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期末考试成绩分析篇一:九年级物理期末考试成绩分析九年级物理期末考试成绩分析一、试卷结构试卷共26小题,满分95分、时间为100分钟、考试范围为第13章至第15章的内容,均为已经学过的内容。
具体的题型是1题―10题为选择题分值为30分、10题―19题为填空题分值20分,20―21题为识图作图题分值为11分,第22,23题为实验题分值为18分,24--25为计算题分值21分。
全年级平均分及格率为48.9,。
最高分91分,最低分17分。
二、试题总体特征1.注重基础知识,特别注意了对能力的考查,重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抓住了学生的薄弱环节,很多学生没有规范的解题格式和严密的分析思路,缺乏学习新知的能力,知识表述能力很差。
试卷90%以上的题目或相似题目在平时都有1过练习和评讲。
题目难度中等,但对我们学校的学生来说是有较大的难度。
这次考试成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老师的教学和学生平时听讲的效果及效率。
2.本次试卷和以往考试试卷相似。
三、考试结果及反映的问题从考试结果来看,成绩不太理想,虽然没有达到我的预期的目的,但还能让人接受,学生的普遍反应是感觉不难,就是不能得分。
从试题调查看还是选择题、实验题失分严重。
后面的计算题规范性很差。
从学生的答卷分析,也反映出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带有一定的普遍性。
1.基础不扎实,对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理解不深入。
具体体现为选择题得分率低。
2.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较差。
3.学生平时听讲效果不好,最典型的体现为第20,26,题,第21画电路图,曾经讲过的题目仍然有很多人做错,这种题目,平时反复练习过,老师对每个同学都个别提问过,而这次仍然不是很理想。
四、教学建议:从考试来看,我们的教学还要注意,总的原则是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的能力的培养。
具体做法是:21.加强备课,多研究学生,多和学生本身出发来设计教学。
一定要让学生真正掌握好该掌握的知识,不能教师自以为是,觉得告诉学生了就行了,没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
2.加强课堂的实效性、学生的知识的落实。
抓好基础是关键。
加强课堂训练,精心组织训练的题目,以小巧为主,抓好定时训练并及时评讲,一心一意抓好基础。
不能贪大求全。
3.用一定量的习题例题来对基本现象、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进行训练。
通过习题的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训练一定量的试题是必要的。
4.要结合学生在解题中存在的问题,强调规范解题,要让学生形成规范的解题习惯。
必要时还要讲解根据公式如何解出答案,有些问题,还要依据答案进行必要的讨论,评讲过程中,还应加强应试技巧的指导。
5.课后精选习题让学生巩固加强所学知识,在教学中时刻注意穿插布置前面所教内容的习题,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起到温故而知新的作用。
篇二:初二物理期末试卷分析初二物理期末试卷分析尉郭中学初二物理组一、试卷的特点试卷覆盖面广,知识点分布较合理,有个别知识点重复考的3现象,共五道大题,二十八道小题,对初二物理的主要知识点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考察,试题中死记硬背的内容很少,突出了能力的要求,基础题比重大,双基考察得到了真正落实.这份试卷作为初二第二学期的期末测试,主要考察了八年级下册所学习的力,运动和力,压强和浮力,功和机械能,简单机械。
试题的设计按照了中考标准的要求。
基础部分注重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并且大部分以生活中的现象展现,让学生联系物理知识做简单分析、判断和表达,渗透了“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生活”的理念。
二、成绩分析参考人数:62人及格:33人及格率:53% 均分:61,77从成绩分布看,本次考试学生成绩在老师的预料之中,基本反映了学生的真实水平,这学期的知识对学生来说是学习起来较难的部分。
学生在已经有力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学习,学生对力学研究问题的方法和思维还是在逐渐的形成、适应阶段。
学习中存在很多问题,主要问题表现在部分学生对基础知识由于理解的不够导致掌握不准,语言表达能力、单位换算、运算能力等较差。
还有个别学生学习兴趣不足,听课效率不高。
绝大多数学生随着对学科的了解,适应程度在提高,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能力也都在朝着良性方4向发展。
三、题型分析及学生答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选择题、填空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知识与技能,作图题与简答题、探究题、计算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选择题反映出学生对基础知识重视不够。
其中出错率高的有2题、3题、5题、10题、11题。
2、3、10题学生失分的关键是不能灵活应用学到的物理知识,今后教学中要多举例子,让学生明白以及记住一些常量。
5题学生失分的关键是不知道怎么下手,虽然平时教学中已经结合例题讲过很多遍,物体的浮沉取决于物体所受浮力和重力的大小关系,或物体与液体的密度关系,但学生做题时还是不知怎么下手,说明学生听课时没有积极思考,课后也没有去想这个问题,学习物理的方法欠佳,今后在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教给他们方法,改正错误的学习方法。
11题失分原因是对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具体应用还有所欠缺。
【2】填空题也是考察基础知识,反映出学生间差异很大。
有部分学生不会分析问题或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知识理解不到位。
其中错误较多的有15题、17题、19题、20题、21题。
学生失分的关键是学生只会死记硬背滑轮、浮力、功和功率的相关知识,不会活用导致失分严重,今后教学一定5让学生把知识学活,学牢。
【3】作图题与简答题主要考查学生的作图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22题做错的较多,说明对力臂概念理解不深刻,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有困难,今后在物理教学中充分结合生活生产实际中的相关现象,并多讲解物理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和原理。
【4】实验探究题主要考察三维教学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
反映出的问题是学生分析不到位、语言表达能力不强,不会用文字概括。
比如第25(2)题,学生知道是距离最远,但却写成了最快。
26题是探究动滑轮的机械效率,学生对表格的分析有所欠缺,今后应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5】计算题2题12分,主要考察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7题主要是浮力的计算,物体在水中静止,这类题是要算重力和物体的浮力进行比较,才能知道物体静止时的浮力,学生对此类题不会分析,这样就导致了错误的答案。
28题考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以及功率的问题学生没有做好,第一、二问80%的学生都能做好,第三问是求动滑轮的重65%的学生能做好,对计算题今后教学还要加强练习,平时要有目的具体指导,多做一些有针对性的训练。
四、原因探究1、学生的学习方式变化不大,学习主动性不够强。
62、学生中存在厌学情绪。
3、课本知识掌握不好。
4、学生思维能力发展不够。
5、两极分化现象没有得到有效抑制。
6、学生不注意观察生活,少动手,少动脑,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有待于提高,基础知识不扎实,基本技能的训练不到位,基础训练不到位,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总体尚处于较低水准。
五、方案措施:1.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教学,知识点讲解要细致到位,确保基础知识的得分,在学生掌握和理解“双基”基础上培养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要注意纠正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的习惯性错误,培养规范的学习习惯。
2.更新教学观念,尽可能创设物理情景让学生亲身感受到物理过程,注意挖掘与生活相关的物理现象,结合身边的物理情景,活化物理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让学生的头脑中不再是枯燥的公式、概念和规律。
3.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包括观察能力,提问题的能力、实验能力、概括能力的培养,这些能力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平时要有目的具体指导,多做一些有针对性的训练。
4.有意识培养学习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能力,能让学生说7的、做的,教师一定不要代替,让学生不仅想说,敢说还要会说,不仅想做、敢做,还要会做。
5.重视审题能力的培养。
学生常犯的错误是对有些问题想当然,按思维定势理解,不认真读题,当遇到“熟题”时,不顾条件与问题的微妙变化,动笔就写,从而出现错误,从犯的错误经常是五花八门,答不对题。
教师应培养学生读题要慢,做题要快;读懂题中给予信息、关键要点。
2014/6/28篇三:初三物理期末考试试卷质量分析初三物理期末考试试卷质量分析初三物理期末考试试卷质量分析:对生活物理关注不够,知识掌握的“应试”成分太多,对实际问题的解决不能触类旁通。
教学中应提醒学生身边生活处处有物理知识,注意身边的物理现象。
要把物理知识从具体的情景中抽象出来,再还原到具体情景中去。
一、试卷的基本情况1(试卷的题型结构题型选择填空2 实验 4 计算与应用题量(20) 10 4占分(100) 32 16 18 342(各部分知识点分数分布大致为:简单机械、功占33分,机械能、内能占25分,浮力268分,力16分。
二、学生抽样试卷分析及卷面暴露的问题1(部分基本知识掌握不扎实,学生不能灵活应用物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2、审题不清,解题不规范,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在评卷过程中发现,由于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语言不规范,推理不严密,导致丢分占了不少的。
3、.思维不够灵活,能力仍显薄弱,综合应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4(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各个要素的运用仍不得要领,面对探究性试题感到束手无策。
三、对前一阶段教学的反思造成以上错误的原因是:1、学生学习物理兴趣不够浓厚,对基本概念、基本公式的掌握不牢固。
2、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活动重视不够,对有关实验内容中的操作要领不了解。
在平时教学中的养成训练不够,教师总舍不得把课堂上的时间让给学生,让他们进行审题、作图、计算、实验操作、文字表达等方面的基本技能训练。
在今后的教学中,能让学生说的、做的,教师一定不要代替,要多给学生表达表演的机会,让学生不仅仅想说、敢说,还要会说、善说,不仅仅想做、敢做,还要会做、善做,把基本技能的训练落到实处。
93、物理思维方法的培养做得不到位,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欠缺。
4、对生活物理关注不够,知识掌握的“应试”成分太多,对实际问题的解决不能触类旁通。
教学中应提醒学生身边生活处处有物理知识,注意身边的物理现象。
要把物理知识从具体的情景中抽象出来,再还原到具体情景中去。
因此,在平时教学中,要防止从概念到概念,从规律到规律,从练习到练习的教学方法,要密切联系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生产、科技的实际,要将物理知识情景化,物理情景理性化。
让学生的头脑中不再是枯燥的公式、概念和规律,而是随时能够将复杂问题简单化,简单问题情景化,情景问题理性化。
5、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不强,不能灵活运用数学手段解决物理问题。
学生在综合应用题上失分严重,这反映了我们对学生审题、作图、计算、提问质疑、猜想假设、设计实验、评估、信息收集和处理、分析归纳、综合运用以及方法迁移等方面的培养还远远不够。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有针对性训练,切实把方法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重视起来6、教学中过分重视“知识与技能”,而忽视“过程与方法”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