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整理】中外历史大事年代对比详表

【整理】中外历史大事年代对比详表

◆公元前428-前348年 柏拉图在世。代表作《理想国》
公元前384-前322年亚里士多德开创逻辑学,使哲学成为一独立学科。
◆公元前5世纪中期罗马的《十二铜表法》诞生,标志成文法形成,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特权。
秦朝
公元前221年-前207年
秦统一六国。 秦王赢政,自称“始皇帝”, 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王朝。
2、手工业:发明了灌钢法
3、商业:城镇稍远、交通便利“草市”,政府管理“草市尉”
(三)思想
道教盛行,竹林七贤。
(四)科技文艺:
书法:东晋的王羲之、王献之是草书大家;天下第一行书是晋代书圣王羲之的《兰亭序》,汉字五种字体成型。
隋朝
公元581—618
隋朝初步形成三省制度,采用科举考试选拔人才。
中国的山水画发展成独立的画科,京杭大运河开建。
◆经济上:
1、农业:南宋时期,江浙地区成为全国经济中心,“苏湖熟,天下足”,表明国家经济重心实现了南移。
2、手工业:宋代瓷窑遍布全国各地,用煤做燃料,棉花种植及棉纺织技术推广到闽粤地区。
3、商业:两宋时商业最为繁荣,市坊的界限打破,出现瓦子,汴京是繁华的商业大都市;交子在中国四川地区发行,为世界最早的纸币;景德镇烧瓷闻名全国;海上丝绸之路(瓷器)繁荣,海外贸易是税收的重要来源之一。
4、军事:巩固边疆(出击匈奴,修筑长城)开拓疆域(攻打越族开灵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初步形成
●公元前3世纪中
期前,罗马法律仅适用于罗马公民,被称为公民法;公元前三世纪中期后,出现了普遍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万民法
西汉
公元前202年—
公元9年
◆政治上:
1、汉初地方上实行郡县制和封国并行制
2、汉景帝时开始削弱王国势力,汉武帝时采取“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
●公元前508年 雅典克利斯提尼改革:确立了雅典民主政治
●公元前495-前429年伯利克里时代:A国家的一切权利属于全体公民
B、公民大会是城邦的最高权力机构。
C、五百人会议是最高行政机构,处理公民大会闭会期间的日常事物。D、陪审法庭是最高司法机关和监察机关E、国家一切官职向各等级公民开放,国家官员由选举产生。各级公职人员实行“公职津贴制”)
(2)抨击封建社会传统观念,倡导个性的自由发展
(四)科技文艺
1、明传奇
传奇的演唱形成昆曲一统的局面。汤祖的《牡丹亭》是明传奇最出色的作品
2、小说:罗贯中著有《 三国演义》 ,这是我国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吴承恩著有《 西游记》
◆文化艺术:●理学是三教合一的产物,朱熹为宋明理学的集大成者(客观唯心主义者),提出①理气论②心性论,强调“格物致知”,中国传统的道德规范形成●文学上词是一大特色●风俗画成为绘画主流《清明上河图》,宋代书法注重“有意无法”,追求个性,以宋四家为代表;●话本出现,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出现是主因。
◆科技:●十一世纪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二)经济:
1、农业: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引进;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还形成一些专业生产区域;出现了《农政全书》和《天工开物》。《天工开物》是一部关于当时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的百科全书
2、商业:●公元1405 一1433年,郑和等7 次出使西洋,历30 余国●在商业的某些领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徽商与晋商
5、公元868年 雕版印刷品《金刚经》问世。
6、唐朝末期 火药应用于军事。
五代十国907——
979年

●公元1265~1321年意大利文艺复兴先驱但丁在世,代表作为《神曲》。
辽、宋
夏、金
916年
——
1276年
◆政治上:
1、、基本解决中央与地方的权力之争。北宋加强中央集权:设置二府(中书门下<行政>,参知政事分行政权、枢密院<军事>)三司(财政权,盐铁、户部、度支);分化地方事权;收军权;收财权(转运使,路)
◆文化科技:1)赋是两汉时期盛行的一种文学体裁。2)蔡伦改进造纸术。3) 张衡制作地动仪。
三国两晋南北朝
公元220年——
公元589年
(一)政治上:北方:北魏孝文帝变法
南方:九品中正制(曹操)、门阀制度
(二)经济上:
1、农业:1)北魏孝文帝变法促进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均田制,与租调制
2)《齐民要术》,为中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农书。
战国时期
公元前475年
-—
前221年
◆政治:1、魏国李悝变法(最早)2、楚国吴起变法3、秦国商鞅变法(影响最大)
◆经济:1、农业:1)铁犁牛耕在战国时期进一步推广,并最终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2)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形成, 并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3)重农抑商政策确立。4)水利工程:都江堰(李冰,四川)、郑国渠(郑国、咸阳)
◆经济上:井田制(奴隶制贵族土地所有制);商业进步
◆文化上:周礼
公元前8世纪
斯巴达、雅典城邦建立。小国寡民(城邦制度的特点
春秋时期
公元前770年
—-
前476年
◆政治上:
齐桓公即位,任用管仲为相,进行变法。
楚庄王问鼎(表明周天子王权弱,诸侯挑战分封制)
郡县制出现。
◆经济上:铁犁牛耕开始出现;人工冶炼铁器出现。
3、商业:商品交换发展,私商出现,出现富足的巨商和繁荣的商业中心:邯郸(政治经济中心)
◆思想文化:1、出现百家争鸣局面。条件:春秋战国,是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社会大变革时期(政治上、经济是、阶级关系上、思想文化),从而促进了学术思想活跃。学派:主要有儒、墨、道、法家等。代表人物:墨子、孟子、荀子、庄子、韩非子。
约公元前2000年-前12世纪,爱琴文明。
商朝
公元前1600年
—前1046
政治上:皇位实行兄终弟及制
经济上:使用贝壳做货币;商朝人善于经商被称之为“商人”;出现少量青铜农具,但是价格昂贵;青铜器:战争、祭祀。
文化科技:出现甲骨文。现存最大的古代青铜器司母戊鼎
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9世纪
古希腊“荷马时代”。
◆思想文化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置太学与地方教育系统;采用“察举制”选官。
●3世纪初,公民法与万民法之间失去区别
●公元533年 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编成《民法大全》标志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完成。罗马法在形式上分为成文法和习惯法;在结构上包括公民法和万民法。其作用和目的:维系和稳定罗马帝国的统治。其意义是欧洲最早的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是现代欧洲大陆法系的基础。其影响:拿破仑的《法国民法典》;西方法律的陪审制度、律师制度和诉讼原则:近代英国的《权利法案》美国的《独立宣言》和法国的《人权宣言》均受其影响。
2、商业:1)柜坊——银行雏形;飞钱——汇票。2)商业发达的城市——黄河流域的长安、洛阳,长江流域的扬州、益州3)市与坊用围墙隔开,白天定时开市、闭市,出现夜市4)广州是南方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唐政府在这里设有市舶使,专管对外贸易。
3、手工业:唐代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瓷器从唐代开始输出国外;出现私营纺织作坊。
3、汉武帝把西汉王朝的统治推向鼎盛时期。
措施:从政治(在中央形成“中朝”决策机构,在地方设刺史监察诸候和地方高官)、经济、思想文化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经济上:一犁两牛三人的耦犁(北方),南方“刀耕火种”,井渠(关中);真正意义上的纸出现;集中贸易的“市”严格管理;陆上“丝绸之路”出现(丝绸:代表(素纱掸衣,起绒棉)
元朝
1271年-1368 年
◆政治:●在中央实行一省两院;最高行政机关是中书省。
●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是中国省制开端
◆经济:1)元代重新的疏通大运河,开辟海运,发展对外贸易。大都是政治文化中心,也是繁华的商业大都会。杭州是南方最大的商业和手工业中心,泉州是当时世界第一大港。
2)元代景德镇成为制瓷中心,烧出青花瓷器
西周
公元前1046年
-—
前771年
◆政治上:分封制和宗法制、礼乐制度。
宗法制(核心)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宗法制在政治方面体现为分封制。宗法制最大的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分封制含义:分封制是西周分封诸侯的制度。目的:巩固奴隶制统治。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辨证统一。作用: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疆域。
文化:●元杂剧繁荣(代表人物:马致远、关汉卿《窦娥冤》)
●元绘画艺术成就最高的是“文人画”
明朝
1368 年
1644 年
政治:
1、中央:废丞相,设内阁,权分六部
(1)过程:明太祖废丞相制度;明成祖正式设立内阁(票拟、批红);
(2)内阁性质:为皇帝提供顾问的机构,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2、地方:废行省,设三司(承宣布政使司<行政>、提刑按察使司<监察>、都指挥司<军事>)。
(三)科技文艺:
1、思想上实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儒释道”合一。
2、唐诗繁荣;李白“诗仙”,浪漫主义风格;杜甫“诗圣”,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追求浅显平易的诗风。
3、绘画:唐代阎立本创作的《步辇图》;王维:文人画鼻祖
4、书法:楷书盛行于隋唐。唐朝颜真卿、柳公权的楷书书法特色被称为“颜筋柳骨”,表现盛唐之气。
孟子是儒家的亚圣,将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
荀子将儒家思想结合法家和道家的合理成分是儒家思想集大成者
2、 屈原创作《离骚》。创造了“楚辞”体
3、战国时期 司南出现。
◆公元前5世纪中叶后,古希腊出现智者学派,代表有普罗塔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重视人的价值,把人从社会中分离。
◆公元前469-前399年 苏格拉底在世。重视人的伦理道德,主张知识与道德合一,认识你自己(理性),哲学成为研究人的学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