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复习题
7.生理学家冯·贝克西认为,声波传到耳将引起整个基底膜的振动, 振动从耳蜗底部开始逐渐向蜗顶推进, 振动的幅度 也随着逐渐增高。 随着外来声音频率的不同, 基底膜最大振幅所在的部位也不同, 从而实现了对不同频率的分析。他的 理论叫做:
A电话理论B行波理论C神经齐射理论D共鸣理论
8.在19世纪,最早研究了感觉编码问题,并提出了“神经特殊能量说”的学者是( )。
接引起;是_指知觉者的经验、期望、动机引导着知觉者在知觉过程中的信息选择、
整合和表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知觉的过程和结果。
3.知觉一方面依赖于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刺激物的特性, 对这些特性的加工,叫做,另一方面,知觉者头脑
中已经储存的信息也影响知觉过程,这种加工叫做 。
4.知觉产生的生理机制, 首先是由于在人的神经系统的不同水平上, 存在着各种,它们分别对客观事物的
填空题
1.__思维是指严格遵循逻辑规律, 逐步推导, 最后得出合乎逻辑的正确答案或作出合理的
结论。
2.____思维是指不经过复杂智力操作的逻辑过程而迅速地认识事物, 是一种直接的、 领悟性的
思维活动。
3.是指根据语言的描述或图样的示意, 在脑中形成相应新形象的过程;
是指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在脑中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6.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为了取得最好的记忆效果 ( )。
(A)1小时内(B)2-12小时(C)13-24小时
7.( )短时记忆的生理基础。
A长时程增强B长时程压抑C
8.沃和诺尔曼用实验证明,短时记忆中信息的遗忘主要是
A消退B干扰C
9.下列关于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差别,描述正确的是(
A加工深度对内隐记忆的影响更明显B
A过滤器理论B衰减理论C后期选择理论D
2.学生在课堂上一边听讲,一边记笔记,这时学生所发生的注意主要是:
A分配性注意B稳定性注意C选择性注意
3.根据脑电波的变化,可以将睡眠过程分为( )个阶段。
(A)3(B)4(C)5(D)6
4.注意离开了心理活动所要指向的对象,转到无关对象上去的现象叫(
(A)注意转移 (B)注意分散(C)注意分配(D)注意转换
A斯蒂文斯B费希纳C韦伯D赫尔姆霍茨
2.在阳光照射下,红花与蓝花可能显得同样亮,而当夜幕降临时,蓝花似乎比红花更亮些,这是:
A马赫带效应B视觉对比C普肯耶现象D视觉掩蔽
3.两条向远方伸延的平行线看来趋于接近,这是:
A线条透视B空气透视C结构级差D对象的重叠
4.十九世纪德国著名生理学家缪勒最早研究了感觉的编码问题, 认为每种感觉神经只能产生一种感觉, 而不能产生另外 的感觉;感官的性质不同,感觉神经具有的能量不同,由此引起的感觉也是不同的。他的理论叫做:
8.吉 尔 福 特 认 为 , 发 散 思 维 是 创 造 性 的 主 要 成 分 , 他 设 计 的 发 散 思 维 生 成 测 验 用 发 散 思 维 的 、 、 的好坏来衡量创造性的高低。
9.决策的前景理论的基本观点之一是:大多数人在面临获得的时候是“风险规避”的,而在面临损失时是“风险偏好” 的,卡尼曼等人提出了 的概念来解释这一现象。
A短时记忆B运动记忆C感觉记忆
3.感觉记忆是记忆系统的开始阶段, 它是一种原始的感觉形式, 记,感觉记忆的存储时间为:
A0.25秒~4秒B 1秒~2秒C0.5
4.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经过研究,认为遗忘进程是:A没有规律B均衡发展C
5.记忆材料在系列中所处的位置对记忆效果发生的影响叫
(A)系列位置效应(B)前摄抑制(C)倒摄抑制
4.神经系统是由( )构成的
(A)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围神经系统(B)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和大脑
(C)脊髓和大脑(D)脑干、间脑和大脑
5.在中枢神经系统中,被称为感觉信息传递中继站的脑结构是( )。
(A)大脑皮层(B)小脑(C)延脑(D)丘脑 第三章
名词解释
感觉 感受性 感觉阈限
填空题
1.根据刺激物的性质以及它所作用的感官的性质, 可以将感觉区分为 和 两种。
第一章
填空题三个方面。
2.心理学研究的是及其。_
3.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 发表了《认知心理学》一书,标志着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诞生。
4.1913年,美国心理学家 发表了《在行为主义者看来的心理学》 一文,宣告了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诞生。 选择题
1. 在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派别中,精神分析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A韦特海默B考夫卡C苛勒
A三色理论B神经匹配理论C双重理论D对立过程理论
13.视觉的明适应现象是指我们从暗处转入亮处时人眼的感受性会( )。
A提高B下降C阈限值上升D视敏度增大
简答题
1.简述感觉的重要作用。
2.试述听觉共鸣说理论的基本观点及其局限性?
3.试述听觉行波理论的基本观点及适用范围。
第四章
名词解释
知觉 知觉恒常性 填空题
A分析B比较C抽象D概括
4.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的途径去思考,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是:
2.脊髓在解剖结构上分为灰质和白质,其中灰质是由 组成,白质是由神经元的轴突组成 选择题
1.心理活动的器官是动物的( )。
(A)感受器(B)神经系统(C)反射弧 (D)神经细胞
2.脑的最古老部位是( )。
(A)小脑 (B)间脑(C)大脑 (D)脑干3.听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的( )。
A)额叶 (B)颞叶 (C)枕叶(D)顶叶
2.在深度知觉的线索中,视野中的物体在网膜上的投影大小和投影密度发生有层次的变化,这指的是:
A相对高度B纹理梯度(结构级差) C线条透视D空气透视
3.当两个刺激物按一定空间距离和时间间隔相继呈现时,我们会看到从一个刺激物向另一个刺激物的连续运动,这是:
A诱发运动B动景运动C自主运动D运动后效
4.对于时间判断的精确性最高的感觉通道是()。
4.是指向未来并与个人愿望相联系的一种想象形式。
5.是指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不依据现成的描述而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
6.实验发现,象棋大师和新手在恢复实际比赛的棋局中出现巨大差异, 而对随机棋局的恢复则没有显著差异, 彻斯等人 用 解释专家和新手在知识数量上的差别。
7.通过改变客观事物的正常特点, 或者突出某些特点而略去另一些特点在头脑中形成新的形象的过程, 这种想象的综合 过程叫做 ,如千手观音、九头鸟形象的创造。
2.下列哪一位心理学家于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把自然科学中使用的方法应用于心理
学的研究,开始对心理现象进行系统的实验室研究,从此心理学脱离哲学而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3. 下列哪位心理学家是构造主义心理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5.以实验的“内省法”作为主要研究手段的心理学派是(
各种特性或属性作出反应, 即把不同的刺激模式分解成它们的组成部分来反应, 同时,人的神经系统也在不同水平和不 同层次上实现着对刺激特性的整合,即 。
选择题
1.当两个刺激物按一定空间距离和时间间隔相继呈现时,我们会看到从一个刺激物向另一个刺激物的连续运动,这是:
A诱发运动B自主运动C动景运动D运动后效
4.在没有意识参与的情况下,过去经验对当前活动仍然有影响,这种现象被称为 。 选择题
1.短时记忆是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中间阶段,短时记忆的容量是:
A8±2个组块B7±1个组块C7±3个组块D7±2个组块
2. 电影胶片上的画面是断续的, 观看电影时, 我们却能把一系列断续的画面看成连续的画面, 作用?
2.20世纪初,美籍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考夫卡把刺激分成 和 两种。
3.在阳光照耀下, 红花与蓝花可能显得同样亮, 而当夜幕降临时, 蓝花似乎比红花更亮些, 这种现象叫做。
这是因为,在暗视觉条件下, 细胞发挥作用,完成明度辨别,而它对 (波长)的波具有更大 感受性。
选择题
1.根据实验,下列哪位学者认为心理量并不随刺激量的对数的上升而上升, 而是随刺激量的乘方函数而变化, 即感觉的 大小与刺激量的乘方成正比。
4.试述Treisman关于注意衰减理论的实验研究。
5.试述注意后期选择理论的基本观点
6.简述注意的认知资源理论。
第六章
名词解释
回忆 记忆 再认 填空题
1.根据记忆时意识的参与程度,把记忆分为和两_种。
2.根据记忆内容对时空关系的依存性,将长时记忆分为和两种
3.感觉记忆中只有 的信息,才能进入短时记忆,得到进一步的加工。
选择题
1.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的途径去思考,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是:
A发散思维B聚合思维C理论思维D经验思维
2.读到“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诗句,在脑中构想出瀑布壮观的景象,这种想像属于:
A再造想像B创造想像C无意想像D幻想
3.在头脑中把同类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的、本质的特征抽取出来,并舍弃个别的、非本质特征的思维过程是:
C记忆负荷量对内隐记忆的影响更明显D
10.意义编码是()的主要编码方式。
A感觉记忆B短时记忆C长时记忆 简答题
1.简述如何组织有效的复习。
2.影响短时记忆编码效果的因素有哪些?
3.简述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的不同点。
4.简述艾宾浩斯关于遗忘规律的实验研究及研究的结论
5.简述遗忘的“干扰说”的基本观点及其实验证据
(A)错觉(B)梦(C)无意识(D)幻觉
简答题
1.简述影响时间知觉的各种因素。
论述题
1.试述深度与距离知觉依赖的主要线索 第五章
名词解释
注意 持续性注意 分配性注意
填空题
1.人的注意具有 和 两个特点。
选择题
1.心理学家特瑞斯曼认为,当信息通过过滤装置时,不被注意或非追随的信息只是在强度上减弱了,而不是完全消失 他的理论叫做:
6.简述斯滕伯格(Sternberg,1969)关于短时记忆信息提取方式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