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病毒性肝炎
4 诊断与治疗
实验室检查
1.血清酶检测 ALT是判定肝细胞损害的重要指标 2.血清蛋白检测 3.血清和尿胆红素检测 4.凝血酶原活动度( PTA)检查 5.血氨浓度检测 6.肝炎病毒病原学(标记物)检测
诊断要点
不洁 饮食史
输血、 接触史
诊断
肝炎病 原学检查
症状和体征
不同病毒感染的病原学检测?
治疗要点
其他护理诊断
3. 潜在并发症:出血 4.潜在并发症:干扰素治疗的不良反应
健康指导
1.疾病预防指导 2.保护易感人群 3. 意外暴露后乙型肝炎预防 4.疾病知识指导 5. 用药指导与病情监测
观
? 戊型肝炎病毒:萼状病毒科
流行病学
分类 传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HAV HBV
HCV HDV
急性期病人和隐性感 粪-口传播 染者(主要)
抗HAV阴性者均 易感
急、慢性乙型肝炎病 血液传播、母婴传 HBsAg阴性者均
人和病毒携带者(主 播、性接触传播、 易感
要)
生活密切接触
急、慢性病人和病毒 血液传播、母婴传 普遍易感
1.急性肝炎 ? 一般及支持疗法 ? 护肝药物 ? 抗病毒治疗 ? 中医中药治疗 2.慢性肝炎 适当休息、营养保肝、抗病毒和对症治疗
干扰素与核苷(酸)类似物的区别?
5 护理诊断与措施
护理诊断与措施
1.活动无耐力 与肝功能受损、能量代谢障碍有关 (1)休息与活动 (2)生活护理 2. 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食欲下降、呕吐 、腹泻、消化和吸收功能障碍有关 (1)介绍合理饮食的重要性 (2)饮食原则 (3)观察胃肠道症状 (4)评估病人营养情况
其他症状 消化系统症状
黄疸期
黄疸前期 急性黄疸型
病毒血症
恢复期
慢性肝炎 ? 急性黄疸型肝炎和急性无黄疸型肝炎
中度
反复出现 纳疲差乏
轻度脾大
轻度
慢性肝炎
重度
不同程度慢性肝炎实验室检查参考指标
项目
轻度
ALT 和(或) AST(IU /L) ≤正常 3倍
胆红素(μmol/L)
≤正常 2倍
清蛋白( g/L )
携带
播、性接触传播
丁肝病人
同乙肝
普遍易感
HEV 戊肝病人或隐性感染 粪-口传播 者
成年人(多见)
2 病因及发病机制
病因及发病机制
各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了
病理生理变化
? 黄疸 ? 肝性脑病 ? 出血 ? 腹水 ? 肝肾综合征 ? 肝肺综合征
3 临床表现
急性肝炎 ? 急性黄疸型肝炎和急性无黄疸型肝炎
~ ≤4500
重型肝炎 分急性肝衰竭、亚急性肝衰竭、慢加急性肝衰竭、慢性 肝衰竭
肝脏缩小
黄疸进行 重型 性加深 肝炎
出血倾向
肝性脑病 肝肾综合征
淤胆型肝炎 ? 急性黄疸型肝炎和急性无黄疸型肝炎
ALT升高及 PTA下降
消化道 不明显 症状轻
黄疸深
三分离
梗阻性
淤胆型 肝炎
肝炎后肝硬化 表现为肝功能异常及门静脉高压
病毒性肝炎
学习内容
1 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
病原体
? 甲型肝炎病毒:小RNA病毒科的嗜肝病毒属
? 乙型肝炎病毒:嗜肝DNA病毒科,在电镜下可见3种 病毒颗粒:①Dane颗粒,又称大球形颗粒;②小球形 颗粒;③丝状或核状颗粒
? 丙型肝炎病毒:黄病毒科丙型肝炎病毒属
? 丁型肝炎病毒:一种缺损RNA病毒
≥Hale Waihona Puke 5A/G≥1.4γ-球蛋白( %)
≤21
凝血酶原活动度( PTA )( %)>70
胆碱酯酶( CHE )(U/L )
>5400
中度
重度
>正常 3倍 >正常 3倍
>正常 2~5倍 >正常 5倍
>32~<35 ≤32
>1.0~<1.4 ≤1.0
>21~<26 ≥26
60~70
>40~< 60
>4500 ≤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