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 地图设计
2.已有资料情况:说明已有资料的来源、依据 比例尺等,资料的数量、质量,并列出资料及 各种资料使用的可能性及利用方案等。说明作 者原图或其它专题资料的形式、质量,及其利 用方案等。
三、引用文件
说明专业技术设计书编写中所引用的
标准、规范和其他技术文件。文件一经引 用,便构成专业技术设计书内容的一部分。
2.地图比例尺的确定
地图上标明的比例尺是指投影标准线上的 比例尺,即主比例尺。
A.选择比例尺的依据:地图用途、制图区域大小 、图纸规格、要求精度等; 各种因素制约下,确定的比例尺应尽量大; 计算的比例尺数值,应向小里凑整并尽可能取 整数。
一、地图数学基础设计
2.地图比例尺的确定
套框法:
1. 根据制图区域范围和地图幅面的大小,选定一幅小比 例尺地图作为工作底图; 2. 找出图集中制图区域范围最大的一幅,以规定的幅面 概算出该幅图的比例尺,初步拟定一个比例尺系列; 3. 确定内图廓尺寸,并换算为各种比例尺地图上相应的 实地长度; 4. 将实地长度转换为设计用的工作底图上的尺寸; 5. 根据计算出的尺寸在透明胶片上会出相应的图框,以 此在设计用的工作底图上框套确定各区域适用的地图 比例尺。
• • •
与地图的用途相协调 层次分明突出重点内容 系统协调突出特色
•
•
考虑用户的认知习惯
考虑地图显示设备或印刷材质
地图色彩设计
地貌分层设色:
以等高线为基础,在等高线所限定的高程梯 级内,设以有规律的颜色,表示陆地的高低和海 洋深浅的方法。
关键:合理地选择高程带和色层表(设了颜 色的高度表)
地图色彩设计
D.软硬件设备及作业程序的说明;
E.各要素综合的指标;
F.附录,包括有关的样图或略图。
§3 地图图幅设计
包括数学基础、分幅、图面配置和拼接等 一、地图数学基础设计
1.地图投影的选择:
除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外,其他类型 的地图要根据地图的用途、制图区域位置、 大小和形状等因素,选择适当的地图投影。
一、地图数学基础设计
四、地图拼接设计
1.图廓拼接:使用时沿每幅图图廓拼接起来 。分带投影图幅拼接困难,可采用设置重贴边 带的方法解决; 2.重叠拼接:多福印刷的挂图拼接时,为避 免因裁切不准导致的露白或切掉地图内容,就 要在两幅相邻的图幅之间设置一个重叠带(通 常1cm左右),即这条带的内容在两个相邻的 图幅上是重复绘制的。
综合性专题图,符号使用的统一协调性;
各种现象的分类分级的系统性。
10.地图集的整饰设计
包括:制定统一的版式设计和相对统一的线 符粗细和颜色;
统一确定各类注记的字体及大小; 统一用色原则并对各图幅用色进行协调; 图集的封面设计、内封设计;
确定图集封面的材料;
确定确定装帧方法等。
三、地图集编制中的统一协调工作
一、地图数学基础设计
3. 坐标网的选择
包括确定坐标网的种类、定位、密度和表 现形式。 A.种类:地形图多采用双重坐标网; B.定位:确定坐标网在图纸上的位置;
C.密度:即确定坐标网网格的大小;
D.表现形式:即坐标网线的粗细线、阴阳线、虚 实线之分。
二、地图分幅设计
地图的图纸尺寸称为地图的开本或开幅,确 定地图开幅大小的过程就叫分幅设计。
二、地图生产工艺流程
1.普通地图生产工艺
2.专题地图生产工艺
三、印前处理与输出
印前处理包括:数据转换、符号压印的透 明化处理、拼版、成品线与出血线的添加、光 栅化处理、打样等工作; 输出的方式主要有:彩色喷墨打印输出、 数码打样输出、彩色激光打印输出、分色胶片 输出、粉色版输出和数字印刷等。 地图印刷包括制版和印刷成图,以及分级 包装等工作。
要求:
可定位性 易感受性 概括性 组合性
逻辑性
系统性
地图符号设计
地图注记配置的原则:
点状要素:水平无间隔排列,地物同一侧,右侧 为主; 线状要素:雁型字列或屈曲字列,上方为主,水 平展开,倾斜方向与河流一致,可重复注记; 面状要素:一目了然,图斑内放置为主,沿主轴 线直线配置。
地图色彩设计
要求:
6.图型和表示方法设计
图幅类型和图幅内容表示方法设计,就是 确定各图幅用什么表示方法表达所规定的内容 。 7.图面配置设计
图面配置就是在一定的政治和技术原则下 ,充分利用地图的幅面,合理布置地图的主题 、附图、图表、图名、比例尺和文字说明等具 体内容。
8.地图集投影设计 地图集投影设计的基本宗旨是保持制图区 域内的变形最小,或者投影变形误差的分布符 合设计要求,最大限度地保证地图的精度和图 上量测精度。 9.图式图例设计 普通地图集或单一专题图集,各种比例尺 的统一性;
2.分析借鉴已有的同类型地图;
3.研究分析制图资料;
4.研究分析制图区域的地理特点;
5.设计地图的数学基础;
6.地图的分幅和图面设计;
7.地图内容及表示方法设计;
8.各要素制图综合指标的确定;
9.地图制作工艺设计;
10.样图试验。
§2
地图设计文件
主要包括项目设计书和专业技术设计书。
项目设计是对项目进行的综合性整体设计; 专业技术设计是对专业活动的技术要求进行的 设计,是指导制图区域各图幅编绘作业的专业 技术文件。
地形图有规范,无需设计;其他地图:
1.主区:主要空间,视觉中心,饱满均匀; 2.图名:明确、有概括性,上方、横排为主; 3.图例:符号要完备、一致,标志说明(含义)要明确 ,系统要科学,边框设计合理; 4.比例尺:醒目,下方放置为主,注意视觉平衡; 5.图廓:内图廓简单,外图廓美观; 6.附图、图表和文字说明等,数量不宜太多,位置配置 应注意图面的平衡。
地貌分层设色原则:
• • •
应能直观区别高程分布特点 连续变化以反映地面的完整性 采用有规律的组配色彩以产生立体感
•
•
减少色相数以降低印刷成本
与其他因素相协调
地图色彩设计
地貌分层设色方法:
• •
越高越亮 越高越暗
§4 地图集编制
一、地图集的特点
地图集是围绕特定的主题和用途,在地学原 理的指导下,运用信息论、系统论,遵循总体设 计原则,经过对各种现象和要素的分析与综合, 系统汇集具有一定数量地图的集合体。
四、成果规格和主要技术指标
说明地图比例尺、投影、分幅、密级、出版 形式坐标系统、高程基准及等高距,地图类别和 规格,地图性质、精度及其他主要技术指标等。 对于地图集,还应说明开本及尺寸、主要结 构等主要情况。 对于电子地图,则应说明其主题内容、制图 区域、比例尺、功能用途、媒体集成程度、数据 格式、数据发布方式及可视化模型等。
地图符号设计
基本要素:
•
主观因素
–符号视觉变量和视觉感受效果 –符号构图的视觉生理、心理因素
–地图信息的视觉平感受水平
–符号的传统习惯和标准
地图符号设计
基本要素:
•
客观因素
–地图资料的特点 –地图的用途和内容
–地图比例尺
–地图的使用环境要求 –印刷工艺和成本要求
地图符号设计
基本要素:
主观因素 客观因素
二、地图分幅设计
1.统一分幅地图的分幅设计:
国家统一分幅地图是按一定规格的图廓分 割制图区域所编制的地图。 分幅地图的图廓可能是经纬线,也可能是 一个适当尺寸的矩形。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
具体使用中常采取合幅、破图廓或设计补 充图幅、设置重叠边带等方法来弥补其不足, 使之加以完善。
二、地图分幅设计
综合性图集一般由序图组、普通地图组和若 干专题地图组组成。
3.地图集中各图幅的分幅设计 地图集中各图幅的分幅,就是确定每幅地图 应包括的制图区域范围,同时还应确定各区域 占有的幅面大小。 4.地图集中各图幅的比例尺设计
各分幅图的比例尺是根据开本所规定的图幅 幅面大小和制图区域的范围大小来确定的。
5.地图集的编排设计 地图图幅次序的编排应符合一定的逻辑次序 。一般先按图组编排,再在每个图组中按图幅 的内容安排次序。
2.内分幅地图的分幅设计:
内分幅地图是区域性地图,特别是多幅拼 接挂图的分幅形式,其外框是一个大的矩形, 内部各图幅的图廓也都是矩形,沿图廓拼接起 来成为一个完整的图幅。
在实施分幅时,主要考虑以下五个因素:
A.纸张规格; B.印刷条件;
C.主区在总图廓中基本对称,同时要照顾 同周围地区的经济和交通联系; D.内分幅中各图幅的印刷面积应尽可能平 衡; E.其他要求:分幅时还应照顾到图面配置 ,尽量不破坏重要目标的完整。
三、地图图面配置设计
图面配置设计指图面主区、图名、图例、图 廓、附图等内容的大小、位置及形式的设计。 整体设计要求:
1. 保持整体图面清晰易读 2. 保持整体图层的层次结构 3. 保持整体图面的视觉对比度 4. 保持图面的视觉平衡和整体协调
三、地图图面配置设计
图面配置设计指图面主区、图名、图例、图 廓、附图等内容的大小、位置及形式的设计。
B.采用统一的原则设计地图内容;
C.同类现象采用相同的表示方法以及统一规定的 指标 D.采用统一和谐的制图综合原则 E.统一协调的地理基础地图
F.采用统一协调的整饰方法
§5 计算机地图制图生产工艺
一、传统工艺与新工艺的比较
1.传统的地图生产过程:
包括地图设计、原图编绘、出版准备和地 图制印四个阶段; 2.计算机制图生产工艺: 包括地图设计、数据输入、数据处理和图 形输出四个阶段。
地图集是科学的综合总结;
地图集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成果;
地图集的编辑程序和制印工艺复杂。
二、地图集合在特定的 条件下方便使用。通常国家级图集用四开本, 省级以下用八开或更小。 2.地图集的内容设计
地图集的内容设计取决与用途和性质。
普通地图集一般分为总图部分、分区图部分 和地名索引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