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作文水平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作文水平

班门弄斧话作文清代著名戏曲家、大文人李渔在家乡浙江兰溪建有一座亭子,取名叫“且停停”,意思就是“暂且停一停,休息一下”。

停柱上有李渔的一副对联——名乎利乎道路奔波休碌碌;来者往者溪山清净且停停。

今天就借用“且停停”三个字请各位老师、前辈放下忙碌的课程,歇歇脚,静静心,听刘莹班门弄斧“聊聊作文”,对您有用,是我的荣幸,如若无用,就权当歇一歇,养养神。

(鞠躬)网络上有一段玩笑话:有一句话说一千句的是文学家,这叫文采;有一句说一句的是律师,这叫严谨;有一百句说一句的是出家人,这叫玄机;有一千句说一句的是病人,这叫遗言。

我们并不期望成为出家人,更不希望自己的话成为遗言。

那么,以我们的工作性质而言,为祖国多培养些文学家、演说家,外交家倒是所乐见的。

而要成为这些专家的前提则是人的语言功底。

具体实施到我们的小学阶段,也就是如何提高孩子们的作文水平。

据了解,现阶段小学生写作文主要有以下几个瓶颈:1、无素材可写。

2、表达不明,语言匮乏,陈词滥调,也就是无文采。

3、情感空洞,中心飘忽。

换句话—无情无义,4、文章无规矩可言,不成章法。

就这几个问题,我提出了以下解决之道。

积累是形成文章的前提,辅导是形成文章的架构,批改是进步、创新的阶梯,评价是文章成果的体现。

在这里,每个环节都很重要,缺一不可。

现在具体到每个点。

一、积累是形成文章的前提小学生看到作文题目到动笔之前常常会百感交集,不是纠结在我怎样安排语言才能让文章更好,而是大脑空空,在问自己我该写点什么呢?我们常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句话告诉了我们积累素材的两个简单的办法。

一个就是阅读。

语言积累的主渠道归根到底还是课堂教学。

我们教材中的文章,大多是经过精挑细选的佳作,文质兼美。

这样的文章是学生学习语言时不可多得的典范之作。

熟读和内化典范语言是完成语言积累的一条捷径,所以教学应以读为本,让学生充分地读,通过朗读、诵读、赏读、熟读、背诵,使学生对课文的语言达到“滚瓜烂熟”,在读中感悟作品语言内涵,自然而然地把别人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另外我们每个班都有图书角,同学们也确确实实在翻阅图书,但是他们的作文水平却没啥进步。

我觉得这种现象反映出一个问题就是无心阅读,无目的阅读,无用阅读。

学生在阅读时要选择符合小学生情感思想、想象力丰富、语言简洁,妙趣横生、篇幅较短的文学作品。

其次在阅读前一定要给予适当的作品导读,老师一定要熟悉学生所读的书目,根据具体书目加以指导,告诉学生这部作品最出彩的是何处。

解释作品时还要留有一定的悬念,更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一颗好奇之心和一个思考的大脑去读书。

再次,要求学生读书时要笔不离手,书中情节曲折之处,感悟颇深之处,语言精妙出彩之处,疑惑不解之处都要做标记。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读书笔记必不可少,笔记中的内容可以多种多样,可以是好词好句好段,可以是某篇文章的结构写法,可以是素材的累积,可以是某个新奇独特的思想。

总之读一本书就要发挥一本书的价值,要读之有感、有悟、有收获。

另一个就是片段式作文练习对于积累很有必要。

片段作文练习就像显微镜,让学生学会把细小的东西用生动具体的语言描写出来达到有话可说。

前不久我以“春天的柳树”为话题,让学生写一个简短的片段。

这里我举出些例子,采用的都是实名制。

春风就好像一枝美丽的彩笔,给春天图上了绿色。

瞬间,小草钻出来了,柳芽也探出了小脑袋。

——范敬昊生机盎然的春天到来了,风妹妹吹了口风,雨哥哥下了场雨,使柳枝从柳树的妈妈的怀抱中苏醒了。

每片嫩芽都是一个新的生命。

——罗日中笔直的柳树抽出一丝丝嫩芽,抽出一丝丝生命。

——司晨雪在这个万物复苏的春天,春风吹暖了绿树,嫩芽宝宝迫不及待的钻出了柳树妈妈的怀抱,向这个世界招手。

——罗佳乐我觉得这种做法让学生克服作文的恐惧感,增强学生自信,让学困生也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对作文充满渴望。

有的学生平时作文不怎么样,有时侯在片段作文中偶尔写出了那么几句比较精彩的话,被老师表扬了,他会更加积极的对待下一次练习,争取老师再一次的表扬,长此下去,他会觉得我能写好片段,一定也能写好作文,慢慢的恐惧的心理会减轻。

二、辅导是形成文章的架构当学生拥有了这些素材后就已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

接下来是更严峻的考验怎样写。

古人有的讲文以载道,有的讲文道合一,不管怎样这个“道”字很重要,“道”演变到今天的作文之中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

对于小学阶段作文中来说,出现一个内涵丰富,或者是真切感人的主题就可以了。

但是怎样进行辅导呢?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问题:若不进行深入的指导,学生总是觉得无话可说,无事可写;若进行深入指导,学生的作文往往千篇一律。

我觉得这时,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很重要。

以我们四年级第三单元的作文“大自然的启示”为例,辅导之前,我事先上网查过资料的,比如说蚂蚁集体搬运食物,告诉我们团结合作的力量,蜘蛛织网告诉我们锲而不舍的精神……在具体交流想法时,有同学说利用青蛙眼制成电子眼,对于这种想法,我予以肯定,但是以我个人观点,并不太赞同学生写这类型作文,因为这种科技性成果离我们生活太遥远,我们除了这一结论外,对它一无所知,这样又会陷入“无话可说”的地步。

这时,一个孩子突然说,树叶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当时我一愣,树叶有什么精神呀,后来恍然大悟,树叶是可以和四季产生关联的,春季装点大地、夏季遮蔽骄阳,秋季滋养大地,冬季储存力量、孕育来年的生机……一生执着,一生奉献。

当时觉得这提议相当的棒!在这一想法的推动下,不少同学提到了松树、腊梅、小草等的精神。

所以交流想法、共享资源很重要。

这些问题解决后,另一个问题接踵而至就是文章的整体结构和格式。

晚明时期公安派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小学生的作文却不可如此,小学生的作文一定要带着“镣铐跳舞”,要讲究文章的结构,首先文章的主体部分要有一定的写作顺序,可以是时间顺序,可以是空间顺序,可以是顺承顺序。

尤其在记事文确定顺叙的叙述方法后,可以根据学生具体情况,讲解补叙、插叙、倒叙等特别的叙述方法。

之后要补充文章的开头和结尾。

小学生作文必须做到结构完整,另外文章格式就如文章的外衣,格式正确自然会给文章添彩。

所以文章题目、段落、标点符号都是必教的知识。

三、批改是进步、创新的阶梯作文批改可分为课上面批和课下批改。

课上面批:对于作文的批改,叶圣陶先生就指出:教师独改,不如与学生共改,为效更大。

学生在课堂作文时,教师要在教室巡视,一旦发现问题,及时加以指点。

千万不要以为如此做法会影响学生整体思路,扰乱学生思维。

抢时间面批,力求做到“雪中送炭”,而不是“雨后送伞”。

巡视时,首先要看学生作文是否紧扣题目中重点的词汇,选材是否有利于表达文章中心。

其次要抓住学生习作中的主要问题去多启发,多点拨,多导改。

课下批改:通读全文后,先进行眉批,找出文章中的佳句好段给予表扬。

接着在细节部分运用正确的修改符号修改格式、段落、错别字、标点符号。

最后总批,找出文章的可取之处,注重批语的鼓励性、尊重性和赞赏性,再提出一个学生可以抬脚就可实现的好建议。

四、评价是文章成果的体现在上文课下批改的内容中即可体现对学生作文的评价,进行这一步时要更加凸现出来。

不要以为这似乎就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善后工作,这个尾要收得精彩可以为你下次的作文教学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也是给予学生下次作文会更更好的信心。

对每位同学都要有正面积极的评价,而且评价的语言要很有技巧,不要总说一些中心明确、结构完整、表达流畅自然等文学专用语,用一些学生可以理解却充满乐趣的评语。

比如:你的题目新颖,像春天的竹笋,又嫩又脆。

流畅自然的语句,好似庐山瀑布,飞流直下。

这般丰富的内容,你简直就是著名的作家。

不要与其他同学比,要让学生知道要与自己以前的作文比。

“你有进步了”是对每个学生都是最好的鼓励,“你下一次肯定比这次更好”是对每个学生最好的激励。

下面,是几种常见的小学应试作文模式:一、写人写人作文的开头,应该和人物的个性特征相联系,这样就能在文章开始给读者一个深刻的印象。

一般情况下,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开头:第一,外貌描写,抓住特征。

这是写人的作文最常见的开头方法,为了避免千人一面,就要抓住人物有别于其他人的特征来写。

例如:打开影集,照片上的她:短短的黑发,红润的小嘴,柳叶似的眉毛,调皮地笑着。

她就是天真可爱,乐于助人的王佳鑫。

《我的同学》第二,开门见山,直接介绍。

这种开头应该交代清楚你和人物的关系,点明人物最主要的性格特点。

从入学到现在,我认识了很多老师,而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还是我现在的语文老师——谢老师。

《难忘的老师》第三,巧设悬念,吸引读者。

这要提到一个经典笑话:大家都知道明代第一才子唐伯虎。

相传有个贵妇老太太请唐伯虎题一首祝寿诗。

他提笔便写:“这个婆娘不是人”,那贵妇不禁失色;他笔锋一转:“九天仙女下凡尘”。

主客顿时化忧为喜。

接着又写:“儿孙个个都是贼”,妇人和儿孙无不怒目圆睁;他大笔一挥,妙语回天,“偷来蟠桃奉至亲”。

顿时,众人开怀大笑、掌声轰然。

运用这种开头的方法,要把人物和事件结合起来,既能表现人物的特点,又能让读者对发生在人物身上的事件产生浓厚的兴趣。

第四,先声夺人,引出人物。

《红楼梦》中描写王熙凤出场时的人物语言,就最典型——“只听得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让读者眼前不由的一亮,心思和黛玉差不多——“此人是谁?敢如此放诞无理?”,接着当然会迫不及待的继续读下去探个究竟。

我们知道每个人由于身份、年龄、性格等的不同,他的语言、声音也独具特色,我们可以抓住人物的语言特点,来巧妙地引出要写的人物。

例如:二、写事一、注:时间、地点也并不是非要直接点明不可的,有时候可以通过描述自然景物的特征及其变化,将它们间接表示出来。

如“鸡喔喔叫了起来”,就是指天将亮了;“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指的是傍晚,等等。

在记叙文六个方面的内容中,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构成事情最主要的环节。

为了把事情写得清楚、明白,在记叙中一定要写好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要围绕中心取材,抓住重点叙述,特别要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给人留下完整而深刻的印象。

言、神态、动作、心理活动等写细致,写逼真,这样才能表达出人物的思想品质,才能更好地表达这件事所包含的意义——即文章的中心思想。

三、写景这个我要重点谈一下感想,因为我们前不久刚写的一篇写景文章《我们的校园》,以此为例谈一谈。

(一)一般思路,我们主要会按照空间顺序来介绍,也就是所谓的移步换景法,走一步,换个景写。

就比如说进入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坛翠绿欲滴的竹子……这当然可行,在写的时候一定要把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很好的结合在一起。

(二)四季的顺序春天,花开了,鸟叫了,万物蓬勃了,流水叮咚叮咚,一年之计在于春,孩子们在早春播下一年的希望,春季的校园蓬勃、生机,很美。

夏天,草木疯长,夏花盛放,生命到了鼎盛、到了极致,在这郁郁葱葱的校园里,孩子们的活力,得到了最有力的彰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