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民警工作压力研究摘要:当前,改革开放卓见成效,社会转型加速发展。
公安民警面对日益复杂的治安状况以及群众渐高的期望值,长期处于过高强度的工作状态早已是不争的事实。
工作压力过大在降低警察个体身体健康水平、增大其心理压力的同时,给警务工作的开展、民警个人生活也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
公安民警工作压力与三方面因素有关:职业因素、社会因素和个人因素。
只有多管齐下,公安机关将一个“增加”——增加公安编制、两个“保障”——保障公安经费和保障公安民警正常休假、三个“坚持”——坚持从优待警和坚持群众路线以及坚持以人为本三项大原则相结合,社会大众善关怀、多包容,警察个体学会“三勤”调适法,即与家庭成员勤沟通、个人能力勤加强、自我心态勤调节,公安民警工作压力过大的问题才能真正得以解决。
关键词:公安民警;工作压力;原因;措施“国家安危,公安系于一半”。
公安工作的性质和任务决定了公安民警需要比其他职业人承受更大的社会责任和工作压力。
但是目前,大量警务和非警务工作的循环交错、新闻媒体并不科学公正的舆论导向、紧张的警民关系都让许多公安民警感到负屈含冤、心力交瘁。
各类调查研究表明,超出负荷的工作压力让民警的身心健康受到影响,有碍他们公正执法,削弱了整支公安队伍的战斗力。
因此,重视有关公安民警工作压力的问题,积极探索解决之法,具有非常深远的现实意义。
一、公安民警工作压力状况初探(一)、工作压力基本属性压力是人身体对于任何加诸其上的要求所产生的反应。
具体到工作压力,著名心理学家石林曾作出过这样的定义:工作压力是让工作者感到需要付出较大努力的工作要求以及由于适应要求所产生的各种生理和心理反应。
这就是说,我们对于工作压力的定义包含的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产生压力的情景及其个体对该情景的评价——压力源;另一部分是由于压力源所产生的各种反应——压力反应【1】。
(二)、公安民警工作压力现状2003年全国牺牲的476名民警,其中212名因积劳成疾牺牲在工作岗位上,而他们的平均年龄只有三十几岁【2】。
全国近两百万民警中,有43%因工作压力患有不同程度的焦虑、失眠、抑郁等症状【3】。
公安机关是接受当地党委、政府和上级公安机关共同领导的的特殊行政机构,因此对一些政府部门请求协助的非警务活动不得不频繁参与。
长期居于工作强度大、质量要求高且具危险性的紧张状态下,大部分民警的生理及家庭需要得不到充分满足,鲜有时间陪伴家人,难以承担家庭责任,工作分心却不得不持续在疲惫状态中运转,加班加点、节假日不休对他们来说早已司空见惯。
面对领导下达的如“72小时必破案”等指示与一些不负责任、缺乏诚信的舆论评价,民警在工作中压力倍增,难免会畏首畏尾。
高付出、低收入、高竞争的职业现状以及常受到社会阴暗面中灯红酒绿的各类诱惑,民警逐渐丧失对工作的热情和主观能动性。
“工作压力越来越大了”是大多数民警的真实心声,公安民警工作压力过大的问题已经不容小觑。
二、公安民警工作压力过大形成负面效应超负荷的工作压力主要对警察个体的身心健康、工作效率、生活质量产生消极作用。
(一)、工作重负降低民警身心健康水平1、影响民警身体健康目前中国警察身体健康水平令人堪忧。
福建省福州市公安局政治部对全市5800名警察的身体健康水平所做的调查显示,68.6%的警察患有各种疾病,其中众多疾病与职业有关【4】。
2006年涟源市公安局的体检汇总表明,参加体检的309人当中,无明显异常的仅有92人【5】。
功能性出现问题的警察在我国的数量呈递增状,上述数据也只是我国警察健康状况的一个缩影。
过重的工作负担能降低人的免疫系统功能从而导致一系列生理疾病如中风、心脏病、猝死等。
我国民警突发上述病症的人数不断增加。
公安民警平均寿命仅48岁,比老百姓的平均寿命70岁足足少了22岁【6】。
工作压力让警察身体处于亚健康的同时,给他们日后也埋下了隐患。
2、增加民警心理压力许多民警因工作艰难繁重,担心完不成任务被上级追究责任,害怕群众对执法结果不满意,对媒体偏激的评价、曝光倍感畏惧,日复一日不减反增的工作量使其形成巨大心理压力。
近年来,警察因压力行为出现偏差甚至走极端的情况开始出现,河南宜阳公安局长在办公室内上吊自杀。
2005年福州市公安局对全市警察的压力问卷调查表明:46.51%的民警想调离岗位,20.87%的民警想辞职【7】。
宁夏有关部门对201名警察也做过相似调查,结果是近半数调查者想离开警察岗位,许多民警工作积极性不高,感到工作压力难以承受【8】。
心理压力若得不到正常释放,人极易产生沮丧、焦虑、易怒易躁等不良情绪反应,观察能力降低,注意力不集中,组织能力退化,以自我否定,严重则出现精神疾病。
由此可见,工作压力过重造成的恶果是不容忽视的,它严重影响到了公安队伍的稳定性与核心凝聚力。
(二)、持续高压降低民警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1、工作倦怠对警务工作有弊无利警察职业特性使其长时间处于待命高度警惕状态,由此带来巨大身心疲惫。
因此,工作倦怠已经成为警察群体最严重的问题【9】。
由于对大量工作的厌烦与疲劳感增加,不愿承担新的任务,民警易产生“厌战”心理,对工作毫无热爱可言,仅为了交差完成任务。
一些民警怕办案程序繁琐量多,害怕被单位通报扣分,害怕被恶意投诉与负面渲染,对待工作干脆“能拖就拖”或是“事不关己”。
有的民警觉得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高压的环境与失衡的心态让他们逐渐做出越轨的行为,不知不觉中违法乱纪甚至进行犯罪活动,这样的例子不在少数。
有些民警因压力苦无发泄渠道,将脾气带到执法中去,缺乏耐心,最典型的变现就是刑讯逼供。
可见工作压力的巨大引发的警察职业倦怠大大降低公安民警的工作效率。
2.民警个人生活质量得不到保障当人的压力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调节缓解时,压力就会转化为行为的反向动力,使人出现一些反常行为【10】。
有些民警常常食宿无规律,大量抽烟、喝酒以逃避重负。
由于放不下工作中的重压感,民警将之带入日常生活,易变得处事不佳、食而无味,内心陷入苦闷闭塞的状态,生活质量被降低。
三、公安民警工作压力来源分析工作压力超标是导致警察身心健康问题和工作行为失范的主要原因。
三个方面的因素影响警察工作压力的形成,它们分别是:职业因素、社会因素和个人因素。
(一)、职业因素职业因素是形成民警工作压力主要原因。
1、工作任务繁重且呈多元化伴随着社会治安形势复杂化,公安的职责也变得越来越宽泛,以致公安工作任务量呈直线上升。
无论是打击、教育,还是管理、防范,无论是服务群众还是救险就难,只要是与社会安全,人民利益有关的事物皆无巨细,都有警察要承担的责任。
一方面警力资源供不应求,警务工作日益琐细,公安民警只能毫无选择地加班加点。
另一方面当前尚未真正确立适用于社会治安管理的长效警务机制,各类专项斗争、严打行动过多过滥,不仅名目繁多,且时间紧、指标高、任务重,让基层民警长期在各条战线上交替奔波,工作压力太过强大。
但公安民警并非不知疲倦的铁人,由于精力不济导致身体每况愈下,最终倒在工作岗位上。
1、工作危险性强迫警察处于高应激状态“时时有流血,天天有牺牲”是对警察职业的形象描述。
和平年代,警察是唯一一个每天都在受伤流血的职业,且我国警察每年牺牲人数呈上升势态。
当今出现在我国的犯罪手段日趋多样狡诈,犯罪活动渐向集团化发展,必需和犯罪分子在最前沿对峙的公安民警常处于过度的心理应激状态。
这容易对人造成巨大压力体验,且事后脑海中想象的危险情景往往比实际给人的压力与刺激更加深刻,让一些民警警力某些危险后难以再回到正常的生活轨迹。
不容否认的是,民警在巡逻、出勤、执行任务时,其身处在的各个场所都具有潜在的危险。
这种潜在的危险决定了公安民警需要长时间处于高应激状态,甚至工作结束后还是难以脱离,引发压力负担。
2、非警务活动带来的压力我国公安部门是一个特殊的部门,它是部分领导偏爱的“开路兵”。
一些不该有警察出现的场合出现了警察,不知情的群众、媒体直接将矛头对向警察群体,恶化了警民关系的同时还增大了警察的工作量。
特别是基层公安民警,常处在这种“两难”的境地。
3、公安机关人性化管理不够一方面由于有些民警知识较为匮乏,缺少专业素养,难以满足公安工作的需要,许多公安机关都开展了大量的培训工作,如文化补课、专业技能培训、资格考试……过多的考核任务、等级评定、岗位责任之……让民警赶到压力越来越大。
但从实际情况来看,进1/3的民警参训主要是源于外部动机,知识晋升、晋级、领证书、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参加教育培训不是“积极主动型”,而是“消极被动型”、“服从命令型”【11】。
可以说,缺乏效果的考试、培训给民警带来的压力是很大的。
另一方面,部分领导一味采用硬性条条框框规定民警如何完成工作任务,一旦稍有差池,批评处分毫不留情接踵而来。
缺乏人性化的管理僵化了上下级的关系,让民警思想易发生变化。
(二)、社会因素社会因素是形成民警工作压力重要原因。
1、不良社会环境的影响首先是高付出低收入的职业现状与社会上其他高收入职业相比引发民警心态失衡。
作为国家公务员,警察在工作中承受的压力远远高于其他行业,但工资收入、福利待遇却形成了过大的反差,由于各地财政状况不尽相同,有的地区公安部门竟出现“私为公用”现象。
当付出与回报失衡时,民警易产生工作价值未被肯定的心理,工作中表现出消极态度。
面对社会上掀起的“拜金主义”、“金钱至上”等浪潮,许多民警将赚不到钞票视为无能,开始乱罚款、乱收费。
其次作为直接接触社会阴暗面的人,警察意志品质时刻都在经受考验。
他们总在和游走在法律边缘的人打交道,看到的净是人性中的自私、贪婪……他们在工作中同时还要抵御不良之风的侵蚀,无形之中产生被敌对势力包围的感觉,公安民警所需承受的压力可见一斑。
2、社会舆论能导致的压力传统影视、文学将警察形象塑造得过于高大理想、完美无缺,脱离实际的警察被“神话”,使人民群众对公安工作的期望值不断增高,高到民警觉得工作标准难以企及。
严格公正的执法往往引起偏见与非议,一旦出现案件难以破获等情况,警察便遭责难。
此外,不少媒体热衷炒作“警察新闻”,依靠其机构特殊性吸引眼球。
偶尔出现的一两个警队中的败类,被媒体夸大报道,其不科学的评价让公众很容易将矛头对准警察群体,警民隔阂给开展警务工作的民警带来压力,也让他们易陷入职业的困顿与孤独中。
长期公众指向的压力将警察推向对立面,有碍其公众执法。
3、复杂的执法环境造成的压力现今社会环境并非良好,民警时常要在不信任、不理解甚至遭到起哄殴打的环境中进行执法。
不少民警遭到过诬告、虚假投诉、恶意举报,但他们只能默默承受各方压力。
另外,民警在执法过程中最怕面对亲戚、朋友、同学等人的说情,处罚与否难以决定。
理不清的“人情”问题和不积极配合工作的老百姓都给公安民警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工作压力。
(三)、个人因素个人因素是形成民警工作压力直接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