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浅谈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浅谈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课程标准关于写作的基本理念是:“写作是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
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的过程。

”这与过去历次语文教学大纲关于作文教学的表述有着很大的不同。

其核心就在于它希望我们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在作文教学实践中尤其需要强
调情感态度的作用,注重培养写作的兴趣和自信心,让学生愿意写作,喜爱写作,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在实际作文教学中,有些教师产生了一种近乎错误的认识,认为对学生的写作指导可有可无,说多了耽误时间,说少了无济于事,加之教学任务重,作文的次数又有限,于是,每次作文
时干脆简单地把题目往黑板上一写,提几点要求,就让学生冥思苦想各显神通。

殊不知,长
此以往“作文难、作文烦”就成了学生的通病。

所以,在作文中我们要穷尽一切方式的指导,
更要注重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

惟有此,作文教学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那么,怎样才
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呢?
一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叶圣陶说:“学生为什么要写作文?练习作文是为了一辈子的需要,工作的需要,生活的需要。

”那么要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帮助其写好作文呢?诚如开篇对课程标准之写作基本理念的解读中提到的,我们惟有在作文中强调情感态度的作用。

每次作文前,老师身先
士卒,做好简明而精要的准备,借此去感染每一位学生,从而让学生愿意写作,喜爱写作,
真正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二充分激发写作前的动笔欲望
如果让学生在写作前产生一种强烈的动笔欲望,接下来学生就会自然而然的下笔如有神,一
篇篇佳作也就能一气呵成了。

那么要如何才能充分激发学生写作前的动笔欲望呢?
1.贴近生活,积累素材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作文就是把我们身边的生活写出来,把平时所见的、所听的、所想的用
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

这正如叶圣陶老先生所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息。

”这就要求教师多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如郊游、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亲人节日游等,广泛积累写作素材。

在参加这些活动前,教师要特
别注意引导学生观察过程,若有心得体会,一定要及时记下来。

同时,老师还应提醒学生多
留心生活中的点滴事情。

比如,日常饮食起居、邻里亲情、迎来送往、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
写作的材料。

当然,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积累素材的捷径。

2.巧设作文题目,激发学生兴趣
虽然学生活动范围窄,生活经验不足,但在他们心中,有他所爱,有他所感,可写的内容仍
然很多。

教师要了解他们的生活和思想,所设的题目要能够使学生感到“有用”、“有味”和“有望”,使他们感到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情可抒,那么,他们就会乐于写作,勤于写作,写出好文。

如半命题目留给学生自由的空间,学生一般都会写得具体、生动、有趣,富有青少
年的生活气息。

如自由作文,让学生自由选票,自由选择表达方式,抒写自己的真情实感。

巧设作文题目,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心理需要,让学生有话可说,“鲠骨在喉,不吐不快”,使学生感到写作不是难事,更不是苦事,写作兴趣自然就提高了。

3.提供写作范文,激发写作兴趣
初中生写作能力还不强,模仿和借鉴是学生学习写作的必由之路。

教材中许多课文都是初中
生写作的范文,教师可以有选择地让学生进行模仿和借鉴。

这有利于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
高其写作能力。

我曾经布置学生写《记一场广播体操赛》,许多文章的叙事都很清晰,但那
种热闹、紧张的气氛往往轻描淡写、一语带过,淡化了主题思想。

在讲评作文时,我以《最
后一课》作为范文。

这篇课文在开头以战争的笔触交代故事的背景,为下文做了巧妙的铺垫。

接着写小弗郎士跑到学校以后发现的种种不正常现象,渲染出一种严肃的气氛。

正因为作品
有了必要的铺垫和渲染,有力地表现了主题。

我要求学生以此文为例,注意场面、气氛的描写,重新写文章。

收上来的作文水平就有了较大的提高。

可见,选好范文供学生模仿和借鉴,学生是容易写出好文章的。

学生有了成功感,写作的兴
趣自然就浓了。

三互批互改,延续写作兴趣
多年来,中学作文教学都是学生写作老师评改,这几乎成了习惯性做法。

这一观念尤其根深
蒂固地烙在各级教育主管领导的脑海,我们广大语文教师为此“呕心沥血”,但于作文教学本
身却无多大益处。

叶圣陶说:“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本人。

”近年来,在作文批改中,教
师们更多地选择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评改,如互批互改、集体批改等多
种形式。

最常用的就是互批互改,它要求学生批改作文时做到:首先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本
篇作文是否符合写作要求;然后逐句逐句批读,圈画出好词佳句,找出不通顺的句子、不恰
当的词语、错别字、用错的标点符号等并做好标注;再据此写上对这篇作文的简评;最后相
互交流批改内容及心得。

这样学生会在互批互改中及时得到反馈信息,尝到学习成功的甜头,明确进一步努力的方向,迸发出一定要写好下一次作文的强烈欲望。

正像苏霍姆林斯基说的:“劳动的欢乐,取得学习成绩的欢乐,在他们心中激起自豪感、自尊心——这是教育工作的头
一条金科玉律。

学习取得成绩是孩子产生克服困难的动力和学习愿望的内在力量的惟一源泉。

”这样,学生才真正成为作文的主人。

实践证明,让学生互批互改作文会使学生逐步养成爱动笔的好习惯,十分有利于调动他们的写作积极性。

久而久之,就会自然而然地提高学生
的写作兴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