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太阳/张姞民 (2)16 松鼠 (18)○习作例文: (23)鲸风向袋的制作○习作:介绍一种事物 (23)提问:“它是谁呀?”——太阳公公大晴天的时候,我们都能看到太阳。
可是你知道关于太阳的知识吗?这节课就向大家介绍一下板书:太阳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出示课件2)1.学生齐读课文。
2.学习生字生词:(1)齐读词语表中的词语。
(2)教师指导正确书写易错字:殖蔬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
三、细读课文,交流收获1.我们可以把课文分成几部分?请概括每部分的段意。
(出示课件4)生总结,汇报课文可以分成两部分。
第一部分(1—3)介绍太阳远、大、热三方面的特点第二部分(4—8):讲太阳和人类的关系。
2.我们来读第一部分。
思考,这部分介绍了太阳哪些特点?(出示课件5)生总结、汇报板书:特点:远大热3. 作者先给我们讲了一个传说。
你知道介绍传说的作用吗?(出示课件6)生总结、汇报师:介绍神话传说,增加文章的神秘感,引起阅读兴趣。
4.找出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之间的过渡句,说说过渡句的作用(出示课件7)生总结,汇报生:“虽然……但是……”用这个关联词结束上文,引起下文“关系密切”的介绍。
所以,这是过渡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板书:关系密切5.第二部分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出示课件8)生总结、汇报第二部分是总分总的结构,文章先说“太阳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紧接着就分段告诉我们动植物的生长和人的繁殖靠太阳,雨雪的形成、风的形成、太阳的杀菌能力和给我们送来光明和温暖。
最后用“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来结束。
前后呼应。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出示课件2)1.按要求自由读课文(1)注意生字和多音字的读音,争取把课文读流利。
(2)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忆生字。
(3)结合上下文理解“嬉戏”、“遮蔽”的意思。
2.检查自读情况(出示课件4)(1)读词句[出示榛子、橡栗、苔藓的图片]灰褐色:[出示灰褐色的松鼠]“遮蔽”是什么意思?说说你的理解。
“嬉戏”你怎么理解?(2)识记生字,掌握多音字。
(出示课件5)晃 huǎng()huàng()组完词同桌订正三、再读课文,理清思路(出示课件6)1.默读课文,想一想:松鼠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试着在括号里填上词语。
讨论:()的松鼠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说说每段的主要意思。
3.同桌讨论:如果把课文分成两部分,该怎样分?为什么这样分?全班交流,总结第一部分(1):先总写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再分别从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尾巴和进食姿势几个方面具体介绍松鼠的形体特征。
第二部分(2):主要从松鼠的活动范围和活动时间两个方面介绍松鼠的性格特征。
第三部分(3、4):从松鼠的行动、储备食物过冬和搭窝写出了松鼠聪明、警觉、乖巧的特点。
第四部分(5):介绍了松鼠的繁殖、换毛及爱干净的生活习性。
四、细读第一段,了解外形(出示课件8)1.默读,找一找这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_____”画出来。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松鼠是一种美丽的小动物呢?试着填一填:在写松鼠的外形时,抓住松鼠的__________,详细描写了松鼠 ____、____ 、_____ 、和_______的特征,把小松鼠写得非常美丽可爱。
板书:外形特征面容----清秀身体----矫健一、复习导入1.听意思写词语(出示课件13)动作迅速而灵敏。
(敏捷)小巧、灵活、精细。
(玲珑)遮住的意思。
(遮蔽)游戏、玩耍。
(嬉戏)2.《松鼠》一课可以分成几部分?每部分分别写了什么?生回答问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第二部分,了解一下松鼠有哪些生活习性。
二、精读课文,了解习性(出示课件14)1.自由读课文第二部分,和同桌说一说这部分介绍了松鼠的哪方面特征。
生总结,汇报板书:性格特征---胆小(活动范围活动时间)2.假如你是一只可爱的小松鼠,你该如何介绍自己的生活习性?默读课文第二部分,选择一方面来准备并在全班介绍。
3.指名介绍,随机导学:读第三部分,看看这部分从哪些方面介绍了松鼠的特点?(出示课件15)生总结、汇报板书:行动、储备粮食搭窝(聪明警觉乖巧)师:你们瞧,作者把松鼠搭窝的过程写得多具体呀!你能不能把表示先后顺序的词画出来?(先……再……然后……)师生对读这一句,感悟言之有序。
学生动笔,用上“先……再……然后……”写一段话。
写后交流。
4.读第四部分,看看作者是从哪几方面介绍松鼠的?生总结、汇报板书:生活习性(繁殖换毛爱干净)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1.请2名同学分部分读全文。
2.说一说:通过学习课文和查阅资料,你对松鼠有了哪些了解?3.学习了本文之后,你觉得如何才能更好地介绍动物呢? (讨论) (出示课件17)A.准确、生动的语言;B.合理清晰的结构;C.鲜明的事物特征;D.恰当选用说明方法。
4.仿造《松鼠》的表达方法,改写《白鹭》。
二、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带着下列问题读文章。
(出示课件3)1.文章介绍了鲸哪些方面的内容?2.文章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介绍鲸的?找出相关的句子。
生读课文,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明确1.为了让人们对鲸有很好的认识,作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鲸进行了介绍:(出示课件4)板书:形体特点种类生活习性2.理解句子,把握说明方法。
人们见过象,都说象是很大的动物。
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
(出示课件5)作者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突出鲸什么特点?生回答,师总结: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鲸大的特点。
板书:作比较作比较也是一种常用的说明方法(出示课件6)“最大的鲸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
我国捕获过一头四万公斤重的鲸,有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
”找出这句话中的数量词。
“十六万吨、两千吨、四万吨、十七米、十几头。
”数字、数字,还是数字,这里用了-----列数字的方法。
(板书:列数字)列数字也是一种常用的说明方法。
师总结: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作比较、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这些说明方法的使用,使被说明对象的特点更突出,让人了解得更清楚。
为了说明事物,还有很多种方式,现在我们就学习另一种。
3.请同学们读《风向袋的制作》解决下列问题。
(出示课件8)①作者是怎样介绍风向袋的制作的?②这样写有什么好处?③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生读课文,小组合作完成(出示课件9)总结:为了让读者更好地了解风向袋的制作过程,作者采用分条的方法进行介绍。
这样条理更加分明,能让读者很清楚地了解风向袋的制作过程。
在介绍过程中,作者主要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板书:分条论述列数字三、整合我们读了这两篇文章,也明白了每篇文章的侧重点。
下面请同学们思考下列问题:(出示课件10)①这两篇文章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②从这两篇说明文中,你发现了什么?生自由讨论,畅所欲言(出示课件11)师明确:《鲸》侧重于介绍事物的特点,让人了解这种事物;《风向袋的制作》侧重于介绍事物的制作过程。
通过学习这两篇说明文,我们要明白,不同的说明对象要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说明。
四、学以致用(出示课件12)师:我们学习了这两篇课文,了解了常用的几种说明方法,请同学们仿照这两篇文章的写法,写一个小动物。
生当堂写习作,并交流。
(出示课件13)师:请同学们介绍一下自己的文章,看看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突出了动物什么特点。
生介绍自己的作品,师及时做出评价。
五、布置作业:(出示课件14)1. 介绍一种事物,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突出事物的特点。
2.制作一个万花筒,并把制作过程介绍给大家。
板书:介绍一种物品师:要把你喜欢的物品介绍清楚啊,就要用到前面我们前面学过的一种文体——说明文。
大家还记得吗?二、方法指导:怎样写说明文1回忆一下学过的说明文——《太阳》《松鼠》等,总结学过的说明方法及说明文中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等特点。
(出示课件2)2、出示习作要求:介绍一种物品,选材方面:可以是蔬菜、水果、玩具、文具或电器等。
(出示课件3)提示写作方法: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
要抓住所要介绍物品的特点来写。
运用我们学过的一些说明方法。
语言要准确、生动。
写完后认真修改。
(出示课件4)板书:选材写作方法三、师生讨论归纳(出示课件5)师:我们应该从哪几方面介绍商品呢?让我们一起读读习作要求,看看文中给我们提示了些什么?第一步:确定好要写的物品。
第二步:认真观察,找到物品的特点。
1、介绍蔬菜、水果,应重点介绍形状、颜色、味道,还可以介绍种类、产地、产量、营养价值、保鲜等方面的情况;2、介绍玩具、文具、电器,应重点介绍形状、特点、构造、用途以及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等等。
第三步:具体描写,结构有条理四、小组交流,练习表达。
(出示课件7)1、出示物品,思考物品的特点。
2、同桌间交流:把自己比较感兴趣的物品向同桌介绍。
3、班上交流:如何在介绍物品时用到不同的说明方法。
4、打算介绍同一物品的同学自由组成小组,交流如何突出物品特点。
板书:突出特点五、确定写作对象,为作文拟提纲并练习写作。
(出示课件8)1、在稿纸上简单记录交流后的收获。
2、为自己的作文拟一个提纲,包括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如何结尾。
3、写作。
六、组内评议,练习修改。
(出示课件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