防因液面这高所致的逆流污染。
⑶注意保持各种引流管与伤口或粘膜接触部位的洁净,以防感染。
⑷做好引流颜色、性状及量的记录,并及时报告医生。
常见外科术后引流管的护理【腹部常规引流管及胃肠减压的护理】腹部引流管和胃肠减压管是外科术后成功的必要保证。
引流管可将人体积血、积气、脓血、及胃内容物等引出体外,对引流物量、颜色及性质的观察,可判定术后又有无大出血及病人恢复情况。
因此,对外科术后留置引流管或胃肠减压管的患者,应做好以下护理。
1、术后病人返回病房后,护士应首先将腹部引流袋及胃肠减压管装置妥善固定,以防受压。
引流袋不能高于腹部引流切口水平,以防引流物倒流,引起逆行感染。
引流管不宜过长,防止扭曲、打折引起引流不畅,但要留出足够长度以供病人活动,同时注意防止病人活动、翻身时牵拉至引流管脱出。
2、引流袋应1次/日更换,如果引流液多应及时更换。
胃肠减压器一定要保持密闭性。
3、注意观察引流物的量、颜色及性质的变化并做好记录。
引流物为血性,量大于200ml/h,应高度警惕活动性出血的可能,持续2h 仍无减少即可以确定为活动出血。
若因流量不多,但经大量补液、补血后,CVP及血压仍不回升或呈下降,也应考虑有内出血及时通知医生。
4、引流管或胃管被引流物堵塞时,可用注射器将堵塞物抽出,或使用温开水冲管。
5、手术切口换药、更换无菌引流袋时,要严格无菌操作,预防感染。
6、胃肠减压管拔管前应先行拔管实验,如病人无明显腹胀或恶心、呕吐等不适时可拔管。
【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护理】1、应采取半卧位,床长头抬高30度,以利胸腔引流。
2、维持引流装置的密闭性因注意以下几点:(1)水封瓶应在病人胸部引流切口处以下60-100cm妥善放置。
(2)水封瓶中的长管应在液面下3-4cm ,在液面处做一标志,以准确记录术后引流量。
(3)观察水封瓶与引流管连接的玻璃管中的水柱波动情况,正常情况下此水柱应随病人呼吸上下波动,如水柱不动应及时处理。
3、保持引流通畅,术后每30-60min挤压一次,挤压时一手捏住折叠的下段,另一手用力挤压引流管上端,由上而下依次挤压,以保持通常,由其应用纤维蛋白原、立止血等药物后,更应注意此操作,防止引流不畅。
4、防止感染:严格无菌操作。
搬运病人,需用两把止血钳夹闭胸腔闭式引流管防止引流管倒流,引起逆行感染。
向病人解释术后咳嗽的重要性,鼓励病人适当咳嗽,并指导咳嗽时应如何用力以减少疼痛的方法。
5、拔管时注意事项:(1) 胸腔内已无积气积液,胸部透视肺完全复张,才可拔管。
(2)拔管时:应取半卧位或半坐位,鼓励患者咳嗽,挤压引流管后夹闭,嘱患者深吸一口气屏住,在病人屏气时拔管,拔管后立即用凡士林纱布覆盖伤口。
(3) 拔管后,注意观察引流口有无渗出,病人有无呼吸困、气胸等,如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T管引流的护理】1.保持T管引流通畅,用别针固定,防止牵拉脱出。
引流管不能扭曲、受压,引流袋低于切口30cm以上,下床活动时引流袋应置于胆囊水平以下。
2.观察、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
正常胆汁颜色呈深黄色澄明液体,24小时引流液500-1000ml,如有异常及时与医生联系。
3.严格无菌操作,每日更换引流袋,更换时常规消毒接口。
4.注意观察及保护造瘘口周围皮肤,如有胆汁侵蚀可用氧化锌软膏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