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病理学第十三章

病理学第十三章

关于结核病下列哪项描述是错误的?A.可经血道和呼吸道感染B.与人有关的结核菌有人型和牛型C.增生为主的病变见于抵抗力低下和菌量多D.结节中有类上皮细胞E.干酪样坏死物中多含有一定量的结核杆菌答案:C您的答案:C题目分数:3.23此题得分:3.232.第5题作为重要传染源的肺结核病是:A.浸润型肺结核B.肺门淋巴结结核C.结核球D.结核性胸膜炎答案:A您的答案:A题目分数:3.23此题得分:3.233.第6题原发性肺结核的发展与结局:A.大多数自然痊愈B.大多数通过血道播散C.大多数通过支气管播散D.多数合并肺粟粒性结核E.多数合并肺外器官结核答案:A您的答案:A题目分数:3.23此题得分:3.234.第7题结核结节中不包括下列哪项?A.类上皮细胞B.淋巴细胞C.纤维母细胞D.朗格汉斯巨细胞E.嗜酸性粒细胞您的答案:E题目分数:3.23此题得分:3.235.第8题下列哪项是继发性肺结核所不具备的?A.肺尖最常受累B.可形成纤维性空洞C.病程长,时好时坏D.新旧病变交替E.淋巴道播散为主答案:E您的答案:E题目分数:3.23此题得分:3.236.第9题结核病时发生的变态反应属于:A.Ⅰ型变态反应B.Ⅱ型变态反应C.Ⅲ型变态反应D.Ⅰ和Ⅱ型变态反应E.Ⅳ型变态反应答案:E您的答案:E题目分数:3.23此题得分:3.237.第10题下面哪项不是AIDS的传播途径A.各种体液如精液、尿液、泪液、唾液、乳头及阴道分泌物B.性接触C.血液或血液制品D.静脉吸毒E.拥抱和握手答案:E您的答案:E题目分数:3.23此题得分:3.238.第11题关于原发肺结核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多见于儿童B.病变从肺尖开始C.病变可自然痊愈D.结核菌易侵入淋巴管播散E.原发综合征是其特点答案:B您的答案:B题目分数:3.23此题得分:3.239.第12题当机体抵抗力低下而结核菌致病力增强时,可发生以下哪项变化?A.渗出物可经淋巴道吸收B.干酪样坏死物可溶解液化排出形成空洞C.小的坏死物可完全纤维化D.坏死灶内有钙质沉积E.可形成结核瘤答案:B您的答案:B题目分数:3.23此题得分:3.2310.第13题下列哪种属于一期梅毒的病变A.睾丸树胶样肿B.皮肤梅毒疹C.外生殖器软性下疳D.外生殖器硬性下疳E.梅毒性主动性炎答案:D您的答案:D题目分数:3.23此题得分:3.2311.第14题AIDS容易并发的恶性肿瘤是A.纤维肉瘤B.恶性黑色素瘤C.Kaposi肉瘤D.骨肉瘤E.白血病答案:C您的答案:C题目分数:3.23此题得分:3.2312.第15题艾滋病病毒主要侵害的细胞为A.中性粒细胞B.CD4+T细胞C.浆细胞D.嗜酸性粒细胞E.单核细胞答案:B您的答案:B题目分数:3.23此题得分:3.2313.第1题结核结节答案:结核结节:又称结核性肉芽肿,为境界清楚的增生性病变。

增生的细胞主要为巨噬细胞演变而来的类上皮细胞,此外还可见核呈马蹄形分布的多核巨细胞(郎罕巨细胞),结节周边常见淋巴细胞和成纤维细胞。

由于变态反应的原因,结核结节的中央常发生干酪样坏死。

结核结节的直径大约为1~ 2 mm左右。

您的答案:结核结节:又称结核性肉芽肿,为境界清楚的增生性病变。

增生的细胞主要为巨噬细胞演变而来的类上皮细胞,此外还可见核呈马蹄形分布的多核巨细胞(郎罕巨细胞),结节周边常见淋巴细胞和成纤维细胞。

由于变态反应的原因,结核结节的中央常发生干酪样坏死。

结核结节的直径大约为1~ 2 mm左右。

题目分数:6.45此题得分:0.0教师未批改14.第2题结核球答案:结核球:又称结核瘤,发生于肺结核的直径2 cm 以上、周围有纤维结缔组织包绕的干酪样坏死灶。

您的答案:结核球:又称结核瘤,发生于肺结核的直径2 cm 以上、周围有纤维结缔组织包绕的干酪样坏死灶。

题目分数:6.45此题得分:0.0教师未批改15.第4题原发综合征答案:原发综合征:原发性肺结核的特征性病变,由最先发病的原发病灶、引流淋巴管的结核性淋巴管炎却所属引流淋巴结结核三者构成,病变的性质多为渗出性和坏死性。

原发综合征最常见于肺,也可见于其他部位( 如肠的原发综合征) 。

您的答案:原发综合征:原发性肺结核的特征性病变,由最先发病的原发病灶、引流淋巴管的结核性淋巴管炎却所属引流淋巴结结核三者构成,病变的性质多为渗出性和坏死性。

原发综合征最常见于肺,也可见于其他部位( 如肠的原发综合征) 。

题目分数:6.45此题得分:0.0教师未批改16.第16题筛状软化灶答案:筛状软化灶:是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特征性病变。

脑内出现灶性的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坏死、液化,病灶仅残留下部分神经纤维和结缔组织。

肉眼观为疏松的坏死灶,镜下观为圆形或椭圆形的筛状病灶,病灶内神经细胞和胶质细胞消失,因此称为筛状软化灶。

您的答案:筛状软化灶:是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特征性病变。

脑内出现灶性的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坏死、液化,病灶仅残留下部分神经纤维和结缔组织。

肉眼观为疏松的坏死灶,镜下观为圆形或椭圆形的筛状病灶,病灶内神经细胞和胶质细胞消失,因此称为筛状软化灶。

题目分数:6.45此题得分:0.0教师未批改17.第17题树胶肿答案:病灶为灰白色、境界清楚、大小不等、质地坚韧、略有弹性如树胶故称树胶肿,又称梅毒瘤,是梅毒的特征性病变。

镜下结构类似结核肉芽肿,中央为凝固性坏死,类似干酪样坏死,不同于结核结节是坏死不彻底,弹力纤维可保存,类上皮细胞和Langhans巨细胞较少。

其周围的小动脉内膜炎和血管周围炎较明显。

树胶肿可被吸收、纤维化和疤痕形成但很少钙化。

树胶肿可累及任何器官,是晚期梅毒的特征性病变,最常见于皮肤、粘膜、肝、骨和睾丸。

您的答案:病灶为灰白色、境界清楚、大小不等、质地坚韧、略有弹性如树胶故称树胶肿,又称梅毒瘤,是梅毒的特征性病变。

镜下结构类似结核肉芽肿,中央为凝固性坏死,类似干酪样坏死,不同于结核结节是坏死不彻底,弹力纤维可保存,类上皮细胞和Langhans巨细胞较少。

其周围的小动脉内膜炎和血管周围炎较明显。

树胶肿可被吸收、纤维化和疤痕形成但很少钙化。

树胶肿可累及任何器官,是晚期梅毒的特征性病变,最常见于皮肤、粘膜、肝、骨和睾丸。

题目分数:6.45此题得分:0.0教师未批改18.第18题简述结核病的基本病理变化及转归答案:可出现变质、渗出、增生三种改变。

三种病变并不是孤立的,往往同时存在而以某一种病变为主,而且可互相转化。

如以渗出为主的病变可因适当治疗和机体抵抗力增强而转化为增生为主的病变;反之,在机体抵抗力下降或变态反应增强时,原来增生为主病变可转化为渗出或变质为主病变,或原来渗出性病变转化为变质性病变。

转归:转向愈合:(1)吸收消散为渗出性病变的主要愈合方式,渗出物通过淋巴道和血道吸收,使病灶缩小或消散。

较小范围干酪样坏死或增生性病变,经积极治疗,也可以吸收消散。

(2)纤维化及钙化增生性病变和小范围干酪样坏死灶可逐渐纤维化,最后形成疤痕而愈合,较大的干酪样坏死则由其周边纤维组织增生形成纤维包裹,其中坏死物质逐渐干燥和钙化。

转向恶化:(1)浸润进展结核病恶化时,病灶周围出现渗出性病变,病灶范围不断扩大,并继发干酪样坏死。

(2)溶解播散当病情继续恶化时,干酪样坏死物质可溶解液化,形成半流体物质,可经体内的自然管道排出,形成单个或多个、大小不一的空洞。

坏死物中含有大量结核杆菌,既可通过自然管道播散到邻近部位而引起新的病灶,又可通过淋巴道和血道播散到全身,引起多个器官的结核病变。

您的答案:可出现变质、渗出、增生三种改变。

三种病变并不是孤立的,往往同时存在而以某一种病变为主,而且可互相转化。

如以渗出为主的病变可因适当治疗和机体抵抗力增强而转化为增生为主的病变;反之,在机体抵抗力下降或变态反应增强时,原来增生为主病变可转化为渗出或变质为主病变,或原来渗出性病变转化为变质性病变。

转归:转向愈合:(1)吸收消散为渗出性病变的主要愈合方式,渗出物通过淋巴道和血道吸收,使病灶缩小或消散。

较小范围干酪样坏死或增生性病变,经积极治疗,也可以吸收消散。

(2)纤维化及钙化增生性病变和小范围干酪样坏死灶可逐渐纤维化,最后形成疤痕而愈合,较大的干酪样坏死则由其周边纤维组织增生形成纤维包裹,其中坏死物质逐渐干燥和钙化。

转向恶化:(1)浸润进展结核病恶化时,病灶周围出现渗出性病变,病灶范围不断扩大,并继发干酪样坏死。

(2)溶解播散当病情继续恶化时,干酪样坏死物质可溶解液化,形成半流体物质,可经体内的自然管道排出,形成单个或多个、大小不一的空洞。

坏死物中含有大量结核杆菌,既可通过自然管道播散到邻近部位而引起新的病灶,又可通过淋巴道和血道播散到全身,引起多个器官的结核病变。

题目分数:9.68此题得分:0.0教师未批改19.第19题区别原发性肺结核病和继发性肺结核。

答案:两者的不同最主要的是感染结核杆菌时机体有无对结核杆菌的免疫力。

此外还有以下不同之处:首先是病变部位不同,结核杆菌属喜好气体的细菌,因此原发性肺结核多发生于右肺上叶的下部或下叶的上部通气较好处,继发性肺结核的发生多为原发性肺结核感染时潜留下来的结核杆菌复燃引起,因此多发生于血供较差、抵抗力较弱的右肺肺尖部。

其次是病变性质不同,原发性肺结核由于感染时机体对结核杆菌无特异性免疫力,因此病变多为渗出性与坏死性的;继发性肺结核时机体对结核杆菌已经有了一定的抗病免疫力和变态反应性,因此抗病免疫占主导地位时多为增生性病变,变态反应占主导地位时或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多为坏死性或渗出性病变。

再者,播散方式不同,原发性肺结核缺乏对结核杆菌的免疫力,因此结核杆菌比较容易发生播散,但是由于原发性肺结核多发生于儿童,儿童的支气管口径较细,很容易被干酪样坏死物阻塞,因此儿童的原发性肺结核一般通过血管和淋巴管播散而不通过支气管播散;继发性肺结核由于机体对结核杆菌己有免疫力,因此一般不发生血道和淋巴道的播散(肺门淋巴结一般不肿大),继发性肺结核多通过支气管播散。

由于继发性肺结核时机体有一定的变态反应性,因此局部的反应较明显。

最后是病程,原发性肺结核一般感染结核菌的数量较少,机体抗结核菌免疫建立以后大部分患者很快即可愈合;继发性肺结核不仅有抗结核的免疫,变态反应往往也较明显,因此局部反应较剧烈,而且随抗结核免疫力和变态反应的消长而波动,肺内病变常新旧交替,病程也相对较长。

您的答案:两者的不同最主要的是感染结核杆菌时机体有无对结核杆菌的免疫力。

此外还有以下不同之处:首先是病变部位不同,结核杆菌属喜好气体的细菌,因此原发性肺结核多发生于右肺上叶的下部或下叶的上部通气较好处,继发性肺结核的发生多为原发性肺结核感染时潜留下来的结核杆菌复燃引起,因此多发生于血供较差、抵抗力较弱的右肺肺尖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