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班案例分析

大班案例分析

活动材料是幼儿探索和学习的桥梁。

幼儿的学习是通过自己的行为以及自己的经验而实现的,活动的目标、活动内容以及期望幼儿获得的经验都蕴含在所提供的材料中。

所以,数活动中材料的投放尤为重要。

《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明确指出“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空间等现象敏感,运用已有经验和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的问题”。

幼儿对生动、形象的事物和现象容易认识,对较复杂的空间、时间认识较差。

注意力很不稳定,对感兴趣的事物注意力较易集中,但时间不长,记忆带有很大的不随意和直观形象的特点。

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渐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

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基本上是感性的、具体的、形象的,因此通过提供直观、形象的操作材料,让幼儿在操作和支配材料的过程中获得数学经验。

如何在数活动中优化操作材料,促进幼儿主动活动,将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

本学期,我在大班年龄段开展一系列实践研究,找出数活动中满足层次性、有效性以及挑战性要求的材料提供方法及策略。

以大班第一学期主题下数活动为例:各主题中数活动内容与要求
一、层次性的提供活动材料:
在个别化数学习活动中,可以提供层层递进式的材料,例如在《旅游棋》的活动中,幼儿的操作及使用的材料都是可根据能力差异分层次的,第一层次:是幼儿根据骰子掷出的数量按数序来走;第二层次:幼儿需按照单双数的数序进行走棋;第三层次:老师在第二层次的基础上,按骰子显示的数字行棋,规则:若两个骰子的颜色相同,则数字相加,按得数行棋;若两个骰子的颜色不同,则数字
相减,按得数行棋。

提供了三种不同层次的棋盘,幼儿可根据能力不同来选择适宜的玩法,虽然简单,但要完成整个游戏,幼儿还是要有一番探索的,进过一次的探索,幼儿会在游戏中进行了规则介绍和玩法分享,让其他的幼儿幼儿了解游戏的玩法。

我们提供两个了骰子让幼儿根据骰子数进行加减法是有一定难度的老师会有意安排不同层次的幼儿进行这个游戏,根据能力差异幼儿相互影响让幼儿逐步提高。

活动名称:旅游棋
材料:1、自制中国旅游景点若干
2、数字卡片1-50、骰子、棋子、机会卡
玩法:
玩法一:两人结伴、轮流筛骰子,若两个骰子出现的面是同色,则两个数字相加;若两个骰子出现的面是异色,则数字相减,按得数行棋。

玩法二:两人结伴,轮流筛骰子(1只),如停处是一旅游景点,则正确说出“景点名称”,即获机会卡,如:前进一格、连掷一次等。

机会卡多者为胜。

观察对象严序浩、周俊杰班级百合班性别男
区域名称旅游棋(数活动)观察时间9:00-9:30 观察者薛萍
层层递进的材料提供方式,在集体活动及个别化学习中都可以进行,但相比较而言,更适合个别化学习活动中进行,而且在这样的材料提供中,往往材料都
能够满足层次性、有效性及挑战性,对于每个幼儿的操作也具有针对性,更能够适合每个孩子的最近发展区,从简单的开始尝试,一关一关往下玩,直到找到对自己具有挑战性的材料,然后在多次尝试或老师的指导下,完成挑战,提升经验,获得成功。

这样的材料提供方式,比起针对性材料提供更有优势,但同时,它也还是存在一些小小的限制:
1、在集体活动中,层层递进式材料提供会比较局限,并不适合所有的集体活动,
而且在集体活动中运用,材料比较复杂,老师的检验和纠正比较困难。

2、在集体活动中,如果第一次操作不能理解,第二次就会收到影响,因为第二
次是第一次的提升,必须打好第一次的基础,才能够尝试第二次的挑战,而在集体活动中,时间限制,不是所有幼儿都能够完成,所以不适合所有集体活动。

二、开放性材料提供
在材料提供的各类尝试中,我们发现开放性材料对于幼儿的数活动也相当有效,例如在个别化《称土特产》中,老师提供了多种多样的土特产来让幼儿称重,幼儿可以根据不同的物品,称出不同的重量,这同样能够满足每个来玩游戏幼儿的最近发展区,每个孩子玩同样一份材料,但称出来的结果却是不同的,有的多,有的少,几乎都是针对每个孩子的最近发展区来设计的。

这样的一劳永逸,倒是方便了老师对于材料提供所花费的精力和时间,又同时能满足不同幼儿的需要。

活动名称:称土特产
材料:各种土特产、弹簧称、电子秤、天平秤等、记录纸、笔。

在“土特产”区中,孩子们带来了许多各地的土特产,结合孩子的数活动我们投放了一些不同的秤,试图让幼儿在玩玩、秤秤中引出一些新的发现,并尝试将自己的发现记录下来。

玩法一:幼儿使用各种称称土特产的重量,(单个重量,每50克几颗等)尝试
记录。

玩法二:幼儿自选3种土特产,每5颗使用称重,尝试将各品种重量排序并记录。

玩法三:使用天平秤将各种土特产等比,如:1颗核桃=9颗杏仁;1颗红枣=3粒五香豆......
观察要点:1、幼儿如何使用各种称?有无困难?
2、幼儿记录的方法
①上海五香豆②宁夏枸杞③新疆大枣④杭州杏仁干⑤北京茯苓饼
⑥蒙古奶酪⑦临安大核桃⑧新疆葡萄干........
记录表1:称重
编号每颗重量
50克
有几颗
编号每颗重量
50克
有几颗
记录表2:自选3种土特产,每5颗称重。

哪个最轻,哪个最重?
重到轻:1 ()2()3()
轻到重:1 ()2()3()
记录表3:使用
如:(1 = (9
(=()
开放性材料提供的优势在于:
1、同一份材料适合每个幼儿进行操作,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需要。

而开放性材料提供的局限则在于:
在满足材料提供的层次性和有效性的同时,却很难满足材料提供的挑战性。

因为材料的层次隐藏在材料中,所以幼儿一般玩到自己刚好能够接受的层次就结束游戏了,而不能进行进一步的尝试,不能提醒幼儿还能如何玩下去。

这是这种材料提供的最大问题,所以在使用时要考虑到,可以在测试性了解幼儿数经验及寻找幼儿最近发展区时使用该种方式。

三、拓展性材料提供
拓展性材料提供和开放性材料提供有些容易混淆,但在经过尝试后,还是将两者进行了明显的区分。

例如在个别化学习活动《瓶瓶罐罐一起玩》中,在材料提供中,提供了白纸、不同的瓶子、让幼儿尝试自己猜测哪个瓶子,
活动名称:瓶瓶罐罐一起玩
材料提供:1、各种不同大小、容量的瓶子(可用废旧的饮料瓶)
2、提供两个同样大小、透明的瓶子或口服药水的量杯(用于幼儿倒水验证)
3、毛巾、小漏斗、可黏贴的数字、即时贴等辅助材料。

玩法:1、将一个瓶子里的水倒入另一个瓶子里,积累倒水时不让水流出瓶口的方法和使用漏斗的经验。

2、提供口服药水的量杯,通过倒水的方法推荐两瓶水是否一样多,并记录答案。

3、随着幼儿经验的丰富,让幼儿试着想方法通过倒水,寻找“水一样多吗?”的答案,或在记录的基础上,将瓶子按照水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排序。

观察重点:
幼儿在倒水的过程中,如何逐步积累有关容量守恒的经验。

幼儿在探寻“水一样多吗”的过程中所用的方法,以及是如何验证自己的猜测的。

拓展性材料同样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1、拓展性材料的提供,受幼儿已有经验的限制,一般比较适合大班下学期的幼
儿,这时幼儿开始具有自己设计内容、进行规则制定的能力。

大班整个学年,在设计和实施个别化数活动时,我们将自己的设想融入到了其中,并在得到反馈后,及时进行调整和总结,得到如上三种材料提供的不同方式。

每种方式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及优势,但同时也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局限性,不能说那种方式一定是最好的,只有在不同的活动中,去按活动的目标,为活动找到最适合的材料提供方式,那才是最好的材料提供方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