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1级高一语文选择题专项训练(一)

2011级高一语文选择题专项训练(一)

2011级高一语文选择题专项训练(一)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列文字,完成1--3题闲话信仰信仰一般是和崇高相连接的,是理想主义的源头和根本,说一个民族没有信仰,那简直意味着要将其划出文明世界。

信仰是一种心理状态,是人们对于各种体验的命题所持的接受和认同的态度。

早就有学者指出,中国传统文化的薄弱环节是宗教资源的稀缺。

这话大体不错。

因为作为传统文化的主流,儒家思想从源头上就和宗教情怀各执一端。

长期以来,儒家在文化思想领域内占据着统治地位,这种统治地位又和封建王朝专制制度互为依托,形成一个“超稳定结构”,这自然就没有给任何宗教留下适宜发展的空间和条件。

不过事实上,儒家文化对于各种宗教的态度却是比较宽容的。

历史证明,各大宗教传入中国(汉族地区)或早或晚,都并未产生过其他国家常见的异端之间惨烈的流血事件。

中国人缺少宗教情怀不假,但不信教并不等于什么也不信,事实上,中国文化中关于道德信仰方面的分量并不低于任何一种高级宗教。

中国人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信仰,其所经历的艰苦思想过程,使它在人类精神文明史上居于一个相当高的层次。

比如,“孝”和“以孝治天下”观念的提出,就反映出在信仰问题上的煞费苦心和独一无二。

先儒们早就发现,人的精神层面的进步必然植根于对动物本能的抵制、疏离和克服。

在这个过程中,“孝”正是最中心的环节。

处于文明早期阶段的人类没有“孝道”这一说,相反历史上许多游牧种群都有歧视老人的风俗。

时至今日,西方发达世界的伦理秩序中,下一代也仍然排在上一代之前。

这种对下一代的关爱,是和动物的本能完全一致的,只有“孝”却是反其道而行——它是一种和动物本能逆向的理念。

能够在这点上取得突破,推而及之,其他道德信仰的贯彻就变得切实可行了,这就叫做“百善孝为先”。

因此可以说,“以孝治天下”确实是很高明的政治哲学。

对传统文化中道德信仰方面的正面评估,是一种积极的说法。

而要做到客观公允,它消极的另一面也不能回避。

由于对生命意义的探索缺失了“彼岸情结”的支撑,道德信仰的状况常常受时代环境的左右,在一个反常的、险恶的社会条件下,又较容易受到蛊惑,因而其坚定性确实赶不上各种高级宗教。

这就是为什么中国历史上有那么多令人厌恶的现象,小者拐骗偷摸;大者杀人食肉。

而在权力场中,谄媚逢迎,虐杀无辜;或者是崇洋媚外,唯利是图,内涵虽然不同,嘴脸一样丑恶。

而且,从表面看来,其来源和过程毫不相干甚至互相对立的东西,能够按照当权者的意志一夜之间便蔚为风气。

这在宗教传统很深的国家是很难看到的。

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在西班牙和巴尔干地区发生过猛烈的碰撞,反反复复的改宗斗争是一个相当漫长而惨烈的过程,时至今日,巴尔干人民还在饱尝这一惨剧留下的苦果。

相对他们而言,中国人倒该算是有福的了,在这里所谓“坏事变好事”的逻辑得到了证明。

不是吗?如果我们也十分执著于某种信仰,那中国和世界今天会是何等模样。

1、下列关于“信仰”的说法,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A.儒家在文化思想领域内占据着统治地位,又和封建专制互为依托,形成一个“超稳定结构”,导致别的宗教无法传入。

B.道德信仰易受时代环境的左右,在反常的、险恶的社会条件下,较容易受到蛊惑,其坚定性赶不上高级宗教。

C.中国人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信仰,其所经历的艰苦思想过程,使它在人类精神文明史上居于一个相当高的层次。

D.道德信仰在中国文化中有很重的分量,实际上也相当于一种高级宗教,而传统文化中的道德信仰方面既有着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2、作者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薄弱环节是宗教资源的稀缺”。

下列选项中,不.是.造成“宗教资源的稀缺”的原因的一项是()A.儒家思想作为传统文化的主流,从源头上就和宗教情怀各执一端。

B.长期以来,儒家在文化思想领域内占据着统治地位,并和封建王朝制度互为依托。

C.儒家思想存在一个“超稳定结构”,没有给其他宗教的发展留下适宜的空间和条件。

D.宗教或早或晚传入中国(汉族地区),都并未产生过惨烈的流血事件。

3、下面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信仰是人们对于各种体验的命题所持的接受和认同的态度,是世界文明和一切道德观念的基础和前提。

B.人的精神层面的进步必然植根于对动物本能的抵制、疏离和克服,“孝”却是反其道而行之。

C.“孝”是一种和动物本能逆向的理念,植根于中国传统的“以孝治天下”确实是很高明的政治哲学。

D.巴尔干地区漫长而惨烈的动荡导致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猛烈碰撞,至今巴尔干人民还饱尝这一苦果。

二、古代诗文阅读(27分)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

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

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

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

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

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

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

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

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

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

……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

尝问天下所疾恶者。

宦官惧其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

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

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仗,幽微难明。

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

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

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

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8、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不正确的一项是()A.衡少善属文(属:嘱咐)B.而无骄尚之情(骄尚:骄傲自大)C.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无征:没有应验)D.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典宪:典章制度)9、下列句中“乃”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A.精思傅会三年乃成。

B.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C.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D.尔其勿忘乃父之志。

10、下列对原文的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张衡年轻时就很有才能,但他并不恃才傲物,而是稳重淡泊,不去结交庸俗之人,也无意出世为官。

B.张衡精于机械方面的巧思,致力于天文、气象的研算,因此被皇帝征召,于是他更精心于钻研这方面的学问。

C.张衡研制成浑天仪后,又研制成了候风地动仪,根据里面设置的机关,可以测定地震的发生及方位。

D.永和初年,张衡出京做河间相前,预先打听到河间的奸邪豪右,上任前将他们一举收擒,河间从此安宁了。

第Ⅱ卷表达题(83分)四、基础知识和语言文字运用(23分)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A. 昆明南濒滇池,三面环山。

由于印度洋西南暖湿气流的影响,日照长,霜期短,气候温和,无冬无夏....,四季如春,是极负盛名的“春城”。

B. 莫言的小说,首先征服你的,并不是故事和人物,而是语言。

那一个个平淡的文字背后深藏着穿云裂石....的哀痛和精彩斑斓的怜爱。

C. 在全球创业周峰会上,创新工场创始人李开复告诫年轻人,要想在中国创业成功,不能简单照搬美国的创业模式,勿期望一蹴而就....。

D. 你不用担心,你的难处,也就是我的难处,如果你生活中遇到什么困难,或是工作中遇到什么阻力,我一定会鼎力相助....的。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 成功学家们在考察了那些具有杰出的个人品质并取得巨大成就的人后,得出了用耐心把一件事坚持做下去是所有成功者拥有的特质。

B. 我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使塑料业务增长了两倍多。

虽然功劳赫赫,但我显然已经得罪了公司总部的一些强权人物。

C. 良好的商业信誉是靠长期的艰苦努力建立起来的,它本身就是商品价值的一部分。

徽商的发迹,与努力建造和积极维护自己的信誉是分不开的。

D. 班主任从他的两次月考失败这一现象反映两个问题:一是他不善于总结归纳,二是他一遇到难题就不知所措。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65岁及以上老年人已达 1.5亿,。

;。

;。

正因如此,老年人跌倒控制干预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

①愿不愿意向跌倒的老人伸出援手,是道德问题②按通常30%的发生率估算,每年有4000多万老人至少发生1次跌倒③为了保障老人的生命和健康,二者都需要肯定的回答④知不知道怎样向跌倒的老人正确施救,则是技术问题⑤见危不救,可能导致老人伤残或死亡⑥救助不当,也可能帮了倒忙,甚至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A.②⑥①③④⑤ B.②⑤⑥①④③ C.⑤②⑥③①④ D.⑤⑥②④③①2011级高一语文选择题专项训练(一)参考答案五 13.(3分)C。

(一蹴而就:蹴:踏;就:成功。

踏一步就成功。

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常用于否定句或者反问句。

此处用法正确。

A.无冬无夏:不管是冬天、夏天。

指一年四季。

无:不论。

属望文生义。

B. 穿云裂石:穿破云天,震裂石头。

形容声音高亢嘹亮。

此处虽然也指声音,语境是哀痛声音,只能用“撕心裂肺(撕碎心,使肺裂,形容某事令人极度悲伤。

有时也可做疼痛到了极点)”。

属范围不当。

D. 鼎力相助:鼎力:大力。

大力相助。

指别人对自己的大力帮助。

敬辞,多用于感谢别人。

属敬辞谦用。

)14(3分) B。

(A.宾语中心语残缺。

句末补“的结论”。

C. 动宾搭配不当。

“建造”改为“提高”D.句式杂糅。

应改为“班主任从他的两次月考失败这一现象发现两个问题”或“他的月考失败这一现象可以反映两个问题”。

15、(3分)B 解析:先按照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关系将⑤⑥、①④排在一起,再根据②句与首句中数字的直接关系,将②排在首位,再根据③句所述的“二者都需要肯定地回答”确定“二者”指的是“伸援手”和“正确救助”。

16 (6分)答案:①高速发展的经济;②风光旖旎的环境;③底蕴深厚(丰富多样)的文化;④激情而又惬意的生活。

(答案不分先后。

第①点1分;第②点1分;第③点2分,只答文化的表现1分,概括为底蕴深厚或丰富多样的文化2分;第④点2分,只答激情或惬意一面1分,两面都答才2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