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情用智快乐人生9月23日到9月25日,我参加了中国教育协会中小学班主任工作学术委员会举办的无锡“提高班主任工作技能高级研修班”的学习,听了两个专家的讲座。
说句实话,我是“败兴而去,乘兴而归”,为什么这么说呢?以前也参加过班主任方面的培训,但大多还给专家了,因为理论太多,而这次的两位专家却完全不同,她们都来自教学第一线,甚至至今还担当着班主任,更多的是感人至深的教育教学实践。
其中一位是武汉市特级教师桂贤娣,另一位是徐州一中的特级教师李凤遐。
听完这两位特级教师的讲座,我觉得她们有着很多的共性,最大的共性有三点:一、具有美丽的人格魅力;二、事业家庭双丰收,这也是她们获得巨大成功的支撑;三、班主任工作的制胜法宝一致:拥有爱心。
听听她们讲座的主题就知道,一个叫“用情用智当一个快乐的班主任”,一个叫“用师爱成就学生和自己的精彩”。
两位大师滔滔不绝、声情并茂、激情洋溢,在钦佩他们才华的同时,让我领略到非平凡教育者的人生,也让我有了一些思考。
李凤遐老师一直担任的是高三的班主任,她的工作方法更适合中学生。
所以这里我主要跟大家谈谈桂贤娣老师。
桂贤娣老师现任教武汉市汉阳区钟家村小学,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
曾荣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中小学优秀班主任”、“全国教育系统巾帼建功标兵”、“全国中小学十杰教师提名奖”、“教育系统有突出贡献的劳动模范”、“湖北名师”、“湖北省第八届党代表”、“湖北省特级教师”、“武汉市教育届十大名师”等一系列的荣誉称号,被誉为“大满贯”。
带着如此之多光环的人往往让人觉得是高不可攀、神秘的,但桂老师却不是这样的。
初见桂老师,觉得她朴实沉稳、面容消瘦、略带疲倦,但报告会上的她热情奔放、激情四射、深情投入。
她精彩的案例讲述、冷静的教育方式,博爱的情怀,美丽的人生故事,睿智的话语,乐观的态度,牵动着听者的每一个神经,引人深思,令人回味。
她的讲座让我们感受到了她的那份坚持与坚守,那种纯真与质朴,那种自信和潇洒,那份开朗与活跃。
整整一天,,50岁的桂老师完全脱稿(没有幻灯,也不让学员做笔记),讲起话来手舞足蹈,灵动幽默,没有一个人打瞌睡、没有一个人中途退场,大家被她的事迹所感动,被她的激情所感染,被她的人品所折服。
她是一个透明的人,有一颗真诚的心,伴有诙谐的语言,带给我们一片欢声笑语,也给我们以深深的启迪。
快乐地工作,幸福地生活,才是美好的人生。
听完讲座,我想说:“桂老师,您太可爱了”。
我在笔记本上写上八个大字“快乐本真、幽默智慧”。
这就是桂特的人格魅力。
桂特为人正直、真实。
既教书又育人,从她和学生交流中便知,她告诉自己的学生第一爱自己的女儿,第二爱自己的学生,绝不讲爱学生胜过自己的女儿之类的空话,孩子们则坦诚告诉老师第一爱父母,其次爱老师。
从小培养了孩子们说真话的习惯。
在讲座中,她一再要求关掉摄像机,因为她说在摄像机面前人不可能做到完全讲真话的。
市教育局的书记让她去当教研员,她不肯去,问及原因,她说:“我跟大人打交道,一次没搞赢,和孩子打交道,3分钟全搞定。
”最终书记不再勉强。
桂特就是这么一个本真的人,她以自己的坦诚赢得了别人的尊重。
桂特是快乐的、幽默的。
她说她要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自己要做一个快乐的老师。
她用真情践行着这一切。
课堂上的她又是唱,又是跳,一时哭一时笑,疯疯闹闹、童心飞扬、稚气十足,绝不拿腔拿调、装模作样、高高在上,俨然一个孩子王,老顽童,让人感到那么的自然,那么的生动快乐,那么的有感染力。
(“我爱你”“乖乖”)(号召像他学习的人都已经死了,老师,你会死吗?你还会回来吗?)她告诉她的学生:“老师一定会活得好好的!”她在校内校外碰到学生和家长都是主动打招呼的,有的甚至不是她的亲学生,所有几乎所有的孩子和家长都喜欢她,愿意和她亲近。
桂特是个聪明睿智的人。
“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教了。
”这几乎是老师们共同的感受:个性一个比一个强,稍一放松就尥蹶子。
两个学生打架,又是鼻涕又是泪,有些老师一看,气就不打一处来。
遇到这样的事,桂贤娣不烦,“因为烦伤身体,于事无补”。
她首先将他们的脸擦干净,然后心平气和地问:“谁打赢了?”“我打赢了。
”“你为什么打输了?”回答是:“他比我高些。
”桂贤娣拉着他的手说:“你从今以后,吃饭不要再挑食了,等你的个子跟他长得一样高了,再跟他比,到时候我当你们的裁判,好不好?”“好!”接着,桂贤娣又对他们说:“你们今天晚上比其他同学多一个家庭作业,请你们把今天的这件事写下来,题目自拟,明天早晨的语文课前5分钟,你们上台读作文,我将邀请今天观战的同学当评委,看你们谁写得真实具体。
”桂老师没有让他们检讨,也没有批评他们,而是别开生面的让他们写打架作文,围观者点评……。
只有大智慧的老师才能与学生融为一体,才能赢的学生的尊重。
桂特是个用心的老师。
一次,桂贤娣领着三年级的孩子到操场上观察学校的早春,学写观察日记。
一个学生这样写道:“春天来了,新生的绿草,笑眯眯地直立在地上,好像正在和低着头的蒲公英上的小黄花在绵绵话情呢。
哟,多姿多彩,多情多意的春天来到了我们钟家村小学。
(桂老师,这句话是我抄的,只有最后一小句是我自己写的,因为这句话写活了小草。
三2班向智俐)”桂特在日记后面写上了这样一段批语:“向智俐同学,你抄写的这句话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绘了春天的主角——绿草黄花,神态含笑,举止文雅地在一起绵绵话情的美好情景,表达了你和小作者对多姿多彩、多情多意的春天的喜爱之情。
桂老师如果看到了这句话,也会和你一样,把它抄到自己的本子上来的,因为我也喜欢这个句子。
最后,桂老师想提醒你修改一个句子:你写的是‘因为这句话写活了小草’,桂老师建议你把这句话改成‘因为这句话把小草写活了’。
你如果同意,就自个儿把它改过来,好不好?”用心用情,就能产生智慧。
作为班主任她善于抓住一切教育契机,教学生怎样做人,怎样学习,怎样生活。
如她会利用和学生同上厕所的机会,教一年级的小朋友如何用便纸,如何穿裤子,如何洗手。
班主任工作就要如此的用心和细心。
桂老师了解学生,真正走进了学生的内心,她说:“孩子的问题就要用孩子的方式解决。
”因此学生喜欢她也不以为怪了。
桂老师说:“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
但是,光有爱心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会爱”。
真正的爱是“智慧的爱”,是恰到好处的爱,是能够激发学生真挚情感的爱。
在与学生的接触和交往中,她感到,像因材施教一样,爱也应该“因生给爱”,由此她总结出了班主任工作“因生给爱”十法。
1、体弱生爱在关心;2、病残生爱在得体;3、过失生爱在信任;4、屡错生爱在耐心;5、向师生爱在珍惜;6、背师生爱在主动;7、个性生爱在尊重;8、普通生爱在鼓励;9、学困生爱在赏识;10、后进生爱在鞭策。
1、体弱生爱在关心。
老师对学生的关爱,不在轰轰烈烈,而在细微之处,特别是对那些身体状况不佳的孩子,我们更应关怀备至,以利于其身心健康发展,平时,她除了特别关注体弱生的身体状况外,还将一些零钱硬币放到讲桌右边抽屉里,并对班上体质较差的几个小家伙说:“我的小银行里有钱,如果你们需要加餐或是下雨天没人送饭,就去我的抽屉里拿。
“钱虽然不多,但足够应急,多年来,她的学生拿了钱百分之九十以上会如数还回来。
几年前,一件发生在教师与学生间的事,至今仍让桂贤娣记忆犹新。
那天是教师节,邻班的学生小苗跑到办公室,送给她的班主任老师一张贺卡。
当小苗一出门,老师随手将贺卡扔在垃圾篓里,而这一幕正好被在办公室里的另一名学生看见了。
她告诉了小苗说“你高兴个啥呀,老师把你送的贺卡扔进垃圾篓里了。
”听到这话,小苗的双眼刹那间溢满了泪水,头一下子垂了下去。
当天中午,小苗双手拢在身后,背紧贴着墙壁,一步一步地向办公室挪来。
等老师一走出办公室,小苗飞快地冲进办公室,直接跑到老师桌下的垃圾篓前,将贺卡紧紧拿在手里。
“小苗,这张贺卡送给桂老师好不好?”看到这一幕的桂贤娣,心里难过极了!见小苗站在那里不吭声,桂贤娣把小苗拉到自己跟前,抱在自己膝上说:“桂老师想要这张贺卡,送给桂老师行吗?”小苗扑在桂贤娣怀里,哭得很伤心:“我昨晚做到很晚才做好这张贺卡……”“教师不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
”此事让桂贤娣明白了这个道理:只有读懂了孩子,才能懂得教书的真谛!她时刻提醒自己,要从细微处做起,把爱撒向每个孩子的心灵。
2、病残生爱在得体。
作为班主任,她特别关注那些残疾学生或有特别病史的学生。
教师的责任和使命告诫我必须将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他们。
她说:“因为我深知,这类学生身理心理不同于普通生,自卑感特别强,对待这类学生,太热情,他觉得你是同情;太冷淡,他觉得你是嫌弃。
因此,对他们的关爱,教师一定要讲究方式方法,要爱得科学,爱得得体,否则事与愿违。
”2000年,她班的女生小吕不幸患了癌症,因为经常做化疗,她满头的黑发脱落了,复学前夕,面对自己的容貌,她犹豫了。
这时,桂老师悄悄地给她送去一顶小红帽。
第二天一早,戴着小红帽的她,在爸爸妈妈的陪伴下,羞涩地来到学校,却在教室门口止住了脚步。
这并不是一个该戴帽子的季节,如此模样走进教室,她显得有些犹豫。
桂老师鼓励她大胆走进教室,当她终于鼓足勇气踏进教室的那一刻,她愣住了,因为教室里每个同学都戴着一顶跟她一模一样的小红帽。
在全班同学雷鸣般的掌声中,小吕灿烂地笑了。
从那天起,她们班总有同学戴着小红帽上学,直到小吕重又长出满头秀发,她们班的小红帽才正式“下岗。
”有一次,班上的男生叶辉腿骨折了,不能走路。
每天上厕所时,桂贤娣就背着他到男生厕所门口,再让其他男生扶他进去;放学了,她又背着叶辉到自己家里吃饭,然后辅导他做作业。
渐渐进入冬季,桂贤娣拆掉自己的旧毛衣,为叶辉编织了一条长围巾。
当叶辉的爸爸骑自行车接他时,桂贤娣就把围巾绑在叶辉的腿上……100多天过去,叶辉的腿康复了,桂贤娣的脸上也露出了笑容。
3、过失生爱在信任。
她认为,作为教师,对待有过失的学生,采取简单的惩罚手段,往往无法取得好的效果,因为改正错误需要勇气和力量,而这些常常来自教师的信任和期望。
老师一般不喜欢学生犯错,她认为不犯错误的学生是没有的,反而学生犯错的时候往往正是教育的最佳时机。
因为内疚和不安使他们急于求助,这个时候教师不仅要宽容学生的过失,而且要相信他们一定会改正,最重要的是为学生保密,免其自尊受损,这会使学生终生难忘。
那年春节刚过,学生刘浩拿出一张新版的20元人民币炫耀。
谁知在做完广播操后,钱不翼而飞了!刘浩急哭了!桂贤娣在全班学生面前慈爱地说:“有哪位同学拾到了刘浩的20元钱,请还给他,桂老师和刘浩将不胜感激。
”大家你看我,我看你,半晌没有反应。
见此,桂贤娣没有坚持下去。
中午,桂贤娣去商店里买了64个红包,发给了学生们,并和蔼地说:“桂老师相信同学们,请大家今天回家后,把该装进去的东西装进去,明天早晨直接把红包交到讲台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