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穿山透地三盘卦例辨

穿山透地三盘卦例辨

李三素:穿山透地三盘卦例辨(1)
李三素原文:
或问:
天地之理,必无两是;地理则不变,则当有一定之说。

乃遍观群书,或此是而彼非,谬无定见。

同此穿山,同此透地,而或以审龙,或以坐穴;纷然骤颂,学者何以适从?
答曰:
《天机贯旨》所由作也。

《青囊奥语》有《青囊序》,即地理之学、庸、论、孟也,人人能言之,人人不能言之;以至穿山、透地,三七(二)八,从无定解。

竹下翁插话:
李公言明著《天机贯旨红囊经》,就是为对于穿山、透地、坐穴有惑者解疑。

李公将《青囊序》喻如经典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人人可滔滔而论,但谁也难以说个明白;正因为无法正解《青囊序》,致使对于“穿山、透地”、“三七、二八”的真正涵义难有一个准确诠释。

宋·徐试可《罗盘定门针》上卷“问答辨疑”中,有“辨三盘卦例”一章。

徐公对于“内卦、本卦、外卦三盘卦例,亦理气中一端之助,但其分配不一”“敢问何者分配为是?”疑惑的回答是:“配卦当以透地为内卦,穿山为本卦,分金为外卦;只此三卦三易尽之,余外则不必蛇足也。

”在“辨格龙、定穴各有专主”一章中回答“杨公以正针格龙、缝针定穴是矣,赖公则又以缝针格龙、正针定穴;岂格龙、定穴用正、用缝,可以任意而不必拘乎?”问题时说:“二公各有一定之法,格龙则取其先至之气,定穴则取其后至之气,皆一定而不可移易者也。

”“所以然者,杨公缝针壬子、丙午中分”,“赖公缝针子癸、午丁中分”;“吾故曰:杨、赖自有一定之法,龙、穴各有一定之用,何至乘气有差谬也哉?!”在“辨针法专主正针为是”一章中回答“以从杨、从赖为谁优?”疑惑时说:“用正、用缝,杨与赖各有偏处,难以从一为是。

”“常考《玉髓经》中子午论髓,深辟缝针双向之非,而独以正针为可宗,则杨、赖所用缝针之失自可见也。


清·王道亨《罗经透解》“卷下”“第二十层:分金合内地地盘为二八加减”中说:“二八之说在此为用,所谓兼加之法也;取丙、丁、庚、辛为旺相,谓分金合得七十二龙穿山,卦值九六冲和,为得卦之法也。


诸如此类的“穿山、透地”、“三七、二八”解释,相信与李公“一定之法”相去甚远。

地盘一百二十分金丙、丁、庚、辛旺相龙
(图例摄自程建军《中国风水罗盘》一书)
李三素:穿山透地三盘卦例辨(2)
李三素原文:
其实穿山、透地、坐穴,截然三事。

穿山者,穿来龙逐节之山也;透地者,透入穴中之气也;坐穴者,坐四十八局之穴也。

气有真伪,穴有醇疵,非三者则不能决;所从是以三盘例,必须熟察。

后之人因奉国禁,讳言平分,遂有盈缩;(讳)言七十二,遂有一百二十分金;讳言穿山审龙,遂有七十二为穿山。

始而奉禁,得诀者明知其伪,既而相沿;传者浸妄其初,丧转传伪之所由始也。

竹下翁插话:
运用“穿山、透地、坐穴”三种堪舆手段,目的只有一个——“葬乘生气”;而且这三种堪舆手段缺一不可,因为“气有真伪,穴有醇疵”。

“穿山”,用于勘察来龙每节龙气是否专一;“透地”,用于勘察入首透穴龙气是否纯正,“坐穴”,用于勘察龙穴之局是否醇美无疵。

为此,必须“熟察”穿山盘、透地盘与坐穴盘实际操作要求。

透地盘用正针平分六十分金,而非盈缩六十分金;作用在于判断入首透穴龙气,故称之为“透地龙”;穿山盘用正针七十二分金,而非一百二十分金。

正针七十二分金称之为“穿山虎”,用于勘察每节来龙之山;但七十二分金也用于勘
定坐穴线度,这就是坐穴盘。

但“因奉国禁”,“得诀者”罔顾正义、将错就错,“传谬者”以谬当真、一错再错,如此“乌龙”越摆越长。

盈缩六十龙
李三素:穿山透地三盘卦例辨(3)
李三素原文:
杨曾之旨,龙有生穴。

虽归一卦,审龙有坐穴,又分三层。

故七十二之外,原有穿山谓七十二;既其名若,遂以审龙;则八干四维皆虚位,其义将何属?且透地之外,另有坐穴。

若以坐穴为透地,则气从左来,穴何以居右;气从右来,穴何以居左?二说藏有谷,侍之过半耳。

今考甲子止有三层,而用之则为三盘。

穿山,寻宗问祖也。

透地,则到头审气也;用平分六十挨星,虽换而不外震、兑、坎、离。

故曰:用先天以统龙。

坐穴者,饶减放棺也;耑(zhuan)用七十二作,虽巧而不外申子辰、寅午戌、亥卯未、已酉丑。

故曰:后天所以布局。

竹下翁插话:
“寻龙点穴,葬乘生气”,这杨公、曾公孜孜以求堪舆最高境界。

如何实现“龙有生穴”之“杨曾之旨”,必须明白杨公、曾公寻龙点穴要领和技巧,方能水到渠成。

“今考甲子止有三层,而用之则为三盘。

”弄明白这一句涵义,则可以解“虽归一卦,审龙有坐穴,又分三层”之意了。

“甲子止有三层”,是指“穿山甲子”、“透地甲子”和“坐穴甲子”;“用之则为三盘”,则是“穿山盘”、“透地盘”和“坐穴盘”。

透地盘,用正针平分六十分金甲子;而穿山盘和坐穴盘,用者都是正针七十二分金甲子。

这就是李公为何要反复在“七十二”上作文章的原因,生怕后学者不明其意。

李公说:“故七十二之外,原有穿山谓七十二。

”又说:“耑(zhuan)用七十二作。

”李公在“顶门针是非辨”一章中批评徐公“如龟甲差错空亡、刺穴空亡,皆指七十二龙去取甚严,遂止用丙、庚、丁、辛。

又三盘卦例不知另有穿山,竟少其一;因添设此盘分配为三,其宫位七十二多在界缝之间,并不相承,以至祸福百无一验。

”就是指出徐公用一百二十分金甲子代替七十二分金甲子之谬。

李公对“穿山”、“透地”和“坐穴”作用又作了进一步强调:“穿山,寻宗问祖也”;“透地,则到头审气也”;“坐穴者,饶减放棺也”。

“用先天以统龙”,就是用穿山七十二分金甲子对祖宗之山逐节审定龙气,用平分六十分金甲子审定入首透穴之气;“后天所以布局”,就是用正针七十二分金甲子来考究坐穴是否属于四十八局最佳形态。

不论“穿山”、“透地”和“坐穴”,不能离开“归一卦”要旨,“透地”“用平分六十挨星,虽换而不外震、兑、坎、离”;“坐穴”“耑(zhuan)用七十二作,虽巧而不外申子辰、寅午戌、亥卯未、已酉丑”。

甲木龙要符合震卦局,庚金龙要符合兑卦局,壬水龙要符合坎卦局,丙火龙要符合离卦局。

“若以坐穴为透地”,就无法解释“气从左来,穴何以居右;气从右来,穴何以居左?”现象,所以“坐穴”必须用七十二分金中的四十八局。

李公早在“顶门针是非辨”中已经举例解释过这一问题:“即以二八言之,七十二龙之辛亥,偏遇于平分癸亥之左;七十二龙之癸亥,偏遇于平分甲子之右。

平分癸亥、甲子既系三七,则四十八局明系二八。


李三素:穿山透地三盘卦例辨(4)李三素原文:
总之,葬乘生气。

有穿山而无透地,其气必不真;有透地而无穿山,其福必不久;有穿山、透地而坐穴不知其消纳砂水,不能化杀生权。

故坐穴所以乘此气,是为既至之气;透地所以迎此气,是为将至之气;穿山所以槒(竹下翁注:读音xu,“慉”之讹字,古通“畜”字,积聚的意思)此气,是为未至之气。

于此醒悟,则三盘不待外求而得矣;其余《青囊》、《玉尺》、《天玉》,探丽珠在手矣。

三七审龙、二八坐穴,皆从二十四山之多寡,认取浑天五行;其用之法,秘而不传。

《玉涵经·序》有云:庚子土山坤申水朝为吉,壬子木山坤申水朝为凶。

地理家千言万语,无非发明此义。

所恨谬种伪传,以至一卷之书不胜互异。

余作《天机贯旨》而融会贯通,无往不合“一索万钱”,自始至今能免此非彼是、甲乙之患矣。

竹下翁插话:
李公论述了“穿山”、“透地”、“坐穴”三者,对于实现“葬乘生气”要旨中相互关系;进一步指出三者,处于“乘生气”中不同阶段——坐穴为“既至之气”、透地为“将至之气”、穿山为“未至之气”。

“穿山”、“透地”、“坐穴”三者运用“三层甲子”过程,就是红囊风水所谓“三盘”;理解三者相互关系与操作要领,反过来就可以更透彻理解《青囊序》、《玉尺经》和《天玉经》的精神实质。

六十甲子五行归属,有两种确认方法:一种是纳音五行确认法,一种是浑天五行确认法。

浑天五行确认法,就是不从天干只从地支,依据地支正五行来确定六十甲子五行。

其用法以浑天五行结合八卦五行起六爻推算子、父、财、官,这种用法并非红囊风水“一定之法”。

而《玉涵经·序》所指两局,则属红囊经坐穴四十八局评判范畴。

“庚子土山”即子山兼癸庚子土龙坐穴,“坤申水朝”为长生来水,符合坎卦“收右水局”要求,故“为吉”;“壬子木山”即癸山兼子壬子木龙坐穴,实际水态必须符合震卦“顺水局”要求,“坤申水朝”则为绝水倒流而“为凶”。

两坐穴只差一线之分,后果却天壤之别。

李公今著《天机贯旨红囊经》,融会贯通《天玉经》、《玉尺经》与《红囊经》任督二脉,也与“一索万钱”的《青囊序》“无往不合”。

自此之后可使后来者免于在此非彼是、此甲彼乙的疑团中彷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