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然灾害的自护自救(3个)

自然灾害的自护自救(3个)

自然灾害的自护自救(1)雷电1.雷电的产生:雷电是发生在大气层的一种集声、光、电为一体的天气现象是太空中携带不同电荷的云与云之间云与大地之间的放电现象。

2.室内如何避免雷击:(1)关闭门窗闭开有金属管道的地方。

(2)不要使用电器,并拔掉电源插头。

(3)不要穿潮湿的衣服,更不要靠近潮湿的墙壁。

(4)尽量不要打电话3.室外如何避免雷击:(1)在户外躲避雷雨,应该选择低洼地蹲下,双手抱膝,胸口紧贴膝盖,尽量低头,手不要接触地面。

(2)取掉身上携带的金属物品。

(3)尽量避免接触金属制品。

(4)不要躲在孤独的大树下、电线杆旁。

(5)不要站在高楼的平台上、高坡上(6)不要躲在孤独的小屋中,(7)要远离水面。

(8)不要站在旷野中,不在雨中做运动。

(9)不要用手机打电话。

4.遭了雷击的紧急救助:首先对伤者做口对口人工呼吸,其次做心脏按摩,并迅速拨打120求救(说明地点,伤者的具体情况)。

若衣服有着火,应让伤者躺下避免面部烧伤,并迅速把火扑灭。

5.当心,防盗门变成导电门:现在许多家里都装有防盗门,在雷电交加时,这种铁制或钢制的防盗门就会因静电感应而带上电,而一旦附近有落地雷发生,触门者就会应接触导体而遭受雷击。

自然灾害的自护自救(2)地震1.地震的发生:地球在不断运动中积累了大量能量,这些能量突然释放,就会在地壳脆弱的地带造成岩层断裂,或使得原来的断层错动,这就是地震。

地震用震级来表示分1—8级。

目前为止有史料记载的最大震级为8.9级,是发生在南美洲的智利大地震。

2.地震的前兆:(1)井水、泉水会突然变浑浊,有怪味,冒泡或水位大幅度上升、降落。

(2)有些动物变的异常。

(3)大震来临前10分钟左右,会出现地光、地声。

3.怎样做防震准备:(1)检查和加固房屋,清理楼道以便逃生。

(2)腾空桌子及床下物品,以便地震来临时藏身。

(3)准备水和救生食品,以高能量食品为主。

(4)准备救生物品(手电、手机、哨子、救生药品等)。

(5)救生食品和物品放在随手能拿到的地方。

4.高楼逃生:(1)尽量靠近外墙,不要在窗户下躲避,更不要跳楼。

(2)尽可能快的灭火断电。

(3)不要惊慌,尽可能在室内躲避,震动过后尽快离开。

(4)寻找一个可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躲避较好。

(5)宁可受伤不要丧命。

(6)尽量不要到厨房卫生间躲避。

5.平房逃生:(1)防震期间尽量不要关门。

(2)来不及跑就迅速的躲避到坚固的家具角落或桌椅、床板下。

(3)在躲避处最好蹲下或坐下面部朝下,保护好头部、颈部、眼睛。

(4)逃出平房后尽可能到空旷地,远离电线、油库等危险地带。

6.户外逃生:(1)躲开高楼、广告牌高压线以及化学煤气等有毒工厂或其他不安全设施。

(2)车辆应紧急停车,迅速下车到空地。

(3)不要在桥上行走或躲避到桥梁下。

7.公共场所逃生:(1)保持镇定,就地选择躲避地点。

(2)掌握正确的紧急疏散办法,防止出现踩踏事件。

8.被压在坍塌物下面时:(1)保持体力,不要紧张,不要大喊大叫。

(2)不要轻易搬动压在身上的坍塌物。

(3)想办法向外发出求救信号。

自然灾害的自护自救(3)海啸1.海啸:海啸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

2.海啸的起因:海啸是一种灾难性的海浪,通常由海底地震引起。

水下或沿岸山崩或火山爆发也可能引起海啸。

3.海啸的预测和预防:(1)海啸的一个标志是地震。

(2)海啸登陆时海水往往明显升高或降低,如果看到海面后退速度异常快,应立即撤离到内陆地势较高的地方。

(3)海上船只听到海啸预警时,应避免返回港湾。

(4)若时间充足应把船开到开阔的海面。

(5)若没时间开出海港,人应迅速撤离船只。

4.海啸发生后的逃生:(1)应迅速离开海岸,尽快跑到较高的安全地点避难。

(2)在没有解除海啸警报前不要靠近海岸。

(3)万一被卷进海中,要沉着见机行动,在水面漂浮时要特别注意安全、自护。

如果正巧被浪推上岸应及时抓住地面上的牢固物,以免被再次卷入海中。

5.海啸发生后严防疫病流行:海啸后的五大挑战是:饮用水匮乏、卫生状况差、食物紧缺、缺少临时住所及流行病传播。

因此海啸后要严防疫病的爆发和流行,并密切监控饮用水的质量。

自然灾害的自护自救(4)风沙1.什么是沙尘暴:是指强风把地面大量沙尘暴卷如空中使空气特别混浊,水平能见度低于1千米的天气现象。

2.沙尘暴的危害:(1)生态环境恶化;(2)生活受影响;(3)生命财产损失;(4)影响交通安全。

3.遇到大风或沙尘暴时的处理:(1)在外面遇到大风或沙尘暴,不要急着赶路应迅速跑到附近的建筑物内躲避。

(2)不要躲在不稳固的临时建筑物内、大树下和广告牌下。

(3)不要靠近被大风刮倒的电线杆或电线,防止触电。

(4)在家要把门窗关严。

(5)在汽车内不要冒险行驶。

4.大风或沙尘暴会刮来那些疾病:(1)呼吸道疾病;(2)皮肤病;(3)眼部疾病;(4)其他疾病。

自然灾害的自护自救(5)泥石流1.泥石流和山体滑坡:泥石流是一种土、石、水想混合的流动体,这种流动体夹有的土石固体碎屑物,含量在15%—80%,其流速流量、冲刷撞击能力都远大与山洪。

滑坡是指斜坡上某一部分岩土在重力作用下,沿着斜坡整体向下方移动的作用和现象。

2.泥石流的规律:(1)泥石流容易成群爆发(2)泥石流是爆发时间短、造成灾害快,是突发性极强的自然灾害,所以危害性极大,预测与预防难度也大。

3.泥石流的特征:(1)断流现象与巨大的轰鸣声;(2)强劲的冲刷、铲刮;(3)弯道超高与遇障爬高;(4)巨大的撞击、磨蚀现象;(5)严重的淤埋、堵塞现象。

4.发生泥石流、滑坡时的逃离:(1)沿山谷徒步时,一旦遭遇大雨要迅速转移到高地,不要在谷地停留。

(2)泥石流和滑坡的面积一般不很宽。

可根据现场地形,向未发生的高处逃避。

(3)泥石流和滑坡的冲击和搬运能力很大,所以应向两侧的山坡上跑,离开沟道、河谷地。

(4)不要逃上树躲避。

(5)避开弯曲的凹岸或地方狭小高度又低的凸岸。

自然灾害的自护自救(6)冰雹1.冰雹:冰雹属于一种灾害性的天气现象,是从强烈发展的冰雹云中降落下来的冰块和冰疙瘩,小的似豌豆、蚕豆,大的如乒乓球、鸡蛋。

2.冰雹来临前的天气特征:(1)温度、湿度:早上湿度大,中午太阳辐射强烈,或天气热的反常。

(2)风:当南风转成西北风或北风,风力不断加大。

(3)云:开始为顶部白色底部黑色,不久云中出现红色,形成白、黑、红混在一起的云丝,云边呈土黄色。

移动速度快伴有强烈的连续翻滚。

(4)闪电:多数为横向闪电。

(5)雷声:有低沉、此起彼伏的闷雷。

3.降雹时特征:(1)降雹持续时间较短。

(2)降雹的面积较小,一般为10—20平方千米,宽1—1000千米,长10—2000千米。

(3)雹块降落速度快。

(4)降雹区常呈带状,宽约几十米到几千米,长约几千米。

雹块越大,下降的速度和破坏力就越大。

4.在野外遇到冰雹袭击的应急处理:(1)迅速找可躲避的地方暂时躲避,避免冰雹的直接袭击。

(2)若无处躲避,可迅速脱下上衣,裹住头,脸等重要部位,以防砸伤。

身上其他砸伤部位,应在降雹后迅速就医。

(3)不要在有玻璃的建筑物附近躲避冰雹,防止冰雹砸随玻璃后被玻璃划伤。

自然灾害的自护自救(7)山洪1.山洪:山区溪沟中发生的暴涨暴落的洪水。

由于山区地面和河床坡度都较陡,降雨后形成大量的雨水并且很快汇集,形成突发性强、水量集中、破坏力强、急剧涨落的洪峰。

2.洪灾发生时的自我保护:(1)向山冈、楼房等高层建筑处转移。

(2)若无处躲避,可抓住有浮力的物品,必要时可爬上大树暂时躲避。

(3)可用有浮力的物品扎成筏,一旦水位没过屋顶就要上筏。

(4)不要爬到泥坯墙的屋顶。

3.遇到山洪爆发的应急:(1)当水超过膝盖,不要单身过河。

水达到齐腰就更不能过河。

(2)万一被水冲倒,要冷静,想办法抓住河中的漂浮物和岸边的树。

(3)向高出转移,但不能停留在大树下,也不能跑到山冈的顶部,以避免雷击的伤害。

(4)不要接触电线,若电线被河水冲打时,远离河边。

(5)在山洞等处避雨时,要预防滑坡、滚石和坍塌现象。

4.洪水阻碍道路的处理:(1)不能强行通过。

(2)若电路被损坏,一要远离,防止触电;二要报告有关部门,及时抢修,不能侥幸通过。

(3)不要相互抱在一起。

5.旅游时如何防洪:(1)了解目的地,避开经常有山洪爆发的地点,避开山洪多发季节。

(2)注意收听天气预报,了解当地的天气情况。

(3)遇到山洪时要在高处行走,并找路返回。

(4)山洪经常有自己的路线,不要走在山洪经过的路上,向两侧避开。

(5)遭遇山洪时,迅速判断现场环境,向高出躲避。

若无法躲避时,应选择教安全的位置固守等待救援,并不断的向外发出救援信号。

(6)与其他被困游客集体行动,听从管理人员指挥。

自然灾害的自护自救(8)大灾之后防大疫1.自然灾害会导致传染病发生或流行的原因:居民生活秩序失常,自然环境遭受破坏,医疗卫生机构遭受破坏,医疗条件跟不上人们的需求。

2.灾后要做好饮用水消毒:灾害期间,水源容易受到细菌、病毒、寄生虫滦、幼虫的污染。

使用这些水后很容易引起疾病的传播,因此注意饮水的卫生是灾害后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

3.灾后容易的疾病:(1)肠道传染病;(2)人与动物共患疾病也容易发生;(3)寄生虫病;(4)虫媒传染病;(5)灾害间常见的皮肤病。

4.灾后水源的保护:(1)寻找清洁的水源。

(2)在发生洪涝灾害的地方,在水位相对静止的水体岸边挖沙滤池,沙滤池距水边3米以上,池底和四周最好铺上沙或碎石,池中水用不完时及时掏出。

(3)保护水源,把水源分为三段,上:人的饮用水,中:人的洗用水,下牲畜饮用水。

任何洗刷活动都要作到不污染水源。

5.灾后病毒性感冒的预防和治疗:(1)服用抗病毒药物,远离有病毒性感冒的人。

(2)患者要卧床休息,注意保暖,减少活动。

(3)住处要经常通风,保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多饮开水,吃清淡和稀粥食物。

(4)发热较高时可用冷水或温水擦身,水温以32—34度为宜,或30%—50%酒精拭擦颈部、胸部、腋部、腋窝、腹股沟处,或头枕冰袋。

(5)一旦发病,要及时到医院治疗。

6.灾后注意食品卫生:(1)不吃腐败变质和霉烂变质的食品;(2)不使用污水洗瓜果、碗筷;(3)不吃生水产品;(4)不喝生水;(5)食品一定要煮熟煮透,不食用被水淹死的家畜、家禽或其他原因污染的食物,可适当多使用有杀菌作用的大蒜、醋等。

7.灾后垃圾的处理:(1)搭建临时厕所,不能将垃圾排如水中。

(2)合理的处理粪便,不要让粪便污染水源。

(3)对于传染病人的粪便必须用专用容器收集,然后做特殊消毒处理。

(4)不要乱倒垃圾和脏物。

(5)对传染性的垃圾用黑色塑料袋收集,进行焚烧或消毒处理。

8.灾后搞好个人卫生:(1)喝开水不喝生水。

(2)用消过毒的水洗瓜果和蔬菜、碗筷及漱口。

(3)饭前便手要洗手,不随地大小便(4)吃熟食不吃凉拌菜,剩饭菜要加热后吃,做到生熟分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