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命生命》课文解读

《生命生命》课文解读

《生命生命》课文解读《生命生命》这篇文章处于以“热爱生命”主题单元教材的第三篇文章。

在紧接着本单元前两篇课文引导学生们通过感人的故事从思想和行动上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病学会关心别人的生命的基础上,要引导学生开始关注和认识自己的生命究竟是什么?“生命”是一个沉重的话题,不同年龄层次的人对生命的认识和感悟也是不同的。

这篇课文短小精悍、语言简洁朴实、思想含蓄深邃。

形象描写与理性思考有机结合,是一篇抒写感悟人生的好文章。

课文开头首先提出问题:生命是什么?下面的内容却没有从正面回答,而是从飞蛾求生、砖缝中长出瓜苗、倾听心跳等几件事中,展示了生命的意义: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作者还表达了自己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本文的作者杏林子自身的境遇就是对生命进行顽强抗争的极好例子,而她对生命的强烈呼唤,在《生命,生命》一文中体现得如此强烈,只有真正感同深受了,读者的心灵才会与作者的感悟碰撞出共鸣的火花来。

但是让活泼单纯,生活无忧的四年级学生通过三件看来平常的小事去解读“生命”,无疑有一定的挑战性。

因此,多方面深入地了解杏林子对理解课文的内涵有很大的帮助。

《生命生命》相关资料链接杏林子简介杏林子本名刘侠,1942年2月28日生于西安,幼年随着军人身份的父亲走遍祖国大江南北,1949年随国民党政府迁至台湾。

自12岁起,杏林子患“类风湿性关节炎”,全身关节大部分遭到损坏,致使她腿不能行,肩不能举,手不能抬,头不能转。

但饱受病痛煎熬的杏林子,却以她遭受的肉体苦难来体验生命的礼赞,用手中的笔来歌颂对璀璨生命的热爱。

杏林子生前笔耕不辍,1977年发表第一本作品《生之歌》,随后,每年都有新作问世,创作多达百万字,先后出版多本文集,包括《杏林小记》、《另一种爱情》、《重入红尘》、《行到水穷处》、《感谢玫瑰有刺》、《相思深不深》、《现代寓言》、《生之颂》、《心灵品管》、《留白的青春,叛逆的岁月》、《生命之歌》、《身边的爱情故事》、《阿丹老爸》等散文,还有图画书《好小子,乔比》,叙述了一只名叫乔比的猫咪离家出走的故事。

她共有60多部作品,包括40多出剧本、16本散文集和两本小说,还有专辑及编著的作品。

她被誉为“台湾最具影响力的作家”,曾当选为第八届“台湾十大杰出女青年”。

作为一个作家,她写的书文字简洁,读来感性十足,透着淡淡的温柔,没有怨天尤人,有的是不向任何苦难、灾难低头的坚韧精神,字里行间洋溢着乐观和豁达,她以幽默的笔调来描绘人生种种际遇,述说生命附加给你的诸多挑战。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不知有多少港台的年轻人以杏林子的励志作品为典范寻取生活的勇气,一些监狱里的服刑人员还因为她的书而得到启迪获得再生。

如今,她所写出的众多励志作品如《生之歌》、《生之颂》、《杏林小记》和《行到水穷处》等,这些曾感动了无数人的经典书籍,在这个非常时期,又成为了台湾民众阅读的热点,人们希望通过阅读作品对她进行怀念,对自我的生命进行洗礼。

杏林子同时还是一个有着博爱之心的人,在台湾,杏林子还创立了“伊甸残障基金会”,为残障者的医疗、工作、健康、福利和人权做着根本的奋斗。

2003年2月8日杏林子因遭患有精神疾病的印尼女佣施虐,头部受创,送医院急救无效逝世。

她在生前早已提出死后要捐出躯体的心愿。

因此,在她离世后,家属经商议决定遵照她生前的遗愿,把躯体捐献给医院,供“类风湿性关节炎”教学研究。

这正是她的名言:“除了爱,我一无所有”的真实写照。

杏林子照片:《生命生命》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并正确读写“鼓动、跃动、欲望”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道理。

4.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地学习,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教学难点:学生领悟文中三个事例中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准备:1.老师搜集有关杏林子的资料。

2.学生搜集有关生命的格言。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课题师:在《永生的眼睛》一文中,我们明白了:“一个人所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自己身体的一部分。

如果我们死后的身体有助于他人恢复健康,我们的生命就是有意义的,我们的生命就能得到永生。

”(师板书:生命)那“生命”究竟是什么呢?你有思考过吗?对此你有什么看法?(指名说,学生可能会有很大的难度,不做过高要求把)师简单评价学生的发言,过渡:我和你们一样,从没想过“生命是什么”的问题。

但是,有人常常思考这个问题,就是杏林子。

师简介:杏林子是(我国)台湾一位著名的作家,杏林子从12岁时就患了类风湿性关节炎,瘫痪不能行动,写作时,要弯着腰、弓着背,比正常人辛苦数倍。

但饱受病痛煎熬的杏林子,却以她遭受的肉体苦难来体验生命的礼赞,用手中的笔来歌颂对璀璨生命的热爱。

在她的作品中,有很多是思考生命问题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篇。

(再板书:生命)学生齐读课题。

师:你发现了吗,这个题目和我们以前经常读到的文章题目,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题目“生命”这个词出现了两次。

)师:我们一般认为重复都显得啰嗦。

但这里为什么要重复呢?根据学生发言,师总结引导:是啊,这样的重复叫反复,是一种修辞方法,就像你们说的它起强调的作用。

在这里强调生命的重要与宝贵。

请大家带着感受,再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师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词语:鼓动跃动欲望冲破坚硬沉稳震撼糟蹋动弹短暂有限珍惜听诊器不屈向上茁壮生长(2)指名认读,纠正字音。

(3)齐读所有词语。

3.生自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把新词放入文中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写的是什么内容?讲了相关的几件事?(2)学生汇报,师梳理并板书:飞蛾求生、砖缝冒瓜苗、倾听心跳。

4.熟读课文,加深印象。

(1)学生自由练习读课文,尽量读出自己的感受。

(2)指名分段读课文,并注意点评。

三、布置课外作业1.练习书写本课的生字,正确抄写词语。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搜集并阅读杏林子的相关资料或者故事。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揭示学习目标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9课《生命生命》(板书:齐读课题)2.通过上节课的初读,我们了解到,课文共写了“飞蛾求生”“砖缝冒瓜苗”“倾听心跳”这三个事例。

这节课,我们进一步学习课文,想一想,这三个事例引发了作者关于“生命”的哪些思考?生命究竟是什么呢?二、品读课文,感悟生命的含义(一)感悟飞蛾求生的强烈1.师:谁先来读第一个小故事?其他同学边听边找感觉,你认为哪一幕最令你意想不到或者令你震撼?请你划出来。

(学生汇报自己勾画的句子)2.师引导学生体会。

(1)体会飞蛾的生命脆弱。

“只要我的手指稍一用力,它就不能动弹了。

”师:同学们,伸出手来,想象小小的飞蛾被我们大大的手掌捏住,稍一用力,〈辅助动作〉你觉得飞蛾的命运会怎样?(生还的机会渺茫,飞蛾的生命很脆弱)(2)体会飞蛾求生的强烈。

师:飞蛾的生命那么脆弱,只要我的手指稍一用力,它就不能动弹了,那飞蛾是否坐以待毙呢?出示句子“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师:飞蛾的生命这么渺小,生命才只有几天,却要如此苦苦挣扎,你感受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感受飞蛾强烈的求生欲望)师:“欲望”是什么意思?(自己心里的想法)师:作者怎么感受到了飞蛾心中的想法?(学生抓句中关键词发言)师:那飞蛾挣扎着,极力鼓动着翅膀,如果此时它能够开口言语它在对自己说什么呢?师:它会对杏林子说什么呢?师:是啊,飞蛾想尽一切办法想求生,极力鼓动自己的翅膀,那强烈的求生欲望让杏林子感到捏在自己手中的不是一只小小的飞蛾,而是一个不屈的——(生命)杏林子真切地感受到了——原来生命是飞蛾挣扎的身影,生命是飞蛾极力——(鼓动的翅膀,求生的欲望……)(3)指导朗读师:是啊,作者震惊了!以至于忍不住放开了这原本令人讨厌的不速之客。

谁来读读这句话,让大家感受到你的震惊!(指名读,评价)师:我相信这只顽强不屈的飞蛾不仅写在了文字上,同时也印在了每一个同学的脑海里。

那么,就让我们读出已经印到了我们脑海中的文字,把这只飞蛾再一次带到大家的眼前吧。

(生齐读本段)引读本段,师:小小的飞蛾生命是那么脆弱——(生读:只要我的手指稍一用力,它就不能动弹了),可它又是那么顽强——(生读: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以至于我被她深深感动——(生读:飞蛾那种求生的欲望令我震惊,我忍不住放了它!)(4)小结:从飞蛾的身上我们感受到了强烈的求生欲望。

(板书:强烈)让我们带着飞蛾强烈的求生欲望再一次齐读课题——生命生命3.感受瓜子的顽强。

过渡:那娇嫩的小瓜苗又会那些令我们意想不到呢?(1)学生默读第三自然段,勾画相关句子。

(2)学生汇报并体会。

(3)师引导学生能够体会。

师:一连使用了两个“竟”字,说明什么?(出乎意料,丝毫没有想到)师:每一粒种子都会发芽,为什么作者为这粒种子感到震惊呢?(联系上下文理解:是“掉”而非“种”;扎根砖缝而非泥土,没有阳光,“阳光、空气、水”可是植物生长三大要素啊,哪怕有一线光明也要长。

)难怪一连用了“竟然”和“竟”来表达作者的意外!师:在这么困难的条件下,瓜苗害怕吗,退缩吗?(不!冒!冲!不屈!茁壮!)字理分析比较:屈→茁读“不屈向上,茁壮成长”师:同学们,合上手,闭上眼,假如你就是那粒香瓜子,会怎么想?(我要出去迎接光明,我要长!)师:小芽,别长了,你没有肥沃的土壤,没有温暖的阳光,你会夭折的,你能活几天呀!(珍惜我的生命,只要有一丝光明,一线希望,哪怕只活几天,我也快乐无憾!)师:杏林子就坐在墙角,注视着这株小小的瓜苗,她在感叹,你听,她说生命就是墙角——(砖缝中的小瓜苗);生命还是——(顽强不屈地坚持向上)。

师:这个时候的杏林子还仅仅只感到不可思议么?还有——(震惊、震撼、敬佩)师:冰心老人也曾说过:“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

快乐固然兴奋,痛苦又何尝不是美丽呢?”这才是生命的意义和真谛呀!同学们,让我们带着勇敢、带着顽强、带着敬意读。

(4)回读课题,表现顽强向上——生命生命(板书:顽强)4.倾听心跳,学会对待自己的生命。

(1)师过渡:一只小小的飞蛾,一粒小小的种子,可以为了争得一寸光阴、一线生机而顽强拼搏着。

那么,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又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的生命呢?(2)师:请每个同学把右手搭在左手的动脉上,体验脉搏的跳动。

你感受到了吗?闭上眼睛这就是脉搏的跳动,生命的跃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