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考仿真模拟卷·广东卷(五)文综历史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 (2015·重庆一中一诊·14)有学者把《史记》、《汉书》中列出的著名都会按照今天的行政区划,整理分列如下:河南省七,陕西、河北、山东、山西、安徽各二,江苏、湖北、广东、四川各一,其他各省尚无所闻。
这一状况表明汉代()A.经济发展区域极不平衡 B.政治重心与经济背离C.南方地区尚未得到开发 D.城市的经济职能增强2. (2015·黄山一检·2)某同学在进行研究性学习中,引用了下组数据。
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他可能研究的主题是()A.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不断加强B.中国古代中央集权不断加强C.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变迁D.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演进3. (2015·南通一调·4)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一月,兵部等衙门会同闽浙总督、两广总督等官员议海防事,规定商船只许往东洋贸易,其南洋吕宋等处不许前往,广东、福建水师负责巡查,违禁者严命治罪。
外国夹板船仍许前来贸易,各地方官要严加防范。
该规定说明()A.外商在华贸易不受限制B.清政府严格限制对外贸易C.官府暂停南洋对华贸易D.清初尚未实施“闭关锁国”4. (2015·荆州一检·6)在罗马法时代,“诸如瓦斯、电力这类物质并不为罗马人所知,至少罗马人不知道它们可以作为经济客体并因而可成为权利的标的。
”材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罗马法的特点是()A.保护精神产物的财产权制度 B.将法律关系上升到普遍原则C.以所有权为核心的物权制度 D.从诉讼中衍生出权利体系5. (2015·北京市西城区期末·35)“那时,没有疾病;他们的骨头没有酸疼;那时他们没有发烧;那时他们没有天花;那时他们没有胸疼;那时他们没有腹痛;那时他们没有肺痨;那时他们没有头疼。
……可是那些外来者来了,令一切全然改变。
”文中的“他们”、“那时”、“外来者”最有可能是( )A.印第安人“地理大发现”以前西班牙人B.中国人鸦片战争以前英国人C.日本人“黑船事件”以前美国人D.埃及人拿破仑入侵以前法国人6. (2015·湖北省八校第一次联考·32)美国宪法第十四条修正案原文:“任何一州未经正当法律程序不得剥夺任何人的生命、自由或财产”。
但是最高法院把修正案中的“任何人”解释为任何“法人”。
这样解释所产生的影响是()A.社会公共利益得到宪法保护 B.启蒙思想成为宪法理论来源C.维护产权成为司法判决核心D.私人垄断随着经济发展加强7. (2015·江苏省扬州市期末联考·8)“欲人诵经史、明大义,以敦君臣父子之伦也。
虽机警多智,可以富国强兵,或恐不利于社稷。
”这段话应该是( )A.洋务派抨击维新派的言论B.维新派抨击洋务派的言论C.顽固派抨击洋务派的言论D.维新派抨击顽固派的言论8. (2015·广东省中山市期末联考·7)1895年,严复翻译《天演论》,宣扬“进者存而传焉,不进者病而亡焉”的思想。
1916年,陈独秀认为:“求适今世之生存,则根本问题,不可不首先输入西洋式社会国家之基础。
”以上两则材料反映的中心问题是( ) A.“进化论”为社会阶层普遍接受的理论 B.晚晴到民国初年中国思想界变化不大C.变革救亡图存为当时社会思考的焦点 D.中国欲改变命运必须引进西方的制度9. (2015·黑龙江省绥化市三校期末联考·30)下表反映了近代中国机器与工具进口的情况。
(每5年机器和工具的年平均进口值。
单位:1000海关两)表格中的数据主要反映了()A.民国时期农业近代化有所发展 B.传统农具逐渐退出农业领域C.近代民族工业持续快速发展 D.农业商品化程度提高,自然经济加速解体10. (2015·广东省华附、广雅、省实、深中联考·22)被誉为“沙漠之钻”的胡佛水坝于1931年3月11日动工,美国总统胡佛宣称“通过有利可图的建设工程来增加就业”,其财长梅隆称:“在这个国家,无论政府还是企业,他们行动一致,坚定地阻止工资下调,并尽量保证更多的人就业,并以此增加消费。
……我们要不惜一切代价维持生活标准。
”这反映出当时的美国()A.实行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措施 B.积极推行以工代赈C.放弃了自由竞争的经济政策 D.努力抑制物价上涨11. (2015·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一模·22)进入21世纪,欧洲人的归属感变得更加强烈了,因为人们可以切身体验一种触摸得到的欧洲——“口袋里的欧洲”。
“口袋里的欧洲”是指()A.移动电话 B.欧共体C.欧元D.欧盟宪法12. (2015·甘肃张掖中学月考·18)1956年12月,毛泽东提出:现在我国的自由市场,基本性质仍是资本主义的……上海地下工厂同合营企业也是对立物。
因为社会有需要,就发展起来。
要使它成为地上,合法化,可以雇工……可以开私营企业,定个协议,十年、二十年不没收……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
材料中“地下工厂”应该是( )A.中外合资企业 B.手工业个体户和手工工厂C.国营企业 D.手工业生产合作社二、非选择题13.(2015·襄阳一调·4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公民”这一概念与特定社会、特定历史时期相联系,在不同的社会和历史时期其内涵不尽相同。
材料一古希腊城邦时代是一个积极公民时代,现代公民的独立性、公共性和宽容性可以在这一时期找到源头,因此古希腊时代可以被看作现代公民精神的溯源地。
——孔令奇《现代公民精神的基础、内容和意义》(1)概述古希腊公民内涵。
为什么说“古希腊城邦时代是一个积极公民时代”?材料二作为公民理论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17、18世纪的公民在范围和数量上都得到了拓展。
……法律规定只要是国家的居民,不论等级、家庭出身和财产多寡,原则上都是公民,体现了公民之间的平等关系。
这种平等还体现在:公民之间在权利与义务的均衡关系上是平等的,任何公民不得享有与其他公民不同的特权,而且凡是公民都享有同等的权利并承担同等的义务。
……公民之间的关系通过法律得以调整。
法律是人民利益的体现,人民通过法律来保障自己的利益与权利不受侵犯,公民的财产、自由与活动都受到法律的保护,……在近代国家中公民是国家事务的积极参与者,民主体现为多数决定原则,在必要的情况下,公民有权推翻破坏契约的政府,主权在民是其重要特征。
——张博颖、陈菊《西方公民观和公民道德观的历史演变》(2)17、18世纪公民观有何特点并分析这种特点出现的原因。
(不得照抄原材料)材料三中国近代公民意识觉醒,康有为是提出近代意义的“公民”概念的第一人,也是最早主张“立公民”的人,1902年他在《新民丛报》第五、六、七号上发表了《公民自治篇》,认为“人人有议政之权,人人有忧国之责,故命之曰公民。
”那什么是公民呢?“公民者,担荷一国之责任,共其之利害,谋其公益,任其国税之事,以共维持其国者也。
”陈独秀号召新青年“脱离夫奴隶之羁绊,以完其自主自由之人格”。
“尊重个人独立自主之人格,勿为他人之附属品”。
在公民权利方面,新文化人更注重公民权利的天赋性,强调拥有公民权利的意义。
而“欲造成真正舆论,惟有本独立者之自由意见,发挥讨论,以感召同情者之声音乞求”。
——程显芳《近代公民观念的产生及影响》(3)从维新运动到新文化运动,中国近代公民的含义有何变化?分析变化的原因。
(4)霍布豪斯说:“巨大的变革不是由观念单独引起的,但没有观念就不会发生变革”结合材料就谈谈你的看法。
14. 阅读以下材料,网答问题。
材料一 1930年3月美国国会通过了《霍利一斯穆特关税法》,该法修订了1125种商品的进口税率,其中增加税率的商品有890种,有50种商品由过去的免税改为征税,该法案后来被称为“20世纪美国国会所通过的最愚蠢的法案”。
1930年5月,加拿大通过法案,将美国输往加拿大的16大类产品关税提高30%。
德国也加入到报复行列,关税报复措施最终导致德国进口总值下跌61%。
——文亭《80年前的货币战争》(1)据材料一指出《霍利一斯穆特关税法》主要内容,如何理解这一法案是“最愚蠢的法案”。
材料二 1934年6月,国会众参两院通过了《互惠贸易协定法》。
该法最重要部分是新增加的对1930年关税法的修订,其主要内容包括:授权总统和外国政府或机构进行关税协定谈判;在不经过参议院批准的情况下,总统可以与外国政府签订贸易协定,宣布对现行关税和其他限制贸易措施的修改;关税的改变适用于其他和美国签订的无条件最惠国待遇协定的国家。
——摘编自谈谭:《美国l 934年<互惠贸易协定法>及其影响》(2)据材料一、二,说明美国的关税政策决策机制有何变化,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20世纪60~80年代美国进口关税率的变化情况,概括影响这一变化的因素。
2015年高考仿真模拟卷·广东卷(五)文综历史参考答案及解析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 A【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古代农业及古代手工业的进步【解析】从题干信息可以判断,著名都会分布数量为“河南省七,陕西、河北、山东、山西、安徽各二,江苏、湖北、广东、四川各一”,这就充分表明了汉代时期北方是经济重心,南方开发迟缓,经济落后,表明汉代经济发展区域极不平衡,故选A。
2. B【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考查学生正确分析图表信息的能力。
【解析】专制主义是指中央的决策方式,具体说就是皇帝的个人专断独裁,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凡行政、军事、经济等一切大权,均由皇帝总揽,材料没有体现出,故A项错误;表格中“道、路、省”、“州”、“郡国”、“县、邑、道、侯国”均是指地方行政区划,反映的是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变化,总的趋势是中央集权不断加强,故B项正确;C项是表面现象,其反映的本质是B项,故C项错误;题干没有涉及监察制度方面的内容,故D项错误。
3. B【命题立意】本题意在考查古代中国的主要经济政策:“海禁”与“闭关锁国”。
【解析】依据材料中“各地方官吏严加防范”的信息可知,外商在华贸易受限制,故A 项错误;对国内商船“违禁者严命治罪”,对外国夹板船虽然仍许前来贸易,但要求“各地方官吏严加防范”,可看出清政府严格限制对外贸易,故B项正确;依据材料可知是不许中国商船前往南洋,而不是指禁止南洋对华贸易,故C项错误;D项与B项矛盾,依据材料中相关信息可知明显理解错误,故D项错误。
4. C【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罗马法【解析】从题干信息可以看出罗马法物权的标的物只针对可以感觉的有体物,精神产物不在其列,故A项错误;也因此罗马法不具有普遍原则,故B项错误;罗马法以有形物确立物权的标的,表明罗马法建立了以所有权为核心的物权制度,故C项正确;材料与诉讼无关,故D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