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开放式基金的风险及防范措施1

论开放式基金的风险及防范措施1

论开放式基金的风险及防范措施摘要作为一种金融创新产品,开放式基金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目前中国的开放式基金正经历着一个高速发展时期,开放式基金正成为我国基金业的中坚力量,对整个证券市场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随着近年来开放式基金在我国的不断推出,开放式基金的风险问题越来越受到各界的关注。

概括而言,目前我国开放式基金主要面临是流动性风险、系统风险、道德风险和信息披露风险。

为了有效地规避和防范风险,应当通过发展多种避险工具以降低系统风险,完善交易机制控制流动性风险,加强外部监管来降低道德风险,从而使开放式基金在我国健康稳健地发展。

Summaryas a kind of financial innovations, open-end funds on China's securities market development has an important role. At present China open funds is experiencing a rapid growth period, mutual fund is a fund industry's backbone, on the entire stock market also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With the recent mutual fund in China has introduced, open-end Fund risk increasing awareness. Generally, the present main open-end Fund faces is the liquidity risk, risk, the risk of moral hazard and risk information disclosure.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preventing risk, should go through the development of a variety of hedging tool to reduce systemic risk, improving trade mechanism to control the liquidity risk, strengthen the external oversight to reduce moral hazard, allowing open funds in our health.【关键词】开放式基金;流动性风险;系统风险;风险防范证券投资基金起源于英国,兴盛于美国,近30年来迅速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金融力量,其中尤以开放式基金最为瞩目,其资产规模占全球基金资产规模的90% 以上,是世界基金业发展的主流。

[1]在我国,自2001年9月第一只开放式基金—华安创新面世以来,在证券市场“超常规发展机构投资者”的背景下,开放式基金得到了迅猛发展。

但是任何一种金融工具都是风险与收益的统一体,开放式基金也不例外。

本文将从我国开放式基金面临的风险的角度出发,分析探讨如何建立风险控制机制以有效地规避和防范风险。

一、我国开放式基金面临的风险分析(一)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是金融机构经常面临的风险之一,也是衡量市场状态是否良好的重要指标。

流动性是指金融资产迅速转变为现金而又不会在价值上蒙受损失的能力。

对于开放式基金而言,流动性风险是指基金管理人在面临基金持有人赎回压力时,难以在合理的时间内以公允价格将其投资组合变现而引起资产损失或交易成本的不确定性。

[2]开放式基金赎回机制的存在使其流动性风险表现得尤为突出,主要表现在:当基金面临巨额赎回或暂停赎回的极端情况时,基金保留的流动性头寸一旦无法满足投资者的赎回需求,从而出现流动性危机时,基金即面临着出售短期资产或以较高成本融资的局面,甚至将被迫出售长期投资的资产,这必然使基金遭受极大损失,降低基金净值,净值降低又会诱发新的赎回申请,形成恶性循环。

特别是在股市恐慌时期,投资者纷纷要求赎回基金,而基金由于投资数额巨大,进退困难,受股市涨跌停牌的限制,可能根本无法变现,这时就更容易出现流动性风险。

开放式基金一旦出现这种风险,就有可能会越来越大,严重的还可能导致基金清盘。

从深层原因来看,开放式基金资产的盈利性与流动性的矛盾是其流动性风险的根源。

如果开放式基金为规避风险而大量持有国债或易变现资产上,必然导致基金收益率下降,则流动性风险就不可能发生,但这显然与其盈利性相背离。

1.开放式基金流动性风险分类开放式基金的流动性风险是指由于投资者赎回时间和赎回数量的不确定所引起的基金资产变现的不确定损失,其极端情况类似于银行“挤兑”风险。

(1).外生性流动性风险。

外生性流动性风险指的是由于外部冲击造成的资产流动性的下降,这样的外部冲击是影响整个资本市场的事件,其结果是使得所有证券的流动性发生一定程度的降低,增加持有者的变现损失或者购买者的成本。

这类流动性风险类似于系统性风险,不易度量,也难以控制。

外生性流动风险的主要来源包括:宏观经济政策、国际国内政治局势变动、客户行为、自然灾害和其他一些偶发事件等不可抗力等市场的不确定性。

(2).内生性流动性风险。

所谓内生性流动风险是指来源于基金内部,由于开放式基金需要及时调整仓位而面临的不能按照事前期望价格成交,造成基金资产净值损失的不确定性。

内生性流动风险的来源主要包括:1)资产配置的不合理性。

如果资产配置不合理或配置效率较低,一旦市场发生了反向变化,或者客户提出了巨额赎回请求,开放式基金就会陷入流动性风险的困境。

2)个股交易- 1-时的价格变化。

当开放式基金进行某只股票的交易时,其委托价格、委托数量和委托频率会直接影响该股票的价格,引起该股票价格的波动。

若该股票成交稀少,买卖不活跃,则开放式基金的兑现会造成该股票价格的直线下坠,这会造成基金净值的进一步降低并有可能导致流动性风险的加剧。

对于这种风险,开放式基金可以通过控制股票交易时的委托价格、数量和频率来避免。

2.开放式基金流动性风险形成原因开放式基金的最大特点就是自由申购和赎回的市场运行机制,这也是其产生流动性风险的根源,从基金管理人的角度看一般有以下两方面的直接原因(1).内部原因。

一般情况而言,基金管理人必须从所募集的资金中拿出一定比例的现金用来屏蔽投资者随时可能提出的赎回要求所带来的风险,但是在实际的经营中,基金管理人事前很难准确地了解投资者赎回要求的规模和时间分布,因此日常的管理中只能通过一些技术来进行预测,从而作出流动性准备。

一旦投资者赎回要求超过基金管理人事前的流动性准备时,一部分投资者的赎回要求就不能及时实现,这样就引发了开放式基金的流动性风险。

可以看出这样的风险对于开放式基金来说是一种相对偶然性的状态,这种原因引起的流动性风险一般不会对基金本身产生根本性的影响,因为这样的赎回动力并不是来自市场的价格冲击,只是投资者缺乏流动性的偶然需要,投资者赎回要求没有进一步“自我加强”的内在动力,基金管理人可以通过很多办法来应对,所以一般比较容易解决。

(2).外部原因。

开放式基金的主要收益来源于证券投资,因此基金资产就必须面临来自证券市场的一切风险。

当基金所投资证券产品的价格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时基金资产的账面价值就会大幅缩水,导致基金净值的下降,从而引起投资者的不满。

这种情况下,一部分投资者就会选择“用脚投票”向基金管理人提出赎回要求,引发非预期性赎回要求,导致基金流动性风险的发生。

在实际中,这种由于资产价格下降而引发的流动性风险对基金本身的影响是比较严重的,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就会陷入“赎回循环”:即基金管理人为了应对投资者的赎回要求不得不被迫变现一部分证券,这样的抛售进一步又会增加证券价格下降的压力,证券价格的下降又会形成更多的赎回要求,被迫进行更大规模的抛售,如此循环,就像银行发生“挤兑”一样,此时投资者“羊群效应”就会出现,情况严重时可能导致基金的清盘[3]。

(二)系统风险与所有的金融工具一样,开放式基金也面临着不可分散的系统风险。

系统性风险主要是指源于基金外部、非基金本身所能控制的,来自政治、经济、政策法令的变更等所导致的市场行情波动而产生的投资风险。

我国股票市场的系统性风险非常大,曾有学者做过定量分析,认为我国股市系统风险的比例值高达80%,远远高于美英等发达国家市场20%—30%的比例。

[4]对于系统风险,基金管理人通常可以通过期货和期权和约来对冲,但系统风险是一把双刃剑,除了存在对冲成本外,往往要以付出潜在的收益为代价。

长期投资是抵御系统风险的一种有效手段。

投资学原理明确指出,分散投资品种可以降低非系统风险。

而投资期限分散化即通过投资期限的搭配可以降低系统风险,减少基金年收益的标准差。

但对于开放式基金而言,基金管理人面临无时不在的赎回压力极大地限制了其投资的期限组合搭配,从而不能有效地规避系统风险。

尤其是在中国证券市场不够完善,- 2 -投资环境差,可供基金选择的投资品种不全,使基金投资组合的选择余地有限,不易通过投资组合大幅消除投资风险。

当前我国开放式基金重复持股现象非常严重,基金投资出现较大的投机性,造成基金投资的风险加大。

(三)道德风险开放式基金的道德风险是指基金的管理人或托管人等为了自身的利益或其股东的利益而做出损害基金持有人利益的行为。

基金作为一种“受人之托、专家理财”的投资方式,是以信任为其存在基础的。

开放式基金的投资者将资金委托给基金管理人管理和运用之后,由基金托管人负责保管基金资产并监督基金管理人的投资运作。

基金管理人与托管人作为受托人,对基金投资人负有信赖义务。

但由于存在委托-代理关系,受到信息不对称因素影响,会出现“内部人”控制问题,导致违背基金宗旨、妨碍基金业健康发展的道德风险的发生。

一方面,基金管理人可能为追求自身收益或者股东的利益而加大投资的风险。

实践中,我国的基金管理公司大多由证券公司发起设立,基金管理公司为其主要股东——证券公司的利益,而损害基金持有人利益的行为发生的机率非常之大。

如基金管理人为自己股东的利益而在高位承接其股东的出货、为增加证券公司股东的佣金收入而故意频繁进行交易等。

另一方面,在目前实践中,基金托管人由基金管理人选聘,并且经中国证监会和中国银监会批准后有权撤换基金托管人,从而使基金托管人处于一种相对从属的弱势地位。

基金托管人的职责是基金管理人赋予的,其结果必定会导致,托管人为了获取稳定的托管收入而忽视基金持有人的利益。

更何况,基金托管目前已成为商业银行一项重要的中间业务和利润增长点,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在自身利益的驱动下,基金托管人有可能纵容、迁就基金管理人的违法违规行为,不认真履行托管义务,从而损害基金持有人的利益,加大投资风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