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应用写作自考大纲A

应用写作自考大纲A

应用科应用写作(6779)自学考试大纲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一)课程的性质、地位与任务《应用写作学》课是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应用文科专业全省统一命题的必考课之一。

“应用写作学”是一门研究应用文内部规律和应用文写作规律的科学。

本课程开设的目的是培养自学应考者具备必要的应用写作理论修养,能对一般常用应用文进行分析、评价,具有基本的应用写作能力。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1、系统学习应用写作基本理论和知识。

明确应用文体的特点和作用,理解应用写作的思维特征和语体风格,掌握结构模式、表达方式等一般写作方法。

了解应用文拟制程序。

了解应用文的历史沿革和发展趋势,加深应用写作对于社会生活重要性的认识。

2、系统学习、掌握应用文文体知识。

明确各类应用文文体的特点和作用,掌握常见应用文写作的基本方法。

能运用应用文写作基本理论和文体知识对具体文章展开评析。

3、实现知识到技能的转化,能写作常用应用文。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在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应用文科专业开设的课程中,本课程的特点是强调培养自学应考者独立的综合表达能力,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是本专业系统学习中主要的实践环节,具有不可替代的职能。

本课程内容具有综合性和应用性。

应用写作学吸纳、融合了本专业中《传播学概论》、《行政法学》、《秘书参谋职能概论》、《档案管理学》、《情报信息管理》《语言文字运用》等有关概念、知识和方法,形成独具特色的写作理论体系。

学好这些专业课程,有助于理解应用写作理论知识。

同时,本课程也是其他专业课程的必要补充,有利于专业理论知识的具体运用,有利于帮助自学应考者实现知识到技能的转化。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总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1、本章的学习目的:了解应用文文体概念;理解应用文文体特点、作用、思维特征、结构模式;熟悉应用文表述与语体风格方面的特点;了解应用文选体与拟制程序;理解–1–应用文写作主体修养的内容;了解应用文的历史沿革和发展趋势。

2、本章的学习重点:理解应用文的特点、作用,深刻理解、说明应用文的思维特征、语体风格特点,掌握应用文结构模式、表述特征,能从认知性文体的属性上,辨析应用文与其它文体的区别,了解应用文的历史发展。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概述应用文的概念。

应用文三大的特点。

应用文的四大作用。

第二节应用文的思维和结构模式应用文三大写作思维特征。

应用文的结构概念和篇章模式。

第三节应用文的表述和语体风格应用文的表述的要求。

主要运用的表达方式,词语的选用特点,句式的选用特点。

应用文的语体风格的三种表现。

第四节应用文的选体和拟制程序应用文的选体的三个方面。

应用文的拟制程序的四个环节。

第五节应用文写作主体修养的五个方面。

第六节应用文的历史沿革和发展趋势一、历史沿革:在我国,应用文的使用有3500多年。

《尚书》是我国第一部以应用文为主体的散文总集。

秦王朝促进了公文体制的规范化,以后历朝皆有发展变化。

民国时,文体种类较清代少,公文写作有进步。

新中国应用文向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进一步发展。

二、应用文四大发展趋势:应用文发展的社会趋势,应用文作者的发展趋势,应用文作品的发展趋势,应用文读者的发展趋势。

(三)考核知识点1、应用文的概念,特点和作用。

2、应用文主要运用抽象思维、规约性、辩证性的思维特征。

应用文思维的主要元件和逻辑方法。

应用文对于积极修辞的运用。

3、应用文结构的概念,常见的正文表述次序形式,过渡和照应的方法,开头与结尾的方法。

4、应用文叙述、说明、议论的运用,应用文语体风格的内涵及内容。

5、应用文选体的具体内容,一般应用文的拟制程序,应用文审核把关的重点内容:行文的必要性、行文的正确性、行文的可行性、文字的准确性、体式的规范性等。

6、应用文主体修养的内容,文体意识修养的内涵,认知类文体和审美类文体的内涵及功能、思维逻辑、语体风格特点、表达方式和修辞运用特点。

7、应用文概念的产生,应用文的历史沿革,新中国应用文的发展特点,应用文发展–2–趋势的表现方面。

(四)考核要求1、识记(1)应用文基本概念,3项特点,4种作用。

(2)应用文思维特征的基本内容,应用文思维的主要元件:概念、判断、推理。

应用文逻辑方法:分析、综合、归纳、演绎。

应用文结构的概念。

常见正文表述层次的6种形式,常见的3种过渡方式和3种照应方式,6种开头的方式,5种结尾的方式。

(3)应用文表达要求。

主要表达方式:叙述、说明、议论。

应用文语体风格的概念和特点。

(4)应用文选体的基本内容。

拟制程序的基本内容,审核程序的重点内容。

(5)应用文主体修养的基本内容。

认知类文章和审美类文章的基本概念。

(6)我国有3500多年使用应用文的历史,最早提出“应用文”的名称的是清代学者刘熙载的著作《艺概》,《尚书》是我国第一部以应用文为主体的散文总集,秦王朝促进了公文体制的规范化,汉朝时我国应用文进入了程式化的操作阶段,唐代是我国古代应用文的成熟期,宋代欧阳修主张应用文既写作真实、平实自然,又讲究文采,新中国应用文发展的状况,《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国务院办公厅2000年8月24日发布)规范13种行政公文种类,应用文发展趋势的4个表现方面。

2、领会(1)理解、说明应用文的写作思维特征。

辨别应用文运用修辞的特点。

(2)领会应用文表述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明了应用文的语体风格特点。

(3)理解应用文选体的基本内容及要求。

(4)辨别认知类文章和审美类文章的差异。

说明应用文文体意识修养的基本内容。

(5)了解应用文作者和作品发展趋势的具体表现。

3、应用(1)结合例文材料,分析、阐释应用文的写作特点。

(2)针对一组文字材料,分析比较其开头的方式,根据应用文写作的特点评析其写作的成败。

(3)能根据要求,在结构、表达方式、修辞、语体等方面对存在错误的应用文材料进行修改。

4、综合应用(1)评析一篇应用文的结构特点。

(2)比较分析认知类文章与审美类文章在社会功能、思维逻辑、语体风格、表达方式等方面的差异。

(3)以文学作品与应用文为材料,着重辨析应用文的写作特点和语体风格。

–3–第二章国家行政公文(一)学习目的与要求1、本章的学习目标:了解公文、法定公文、国家行政公文的基本概念,熟悉行政公文的格式,辨识国家行政机关公文的种类、特点,明确各种行政公文的适用范围和作用,掌握每种行政公文的写作方法和写作格式,能写作13种行政公文。

2、本章的学习重点:了解国家行政公文的概念和特点,熟悉其种类,掌握行政公文文面格式,掌握各文种的写作特点和写作方法,辨别通告与公告、请示与报告、通知与通报、函与请示、复函与批复、函与报告会议纪要与会议记录的区别,熟练写作通告、报告、请示、批复、通知、通报、函、会议纪要。

3、学习本章应注意:国家行政公文有很强的政治性、政策性和公务性,其写作是一项严肃的、规范性较强的工作,必须遵循一系列行政公文处理规定和标准,一定要阅读教材附录《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加深对行政公文种类、格式、拟制规范的理解。

多结合例文进行分析理解,进行大量的单项训练和综合练习。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概述一、行政公文概念公文,广义的公文概念与狭义的公文概念,法定公文的概念。

行政公文的概念与13 类行政公文。

行政公文的五大特点。

行政公文格式的含义,行政公文格式标准。

文面格式的含义及文面格式的要素:眉首、主体、版记。

眉首的构成要素:公文份数序号、秘密等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发文机关、发文字号、签发人。

主体的构成要素:标题、主送机关、公文正文(包括开头、主体、结尾)、附件、成文日期、印章、附注。

版记的构成项目:主题词、抄送机关、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

用纸格式与印装格式。

第二节命令(令)决定一、命令(令)命令(令)的概念。

命令(令)的三大特点。

命令(令)四个种类的含义、格式及写作要求。

二、决定决定的概念。

决定的三大特点。

决定的格式及具体写作要求。

第三节公告通告一、公告–4–公告的概念。

公告的三大特点。

公告的格式和具体写作要求。

二、通告通告的概念。

通告的三大特点。

通告的两种分类。

通告的结构格式及具体写作方法。

通告与公告的联系和区别。

第四节议案报告一、议案议案的概念。

议案的五大特点。

议案的三大分类。

议案写作格式及具体写作方法。

议案写作要求。

二、报告报告的概念与作用。

报告的三大特点。

报告的三大分类。

报告写作注意事项的五个方面。

报告的格式及具体写作方法。

第五节请示批复一、请示请示的概念。

请示的三大特点。

请示的两大分类。

请示写作注意事项六个方面。

请示写作格式及具体写作。

请示与报告的同异。

二、批复批复的概念。

批复的四大特点。

批复的两大分类。

批复写作注意事项的四个方面。

批复的格式及具体写作。

第六节通知通报一、通知通知的概念。

通知的三大特点。

通知三大种类的具体格式及写作。

二、通报通报的概念。

通报的四大特点。

通报的基本格式。

三大类通报的具体写作。

写作注意事项。

通知和通报的区别。

第七节意见函会议纪要一、意见意见的概念。

意见的两大特点。

意见的分类。

意见的两种写作格式及具体写作。

意见的写作要求。

二、函函的概念与用途。

函的三大特点。

:行文关系的多样性,职能范围的广泛性,写作的灵活性。

函的三大分类。

写作注意事项的四个方面。

公函的一般写作格式及具体公函的写法。

函与相近文种的区别。

三、会议纪要会议纪要的概念。

会议纪要的四大特点。

会议纪要的四种类型。

会议纪要写作注意–5–事项的三个方面。

会议纪要写作格式及具体写作。

会议纪要与会议记录的区别。

(三)考核知识点1、公文广义与狭义的概念,法定公文、行政公文的概念,《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所列出的13类行政公文种类,行政公文的特点,行政公文的行文方式和行文规则,文面格式要素的构成,眉首,公文份数序号,秘密等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发文机关,发文字号,签发人,主体,完全式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附件,成文日期,印章,附注,版记,主题词,抄送机关,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

2、各类行政公文的概念、使用范围、特点。

各类行政公文具体种类的适用方面及其写作格式、写作注意事项或写作要求。

3、相近公文文类的比较辨析。

(1)公告与通告在作用、写作特色等方面的同异。

(2)请示与报告的区别。

(3)通知和通报的区别。

(4)函与请示的区别。

复函与批复的区别。

函与报告的区别(5)会议纪要与会议记录的区别。

(四)考核要求1、识记(1)公文广义与狭义、法定公文的概念,行政公文的含义、特点,行政公文格式的含义,文面格式要素,眉首构成要素,发文机关的构成和标识方法,发文字号的组成方式和标识方法,签发人的标识方法,主体的构成要素,标题的含义、完全式标题的构成部分及标题的标识方法,主送机关的含义及标识方法,正文的含义及其构成部分,附件的含义和标识方法,成文日期的含义和写法、标识方法,印章的含义及使用方法,附注的含义与标识方法,版记的含义及构成项目,主题词、抄送机关、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等的含义及使用、标识方法。

相关主题