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让思想的光芒照耀历史课堂(郭富斌)

让思想的光芒照耀历史课堂(郭富斌)

渭南市档案馆,土地改革档案,卷91
“本区地富数量不多。除极个别地主外,其占有土 地一般超过中农的数量也不大。尤其是富农,在一些 地区平均有地几与中农相等。„„这就是说,本区绝 大多数地区的土地一般不能满足贫雇农要求,即使动 了富农(的土地)也无济于事。„„据我们了解,除 临潼外,其他各县地主很少,二华(华县、华阴)则 有许多乡乃至一部分区的范围内无地主,这些地区的 土地改革内容究竟是什么,是很需要研究的一个问题 。” ——秦晖 金雁 《田园诗与狂想曲—关中模式 与前近代社会的再认识》
农业文社会到工业社会的历史转型 1、经济组织的巨变 三个企业家的三段传奇: 他们改造的不仅是生产,更是世界的面貌„
(1)阿克莱特的机器工厂
从理发师到近代工厂之父 1771年,在曼彻斯特 与人合伙创办最早的机器 纺纱厂,并制定一整套工 厂管理制度,被誉为近代 工厂之父。 生产变革: 手工工场→机器工厂 建立工厂管理制度
美国与中国历史谁更悠久问题 西方中心问题 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

改变世界的 工业革命
高一历史
主讲教师:郭富斌
三、工业革命的威力
——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的生活变奏
“毁灭了一个旧世纪,创造了一个新世界。” ——汤因比 “是人类从一个世界进入另一个世界的起点。” ——哈孟德
“在英伦诸岛发动的工业革命, 正在改变世界,工业革命将所向披靡, 过去的神仙皇帝在今天的商人和蒸汽 机面前,都将显得软弱无力。” ——艾瑞克· 霍姆斯邦
在今天的课堂中,历史老师想坚持 这样的价值取向,也是可以的。
这样的价值取向,还有多 少现实的教育意义?
是宣传这场战争的伟大与辉煌吗?
这样的宣传在今天还有建国初期 那样的现实意义与历史价值吗?
是否可以将这场内战为什么未能 避免作为探讨的重点?
就现在而言,国共两党并未结束战争状 态,台海两岸仍潜伏着种种可能导致危机甚 至引发战争的因素。如何避免台海两岸矛盾 的激化,是极有现实意义的。 就未来而言,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 的行程上,如何避免兄弟阋于墙悲剧的重演 是至关重要的。
3、事实发现思想


贺敬之《桂林山水歌》 招手相问老人山, 云罩江山几万年/——伏波山下还珠洞/ 室珠久等 叩门声„„/鸡笼山一唱屏风开/ 绿水白帆红旗 来/ 大地的愁容春雨洗, 呵!桂林的山来漓江的水——/祖国的笑容这样美 !/桂林山水入襟, /此景此情战士的心——/江山 多娇人多情,/使我白发永不生!/对此江山人自豪 /使我青春永不老! 1959年7月,旧稿 1961年8月,整理
“千万学生都像被囚禁 在玻璃器皿中安静的孩子, 我们没有太多的余地转身, 只能默默接受属于我们的 越来越稀少的自由气息。” “我不知道我们的教育到 底是去蒙蔽,还是增蒙蔽。”
4、历史教育的灵魂附着于思想
教师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一个没 有思想的教师也就没有了教书育人的灵魂。 理想的教师 现代教师首先是有自由思想、独立人 格、具有批判与创造精神的人,不跪着教 书 就成为他们最基本的信条 ——钱理群《现代教师读本· 序》
二、路径: 1、价值引领思想
一个真正的有个性的教师是不会容 忍没有个性的教材的,他一定要把教 材变得有他自己个人的精神痕迹。 ——刘良华
两类课程——自然+人文
政治:寻找人在宇宙中的位置
地理:寻找人在空间中的位置
历史:寻找人在时间中的位置
政治文明:神权—君权—民权
——过自由而平等的生活 经济文明:农业—工业—信息 ——过富足而健康的生活 文化历程:神学—玄学—科学 ——过高尚而丰富的生活
农村土地改革不能突破三条底线 不能改变土地所有制 不能改变土地的用途 不能损害农民的基本权益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 办公室主任陈锡文
“在这里,国家就是最高的地主。 在这里,主权就是在全国范围内集中 的土地所有权。” ——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
“历来我国的土地就不是或主要不是‘ 按资分配’而是‘按权分配’的,最有资 格当地主的并不是富人,而是权贵。” ——秦晖、金雁《田园诗与狂想曲》 有产者与无产者对抗模糊 有权者与无权者对抗突出
脆弱性——天灾、苛政和土地兼并的影响
1627——1696年 大荒者8年 中荒者10多年 无荒者仅3年
23任知县或代理知县 白日之强盗 百姓之仇敌
姚廷遴《历年记》
课标与各版本高中历史教科书
对“国共内战”的教学要求 课标: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五、生存状态的管窥:小农经济的理想与现实
陶渊明《桃花源记》 王维《桃源行》 刘禹锡《游桃源诗一百韵》 韩愈《桃源图》 张旭《桃花溪》 王安石《桃源行》

仇英《桃源仙境图》
苏轼:浣溪沙 软草平莎过雨新 轻沙走马路无尘 何时收拾耦耕身 日暖桑麻光似泼 风来蒿艾气如薰 使君元是此中人
历史是人类的导师+医生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目标:寻找中国的DNA 主题: (1)五千年文明,两千年一统——为什么中 华文明能延续发展五千年?与政治制度之 间有什么关系? (2)先进的农业中国为什么成为工业的后进 国?中国由先进变落后的过程中,传统政 治起了什么作用?

中国古代政治的历史认识
中国古人政治设计的焦点
让思想的光芒 照耀历史课堂
陕西省西安中学 郭富斌
(一)让思想的光芒照耀历史课堂 (二)让人性的光辉沐浴历史课堂 (三)让文化大师们走进历史课堂 (四)让师生生命成长于历史课堂 (五)站在历史和现实的结合点上 (六)站在东西方文化的交汇点上 (七)站在大学和中学的结合点上 (八)站在学科和学科的结合点上
如何防止地方势力对中央集权的挑战
如何防止军事集团对中央集权的挑战
如何防止官僚集团对中央集权的挑战
如何防止皇亲国戚对中央集权的挑战
如何防止底层民众对中央集权的挑战
如何防止周边政权对中原政权的挑战
中国古代几个重要的发展现象 现象一:周期性动荡(发展长度) 现象二:超稳定结构(发展模式) 现象三:一元化社会(发展空间) 现象四:腐败的高发(发展代价) 现象五:社会亚健康(生存状态)
“人类对思想的畏惧远超过世上其他事物 ——甚至超过死亡。思想是颠覆与革命的、 破坏与恐怖的;思想无情地对待特权、既有 体制与安逸习惯;思想是无政府与无法无天 的,它无视权威,对识途老马嗤之以鼻;思 想往地域深处窥视,面无惧色;思想看见人 类这种微不足道的生物被深不可测的沉默重 重包裹,但它仍傲视一切,宛若宇宙主宰般 屹立不摇。” ——伯特兰∙罗素

3、学生成长的高度取决于思想
“教育目的在于使人成为他自己,变成 他自己。”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生存— —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
日本历史意识培养目标 (1)培养学生用变化的眼光看历史; (2)让学生深刻地认识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3)提高学生作为社会集体一分子的自觉意识; (4)提高自我判断能力和社会参与能力。
是否可以将新中国建立后,台海 两岸为何未能迅速地实现和解作为探 讨的重点?
为什么有着深厚“和”文化基因的中 华民族在台海两岸的和解问题上至今未能取 得突破性进展?是哪些因素在阻碍和解的实 现?我们能消除这些因素吗?
是否可以国共内战为例,对“内 战没有赢家”这一观点进行探讨?
跳出两党的视角,站在中华民族的立场 审视这场战争,当下的我们真的能很自信地 说中国共产党是这场战争的赢家吗?

李绅《悯农》 其一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其二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分散性——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 “五亩之宅,树墙下以桑,匹妇蚕 之,则老者足以衣帛矣;五母鸡,二母 彘,无失其时,老者足以无失肉矣;百 亩之田,匹夫耕之,八口之家,足以无 饥矣„„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 未之有也。” ——《孟子》
结论一
国共内战这一内容的最重要 价值取向应当是有利于台海两岸 中国人走向统一,应当是有利于 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
结论二
在高中历史价值观教育取向 问题上,应容许历史教师囿守革命 史观,但更应倡导从文明史观等视 角来引导学生理解历史现象。
2、生活寻找思想
案例:中国古代土地制度
备受质疑的土地制度
备受质疑的古代社会土地私有制说
“为什么小私有的中国农民比俄国村社社 员更容易集体化?” “如果说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封建社会的 经济基础,为什最严重的一场封建主义横行的悲剧? ”
——秦晖悖论
18份“地契” 200年家族土地史
“从1951年“土地房 产所有证”,到1993 年的“集体土地建设 用地使用证”,42年 间,婆婆家的宅基地 从六亩三分二厘五毫 (约4219平方米), 变成了1274.8平方米 ,并且失去了土地产 权,只是变成了使用 权。” ——刘薇
“农家最勤,习以为常 至有终岁之劳,无一朝 之余,苟免公私之扰, 则自以为幸。” ——宋如兰、孙星衍
“上冬来早晨吃米粥, 可以不用饼。有大麦 炒熟拌得一吃,午刻 做些面食,有余的麦, 还能粜了使钱。” ——杨秀元《农 言著实》
“久被凋残,极目 荒凉„„民间食餍糟 糠,面多菜色;寒冬 风雨,体无完衣。” ——郯城知县黄六鸿
思想是历史课堂的筋骨,思想更是一种 力量。当思想敏锐地走动时,历史会穿越时 空,用智慧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没有思想 的历史课堂,不过是精神侏儒的训练场;只 有一种思想和一个声音的课堂,说大些也不 过是驯顺奴隶的加工厂,在这样的课堂里, 教师与学生一样可悲。思想的塑造,是“立 人”的核心;思想的进步,是社会真正进步 的标志;思想的站立,是一个民族的真正站 立。
观念维先 国家的全部尊严在于思想 西葡:从地方到地圆 英国:从无限到有限 法国:从君权到人权 美国:从世袭到选举
两个世纪前,美国军力弱小、经济贫困。 但是在美国革命中诞生的这个国家对全世 界是个鼓舞。我们的吸引力并非来自我们 的财富或实力,而是来自我们的思想。 归根到底,是思想而不是武器决定历史。 当深知世界如何运转的政治家们以强大的 思想为武装时,更是如此。 ——尼克松《1999,不战而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