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决策第一节:决策概述决策贯穿于管理过程始终,是管理活动核心内容。
一、决策含义与类型决策是指人们依照对客观规律结识,为一定行为拟定目的、制定和选取行动方案过程。
(从当代管理学角度)决策是指管理者依照对客观规律结识,为一定管理行为拟定管理目的,制定并选取管理方案过程。
(从管理学角度)决策地位:1.人类活动总是随着着决策过程2.“想”事实上就是决策3.随着生产力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广泛,组织管理越来越复杂,决策也变得越来越困难4.决策对的与否往往关怀到一种组织前程和命运5.对于当代管理学而言,决策具备重要地位和作用2、决策类型(1)、依照决策目的所涉及规模和影响限度不同(战略决策与战术决策)战略决策是指决策目的所要解决问题带有全局性、方向性、以及影响深远决策。
战术决策是指为了达到组织目的所采用程序、途径、手段和办法决策。
(2)、依照决策内容详细状况不同(程序化决策与非程序化决策)程序化决策是指决策过程每一环节均有规范化固定程序,这一程序可以重复地用于解决同类问题。
非程序化决策是指决策过程没有固定程序和常规办法,解决问题是非重复浮现管理问题。
(也称“非常规决策”)(3)、依照决策所处时期不同(平时决策与危机决策)平时决策是指在一种相对稳定期期,决策者针对各种管理问题所作出决策。
危机决策是指当组织重大安全利益和核心价值观念受到严重威胁或挑战组织生存于危机时期,决策者作出重要决策和应急反映。
危机决策构成三个要素:1.决策问题发生、发展具备突然性、急剧性,需要决策者当机立断2.可供决策者运用时间和信息等资源非常有限3.事态发展危机决策单位、决策者主线利益,并且决策后果很难预料(4)依照决策所要解决问题不同(初始决策与追踪决策)初始决策是指决策者对从事某种活动或从事该种活动方案所进行初次选取。
追踪决策是指在初始决策基本上对组织活动方向、内容或方式所作出重新调节。
追踪决策特点:1、回溯分析2、非零起点 3、双重优化(5)依照决策所具备条件和可靠限度不同①.拟定型决策是指在决策环境和条件完全拟定状况下,决策者所进行决策。
②.非拟定型决策是指在决策环境和条件不拟定状况下,决策者可以懂得各种行动方案在各种不同条件下获得成果。
③.风险型决策是指决策者有一种明确决策目的,可以懂得不同行动方案在不同环境条件下所获得成果,虽然不能完全判断将来浮现是哪一种环境条件,但是可以预测其浮现概率。
一、决策与预测关系预测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将来发展性质、状态及变化趋势所作预计和测算。
预测和决策关系:1、预测是为决策服务2、预测贯穿于决策全过程3、预测和决策区别预测和决策区别:1.预测侧重于对客观事物科学分析,决策侧重于对有利时机和目的科学选取。
2.预测强调客观分析,决策则突出领导艺术。
3.预测是决策科学化前提,决策是预测服务对象和实现机会。
第二节:决策理论与决策模式一、决策理论学派决策理论学派是由社会系统学派发展而来.决策理论学派代表人物是西蒙,其代表作有《管理行为》、《管理决策新科学》决策理论学派观点:1、强调了决策在管理中重要性 (组织活动是集团活动,其中心过程就是决策)2、分析了组织在决策中作用 (价值前提是对行动进行判断原则,事实前提是对活动环境及其作用方式阐明)3、阐述了决策过程4、提出了决策准则(现实决策中只能满足“令人满意”原则)5、归纳了决策类型。
6、研究了信息对决策影响二、决策模式决策模式是指决策者在决策过程中有规律或重复浮现决策活动形式。
一.理性决策模式(科学决策模式)内容:(1)、提出了“最优决策准则”(2)、设计了严格决策程序(3)、规定决策运用科学办法 (科学办法重要是决策分析办法数学化和模型化)(4)、把决策过程当作是一种理性分析过程(理性决策模式应用于实际决策过程存在一定困难)理性决策模式决策程序:1.发现问题 2.提出目的 3.设计方案 4.预测后果 5.分析比较 6.选取最优方案赫茨伯格提出了有限理性决策,有限理性决策模式以为在决策过程中不存在最优决策,只有满意决策,主张以“满意决策准则”代替“最优决策准则”。
人类绝大多数决策都是属于有限理性决策。
二.渐进决策模式(美国查尔斯.林德布洛姆)重要内容:1、决策过得是一种按部就班过程2、决策方案是在原有决策基本上和修改三.集团决策模式(美国戴维.杜鲁门和厄尔.莱瑟姆)重要内容:1、集团互动是公共决策核心内容2、决策方案是各个集团互相斗争、互相妥协成果3、各个集团占有资源不同,对决策影响力不同集团对公共决策影响力:1.成员数量 2.财力状况 3.集团实力 4.领导者能力5.集团凝聚力6.与政府决策层关系利益集团之间竞争存在制约因素:1.各利益集团竞争行为不能违背宪法,宪法成为任何利益集团不得超越行为规范2.各利益集团利益也并非截然相对,彼此存在着许多共同利益或交叉利益,从而起到缓和冲突作用3.各利益集团竞争也同步产生了互相制约因素,这种斗争与制衡导致了集团之间动态平衡四.精英决策模式(美国托马斯.戴伊和哈蒙.齐格勒著作是《民主嘲讽》)精英决策模式重要内容:1、社会分化为掌权少数人和无权多数人2、少数统治者与杰出人物不是被统治公众代表,精英人物重要来自社会中社会经济地位较高阶层。
3、非精英人物向精英人物转化是一种缓慢过程4、在社会制度基本价值观和维护这一社会制度方面,精英人物看法是一致。
5、公共政策所反映不是公众要规定,而是反映了精英人物重要价值观。
6、活跃精英人物很少产将是渐进性直接影响。
第三节决策程序与规则一、决策程序1、发现问题: (发现问题是决策过程起点)1.察觉问题2.界定问题3.陈述问题 (界定问题是发现问题核心,是确立决策目的基本根据)2、确立目的:1.决策目的要有针对性2.明确性3.时效性4.可行性5.规范性3、拟定方案:(拟定决策方案是决策过程核心环节)1.提供各种备择方案2. 考虑决策方案多因素性4、选取方案决策方案评估后来进入优选阶段:1.要有一种优选原则 2.方案优选只能是一种相对概念3.方案优选需要决策者具备良好心理素质和坚决决策才干二、决策规则决策规则是指决策者在选取决策方案时遵循决策程序和办法。
1.全体一致规则(一票否决制) (全体一致规则不适合决策成员较多组织决策)特性:1.决策成员在形式上享有平等决策权2.个体选取对集体决策成果具备决定性影响3.决策成果达到“帕累托最优”2.多数裁定规则 (多数裁定规则是一种决策程序和办法,不涉及决策内容)1.简朴多数规则 (容易形成一致,采用迅速决策)2.绝对多数规则 (缺陷:1.浮现“多数剥削少数”现象 2.浮现“周期多数”或“投票挬论”没有一种多数决策规则可以同步最大限度满足保护与效率规定.第四节决策体制决策体制是指由决策机构和决策人员构成组织体系及其制度。
一、决策中枢系统重要任务:1、确认决策问题 :决策问题是公共决策逻辑起点,决策问题不一定是决策中枢系统发现,但必要通过决策中枢系统确认2、明确决策目的拟定决策目的依照:1.公众利益诉求 2.决策环境 3.决策条件 4.价值偏好决策中枢系统拟定决策目的过程事实上是一种价值选取过程.3、组织决策方案设计4、选取决策方案最后选取决策方案是的确中枢系统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决策中枢系统形式决策权重要体现.二、决策征询系统 (也称之为公共决策“思想库”或“智囊团”)决策征询系统是由公共决策研究组织和各类专家、学者构成,运用当代管理理论和技术手段,相对独立地进行决策研究、决策方案设计和公共决策征询组织体系。
重要任务:1、发现决策问题2、参加决策方案设计、评估和论证3、提供决策预测研究 (科学预测是公共决策基本前提)由于决策征询系统可以相对独立开展科学研究,有效保证了决策科学性和可靠性)三、决策信息系统决策信息系统是指由专业信息构成,从事信息收集、加工、传递等活动,为决策中枢系统提供决策信息组织体系。
1、收集信息(注意:1.范畴尽量广泛 2.历史待续性 3.信息收集要有预测性)2、加工信息(规定:1.及时 2.精确)3、传递信息(渠道类型:1.纵向传递 2.横向传递 3.综合传递)第四章:组织第一节组织概论组织:1.作为名词,指为实现特定目的,根据一定权力与责任、权力与义务关系,按照分工与合伙规则而构成人群体-机构体系2.作为动词,是作为管理一项职能,组织是指设计、构建机构体系活动组织基本构成要素:1.目的:(目的是组织第一要素)2.人员:(人员是组织主体,是唯一具备主观能动性组织要素。
)决定组织功能要素:1.人员素质 2.人与人之间关联状态3.物财4.信息:(信息是以人为肢体社会性组织中最活跃要素)5.机构6.职位:(职位是根据组织目的需要而设立详细工作岗位)特性:1.职位一工作为中心而设立,不受人因素影响,所谓“固定职位流水人”2.职位数量明确、详细,由组织编制明文规定3.职位有类别划分,任何职位都可以归于相应职位系列和职位级别7.权责8.程序9.规制:(规制与否健全完善是考察一种组织成熟度重要指标)组元:人、财、物、信息。
整合要素:机构、职位、权责、规制组织功能大小强弱,不经取决于组元数量和质量,也取决于这些组元之间分工与协作整合状态。
当代组织理论将组织整合状态分为:1.管理体制 2.组织机构 3.运营机制组织分类:依照性质和活动方式不同:1.正式组织 2.非正式组织正式组织:是按照一定程序设立,具备明确组织目的、机构与职位体系和规章制度组织。
非正式组织:是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基于兴趣、兴趣、情感等因素自发形成组织。
非正式组织研究来源于“霍桑实验”。
美国学者巴纳德初次提出“非正式组织”概念。
非正式组织积极作用:非正式组织悲观作用:非正式组织管理规定:1、协助工作 1.保守倾向 1.一分为二2、分担领导 2.角色冲突 2.无害支持3、增长稳定 3.滋生谣言 3.目的结合4、发泄感情 4.不良压力 4.为我所用5、制约领导非正式组织压力较正式组织压力往往更加沉重,也许迫使个人脱离正式组织行为规范。
第二节:组织理论一、组织是谁概述西方组织理论演变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1、古典组织理论阶段1.泰勒“科学管理之父”科学管理组织理论2.法约尔普通管理组织理论(普通管理理论倡导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纪律、秩序原则)3 韦伯科层组织理论古典组织理论缺陷:1.忽视环境因素对组织影响 2.忽视组织动态特性 3.忽视组织成员社会需求2、行为科学组织理论阶段(也称新古典组织理论)1.梅奥人际关系组织理论2. 巴纳德组织平衡理论3. 西蒙决策过程组织理论3、系统科学组织理论联阶段20世纪60年代,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等理论与办法在组织理论研究中被广泛使用1.卡斯特罗森茨韦克(系统分析组织理论)2. 劳伦斯伍德沃德(系统权变组织理论)权变理论以为:组织必要随机应变,不存在统一、一成不变组织模式,不能生搬硬套某一特定环境中形成所谓有效组织模式,而应当根据环境变迁和组织自身变化而拟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