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某县反映当前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存在问题及建议
党员队伍日益呈现出流动频繁化、结构复杂化、从业多样化、活动范围扩大化等特点。
目前,X县共有流动党员1663名,占全县党员总数约10%。
流出党员1438人,流入党员225人,其中:流出党员中,连续外出6个月以上的有1238人,6个月以下的425人;连续流入6个月以上党员186人,6个月以下的39人。
流动党员主要分布在农村,也有少部分是退伍军人、大中专毕业生、倒闭企业中的党员,停产半停产、关闭、破产企业中的党员104人。
从现状看,流动党员具有以下特点。
(一)流动党员年轻且文化高。
在1663名流动党员中,40周岁以下的786名,占流动党员数的47.26%,高中及高中以上文化的895名,占流动党员数的53.82%。
从年龄和文化上看,流动党员具备了年富力强,知识结构合理,且具有一定实际工作经验的特点。
(二)外出范围广且地点不固定。
外出党员的流向以农村向城市流动为主。
流出省外的986名,流出至省内的667名,分别占外出总数的59.3%、40.7%。
由于市场经济对人才需求的原因,流动党员随时有可能更换单位和地点,流动性相当大。
党员在工作单位之间的流动相当频繁,大部分流动党员很难在一个单位较长时间工作。
流动党员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去向掌握难。
由于外出党员的流动性很大,因此党组织很难随时掌握外出党员的去向。
其原因主要是一些基层党组织对外出党员管理认识不深,重视不够,教育管理不严,制度不全,流入、流出无登记,以导致部分党员“来去自由”,外出前不向党组织报告,外出后不与党组织保持联系。
此外,还有因受灾等原因造成家庭贫困的外出党员,由于情绪低落,对党组织有怨言,逐步疏远了党组织。
(二)活动开展难。
外出党员远离属地党组织,无法参加原党支部的活动,就是春节回家过年,也是来去匆匆。
有的流入地党组织对流入的党员不闻不问,多数党员不能参加从业地的党组织过组织生活,与从业地党组织保持联系的很少。
有的党员因怕受约束,不愿暴露党员身份,成为“隐性党员”。
相当部分外出党员存在“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一意去挣钱”的心态,外出期间对原党支部的工作不闻不问,对家乡建设漠不关心,没有发挥“双带”作用。
由此造成外出党员的正常组织生活以及教育培训等,都难以落到实处。
(三)管理到位难。
多数基层党组织没有制定切实可行的外出党员管理措施,致使部分外出党员学习活动和思想教育几乎等于空白。
在外出的党员中,多数从业于个体私营企业,但目前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党组织建设还不够健全完善,适应不了对流动党员管理的要求,且有的地方党组织对流入党员管理也不够重视,出现了管理上的“真空地带”。
在外出党员中,有的还处于预备考察期;外出前,既不向党组织报告,外出后又不向党组织主动汇报思想,不按时提出转正申请,以致于预备考察期间的表现难掌握,培养考察难落实,转正手续难办理。
此外,由于党员目标管理和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对于外出党员都难以落实,致使外出党员疏于管理和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