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施工总说明1.1给排水系统施工说明1.1.1管道管材及连接方式本工程市政给水管、加压生活给水管、反渗透浓水给水管试验压力为1.0MPa,排水及雨水管道进行严密性试验。
1.1.3管道保温本工程市政给水管、加压生活给水管反渗透浓水给水管、雨水管在电缆桥架或电器柜,办公室吊顶上部敷设的给水排水管道作防结露保温,保温材料采用橡塑海绵,厚度见下表:配管保温材料厚度质量控制点及控制措施表2.1预制加工预制加工时应根据各系统的特点,在管道安装前进行集中加工预制。
施工预制管段的加工尺寸,应根据现场的实际位置确定。
对于管道组合件的外形尺寸偏差应控制在3m内±5mm,每增大1m时偏差可增大±2mm,但总偏差不可大于±15mm,同时,组合件的大小规模应考虑运输和安装的方便,并应留有可调整的活口,对于预制好的组合件应提前做好防腐,不允许安装完后再进行防腐工作。
流程图如下页所示。
根据本工程的特点,按设计图纸画出管道支路、管径、变径,预留管口、阀门位置等施工草图,然后在实际安装的结构位置做上标记,按标记量出实际尺寸,记录在草图上,编号,然后再按草图测的尺寸,整批加工,并留出洞整段,则大大减少了现场的安装时间。
2.2衬塑钢管卡环连接2.2.1管道压槽原理2.2.3沟槽加工沟槽加工步骤如下:槽深应符合下表要求:钢管沟槽标准深度及公差要求沟槽连接优先采用成品沟槽式衬塑管件;采用机械截管,截面应垂直轴心,允许偏差:管径不大于100mm时,偏差不大于1mm;管径大于125mm时,偏差不大于1.5mm。
沟槽式卡箍管件安装前,检查卡箍的规格和胶圈的规格标识是否一致,检查被连接的管道端部,不允许有裂纹、轴向皱纹和毛刺,安装胶圈前,还应除去管端密封处的泥沙和污物。
沟槽连接步骤如下:序号安装步骤安装图片安装说明1 上橡胶垫圈将密封橡胶圈套入一根钢管的密封部位,注意不得损坏密封橡胶圈;2 管道连接将另一根加工好的管道与该管对齐,两根管道之间留有一定间隙, 移动胶圈,调整胶圈位置,使胶圈与两侧钢管的沟槽距离相等;3 涂润滑剂在管道端部和橡胶圈上涂上润滑剂;4 安装卡箍将卡箍上、下紧扣在密封橡胶圈上,并确保卡箍凸边卡进沟槽内;5 拧紧螺母用手压紧上下卡箍的耳部,使上下卡箍靠紧并穿入螺栓,螺栓的根部椭圆颈进入卡箍的椭圆孔,用扳手均匀轮换同步进行拧紧螺母,确认卡箍凸边全圆周卡进沟槽内;6 检查检查上下卡箍的合面是否靠紧,不存在间隙为止。
安装机械三通,需要在管道上开孔,开孔必须使用专用的开孔机,不允许使用气割开孔,开孔后必须做好开孔断面的防锈处理。
管道开孔及安装机械三通节点详图如下:管道开孔及安装机械三通步骤如下:2.2.6机械四通安装点,在这点上划圆周线,旋转180°后再确定一点,以这两点为定位点,分别加工所需要的孔,两孔中心轴间距错位小于2mm,圆周方向弧长误差S1-S2小于6mm。
2.2.7管件安装沟槽式连接管件备有成品同径三通、异径三通、90°弯头、45°弯头、大小头等以适应管路系统连接的不同要求,成品管件必须与管箍配套使用;建筑内部给水系统,一般进行水压试验。
试压的目的是检查管道及接口强度,和检查接口的严密性。
建筑内部暗装给水管道应在隐蔽之前作水压试验。
2.3.1试压前应具备的条件(1)管道系统施工安装完毕,并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及验收有关规定。
(2)支、吊架安装完毕。
(3)管道的焊接等工作结束,并经检验合格。
焊缝及其他应检查的部位未经涂漆和保温。
(4)管道的标高、坡度等经复查合格。
试验用的临时加固措施经检查确认安全可靠。
(5)试验用压力表已校验,精度不低于1.5级,表的满刻度值为最大被测压力的1.5-2倍。
2.3.2试压设备与装置水压试验设备按所需动力装置分为手摇式试压泵与电动试压泵两种。
给水系统较小或局部给水管道试压,通常选择手摇式试压泵;给水系统较大,通常选择电动试压泵。
水压试验采用的压力表必须校验准确;阀门要启闭灵活,严密性好;保证有可靠的水源。
试验前,应将给水系统上各放水处(即连接水龙头、卫生器具上的配水点)采取临时封堵措施,系统上的进户管上的阀门应关闭,各立管、支管上阀门打开。
在系统上的最高点装设排气阀(自动排气阀或手动排气阀),以便试压充水时排气。
在系统的最低点设泄水阀,当试验结束后,便于泄空系统中水。
给水管道试压前,管道接口不得油漆和保温,以便进行外观检查。
给水管道试压装置如右图所示。
2.3.3水压试验压力给水管道试验压力为1.0MPa。
试验时,达到规定压力即停止加压,在10分钟内压力降不大于0.05MPa,然后将试验压力降至工作压力作外观检查,以不漏为合格。
2.3.4水压试验的方法及步骤本工程采用分区、分系统进行水压试验。
水压试验应有施工单位质量检查人员或技术人员、建设单位现场代表及有关人员到场,作好对水压试验的详细记录。
各方面负责人签章,并作为技术资料存档。
水压试验的步骤如下:(1)将水压试验装置进水管接在自来水管(也可设置水箱或临时水池)上,出水管接入给水系统上(如上图所示)。
试压泵、阀门等附件宜用活接头或法兰连接,便于拆卸。
(2)将1、2、4阀门关闭,打开阀门3和室内给水系统最高点排气阀,试压泵前后的压力表阀也要打开。
当排气阀向外冒水时,立即关闭。
然后关闭旁通阀3。
(3)开启试压泵的进出水阀1、2,启动试压泵,向给水系统加压。
加压泵加压应分阶段使压力升高,每达到一个分压阶段,应停止加压对管道进行检查,无问题时才能继续加压,一般应分2—3次使压力至试验压力。
(4)当压力升至试验压力,停止加压,观测10分钟,压力降不大于0.05MPa;然后将试验压力降至工作压力在管道、附件等处未发现漏水现象为合格。
(5)试压过程中,发现接口渗漏、管道砂眼、阀门等附件漏水等问题,应作好标记,待系统水(6)试压合格后,应将进水管与试压装置断开。
开启放水阀4,将系统中水放空。
并拆除试压装置。
管道系统试压记录表(1)给水管道系统试压合格后,应分段用水对管道进行冲洗。
冲洗用水应为清洁水。
(2)水冲洗的排放管应接入可靠的排水井或沟中,并保证排泄畅通和安全,排放管的截面不应小于被冲洗截面的60%。
(3)冲洗时,以系统内最大设计流量或不小于1.5m/s的流速进行。
(4)水冲洗应连续进行。
当设计无规定时,则以出口水色和透明度与入口目测一致为合格。
(5)管道冲洗后应将水排尽,需要时可用压缩空气吹干。
(6)管道冲洗合格后,应填写《系统冲洗记录》表。
管道系统冲洗记录表管道保温工程应符合设计要求。
按绝热层、防腐层、保护层的顺序施工。
管道保温施工应在管道试压及涂漆合格后进行。
施工前必须先清洗管道表面脏物及铁锈,再涂上防锈漆两遍,并保护管道表面的清洁和干燥。
保温工程主要材料应有制造厂合格证明书或分析检验报告,种类、规格、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
非水平管道的保温工程施工应自下而上进行。
防潮层、保护层搭接时,其宽度应为30-50mm。
绝冷热层,同层的预制管壳应错缝,内、外层应盖缝,外层的水平接缝应在侧面。
预制管壳缝隙一般应小于冷保温2mm。
与冷管道连接的支管及金属件也应有冷保温层,该段冷保温层伸展长度应不低于冷保温层的4倍或至垫木处。
阀门或法兰处的保冷施工,当有冷紧要求时,应在管道热、冷紧完毕后进行。
保冷层结构应易于拆装,法兰一侧应保留有螺栓长度加25mm的空隙。
保温层管道应有防潮层。
防潮层在管道连接支管及金属件上的施工范围应由绝热层边缘向外伸展出150mm或至垫木处,并予以封闭。
防潮层应完整严密,厚度均匀,无气孔、鼓泡或开裂等缺陷。
便于操作管理,应在所有管道外面或保温层外面涂上不同颜色的油漆或标志,或画上标明介质流向的箭头,以便标明辨别。
第三节排水系统管道安装排水管道施工工艺流程图:安装准备管道预制污废水干管安装污废水立管安装污废水支管安装灌水试验防结露保温卫生器具安装通水通球试验3.2管道连接技术措施3.2.1UPVC管粘接安装本工程排水管道采用UPVC管,粘接。
管材及其管件具有重量轻、寿命长、施工简便、不污染水质等优点,此外还有下列特点,在施工和使用中应予特别注意。
(1)UPVC管材的抗拉强度与温度密切相关,随着温度的升高抗拉强度及弹性系数会降低;温度低于0℃时有脆性现象。
(2)UPVC管在常温下具有一定的耐冲击性,但在低温下的冲击强度较低,特别是当表面有刻痕时,冲击强度会急剧下降。
(3)UPVC管在阳光直射处使用时还应采取必要的措施。
粘接施工方法如下:(1)接口检查接口表面应光滑、平整、无凹陷、无异常变形。
(2)切断、倒角和打毛当管材需要切断时,先按需要长度划线,用细齿锯切割,注意切断面的平整,并应与管子的轴线相垂直。
插口处做成坡口后在再进行连接,坡口长度一般不小于3mm;厚度约为管壁厚度的1/3~1/2。
用中号板挫均匀加工倒角(参见右图),并用砂布将粘接表面倒角形状打毛。
(3)清理粘接表面清除加工面的碎屑,用干净的干布擦拭粘接表面,彻底清除尘土和水分。
当表面有油污时,需蘸丙酮擦拭,以除去油污。
(4)划线根据不同管径和配件承口的深度,在管子插入端用红蓝铜笔划出插入深度的标记线。
不同管径的插入深度见下表。
UPVC管粘接时的插入深度公称外径(mm)D 20 25 32 40 50 63 75 90 110 125 插入深度(mm)16 18 22 26 31 37 43 51 61 68 均匀操作,使粘接剂遍布结合面,分布薄而匀,不得漏涂,也不宜过多。
每个接口的粘接剂参考用量列于下表。
公称外径(mm)D 20 25 32 40 50 63 75 90 110 125 粘接剂用量(g)0.40 0.58 0.88 1.31 1.94 2.97 4.10 5.73 8.43 10.8木方或紧线器等工具加力),使插入深度至划线位置,并保持一定时间以防接口滑脱。
当管径小于63mm时,压力保持时间不少于30s;管径大于63mm时,压力保持时间应不少于60s。
插入后应尽量避免扭转。
(7)养护承插接口粘接完毕后,应用干布将缝隙内挤出的多余粘接剂擦拭干净,并在不受侧向外力的情况下静置固化。
固化所需时间见下表。
粘接静置固化时间(min)公称外径(mm)D管材表面温度(℃)5~18 18~40 45~70<63 30 20 1~263~110 60 45 30110~160 90 60 451)检查管道接点和接口部位,设置可靠的支墩或固定支架,以防管道在试压过程中窜动,影响接口质量;2)在粘接完成24h后,缓慢地向管内注水,检查系统的排气情况;3)当系统充满水后,进行严密性检查;4)用手压泵平稳地升压,至试验压力(工作压力的1.5倍,但不得小于0.6MPa)后,稳压并检查接头部位有否渗漏;5)稳压1h后,补充至规定的试验压力值,在15min内系统压降不超过0.05MPa即为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