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卫生部公布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结果

卫生部公布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结果

卫生部公布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结果卫生部今天公布了2003年进行的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一、我国城乡公共卫生状况、居民卫生知识不断提高,健康行为逐步改善。

调查显示,我国重大疾病的预防工作不断加强,卡介苗、百白破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麻疹疫苗、乙肝疫苗等接种率保持在较高水平。

爱国卫生运动得到进一步加强,城乡改水、改厕工作取得明显进展。

自来水普及率与1998年相比有所增加,城市水冲式厕所比例与1998年相比显著增加,农村改厕的比例也达到了30%。

妇幼卫生保健工作取得了明显进展。

前一年内做过妇科检查的农村妇女比率有了明显提高,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大幅增加。

健康教育不断普及,城乡居民卫生知识水平逐步提高。

15岁及以上调查人口中,47.2%能自己主动获取保健知识。

城乡居民健康生活方式逐步形成,不健康的行为逐步得到改善。

城乡居民吸烟率、经常饮酒率下降。

而我国居民主动参加走、慢跑、太极拳等体育锻炼的人数增加。

二、我国城乡居民卫生服务需要量增加,但医疗服务的利用明显下降。

我国城乡居民患病率随着人口老年化、城镇化持续增加,疾病负担不断加重。

排除季节性影响,据测算我国年患病人次数比1993年增加了7.3亿人次。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经成为我国城乡居民的主导疾病,但重大传染性疾病的防控不容忽视。

高血压、糖尿病和脑血管病已经成为城市居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循环系统、运动系统疾病等慢性疾病患病率在农村呈现明显增加。

城乡居民对医疗卫生服务的利用下降,有效需求发生转移。

调查发现,患者中自我医疗的占35.7%,未采取任何治疗措施的占13.1%。

三、城乡之间卫生服务利用的差异明显,城市、农村不同人群之间卫生服务利用的差异有扩大趋势。

城市、农村在利用卫生服务上存在明显差异,农民缺乏医疗保险、经济条件差是影响卫生服务利用的主要原因。

调查结果表明,未就诊率、未住院率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而降低。

卫生服务调查是制定和评价卫生政策的重要依据,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都定期开展卫生服务调查来了解居民卫生服务的需要、需求和卫生服务利用情况。

我国从80年代初开始进行这方面的探索,卫生部曾先后于1993和1998年开展了两次全国性、大规模的国家卫生服务调查。

与以往调查相比,此次调查具有两个特点:一、采用了定量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引入了专题小组讨论、个别访谈等社会学评估调查方法。

二、此次对西部十一省进行了扩大调查,重点了解西部地区城乡居民卫生服务需要、需求及利用状况,特别是贫困、脆弱人群的健康状况及卫生服务的可及性。

我国卫生事业的改革和发展虽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随着经济体制的转型,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社会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城乡居民的医疗需求日益多样化、多层次化。

此次调查的结果有助于客观掌握人民群众的意愿,了解城乡居民卫生服务需求的变化趋势以及医疗卫生服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便各级政府及卫生部门科学制订卫生改革和发展的政策方针,更大程度地满足广大群众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从而维护和实现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

卫生部新闻办公室二〇〇四年十二月二日我国年患病人次数50.8亿城市高于农村调查结果表明,在本次调查的95个县市区中,城市居民两周患病率及慢性病患病率均高出农村。

调查结果中指出,城市居民两周患病率为153.2/1000,农村比例是139.5/1000。

如果排除季节性影响,由此测算我国年患病人次数为50.8亿,比1993年增加了7.1亿人次。

按患病的病种分析,城市居民依次是高血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鼻咽炎、急慢性胃肠炎、脑血管病、糖尿病;农村依次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鼻咽炎、急慢性胃肠炎、高血压、流行性感冒、类风湿性关节炎。

另外,结果还指出,调查地区居民慢性病患病率为151.1/1000,其中城市比例为239.6/1000,比农村高出119/1000。

由此计算,我国慢性病人数为1.6亿,相当于每十人中有1.3人患有医生明确诊断的慢性病。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我国城乡居民的主导疾病卫生部2日公布的《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主要结果》表明,高血压、糖尿病和脑血管病已经成为城市居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但重大传染病的防控不容忽视。

本次调查结果与1993年和1998年的两次调查相比,城市居民呼吸系统、消化系统、传染性疾病、皮肤病等感染性疾病呈明显下降趋势,而循环系统、运动系统、内分泌与营养代谢方面的疾病则有所上升。

结果还表明,慢性疾病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老龄化进程加快而进一步上升。

年龄每增加10岁,慢性病患病率增加50%以上。

调查指出,虽然农村地区传染病的发病率由5.7%下降到2.7%,但农村居民常见病、多发病仍以感染性疾病为主,如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等疾病,与前两次调查的结果相比下降不明显。

同时,一些慢性疾病的患病率在农村则明显增加,其中高血压患病率比1993年增加了1.8倍。

我国城乡居民产妇产前检查率为87.8%新华社北京12月2日电(记者朱玉、周婷玉)在卫生部2日公布的《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主要结果》中提到,在本次调查的95个县(市、区)中,产妇产前检查率为87.8%,其中城市为96.4%,农村为85.6%。

与1993年、1998年的第一、二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结果相比,检查率有明显提高。

在调查的近4万名15岁到49岁已婚育龄妇女中,前一年内做过妇科检查的妇女占34.5%,比1993年调查的提高了10个百分点;调查产妇中,住院分娩率为68.3%,其中农村地区的增长明显,由1993年的21.7%上升到62%。

同时全国产后访视率也有所提高,达到53.3%。

但是,妇幼卫生保健工作仍面临着许多问题,农村地区在家中分娩的比例仍有33.9%;城市中在家分娩、由非专业人员接生的比例为25%,农村则更高,占到41.6%。

我国居民就诊人次数下降全国36%患者自我医疗卫生部2日公布的《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主要结果》表明,在被调查的95个县(市、区)中,居民两周就诊率和住院率都呈下降趋势,而自我医疗的比例则逐年增加,农村和城市分别增加了8个和3个百分点。

本次调查显示,全国36%的患者采取自我医疗。

调查显示,被调查地区的居民两周就诊率为133.8/1000,比1998年调查的下降了18.4%。

由此测算我国居民年就诊人次数为47.5亿,比1998年相比减少5.8亿人次。

同时居民的平均住院率也有所下降。

许多居民生病后不去医院就诊,而是跑到药店购药,采取自我医疗。

产生这一变化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医疗保障覆盖水平不高;二是医疗费用增加过快。

调查结果发现,医疗服务费用增长速度超过了人均收入的增长,医药卫生消费支出已经成为家庭食物、教育支出后的第三大消费;三是低收入人群、贫困农村居民卫生服务可及性较差。

城乡低收入人群应住院而未住院的比例达到了41%;四是居民健康知识增强、时间价值观念改变使更多的居民采取自我医疗。

《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主要结果》中表明,贫困地区、低收入人群、弱势人群公共卫生服务都处于较低水平。

调查结果显示,贫困地区不安全饮用水住户比例高达50.3%,使用不卫生厕所的住户比例高达91.3%;不同农村地区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也表现出经济水平越高,接种率越高的趋势。

在调查中,居民按收入水平被分成几组。

结果发现,在同一地区,低收入人群的公共卫生服务与高收入人群差距明显。

如孕产妇产前检查的比例,城市最低收入组为90%、最高收入组为100%,农村最低收入组为75%、最高收入组为95%;住院分娩的比例,城市最低收入组为85%、最高收入组98%,农村最低收入组45%、最高收入组81%。

调查还发现,贫困地区、低收入人群、弱势人群的医疗服务水平也较低。

在部分农村地区,尤其是边远农村,卫生资源不足,居民就医困难,有1/4的农村家庭到最近的医疗机构的时间在30分钟以上。

卫生服务可及性差严重制约了低收入人群和边远农村地区居民的卫生服务利用。

调查表明农村居民面临感染性疾病与慢性疾病的双重负担农村居民中,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等感染性疾病的发病率没有下降趋势或下降不明显。

而一些慢性疾病如循环系统疾病、运动系统疾病的发病率却明显上升,其中高血压的患病率比1993年增加了1.8倍。

我国居民就诊人次数下降调查显示,被调查的95个县(市、区)中的居民两周就诊率为133.8/1000,比1998年调查的下降了18.4%。

由此测算我国居民年就诊数为47.5亿人次,与1998年相比减少5.8亿人次。

同时居民的平均住院率也有所下降。

城市低收入人口中无医疗保障的比例高达76%低收入人群不仅疾病经济负担重,医疗保险覆盖率也低,2003年城市低收入人口中无医疗保障的比例高达76%。

城乡低收入人群因没有医疗保障,“看病贵”对他们的影响严重,常常会因为经济负担过重而放弃住院。

新闻背景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新华社北京12月2日电(记者朱玉周婷玉)为系统了解城乡居民健康状况、卫生服务需要与需求量、卫生服务利用与费用及其变化趋势;卫生系统的反应性、社会各方面对卫生改革与发展的看法和评价等信息,卫生部定于2003年9月18日至10月20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

我国曾在1993年和1998年开展了第一、二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获得的信息对国家卫生决策、卫生改革政策的制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由家庭健康询问调查和社会学评估调查两部分组成。

家庭健康询问调查的内容包括家庭成员人口社会学特征,家庭经济状况、居住条件、农村改水改厕、家庭成员的医疗保障等;两周内患病和慢性病患病情况;15岁及以上人群健康行为及健康知识了解情况;调查前两周内就诊情况,患者未就诊的原因、采取自我医疗情况,住院情况及应住院未住院的原因,患者对卫生服务的反应;已婚育龄妇女及5岁以下儿童保健情况等。

本次调查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全国共抽取95个县(市、区)、475个乡镇和街道、950个村(居委会)、57000户、约20万常住人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