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热传的《养生经》有误区

热传的《养生经》有误区

支持者称之为“健康的革命”,对《养生经》中说到的许多保健方式秉行不讳;反对者则提出了尖锐的批评,指其“言过其实”、“缺乏科学的严谨态度”,有的甚至指斥“满嘴胡言乱语”。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策划:本刊编辑部执行:尚风指导专家:中国中医研究院老年医学研究所张国玺教授/李春生教授近期,一份名为《养生经》(又称《千万不要死于无知》、《健康的革命》、《健康的三个里程碑》等)的讲义被难以计数的网站转载,手抄本、复印本也开始在老百姓间广泛流传,一些读者数十份数十份地复印,送给亲戚好友,同时呼吁:“请打印送给您的父母。

”这份讲义据称为“根据齐国力教授讲座整理”。

因此有“家喻户晓洪昭光,网上热传齐国力”的说法。

此后,陆续有一些媒体全文刊发这份《养生经》。

一些热心的读者亲自来到本刊编辑部,希望本刊刊载此份讲义,以让更多老年朋友得到更新的保健知识。

与此同时,也有一些读者对《养生经》的一些说法感到困惑。

他们来信来电询问,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们需要专家的意见。

山东蓬莱李姓读者来信询问《养生经》中的有关内容,他说:“(这)把我们消费者搞糊涂了,我也更担心对身体有副作用。

恳切(请)贵刊能早日帮助揭秘,以免影响身体健康。

”为此,记者进行了调查,并采访了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可冀教授、中国中医研究院老年医学研究所的张国玺、李春生教授等多位老年保健医学专家。

他们对《养生经》中的一些观点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养生经》的养生理念有误区《养生经》观点:美国医学会作了个普查,发现原始的美国人、印第安人没一个高血压、没一个动脉硬化。

原来是吃老玉米吃的。

后来发现老玉米里含大量的卵磷脂、亚油酸、谷物醇、维生素E,所以不发生高血压和动脉硬化。

从此以后,美国就改了,美洲、非洲、欧洲、日本、香港、中国的广州,早上都吃玉米羹了。

现在许多人吃卵磷脂干嘛?就是希望不得动脉硬化。

但是他不知道老玉米里含得最多,不用多花钱。

张国玺教授点评:高血压病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诱因与生物医学、心理学及社会环境都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也是世界各国医学科学界正在进行研究的热门课题。

这两种疾病的预防需要采取多方面地措施,绝非“吃老玉米”这么简单。

卵磷脂这个词是由希腊文“Lekiths”派生出来的,意为“蛋黄”。

卵磷脂在蛋黄中的含量是最多的,约有10%,质量也是最优的。

但由于蛋黄的胆固醇含量同样较高,所以人们不敢过多地进食蛋黄来摄取卵磷脂。

由于大豆中卵磷脂含量是非常丰富的,提取容易,故市场上出售的多是大豆卵磷脂。

玉米中卵磷脂的含量则少于蛋黄与大豆。

卵磷脂是人体内构成细胞膜的成分之一,并参与细胞的代谢过程。

它还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如抗动脉粥样硬化和参与神经递质“乙酰胆碱”合成等。

但卵磷脂并不是防治高血压和动脉硬化的灵丹妙药。

吃粗粮有益于健康是正确的,但应按人体所需的营养结构适量搭配食用。

吃太多的玉米也不一定就好。

●小米促进睡眠胜过安定?《养生经》观点:现在很多坐办公室的人睡不着觉,得抑郁症、神经官能症,吃安定2片、4片、6片,已经有人吃8片还睡不着……我就劝他们别吃安定片了,我说你吃点小米粥吧。

我在农村普查过,那些老头老太太们不知道什么叫失眠,躺在床上就呼呼睡。

我仔细观察了,人家是喝小米粥喝的。

早上一碗玉米粥,精神焕发;晚上一碗小米粥,呼呼大睡,你说多好呀!李春生教授点评:《中药大辞典》中记载:小米味甘咸性凉,功能和中益肾,除热解毒。

其中并未提到安眠功效。

而《本草纲目》中明确记录秫米(又叫黄米)味甘性微寒,具有安眠功效,主治阳盛阴虚,夜不得眠。

可见,真正有安眠作用的是黄米,并非小米。

在我的保健工作中,未听说过小米的催眠功能胜过安定。

至于农村老人不失眠,其主要原因是白天辛苦劳作的结果。

坐办公室的人睡不着觉,原因是是多方面的,首先应该到医院进行系统检查和治疗,弄清失眠的原因。

该吃药时一定要吃药,如果失眠都依靠喝小米粥来解决问题,这是不科学的。

●喝绿茶不得癌症?《养生经》观点:为什么有人得癌症,有人不得,就是跟喝绿茶有关系。

如果你每天喝4杯绿茶,癌细胞就不分裂,而且即使分裂也要推迟9年以上。

张国玺教授点评:众所周知,引起癌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精神因素、遗传因素、内分泌紊乱、免疫功能降低、营养不足、化学性因素、物理性因素、生物因素等。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肿瘤疾病的发生多是因为多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所以预防肿瘤也应该是多方面的综合预防。

引起癌症的因素很多,与是否饮用绿茶没有直接关系。

如果说饮用绿茶有一定的预防癌症作用是正确的。

但反过来如果说患癌症是与不喝绿茶有关,这种结论则过于荒唐和粗浅。

●红茶、花茶没有保健作用?《养生经》观点:第一、绿茶里含茶坨酚(正确的名称应该是茶多酚--李春生教授注),它是抗癌的,在所有的饮料里绿茶是第一的;第二、绿茶里含有氟,它不仅能坚固牙齿,还能消灭虫牙,消灭菌斑;第三、绿茶本身含茶单宁,是提高血管韧性的,使血管不容易破裂……而红茶加面包没有一点保健作用……茉莉花茶没有一点保健作用,只是香而已。

李春生教授点评:绿茶确有抗癌洁齿的功效,但因此完全否认红茶和茉莉花茶的保健作用是不对的。

因为茉莉花茶是在绿茶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虽然在加工的过程中其保健功能有所影响,但绝没有完全消失。

相反,茉莉花茶除了具备绿茶的某些性能外,还具有很多绿茶所没有的保健作用。

《中药大辞典》中记载:茉莉花有“理气开郁、辟秽和中”的功效,并对痢疾、腹痛、结膜炎及疮毒等具有很好的消炎解毒的作用。

红茶是经过蒸制而成的,它对调节血脂疗效很好。

况且,当今世界上90%的茶叶为红茶,红茶的保健功效绝不能忽视。

对于爱喝茶的中老年朋友来说,一定要弄清每种茶的不同功效,并针对自身的健康状况来选择不同的茶叶。

同时,要一分为二地看待每一类茶的保健作用,绿茶有较好的保健功能,但并非人人都适合喝。

因为绿茶的副作用也不少,如有便秘的人喝了绿茶可能会引起更严重的便秘;绿茶偏凉,胃寒的人喝了会加重胃部不适的症状。

此外,绿茶具有相当的兴奋作用,睡眠不好的人不宜多喝。

●黑木耳预防心血管疾病胜过阿司匹林?《养生经》观点:心肌梗死虽然无法治,但完全可以预防。

吃什么?吃黑木耳。

黑木耳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使血不粘稠……我劝大家不要吃阿司匹林了。

现在欧洲已经不吃阿司匹林了,因为黑木耳更管用。

张国玺教授点评:黑木耳的保健功效无可争议,但血粘稠度过高的老人,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毕竟药物治疗和黑木耳的保健作用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前列腺疾病)花粉治不好,药也解决不了?《养生经》观点:有一回,我一个月时间每天晚上起夜3次,我一看不好,就吃花粉,一个月就恢复正常。

文献记载,花粉治愈率97%。

如用花粉治不好,药也解决不了,最后是肾功能衰竭,尿血,然后是肾肿瘤。

张国玺教授点评:花粉确实是对前列腺疾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的保健品。

但如果说花粉对前列腺疾病有97%的治愈率就值得怀疑了。

果真如此,为什么现在还有那么多的前列腺患者到处去寻医问药呢?老年人夜间多尿可能有多种原因,如肾功能减退、泌尿系统炎症及前列腺疾病等。

多尿就会引起肾功能衰竭,尿血,肾肿瘤的推论是没有根据的。

从医学上讲,这三种疾病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就如同感冒与肺气肿、肺肿瘤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是一样的。

花粉只是一种保健品而已,兼有部分治疗作用,绝对达不到“花粉治不好,药也解决不了”的地步。

●螺旋藻如此神奇?《养生经》观点:螺旋藻是1962年发现的,这一发现轰动了全世界。

为什么?它1克等于100 0克各种蔬菜的综合。

……8克螺旋藻就可以维持生命40天。

张国玺教授点评:“1克螺旋藻等于1000克各种蔬菜的综合”是一句概念很模糊的话。

具有清醒头脑的人会不清楚此话的意义是什么,不加以分析而盲目相信的人则认为1克螺旋藻具有1000克蔬菜的营养成分。

众所周知,食物的营养成分主要有七大类组成,即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微量元素、水和纤维素。

所以,我们不知道以上这个结论是如何推算出来的。

众所周知,人们吃蔬菜与水果的主要目的是摄取其中的维生素和纤维素,而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营养成分则主要从禽蛋、肉和粮食中去摄取。

我们以维生素C为例,将螺旋藻与蔬菜水果进行比较。

同样是100克的重量,螺旋藻含有维生素C是5~8毫克,而柿子椒为72毫克,西红柿为19毫克,菜花为82毫克,柑桔为35~68毫克(刺梨为2240毫克,编者注)。

可见在维生素C的含量上,螺旋藻是绝对比不上蔬菜和水果的,相反蔬菜和水果却是螺旋藻的数倍甚至数百倍。

当然,螺旋藻的蛋白质含量高达60%~75%,这是蔬菜与水果所望尘莫及的。

但每种食物的营养成分各有优劣,应该进行全面分析,不能以偏代全。

正因为这样,营养学家才提倡饮食品种要多样化,饮食结构要科学,营养成分要全面。

●螺旋藻根治糖尿病、肝炎?《养生经》观点:它(螺旋藻)对几个病特别重要,……第二是糖尿病,……最大优点是使糖尿病人不得合并症。

欧洲已经完全战胜糖尿病,我们也是完全可以的,但必须配合治疗。

……第四是肝炎,国际上没有肝炎,……螺旋藻能使病毒不复制,而且大量氨基酸能使肝细胞恢复。

它有胆碱,能使肝功能恢复,提高免疫功能。

李春生教授点评:就目前全世界范围而言,糖尿病还是一种终身性的疾病,是可以控制的,但还不能根治,欧洲也不可能完全战胜糖尿病。

而肝炎也是世界范围内都在研究的一个课题,说国际上没有肝炎不可信。

这是片面夸大了螺旋藻的保健功效。

回望:广为流传,也备受争议记者得知:《养生经》是由听众根据齐国力(一作齐伯力)2002年底在某“国际最新保健知识讲座”上所做的报告录音整理而成的。

某老干部活动中心在年终印制“健康小红本”、“健康小蓝本”时也将其收录其中,起名为《养生经》。

这就是《养生经》流传的开始。

然而,在《养生经》被广泛传阅的同时,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争论。

焦点一:权威专家?江湖骗子?争议的焦点首先集中在《养生经》的作者“齐国力教授”的身份资历上。

做为《养生经》的作者,“齐国力教授”最常见的身份是“北京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内科主任、保健专家。

”此外,还出现了多种不同的说法:“北京名医专家委员会委员”、“美国医学会会员”、“中华医学会血液学会副主席”、“《外国医学》杂志主编”等等。

然而,经过多方查找,上述单位、机构中并无“齐国力”这个人。

以另一条线索“齐伯力”进行查询,其结果也是一样。

这是怎么回事呢?2003年3月,事情终于有了峰回路转般的变化。

先是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在自己的主页上发表《严正声明》:“最近网上热炒的所谓齐国力假冒我院之名,实属欺骗行为。

我院历来无此人,望广大网民朋友万勿上当。

”接着,北京市友邦律师事务所受“齐伯力教授”及北京柯瑞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委托发布了一份《郑重声明》:“齐国力”的名字属于误传,真名应为“齐伯力”。

“齐伯力教授系北京老医药卫生工作者协会知名专家委员会委员、原北京医学会血液学会副主任委员,长期从事生命健康研究,热心公众的健康知识普及工作,自1998年起即受聘担任北京柯瑞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专家团成员,专职从事开展健康科普讲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