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 the schedule of the activity, the time and the progress of the completion of the project content are described in detail to make the progress consistent with the plan.人工挖孔桩的安全防护正
式版
人工挖孔桩的安全防护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解决方案资料适用于工作或活动的进度安排中,详细说明各阶段的时间和项目内容完成的进度,而完成上述需要实施方案的人员对整体有全方位的认识和评估能力,尽力让实施的时间进度与方案所计划的时间吻合。
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在近年来的建筑施工中,人工挖孔桩以具有单桩承载力大,总桩数量省,孔径孔形不受限制,造价低廉,特别是在闹市区施工时震动小,噪音低,进度快,又能全面作业等优点,受到了建设单位及施工单位的欢迎(人工挖土桩由于施工方法简单、落后、危险性大,已被建设部列为逐步淘汰的工艺方法。
但在这个过渡时期,全国仍有不少工程仍采用此法,望各地要加强安全监督管理,确保施工安全?D?D编者)。
同时,人工挖孔桩又具有施工过程中所需的机具简单,基本不需要技术工人,
并且容易穿过孤石和清除沉渣,桩端嵌岩容易实现,成孔直观,浇灌质量好等特点,更深受施工单位的青睐。
但我们同时要注意到,人工挖孔桩属于深基础施工,作业中常受到地下水、流沙、有毒气体、塌方、漏电、落物等诸多不安全因素的危害,加上作业面较小,井孔上下交叉作业,并受自制提升设备性能限制,如果安全管理不够细致,施工防护措施落实不到位,很容易在施工过程中发生事故。
以下笔者就可能发生事故的种类、原因及防护措施分别予以阐述。
一、发生事故的主要类别
1、高处坠落。
如地面作业人员或行人不慎坠入井底;孔内作业人员在上下孔过程中失衡或因提升设备损坏而坠落。
2、塌方。
开挖过程中孔壁土体或护壁与土体失衡而坍塌造成人员伤亡。
3、物体坠落打击。
如地面的工具、钢筋及泥土等物因故掉入孔中,以及在桩孔内升降的工具机械、吊篮中的泥土或石块掉下,以及吊篮脱钩、绳断而坠入孔底,击伤孔底作业人员。
4、中毒和窒息。
如桩孔内渗漏有毒气体或空气中含氧不足,施工前未进行充
分通风置换的情况下即下孔作业,则可能引起中毒或窒息伤害。
5、水涌与淹溺。
由于地下水位压力大和施工措施不当引起桩孔内涌出大量水及泥浆,孔内作业人员来不及逃避,被水或泥浆淹溺。
6、触电及机械伤害。
因施工现场临时用电不符合要求,接线不规范,绝缘性能变差而引起漏电与触电事故;作业人员在使用机具时不慎误操作或损坏机具而受到伤害。
7、爆破事故。
如在桩孔穿过孤石或
进入岩层进行爆破作业时,因炮孔布置不合理,装药量大,起爆方法不当及孔口处未设置防护措施而造成孔壁塌落、飞石伤人或击坏周围建筑物。
二、发生事故的主要原因
1、施工单位对挖孔桩施工的安全管理不重视,认为机具设备简单,操作技术易掌握,所以对施工中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制订得不健全,安全防护措施考虑不周到,造成施工安全先天不足或留有死角。
2、施工准备不充分。
如现场勘测不充分,原场地平整不符合要求,未挖好地
面排水沟,投入施工的机具未作充分的检查维护,致使地面作业环境不良,机具带病运转。
3、施工现场管理不标准,渣土堆放不符合安全规定,材料堆放不整齐不平稳,污水排泄不畅,电线搭设混乱,施工人员的防护用品使用不规范,孔口在不施工时无防坠落措施。
4、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检查不及时,安全教育不到位,安全技术交底不详细或没有进行,致使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差,安全知识欠缺,安全防护与控制机能低。
三、安全管理措施
1、认真编制施工组织设计。
充分了解工程地质和水文勘测资料,结合设计要求分析研究地质变化,预测施工作业中可能存在的隐患,制订有针对性的安全预防措施。
正确选用施工机具类型、场地施工排水、降水方案及止水帷幕、成孔顺序、临时用电设计方案,以及爆破方法等安全技术措施。
2、抓好施工人员的选用和组织管理。
分包时要选择具有专业施工资质的队伍,入场作业人员必须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培训,工人要体检合格,机械操作人员、
电工、爆破工等关键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3、合理配备机具,准备必需的检测仪器,通风、排水设备的规格应满足施工需要。
4、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制订切实可行的安全生产责任目标。
5、配备文化素质较高,安全工作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专职安全员,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建立健全安全网络。
6、坚持作业前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技术交底和班前安全活动,特别是施工中的防护措施和作业分工,要求细致、明确、合理、有记录。
7、施工现场应设置安全防护设施和安全警示标志,由专人负责,不得随意移动或拆除;特殊情况需移动或拆除时,应设置专人和采取可靠的保护措施,事后及时恢复。
四、基本安全技术防护措施
1、施工作业人员应佩带劳保用品。
在井口作业的人员应系安全带,井底作业
人员必须带安全帽,电工作业应穿绝缘鞋并带绝缘手套。
2、每天施工前及作业中,必须对投入使用的机具做全面检查,升降设备应装有必要的安全装置,如刹车、吊钩防脱器、断绳保险器及限位装置等,施工后要对机具进行保养。
3、施工现场用电应符合规范要求,装拆电器必须由电工进行,坚持执行用电检查的制度。
4、根据地质情况选择护壁类型和降水方法。
护壁混凝土浇灌要周围同步上
升,振捣密实,待混凝土达到规定强度后方可拆模,以保证护壁有足够的强度抵抗孔壁的倾覆力。
配备足够的排水设备,孔底排水时,所有孔中作业人员应上到地面以后再合闸抽水,抽水完毕即关闭电源,严禁孔内带电作业。
5、建立岗位责任制,孔底与地面作业人员之间应有必要的联络设备和装置,随时保持联系。
孔底有人时,地面必须有人监护,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地面人员必须立即采取紧急措施帮助孔底作业人员迅速转移到地面。
6、孔底作业人员应系好安全带,并
将安全带挂在专用的保险绳上;同时,孔壁配备专用软梯,以便出现意外情况时作业人员能迅速撤离井底回到地面。
7、孔底作业人员上下时,必须乘坐专用安全载人吊篮,不得随意攀抓护壁和乘坐吊篮上下,以免造成高处坠落事故。
8、孔口周边2m范围以内保持整洁,不得堆放弃土、存放料具和停放机械设备,并坚持随时清理。
9、挖第一节孔圈时,应用红砖砌筑高出地面150mm的保护圈,防止地表水流入孔内和砂石杂物滑落孔中。
浇注第一节
混凝土护壁时,应高出地面400mm,厚度同护壁,主要起保护孔口作用和防止物体滑落伤人。
10、每个作业孔一般以四人为一级,通常孔底一人,地面运土二人,开提升卷扬机一人;孔底作业人员持续作业时间以二小时为宜,小组成员除卷扬机手外,轮换下孔作业。
11、孔深超过4m时,应在距井底
2.5~2.8m处设置一道钢制半圆型防护板,并固定牢靠。
在吊运物料时,孔底作业人员应紧贴护壁站立在防护板下,以防落物伤人。
防护板的设置位置应随孔底进尺深
度逐节下移固定,始终保持在设置高度范围内。
12、孔底作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应提高警觉性,随时注意井内的各种情况及突发意外,如地下水、流砂、流泥、塌方、护壁变形、有害气体及不明物等,发现问题应及时回到地面,并报告有关人员处理解决。
13、孔内吊运物料或土方时,应保持垂直平稳,不准斜吊、过急或晃动;应采用稳定性较好的双耳吊篮,上料不准超过篮口,大块石头宜先破碎后装运,避免落物伤人。
14、每节挖孔进尺深度应根据现场实际土质和地下水位确定。
一般土质较好,无地下水或地下水位较少时,以每次进尺深度不超过1m为宜,如地下水位较高,土质较差较软时,每次进尺深度以水超过
0.5~0.6m为宜;当遇到流砂或流泥时,进尺深度应控制在0.3以内。
如地下水压力较大,涌砂涌泥难以进尺时,可先用降水方案降低水位,并用钢筋设护壁插下,然后用草袋之类物品堵住流砂、流泥,然后再清孔、绑筋、支模浇灌混凝土护壁。
15、当孔深超过5m时,应用压力风管向孔底送风,特别是有臭水、污泥和异
味的孔底,作业前必须先对孔内送风至少一小时;作业人员下孔前必须做动物试验,或用仪器检查孔内的含氧量及有害气体含量,确认安全后方可下孔。
作业中通风设备要不间断地向孔内送风。
同时,地面要准备氧气瓶等急救用品。
16、当挖孔较深而孔内光线较暗时,孔内作业应采用12V安全电压、100W防水带罩灯泡,由防水绝缘电缆线引下进行照明。
同时现场应设置发电机,孔内设置安全矿灯或应急灯以备临时停电的应急照明,以及孔底人员及时安全撤回地面。
17、当孔内无人作业时,孔口必须用
强度足够的钢筋网盖盖好,上面加盖木板,以防雨天雨水进入孔内;同时,孔口四周设置高度不低于1.1m的钢管围栏进行防护,并设置安全标志,夜间设置红灯警示。
18、当孔内遇有孤石、强风化或中风化岩层时,必须选择合理的爆破类型,编制爆破作业方案,由专业人员进行爆破。
其中孤石尽可能人工凿除。
爆破时要避免护壁受损。
19、人工挖孔桩护壁成孔后,安装钢筋笼前,应先用验孔器检查护壁的同心度、孔径以及垂直度;对偏差较大的护
壁,应先行凿除处理,经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吊放钢筋笼。
——此位置可填写公司或团队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