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学语文教学法自考知识点(湖北)

中学语文教学法自考知识点(湖北)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学语文教学法自考复习资料目录第零章绪论 (3)第一章语文教师专业化 (3)第二章语文课程百年沿革及其经验教训 (5)第三章语文课程的性质、目标 (5)第四章语文学习方式的转变和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6)第五章阅读教学 (7)第六章写作教学 (9)第七章口语交际——听话与说话能力的培养 (10)第八章语文课综合性学习——语文生活语文活动 (12)第九章语文课程知识的更新与教学 (13)第十章复习考试评价 (14)人的相互关系。

”师生之间这种活生生的人的相互关系就是对话关系。

4、教师成长中的自我更新持续的自我更新是许多优秀教师的共同特点。

当然,这种自我更新与他们的高远目标、不断反思、踏实行动是分不开的。

5、语文教研中的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语文科研的生命,没有创新意识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语文科研。

语文教师的创新意识,不仅体现在提出新观点建立新体系、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方面,更重要的是沉潜在对学生的引导之中。

第二节语文教师的基本素养语文教师的专业知识素养★★★语文教师的专业知识素养。

(简答题)1、语文知识素养语文教师的语文知识素养主要体现在语言学、文字学、文章学、文艺学等方面。

2、普通文化知识素养语文教师需要了解的普通文化知识包括思维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

3、教育学科知识素养教育学科知识,主要包括如下三个方面:(1)教育学(2)心理学(3)学科教育学语文教师的基本素养★★★★语文教师的基本素养。

(简答题)1、专业知识素养2、专业技能素养3、专业情意素养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

(简答题)1、教育信念的发展2、专业知能的发展3、专业情意的发展专业技能素养★★★★专业技能素养。

(简答题)1、教学技巧教学技巧的功能在于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并控制课堂气氛与学生的注意力,使教学活动能顺利进行。

2、教学能力教学能力是教师为达到教学目标,顺利从事教学活动的本领。

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一般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观察学生的能力。

(2)组织教学的能力。

(3)分析教材的能力。

(4)语言表达能力。

(5)教师的自我调控能力。

(6)因材施教的能力。

(7)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

(8)辅助教学能力。

3、教学研究能力教学研究能力,是语文教师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运用科学的方法,有目的地探索语文教学规律的一种能力。

它主要包括:(1)选题的能力。

(2)调查研究的能力。

(3)改革实验的能力。

(4)撰写教学论著的能力。

第三节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

(简答题)一、教育信念的发展(一)掌握现代的教育理念如下五种意识是现代教育理念的核心内容。

1、教育意识教育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有系统的影响人成长的事业,教育的成败优劣对一个人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2、课程意识课程是教育的核心因素,是关于“教什么”和“怎样教”的决定因素。

3、学生意识教育的出发点是促进学生的发展,4、服务意识教育是一种服务行为,服务对象是学生。

5、发展意识基础教育是为人的发展奠定基础的教育活动。

(二)形成语文教育专业理念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的育人功能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5、注重语文应用、审美和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

二、专业知能的发展语文教师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发展主要包括语文知识体系的重构和语文教学能力的提高两方面。

语文教师的专业知识体系必须实现三个方面的重构。

1、由片面到全面2、由封闭到开放3、由单纯接受到批判接受语文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主要包括语文学科专业能力的提高、语文教学专业能力的提高和语文教育教学科研能力的提高。

三、专业情意的发展专业情意包括专业态度和动机,也包括自我专业发展的需求和意识。

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的综合,也是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等的综合。

从课程内容的角度看,总体说来,语文课程“涉及其他一切学科,并把各种学科的结果集中在自身里”。

从学习方法的角度来看,识字写字需掌握多种检字方法,阅读需要掌握默读、诵读、精读、泛读等多种方法,作文需要掌握审题、立意、选材、谋篇、修改等多种方法。

从课程资源的角度看,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

从课程功能的角度看,语文课程熔智育、德育、美育等于一炉,“既有实用的功能一交际功能,也有发展功能一对学生的思维、心理起推动发展作用,还有调适功能一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塑造学生的心灵”,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第三节语文课程的目标语文课程目标的达成★★★★如何达成语文课程目标?(简答题)1、正确把握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整个语文教学过程的指导,是指导课程实施者进行教学行为的信念。

2、全面了解《语文课程标准》《语文课程标准》是语文教材编写、语文教学、语文教学评估和语文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语文课程的基础。

3、选择适宜的教材教材是课程目标达成的凭借,语文课程目标的达成必须选择适宜的教材。

4、择取适宜的教法教学方法,是课程目标达成的手段。

5、开发利用各种语文课程资源语文课程是母语教育课程,语文学习的资源得天独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6、利用学习评价调整教学行为学习评价与课程目标、教学活动一起构成学校教育过程中的三个重要因素。

7、引导学生有效学习学生的有效学习,是语文课程目标达成的主要途径。

第三节语文课程的目标语文课程目标及其阐释★★1、《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规定。

(简答题)(1)积累·整合能围绕所选择的目标加强语文积累,在积累的过程中,注重梳理。

(2)感受·鉴赏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像力和审美力。

(3)思考·领悟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选读经典名著和其他优秀读物,与文本展开对话。

(4)应用·拓展在生活和其他学习领域中,正确、热练、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5)发现·创新注意观察语言、文学和中外文化现象,学习从习以为常的事实和过程中发现问题,培养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

2、语文课程目标阐释。

(简答题)(1)语文素养的提高——确定语文课程目标的出发点(2)三个维度一语文课程目标的纵向线索(3)五个方面——语文课程目标的横向线索(4)促进学生的发展——语文课程目标的归宿究学习★★★★3、确立新的教学观(二)激发积极的语文学习动力激发学生积极的语文学习动力,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动机的调动2、兴趣的调动3、感情的调动4、意志的调动(三)充分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四)运用恰当的语文学习方法1、识字写字的学习方法。

2、阅读学习方法。

3、写作学习方法。

4、口语交际的方法。

5、综合性学习方法。

在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时应当注意的问题★★在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时应当注意的问题。

(简答题)(一)在自主学习中,要不要教师的指导(二)在合作学习中,怎样避免合作的无效性实施合作学习,有以下几个问题需要注意;(1)合作应该是自主基础之上的合作。

(2)小组讨论是合作的重要形式,小组所讨论的问题应该是具有讨论价值的。

(3)注意合作中的分工。

(三)在探究学习中,怎样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为主线第二节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习惯及其作用★★★习惯的含义及特点。

(简答题)1、所谓习惯,是由于长时间的经验或重复在后天养成的一种比较稳固的、不易改变的行为倾向。

2、习惯一般具有以下特点;(1)不是先天具有的,而是后天养成的,是培养和训练的结果;(2)它是一种比较稳固的不用意志控制的、带有自觉性的定型化倾向,一旦形成就成为一种定势,不会轻易改变;(3)它是一种行为倾向,是具体的可见的,属于行为的范畴,它与人的思想意识有密切关系,但并不属于思想意识的范畴。

养成哪些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养成哪些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简答题)(一)良好的阅读习惯1、熟读、背诵的习惯2、精思的习惯3、博览的习惯4、勤查工具书的习惯5、有意识积累的习惯(二)良好的写作习惯1、规范地书写的习惯2、勤于练笔的习惯(三)良好的口语交际习惯1、使用普通话的习惯2、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的习惯(1)养成耐心、专注地倾听的习惯。

(2)养成自信、负责地表达的习惯。

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简答题)1、建立良好的开端。

2、进行科学的历练。

3、重视方法的指导。

4、持之以恒。

第五章阅读教学方法2、无声读即平时所说的默读,是指阅读时不出声,只经过“形一义”阅读过程的一种阅读方式。

精读和略读的含义。

(名词解释)1、精读是指为了达到对读物的充分理解,而要求认真、仔细、精确地研读课文,最后完全理解阅读材料内容的阅读方式。

2、略读是与精读相对而言的阅读方式。

所谓“略读”,就是对精读中所获得的技能技巧的熟练运用。

五、话题作文话题作文,就是要求学生写出与所提供的话题有关内容的作文。

这种命题方式较为开放,给学生提供了较充分的写作自由,因而成为近年来流行的一种写作训练方式。

六、情境作文情境作文,指在特意安排的真实情景中,让学生身临其境法体验,并写出自己观察、体验的结果。

七、自由拟题作文这类作文是与命题作文相对而言的,即教师不拟题目,而学生自拟题目作文。

它与命题作文相比较,具有特殊的价值:一是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精神。

二是更能适应未来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实际需要。

以教师给予学生的自由度为标准,这一作文方式可分两种类型:1.范围作文;2.自由作文。

八、辅助作文这是对“大作文”的训练有重要的辅助作用的写作练习。

这类练习的方式有:1、听写;2、仿写;3、缩写;4、扩写;5、改写;6、续写。

九、自动作文自动作文,是旨在培养学生写作主动性和独立性的作文训练。

常采用的自动作文训练方法有:1、写日记和周记;2、写笔记和摘记;3、课外练笔;4、编报办刊。

第三节写作教学的过程写作教学的过程★★具体的一次写作训练来说,指导、批改和讲评是贯穿其中的相互联系的三个基本环节,抓好这几个环节,对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十分重要。

写作教学的过程。

(简答题)一、写作指导写作前的指导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1、指导审题第一,确定内容的范围。

第二,确定文章的主题。

第三,确定文章的体裁。

第四,确定文章的人称,即根据题目提供的线索,确定用什么人称来写。

2、指导构思指导学生构思,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联想能力和想像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1)要引导学生活跃思想,积极思维。

(2)必须与启发学生的联想和想像结合起来。

(3)要注意培养学生编写作文提纲的习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