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硝态氮、铵态氮区别

硝态氮、铵态氮区别

硝态氮与铵态氮的区别
除固氮植物外,植物可以大量吸利用的无机氮有铵态氮(NH4+)和硝态氮(NO3-)两种形式,也可吸收少量有机态氮,如尿素和结构比较简单的氨基酸。

一、硝态氮与铵态氮的特性
(一)硝态氮肥
氮肥中氮素的形态是硝酸根(NO3-)。

如硝酸钠、硝酸钾、硝酸钙。

1.硝态氮是氧化态,为阴离子,不易被土壤胶体吸附,移动快,易吸收。

2.易溶于水,溶解度大,为速效氮肥。

3.吸湿性强,易结块,吸水后呈液态,造成使用上的困难。

4.受热易分解放出氧气,使体积聚增,易燃易爆,运输不安全。

硝态氮极易溶于水,用于水田会造成很大流失(特别是放水后)。

硝态氮更适用于干旱地。

冬天温度低时硝态氮也能发挥作用。

(二)铵态氮肥
氮肥中氮素的形态是氨(NH3)或铵离子(NH4+)。

例如液态氨、氨水、硫酸铵、氯化铵、碳酸氢铵等。

1.铵态氮是还原态,为阳离子,易被土壤吸附,根系要伸到肥区才能吸收。

2.易溶于水,肥效快,作物直接吸收。

3.容易吸收,不易在土壤中流失。

4.在碱性土壤中容易挥发。

5.在通气好的土壤中可以转化成硝态氮,易造成氮的淋失和流失。

铵态氮在大棚蔬菜里是禁止使用的,铵态氮挥发时会对作物造成伤害的,硝态氮则不会。

(三)硝、铵态氮肥
氮肥中含有铵离子和硝酸离子两种形态的氮。

如硝酸铵、硝酸铵钙、硫硝酸铵。

(四)酰胺态氮
氮肥中氮素的形态是酰胺态。

例如尿素。

1.施入土壤中一小部分以分子态溶于土壤溶液中,通过氢键作用被土壤吸附,其他大部分在脲酶的作用下水解成碳酸铵,进而生成炭酸氢和氢氧化铵。

NH4+能被植物吸收和土壤胶体吸附,NCO3-也能被植物吸收,因此尿素施入土壤后不残留任何有害成分。

2.尿素中含有的缩二脲也能在脲酶作用下分解成氨和碳酸,无有害物质残留。

3.尿素在土壤中转化受土壤PH值、温度和水分的影响,在土壤呈中性反应,水分适当时土壤
温度越高,转化越快。

4.当土壤温度10℃时尿素完全转化成铵态氮需7-10天,当20℃需4-5天,当30℃需2-3天即可。

5.尿素水解后生成铵态氮,表施会引起氨的挥发,尤其是碱性或碱性土壤上更为严重,因此在施用尿素时应深施覆土,水田要深施到还原层。

6.尿素施入土壤后一般要经过脲酶水解,转化成铵态氮肥,才能被植物大量吸收利用。

二、铵态氮、硝态氮区别
硝态氮和铵态氮的好坏与施用条件和作物种类等有关,不能笼统地认为哪种好,那种不好。

另外,施用硫酸铵等生理酸性肥料作物生长不好,往往不是由于铵态氮肥不宜,而是由于生理酸性造成的。

铵态氮可以直接被用来合成氨基酸,但大多数植物主要氮源是硝态氮。

硝态氮被吸收后必须先经过硝酸还原酶和亚硝酸还原酶等酶参与还原成铵态氮后,才能进一步合成氨基酸而被植物利用。

�NO 3-进入植物体内的同化过程是:
蛋白质)
谷氨酸(蛋白质
其他氨基酸谷氨酸体内外界谷氨酸合成酶转氨酶谷氨酸脱氢酶亚硝酸还原酶硝酸还原酶吸收→⎯⎯⎯⎯→⎯→⎯⎯→⎯⎯⎯⎯⎯→⎯⎯⎯⎯⎯→⎯⎯⎯⎯→⎯⎯⎯→⎯+NH NO NO NO 4
-2-3-3不同作物施用两种形态氮的反应往往不一。

1、水稻施用铵态氮效果好
因为水稻幼苗根中缺少硝酸还原酶,对硝态氮不能很好利用。

除水稻本身原因外,水田中施用硝态氮易于流失,而且在淹水条件下的反硝化作用也是氮素损失的原因。

因此,在水稻田施用硝态氮肥,有资料认为其肥效只有铵态氮肥的60%-70%。

2、烟草是喜硝态氮作物
(1)硝态氮肥极易溶解,在土壤中活动性大,能迅速提供作物氮素营养,同时,又易于流失,肥效较短。

这种特性符合烟草的要求,叶片要生长快,在适当时候又能落黄“成熟”。

(2)硝态氮有利于烟草体内形成柠檬酸、苹果酸等有机酸,烤出的烟叶品质好,燃烧性好。

3、蔬菜是喜硝态氮作物
蔬菜施用硝态氮产量高,如硝态氮低于肥料全氮的50%,产量明显下降。

�因此,生产烟草、蔬菜专用肥时,氮肥中要有一定比例的硝态氮。

但由于在土壤水分、温度、通
气条件适宜时,铵态氮可经硝化作用,氧化成硝态氮。

所以,烟草、蔬菜也不是绝对不能施用含铵态氮的肥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